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5615572发布日期:2021-06-25 15:5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水稻一直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之一,其产量的多少以及好坏与我国国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随着环境污染增大,市面上出现的“镉米”也越来越对;
[0003]“镉米”与日常所见的普通大米从肉眼观察并无较大区别,但此类大米中镉含量超标,长期服用易引发怪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来降低水稻收获后稻米的镉含量。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的酿制方法。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所述基肥50

80份、降镉剂15

25份、生石灰30

50份、稻壳灰40

50份;
[0007]
包括以下步骤:
[0008]
s1,水稻种子发芽期,先对水稻种子培养液进行镉含量检测,当镉含量超过0.005mg/l时,往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然后待出现沉淀后1

2h过滤去除沉淀,然后对培养液进行ph检测,当ph值大于6或者小于5时,对该培养液进行ph调整,将其ph值控制在5

6区间内,然后将水稻种子均匀铺撒至该培养液内,将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8

32℃内并在有氧条件下浸泡33

37h;
[0009]
s2,水稻成苗期,将成长所用水灌入准备栽种区域,2

3天后对土壤进行ph检测,当ph检测结构大于7.5或者小于7.2时,对土壤进行酸碱调控,将土壤的ph控制在7.2

7.5的范围内,然后即可将s1步骤中所获得的发芽种子均匀铺撒至栽种区域,铺撒结束后在进行一层稻壳灰的铺撒;
[0010]
s3,水稻返青期,先对插秧栽种区域散入适量的生石灰,并进行鱼凼与鱼沟的开挖,然后灌入栽种用水,1

2两天后施加基肥,然后后在傍晚温度在32
°
左右时利用插秧机对s2步骤中获取的成苗进行插秧操作;
[0011]
s4,水稻分蘖期,返青结束1

2天内进行鱼苗投放,然后在返青10

12天内进行叶面肥的施加,施加时间选水稻表面存有露水时施加;
[0012]
s5,水稻幼穗发育期,在幼穗前、中期均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降镉剂,同一区域两次加入降镉剂的比例为1:3.5。
[0013]
在上述的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在s5步骤中两次降镉剂施加间隔在10

15天。
[0014]
在上述的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中,在s2步骤中稻壳灰的厚度具体为2

3cm。
[0015]
在上述的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中,所述基肥55

80份、降镉剂18

25份、生石灰35

50份、稻壳灰42

50份。
[0016]
在上述的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中,所述基肥60

80份、降镉剂20

25份、生石灰38

50份、稻壳灰43

50份。
[0017]
在上述的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中,所述基肥65份、降镉剂20份、生石灰40份、稻壳灰45份。
[0018]
在上述的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中,所述基肥70

80份、降镉剂22

25份、生石灰45

50份、稻壳灰46.5

50份。
[0019]
在上述的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中,所述基肥75

80份、降镉剂23

25份、生石灰48

50份、稻壳灰48

50份。
[0020]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在于:从水稻种子的发芽直至成熟阶段都对其生长环境所含有的镉含量进行严格的把控,以此降低稻米的含镉量,同时通过对栽种过程中土壤ph、幼苗移栽环境以及提高水稻光合作用能力的方面降低水稻生长过程中受镉的影响,使得水稻生长更优。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
实施例1
[0023]
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基肥50份、降镉剂15份、生石灰30份、稻壳灰40份;
[0024]
包括以下步骤:
[0025]
s1,水稻种子发芽期,先对水稻种子培养液进行镉含量检测,当镉含量超过0.005mg/l时,往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然后待出现沉淀后1

2h过滤去除沉淀,然后对培养液进行ph检测,当ph值大于6或者小于5时,对该培养液进行ph调整,将其ph值控制在5

6区间内,然后将水稻种子均匀铺撒至该培养液内,将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8

32℃内并在有氧条件下浸泡33

37h;
[0026]
s2,水稻成苗期,将成长所用水灌入准备栽种区域,2

3天后对土壤进行ph检测,当ph检测结构大于7.5或者小于7.2时,对土壤进行酸碱调控,将土壤的ph控制在7.2

7.5的范围内,然后即可将s1步骤中所获得的发芽种子均匀铺撒至栽种区域,铺撒结束后在进行一层稻壳灰的铺撒,铺撒具体为2

3cm;
[0027]
s3,水稻返青期,先对插秧栽种区域散入适量的生石灰,并进行鱼凼与鱼沟的开挖,然后灌入栽种用水,1

2两天后施加基肥,然后后在傍晚温度在32
°
左右时利用插秧机对s2步骤中获取的成苗进行插秧操作;
[0028]
s4,水稻分蘖期,返青结束1

2天内进行鱼苗投放,然后在返青10

12天内进行叶面肥的施加,施加时间选水稻表面存有露水时施加;
[0029]
s5,水稻幼穗发育期,在幼穗前、中期均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降镉剂,同一区域两次
加入降镉剂的比例为1:3.5,两次降镉剂施加间隔在10

