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96736发布日期:2021-06-11 19:1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苗木培育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薄壳山核桃,又名长山核桃、美国山核桃,是一种落叶乔木,属胡桃科山核桃属,薄壳山核桃的果实由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风味,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逐渐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高档坚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薄壳山核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已经开始科技化、产业化,育苗是薄壳山核桃产业化种植的重要阶段,为防止树苗主根生长过深、过粗和根须稀少等问题,需要使用控根装置来进行育苗。对于薄壳山核桃树幼苗的培育,现有的育苗装置培育的幼苗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幼苗生长过程中,植物幼苗的根只能向下不断生长,当长至育苗器底部时就会照成盘根现象,对于盘根现象,当其被移植后极不利于植物的后期生长,并且当幼苗的根须长入到育苗器的底部土壤后,拔苗时容易照成根须断裂,十分不利于幼苗的移植,降低移植的成活率,并且薄壳山核桃的幼苗育苗需要人工遮荫,而现有装置在自然采光时缺乏灵活有效的遮荫结构。

经检索,中国实用新型授权公告号为cn211064352u,申请日为2019年09月23日,发明名称为:一种控制薄壳山核桃根系生长的育苗装置;公开了一种控制薄壳山核桃根系生长的育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面固定连接在育苗箱体的底面。该方案通过育苗器内部侧壁开设的气孔使得幼苗的部分根须可以通过气孔向外生长,而不是继续被迫向下生长,当根须长出通孔暴露在空中时缺乏养分即自行切断,停止生长,有效避兔了所有根须被迫往下生长造成底部盘根现象。但该方案在抑制了主根的生长的同时,也抑制了侧根的生长,空气切根的技术没有考虑空气压强和水分、养分补给,导致后续根系繁殖受影响,使用成本高,无法多次循环使用。

除了上述问题,传统的控根装置虽然能达到控根的目的,但是不方便长大后的植株移植,导致植株成活率降低,影响植株的生长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对育苗后的植株的根须长度要求也不同,一般的控根装置盆体大小是固定长度的,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因此也无法大范围的适应不同育苗需求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薄壳山核桃育苗过程中主根容易长得过深,使薄壳山核桃苗木徒生长过旺,而须根易盘结,使得薄壳山核桃幼苗不易移栽或嫁接的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设置可环罩在薄壳山核桃幼苗周围壳罩和连接在壳罩下部可环套在薄壳山核桃幼苗根部的扦插部,遮阳的同时,可使营养基质富集在主根上部周围,保持湿度,刺激须根生长,使得须根丰富、舒展且不缠绕,保证了薄壳山核桃育苗的生长趋势,提高了成活率,适应栽植后苗木恢复生长或后续嫁接等不同育苗场景。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装置,包括壳罩和连接在壳罩下部的扦插部;所述壳罩可环罩在薄壳山核桃幼苗周围;所述扦插部可环套在薄壳山核桃幼苗根部,随薄壳山核桃幼苗根部一同插入培育基质中。

进一步地,所述壳罩为贯通的中空平口锥形,所述扦插部为贯通的中空圆柱形;所述壳罩下底面的半径和扦插部上底面的半径相等;所述壳罩内部和扦插部内部相联通。

进一步地,所述壳罩上底面的半径为所述壳罩下底面半径的1/3~1/2;所述壳罩的高度为所述扦插部高度的1/4~1/3。

进一步地,所述壳罩和扦插部的高度之和为20~30cm。

进一步地,所述扦插部为透明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扦插部沿径向相对于所述壳罩的外壁向外部延伸,并在所述扦插部的顶部形成观察台。

进一步地,所述扦插部的外壁设有刻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刻度值范围为1~10cm;所述刻度值由下往上递增;所述1cm刻度值在所述扦插部侧壁上距离所述扦插部底面1cm处。

进一步地,所述壳罩可沿第一母线展开,所述扦插部可沿第二母线展开;所述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端点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母线、第二母线的两侧边分别对应设有嵌入口、凸片;所述凸片两侧设有凸起部,所述凸片可插入嵌入口并基于凸起部扣合。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装置,包括壳罩和连接在壳罩下部的扦插部。所述壳罩可环罩在薄壳山核桃幼苗周围,薄壳山核桃的幼苗育苗需要人工遮荫,壳罩的存在很好的为薄壳山核桃幼苗提供庇荫的功能,同时,壳罩还起到一定程度的固定作用,防止薄壳山核桃幼苗倒伏。所述扦插部可环套在薄壳山核桃幼苗根部,随薄壳山核桃幼苗根部一同插入培育基质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切根,本方案须根周围空气压强不变,水分和养分的含量被限制在主根上部周围,保持湿度,刺激须根生长,使得须根丰富、舒展且不缠绕,保证了薄壳山核桃育苗的生长趋势,提高了成活率,适应栽植后苗木恢复生长或后续嫁接等不同育苗场景,后续根系繁殖不受影响,使用成本低,可多次循环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装置,所述壳罩为贯通的中空平口锥形,锥形相较于圆柱形,对幼苗的上部更能起到抗倒伏和遮光的作用,幼苗嫩叶覆在平口处,锥形内部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温室,保温保湿,促进幼苗生长。所述扦插部为贯通的中空圆柱形,圆柱形相较于上部的锥形,更易插入育苗基质中,不会因上部开口收窄,导致基质上移而形成阻力,同时,圆柱形的扦插部有着更大的半径,适应须根和横向生长。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装置,壳罩上底面的半径为所述壳罩下底面半径的1/3~1/2,在这个范围内,薄壳山核桃幼苗容易长出装置,不会被阻挡,同时保温保湿效果较好。所述壳罩的高度为所述扦插部高度的1/4~1/3,所述壳罩和扦插部的高度之和为20~30cm,在薄壳山核桃幼苗30cm以下的生长阶段,薄壳山核桃幼苗基质内的长度是基质上面部分的数倍,较低的壳罩符合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规律,不会遮光太多,影响生长。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装置,所述扦插部为透明材质,所述扦插部沿径向相对于所述壳罩的外壁向外部延伸,并在所述扦插部的顶部形成观察台。当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须根在横向方向上的生长抵达扦插部的内壁,在观察台顶部施加向内的光源,可以判断幼苗须根的生长情况以及育苗的阶段,可及时按个别情况进入下个步骤,不会因统一移植,幼苗虽上部长势情况一致,而根系长势不一致,造成移植效果不好或失败。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装置,扦插部的外壁设有刻度值,刻度值范围为1~10cm,便于判断扦插部插入基质的深度,方便操作。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装置,壳罩可沿第一母线展开,扦插部可沿第二母线展开。当育苗结束后,拔苗时不容易造成根须断裂,利于幼苗的移植,提高了移植的成活率。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的两边分别设有嵌入口和凸片,凸片可插入嵌入口并基于凸起部扣合,便于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技术方案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技术方案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2技术方案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中:

