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

文档序号:26105645发布日期:2021-08-03 12:4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葡萄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



背景技术:

葡萄是我国重要的落叶果树种类之一,其适应性强、结果早、效益高。改革开放以来,葡萄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是我国的重要栽培果树之一。近些年,中国葡萄种植,无论从栽培面积、产量以及品质,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葡萄生产大国。2015-2017年期间,中国葡萄栽培面积以年均1.35%的速率递增,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二,产量连续3年排名世界第一,鲜食葡萄种植面积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且基本维持稳定。作为适应性强、种植广、易管理的高效经济作物,葡萄已成为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消费市场不可缺少的大宗水果。葡萄种植技术不断创新,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新技术不断研发,相关新产业异军突起,且呈现出推陈出新和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鲜食葡萄栽培常用的棚架注重提升葡萄树整体光合作用,但忽略了全年管理耗时、耗力等众多问题;y形架解决了棚架通风不良的问题,但结果部位暴露在外部,易导致葡萄果实出现日灼、缩果、蒂枯症、裂果症、早期落叶症等生理性病害;在非埋土防寒地区,酿酒葡萄多用单干双臂树形,这是目前采用较多同时果实品质、着色等效果较好的树形,但其也存在容易出现结果部位外移的问题,同时为保证果实品质而对结果数进行控制大大降低了优良土地的利用率。如今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处于稳定阶段,葡萄产量却在稳步提升,只有提高优良土地面积的利用率,才能在控制人力物力投入的同时提高产量、质量,实现低投入、高回报。

近年来,在以葡萄种植为主的第一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葡萄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和以葡萄休闲观光为主的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发展快速,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统计,我国鲜食葡萄栽培集中于新疆、辽宁、山东、陕西以及江苏、浙江、广西、云南等南方地区。目前南方葡萄栽培面积与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面积和总产量的25%和26%左右,葡萄种植已形成产业规模,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发展南方地区的葡萄休闲观光农业存在必要性。南方多地采取了多种高效栽培技术,以提高葡萄品质,减轻雨水引发的病害。南方葡萄产区的生理性病害在近年已引起重视,生产中出现的污斑、缩果(气灼)等日烧综合症、蒂枯症(水罐子病),裂果症、早期落叶症等均为生理性病害。南方气候与生态条件的特点以及耕作习惯使葡萄易发生理性病害。我国南方地区葡萄栽培技术落后、生产经验不足,尚需解决诸如良种筛选、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等关键问题。

此外,美观的葡萄树形可以吸引外来游客,促进我国葡萄旅游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适用于观光的葡萄树形发展较少,多数葡萄酒旅游地点只有简易的“棚架”式观光走廊。缺乏足够多的观光树形已经成限制我国葡萄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主体骨架、上主体骨架和若干个不同直径的圆环组成的喇叭形结构;

所述的下主体骨架由三个竖直支架均布环形设置,构成喇叭形的“花托”;

所述的上主体骨架包括3个弯曲的弧线支架均布环形设置,3个弧线支架的底部与下主体骨架的顶部连为一体,构成喇叭形的“花冠”;

所述的下主体骨架、上主体骨架上均布设置有若干个不同直径的圆环,每个圆环与下主体骨架和上主体骨架通过固定件固定。

进一步优选:圆环的最大直径为1.2米,与上主体骨架末端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下主体骨架高度为0.3—0.5米。

进一步优选:上主体骨架高度为1米,其中支架中心线与地面夹角为45°。

进一步优选:固定件为铁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树体三根主蔓呈类似倒置四面体结构,增强了树体的结构稳定性,能有效预防部分地区因风大,树体易折断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结构葡萄树形果实呈龙爪槐状分布在外,增大受光面积并利于通风,使葡萄的着色以及感官品质提高,含糖量增加,含酸量有所下降,口感更佳适合食用,减少果实病害和腐烂;

本实用新型结构能有效地防止葡萄植株主干和主蔓等多年生部分的伸长,通过短梢修剪控制结果枝组位置基本不变,防止结果部位外移及树势早衰,稳定外形;

本实用新型结构修剪简单,快速,可根据所需树型效果修建新梢,控制枝叶疏密程度,控制灵活,自由度高;人工技术要求低;

本实用新型支架葡萄结果部位一致,成熟整齐,有利于提高葡萄质量,实现葡萄的可持续生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附图说明:1-下主体骨架,2-上主体骨架,3-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包括下主体骨架1、上主体骨架2和若干个不同直径的圆环3组成的喇叭形结构,如图1所示;

上述下主体骨架1由三个竖直支架均布环形设置,构成喇叭形的“花托”;其高度为0.3—0.5米,基部圆直径为40厘米;

上述上主体骨架2包括3个弯曲的弧线支架均布环形设置,是下主体骨架1的延伸;上主体骨架总高度为1米,骨架中心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45°,3个弧线支架的底部与下主体骨架1的顶部连为一体,构成喇叭形的“花冠”;

下主体骨架1、上主体骨架2上均布设置有若干个不同直径的圆环3,每个圆环与下主体骨架1和上主体骨架2通过铁丝固定。

上述圆环3的最大直径为1.2米,与上主体骨架2末端相连接,直径及高度的设置在贴合喇叭花外形比例的基础之上,适当进行了调整,从而有效增加采光面积及通风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挂果率;相邻弧线之间的夹角为120°,如图2所示,这样的结构受力均匀,对外界压力抵抗性强,增强树体稳固性。

在弧形部分还均布设有6个环绕的圆环,对弧形部分的形状进行固定,设置较为紧促以保证“喇叭花”形状,在夏季修剪过程中可适当加大对弧线部分新梢的修剪力度,避免因枝叶过密引发病虫害。

树体总高度为1.8—2.0米,上述下主体骨架高度为0.3—0.5米,高度设置既方便游客采摘,也增加了主蔓离地高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主体骨架(1)、上主体骨架(2)和若干个不同直径的圆环(3)组成的喇叭形结构;

所述的下主体骨架(1)由三个竖直支架均布环形设置,构成喇叭形的“花托”;

所述的上主体骨架(2)包括3个弯曲的弧线支架均布环形设置,3个弧线支架的底部与下主体骨架(1)的顶部连为一体,构成喇叭形的“花冠”;

所述的下主体骨架(1)、上主体骨架(2)上均布设置有若干个不同直径的圆环(3),每个圆环与下主体骨架(1)和上主体骨架(2)通过固定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环的最大直径为1.2米,与上主体骨架(2)末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主体骨架(1)高度为0.3—0.5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主体骨架(2)高度为1米,其中支架中心线与地面夹角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件为铁丝。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其造型新颖独特,观赏价值高;受光面积大,提高葡萄的着色、感官品质;结果部位方便采摘,并且增加了观光商业价值;适合不进行埋土防寒并且当地旅游文化较发达的地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下主体骨架、上主体骨架和若干个不同直径的圆环组成的喇叭形结构;所述的下主体骨架由三个竖直支架均布环形设置,构成喇叭形的“花托”;所述的上主体骨架包括3个弯曲的弧线支架均布环形设置,3个弧线支架的底部与下主体骨架的顶部连为一体,构成喇叭形的“花冠”;所述的下主体骨架、上主体骨架上均布设置有若干个不同直径的圆环,每个圆环与下主体骨架和上主体骨架通过固定件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孙翔宇;周敏;张昌镐;王盼盼;房玉林;马婷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