15天。
[0030]
实施例2
[0031]
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基肥55

80份、降镉剂18

25份、生石灰35

50份、稻壳灰42

50份;
[0032]
包括以下步骤:
[0033]
s1,水稻种子发芽期,先对水稻种子培养液进行镉含量检测,当镉含量超过0.005mg/l时,往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然后待出现沉淀后1

2h过滤去除沉淀,然后对培养液进行ph检测,当ph值大于6或者小于5时,对该培养液进行ph调整,将其ph值控制在5

6区间内,然后将水稻种子均匀铺撒至该培养液内,将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8

32℃内并在有氧条件下浸泡33

37h;
[0034]
s2,水稻成苗期,将成长所用水灌入准备栽种区域,2

3天后对土壤进行ph检测,当ph检测结构大于7.5或者小于7.2时,对土壤进行酸碱调控,将土壤的ph控制在7.2

7.5的范围内,然后即可将s1步骤中所获得的发芽种子均匀铺撒至栽种区域,铺撒结束后在进行一层稻壳灰的铺撒;
[0035]
s3,水稻返青期,先对插秧栽种区域散入适量的生石灰,并进行鱼凼与鱼沟的开挖,然后灌入栽种用水,1

2两天后施加基肥,然后后在傍晚温度在32
°
左右时利用插秧机对s2步骤中获取的成苗进行插秧操作;
[0036]
s4,水稻分蘖期,返青结束1

2天内进行鱼苗投放,然后在返青10

12天内进行叶面肥的施加,施加时间选水稻表面存有露水时施加;
[0037]
s5,水稻幼穗发育期,在幼穗前、中期均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降镉剂,同一区域两次加入降镉剂的比例为1:3.5。
[0038]
实施例3
[0039]
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基肥60

80份、降镉剂20

25份、生石灰38

50份、稻壳灰43

50份;
[0040]
包括以下步骤:
[0041]
s1,水稻种子发芽期,先对水稻种子培养液进行镉含量检测,当镉含量超过0.005mg/l时,往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然后待出现沉淀后1

2h过滤去除沉淀,然后对培养液进行ph检测,当ph值大于6或者小于5时,对该培养液进行ph调整,将其ph值控制在5

6区间内,然后将水稻种子均匀铺撒至该培养液内,将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8

32℃内并在有氧条件下浸泡33

37h;
[0042]
s2,水稻成苗期,将成长所用水灌入准备栽种区域,2

3天后对土壤进行ph检测,当ph检测结构大于7.5或者小于7.2时,对土壤进行酸碱调控,将土壤的ph控制在7.2

7.5的范围内,然后即可将s1步骤中所获得的发芽种子均匀铺撒至栽种区域,铺撒结束后在进行一层稻壳灰的铺撒;
[0043]
s3,水稻返青期,先对插秧栽种区域散入适量的生石灰,并进行鱼凼与鱼沟的开挖,然后灌入栽种用水,1

2两天后施加基肥,然后后在傍晚温度在32
°
左右时利用插秧机对s2步骤中获取的成苗进行插秧操作;
[0044]
s4,水稻分蘖期,返青结束1

2天内进行鱼苗投放,然后在返青10

12天内进行叶面肥的施加,施加时间选水稻表面存有露水时施加;
[0045]
s5,水稻幼穗发育期,在幼穗前、中期均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降镉剂,同一区域两次加入降镉剂的比例为1:3.5。
[0046]
实施例4
[0047]
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基肥65份、降镉剂20份、生石灰40份、稻壳灰45份;
[0048]
包括以下步骤:
[0049]
s1,水稻种子发芽期,先对水稻种子培养液进行镉含量检测,当镉含量超过0.005mg/l时,往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然后待出现沉淀后1