1、壳罩;2、扦插部;3、观察台;4、第一母线;5、第二母线;6、嵌入口;7、凸片;

8、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薄壳山核桃育苗基质及质量比为50~60%草炭土;10~15%珍珠岩;15~20%有机肥料;20~30%田园土;添加适量水并混合。添加少数的复合肥(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为(15:10:10)。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装置,如图1-3所示,

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装置,包括壳罩1和连接在壳罩1下部的扦插部2;所述壳罩1可环罩在薄壳山核桃幼苗周围,薄壳山核桃的幼苗育苗需要人工遮荫,壳罩1的存在很好的为薄壳山核桃幼苗提供庇荫的功能,同时,壳罩1还起到一定程度的固定作用,防止薄壳山核桃幼苗倒伏。所述扦插部2可环套在薄壳山核桃幼苗根部,随薄壳山核桃幼苗根部一同插入培育基质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切根,本方案须根周围空气压强不变,水分和养分的含量被限制在主根上部周围,保持湿度,刺激须根生长,使得须根丰富、舒展且不缠绕,保证了薄壳山核桃育苗的生长趋势,提高了成活率,适应栽植后苗木恢复生长或后续嫁接等不同育苗场景,后续根系繁殖不受影响,使用成本低,可多次循环使用。

壳罩1为贯通的中空平口锥形,锥形相较于圆柱形,对幼苗的上部更能起到抗倒伏和遮光的作用,幼苗嫩叶覆在平口处,锥形内部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温室,保温保湿,促进幼苗生长。所述扦插部2为贯通的中空圆柱形,圆柱形相较于上部的锥形,更易插入育苗基质中,不会因上部开口收窄,导致基质上移而形成阻力,同时,圆柱形的扦插部2有着更大的半径,适应须根和横向生长;所述壳罩1下底面的半径和扦插部2上底面的半径相等,不会在插入基质时产生阻力;所述壳罩1内部和扦插部2内部相联通。

所述壳罩1上底面的半径为所述壳罩1下底面半径的1/2在这个范围内,薄壳山核桃幼苗容易长出装置,不会被阻挡,同时保温保湿效果较好。所述壳罩1的高度为所述扦插部2高度的1/3,所述壳罩1和扦插部2的高度之和为30cm,在薄壳山核桃幼苗30cm以下的生长阶段,薄壳山核桃幼苗基质内的长度是基质上面部分的数倍,较低的壳罩符合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规律,不会遮光太多,影响生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装置,如图4所示,所述壳罩1上底面的半径为所述壳罩1下底面半径的1/3;所述壳罩1的高度为所述扦插部2高度的1/4。所述壳罩1和扦插部2的高度之和为20cm。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扦插部2为透明材质。所述扦插部2的外壁沿径向相对于所述壳罩的外壁向外部延伸,所述观察台3为形成在扦插部2上端面的台阶结构。当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须根在横向方向上的生长抵达扦插部2的内壁,在观察台3顶部施加向内的光源,可以判断幼苗须根的生长情况以及育苗的阶段,可及时按个别情况进入下个步骤,不会因统一移植,幼苗虽上部长势情况一致,而根系长势不一致,造成移植效果不好或失败。

所述扦插部2的外壁设有刻度值。所述刻度值范围为1~10cm;所述刻度值由下往上递增;所述1cm刻度值在所述扦插部2侧壁上距离所述扦插部2底面1cm处,便于判断扦插部2插入基质的深度,方便操作。

所述壳罩1可沿第一母线4展开,所述扦插部2可沿第二母线5展开;所述第一母线4和第二母线5端点重合。当育苗结束后,拔苗时不容易造成根须断裂,利于幼苗的移植,提高了移植的成活率。所述第一母线4和第二母线5的两边分别设有嵌入口6和凸片7;所述凸片7两侧设有凸起部8,凸片7可插入嵌入口6并基于凸起部8扣合,便于循环利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