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梨叶片扦插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79327发布日期:2021-09-18 00:3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凤梨叶片扦插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凤梨叶片扦插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2.凤梨,茎短,叶多数,莲座式排列,剑形,长40

90厘米,宽4

7厘米,顶端渐尖,全缘或有锐齿,腹面绿色,背面粉绿色,边缘和顶端常带褐红色,生于花序顶部的叶变小,常呈红色。
3.具有较强的耐阴性,喜漫射光、忌直射光,但丰产优质仍需充足的光照。凤梨对土壤有较广泛适宜性,但不宜中性或碱性土、粘性或无结构的粉沙土,要求ph5

6;在年雨量1000

1500毫米以上,且降水时间分布比较均匀(月雨量100毫米)的地方比较适宜凤梨生长,地下水位30

50厘米有利于根系生长。
4.凤梨种苗,除了杂交育种用种子繁殖外,一般是用冠芽、裔芽、吸芽及颈部进行无性繁殖;芽苗的叶片都着生一个腋芽,每个发育健全的腋芽在合适的前提下都可能萌产生长成一个芽苗,带芽叶扦插育苗就是利用腋芽育苗的一种方法。
5.为提高成活率,凤梨需要通透性很强的土壤,叶插后,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代谢作用活跃,种苗育苗过程通常需要用到育苗盘,现有的培育设备浇灌需要人工,浇灌时也不均匀,水里的营养不够,要单独添加营养液,添加时不均匀也复杂;另外,在培育时,水分有时流失太快,营养也流失太快,水里的营养有时不能完全吸收,也浪费资源。
6.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7.1、现有技术不能现有的培育设备浇灌需要人工,浇灌时也不均匀,水里的营养不够,要单独添加营养液,添加时不均匀也复杂;
8.2、现有技术在培育时,水分有时流失太快,凤梨幼苗需要高湿的环境,营养也流失太快,水里的营养有时不能完全吸收,也浪费了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凤梨叶片扦插育苗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所提到的问题。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一端顶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设备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提耳,所述设备主体的内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恒温板,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出线口,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培育皿,所述培育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培育皿的底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培育皿的外侧设置有透气孔,所述培育皿的内部设置有育苗基质,所述育苗基质的中部设置有凤梨幼苗,所述过滤网的底端设置有水槽,所述管道的外侧设置有四通,所述四通的底部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四通的顶部设置有试剂进口,所述试剂进口的顶端设置有进口盖,所述出水管的外侧设置有止回阀,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
述固定块的顶端设置有小水泵。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底端设置有螺纹,所述设备主体靠近连接杆的底端设置有螺纹凹槽,所述连接杆与设备主体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顶端设置有螺纹,所述管道一侧靠近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螺纹凹槽,所述管道与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进水管与管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两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提耳与设备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恒温板通过滑槽与设备主体插接,所述提耳、滑槽、恒温板与出线口各设置有两组。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与培育皿固定连接,所述培育皿与过滤网各设置有三组,所述透气孔设置有若干组。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凤梨幼苗与育苗基质插接,所述凤梨幼苗设置有三组。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四通与管道螺纹连接,所述雾化喷头与四通螺纹连接,所述试剂进口与四通螺纹连接,所述四通与雾化喷头各设置有三组。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水管与设备主体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块与设备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小水泵与出水管螺纹连接,所述止回阀与出水管螺纹连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凤梨叶片扦插育苗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凤梨叶片扦插育苗装置,通过雾化喷头、试剂进口与进口盖的设置,达到营养液流入水中,与水融合,经过雾化喷头将营养液充分均匀喷洒在育苗基质和凤梨幼苗上,使得营养更易吸收,并且不会污染水源;
19.2、该凤梨叶片扦插育苗装置,通过水槽、雾化喷头、出水管、过滤网、小水泵与止回阀的设置,让流失的水,经过过滤网,流入水槽,进入出水管,经过小水泵加压,到达止回阀,流入管道,水槽的水保障了培养时的湿度,还节约了水,让未完全被吸收的营养液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凤梨叶片扦插育苗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凤梨叶片扦插育苗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凤梨叶片扦插育苗装置四通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凤梨叶片扦插育苗装置止回阀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凤梨叶片扦插育苗装置水槽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设备主体;2、连接杆;3、管道;4、进水管;5、提耳;6、滑槽;7、恒温板;8、出线口;9、培育皿;10、连接板;11、出水管;12、过滤网;13、透气孔;14、育苗基质;15、凤梨幼苗;16、水槽;17、四通;18、雾化喷头;19、试剂进口;20、进口盖;21、止回阀;22、固定块;23、小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

5,本实施方案中:凤梨叶片扦插育苗装置,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的一端顶部设置有连接杆2,连接杆2的一端设置有管道3,管道3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4,设备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提耳5,设备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滑槽6,滑槽6的内部设置有恒温板7,恒温板7的型号为atse

mh

5800,设备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出线口8,设备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培育皿9,培育皿9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10,设备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11,培育皿9的底端设置有过滤网12,培育皿9的外侧设置有透气孔13,培育皿9的内部设置有育苗基质14,育苗基质14的中部设置有凤梨幼苗15,过滤网12的底端设置有水槽16,管道3的外侧设置有四通17,四通17的底部设置有雾化喷头18,四通17的顶部设置有试剂进口19,试剂进口19的顶端设置有进口盖20,出水管11的外侧设置有止回阀21,设备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22,固定块22的顶端设置有小水泵23,小水泵23的型号为upa15

120。
28.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底端设置有螺纹,设备主体1靠近连接杆2的底端设置有螺纹凹槽,连接杆2与设备主体1螺纹连接,连接杆2顶端设置有螺纹,管道3一侧靠近连接杆2的顶端设置有螺纹凹槽,管道3与连接杆2螺纹连接,进水管4与管道3固定连接,连接杆2设置有两组,实现了固定管道3在培育皿9上方;提耳5与设备主体1固定连接,恒温板7通过滑槽6与设备主体1插接,提耳5、滑槽6、恒温板7与出线口8各设置有两组,实现了设备主体1方便移动,恒温板7带动设备主体1升温;连接板10与培育皿9固定连接,培育皿9与过滤网12各设置有三组,透气孔13设置有若干组,实现了方便培育皿9一起拿出;凤梨幼苗15与育苗基质14插接,凤梨幼苗15设置有三组,四通17与管道3螺纹连接,雾化喷头18与四通17螺纹连接,试剂进口19与四通17螺纹连接,四通17与雾化喷头18各设置有三组,实现了营养液与水融合,形成水雾浇灌凤梨幼苗15;出水管11与设备主体1螺纹连接,固定块22与设备主体1固定连接,小水泵23与出水管11螺纹连接,止回阀21与出水管11螺纹连接,实现了水循环,节约水源,并且不会回流。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将凤梨幼苗15插入育苗基质14中,进水管4连接水源,将进口盖20打开,放入营养液到试剂进口19中,通过四通17,到雾化喷头18喷水浇灌,水慢慢渗透育苗基质14,流出透气孔13,经过过滤网12,流入水槽16,保持底部湿润,水槽16水过多时,会流入出水管11,经过小水泵23加压,到达止回阀21,流入管道3,通过四通17进入雾化喷头18,室外温度低时,将恒温板7启动,保持其温度的稳定,最后培育好凤梨幼苗15后拿起连接板10,带动培育皿9,将培育皿9提出,即可栽培移植出去。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