2h过滤去除沉淀,然后对培养液进行ph检测,当ph值大于6或者小于5时,对该培养液进行ph调整,将其ph值控制在5

6区间内,然后将水稻种子均匀铺撒至该培养液内,将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8

32℃内并在有氧条件下浸泡33

37h;
[0050]
s2,水稻成苗期,将成长所用水灌入准备栽种区域,2

3天后对土壤进行ph检测,当ph检测结构大于7.5或者小于7.2时,对土壤进行酸碱调控,将土壤的ph控制在7.2

7.5的范围内,然后即可将s1步骤中所获得的发芽种子均匀铺撒至栽种区域,铺撒结束后在进行一层稻壳灰的铺撒;
[0051]
s3,水稻返青期,先对插秧栽种区域散入适量的生石灰,并进行鱼凼与鱼沟的开挖,然后灌入栽种用水,1

2两天后施加基肥,然后后在傍晚温度在32
°
左右时利用插秧机对s2步骤中获取的成苗进行插秧操作;
[0052]
s4,水稻分蘖期,返青结束1

2天内进行鱼苗投放,然后在返青10

12天内进行叶面肥的施加,施加时间选水稻表面存有露水时施加;
[0053]
s5,水稻幼穗发育期,在幼穗前、中期均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降镉剂,同一区域两次加入降镉剂的比例为1:3.5。
[0054]
实施例5
[0055]
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基肥70

80份、降镉剂22

25份、生石灰45

50份、稻壳灰46.5

50份;
[0056]
包括以下步骤:
[0057]
s1,水稻种子发芽期,先对水稻种子培养液进行镉含量检测,当镉含量超过0.005mg/l时,往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然后待出现沉淀后1

2h过滤去除沉淀,然后对培养液进行ph检测,当ph值大于6或者小于5时,对该培养液进行ph调整,将其ph值控制在5

6区间内,然后将水稻种子均匀铺撒至该培养液内,将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8

32℃内并在有氧条件下浸泡33

37h;
[0058]
s2,水稻成苗期,将成长所用水灌入准备栽种区域,2

3天后对土壤进行ph检测,当ph检测结构大于7.5或者小于7.2时,对土壤进行酸碱调控,将土壤的ph控制在7.2

7.5的范围内,然后即可将s1步骤中所获得的发芽种子均匀铺撒至栽种区域,铺撒结束后在进行一层稻壳灰的铺撒;
[0059]
s3,水稻返青期,先对插秧栽种区域散入适量的生石灰,并进行鱼凼与鱼沟的开挖,然后灌入栽种用水,1

2两天后施加基肥,然后后在傍晚温度在32
°
左右时利用插秧机对s2步骤中获取的成苗进行插秧操作;
[0060]
s4,水稻分蘖期,返青结束1

2天内进行鱼苗投放,然后在返青10

12天内进行叶面
肥的施加,施加时间选水稻表面存有露水时施加;
[0061]
s5,水稻幼穗发育期,在幼穗前、中期均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降镉剂,同一区域两次加入降镉剂的比例为1:3.5。
[0062]
实施例6
[0063]
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基肥75

80份、降镉剂23

25份、生石灰48

50份、稻壳灰48

50份;
[0064]
包括以下步骤:
[0065]
s1,水稻种子发芽期,先对水稻种子培养液进行镉含量检测,当镉含量超过0.005mg/l时,往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然后待出现沉淀后1

2h过滤去除沉淀,然后对培养液进行ph检测,当ph值大于6或者小于5时,对该培养液进行ph调整,将其ph值控制在5

6区间内,然后将水稻种子均匀铺撒至该培养液内,将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8

32℃内并在有氧条件下浸泡33

37h;
[0066]
s2,水稻成苗期,将成长所用水灌入准备栽种区域,2

3天后对土壤进行ph检测,当ph检测结构大于7.5或者小于7.2时,对土壤进行酸碱调控,将土壤的ph控制在7.2

7.5的范围内,然后即可将s1步骤中所获得的发芽种子均匀铺撒至栽种区域,铺撒结束后在进行一层稻壳灰的铺撒;
[0067]
s3,水稻返青期,先对插秧栽种区域散入适量的生石灰,并进行鱼凼与鱼沟的开挖,然后灌入栽种用水,1

2两天后施加基肥,然后后在傍晚温度在32
°
左右时利用插秧机对s2步骤中获取的成苗进行插秧操作;
[0068]
s4,水稻分蘖期,返青结束1

2天内进行鱼苗投放,然后在返青10

12天内进行叶面肥的施加,施加时间选水稻表面存有露水时施加;
[0069]
s5,水稻幼穗发育期,在幼穗前、中期均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降镉剂,同一区域两次加入降镉剂的比例为1:3.5。
[0070]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应认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