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产高产液体蜜环菌种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841678发布日期:2021-10-08 23:02阅读:19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产高产液体蜜环菌种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蜜环菌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产高产液体蜜环菌种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蜜环菌(armillariellamellea) 是真菌界、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白磨科、小蜜环菌属的一种食药用真菌。蜜环菌在自然界中与天麻、猪苓等生物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天麻、猪苓栽培中,蜜环菌种的活性或是优劣,直接影响或是决定着它们的产量和质量。
3.目前我国栽培天麻的蜜环菌种用量较大,仅湖北宜昌市的年产量为1500万瓶(袋),可种植天麻750万平方米,产值7.5亿之多。而现在全国生产蜜环菌种的原种配方均为固体基质菌种,即用锯木屑,棉籽壳,玉米等物质培养的。只有极少量(1%左右)的菌种厂家生产液体蜜环菌种替代固体原种扩接栽培种。
4.在大面积的用蜜环菌种发蜜环菌材的过程中,约有10~15%的量,因两个原因导致天麻栽培失败或损失。一是有些厂家生产的蜜环菌种本身存在质量上的问题;二是品种单一。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麻农在培养蜜环菌材时,为了避免因一个菌种厂的质量问题,或是用一个蜜环菌种单一的问题,而使发菌材失败。
5.蜜环菌种用于栽培天麻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产量和稳定的质量,但是也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仅用一种蜜环菌种有时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若是菌种“质量”有问题,如活力不强或对天麻亲和力不强,对菌材“分解”力差,导致供给天麻的营养不充足,而影响天麻的产量。另一种是一个蜜环菌种由于本身的自然属性,即具有一定的地域适应特点,在此地生长的好,在彼地可能生长的差。只用一种蜜环菌发菌材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一个栽培窝,同时用两种不同来源的蜜环菌种发菌材,两个菌种“争先恐后”的去分解菌材上的营养物质,又“争先恐后”的给天麻输送供给营养物质,因而能稳产高产的提高天麻的产量。
6.二是固体菌种能混合播种到同一栽培窝中,几个菌种或是菌株在同一菌材上有几个分布点,彼此不贴近,距离约隔10~15cm,在开始生长时“不打架”,即不发生颉颃现象。至于两个菌株生长出的菌丝体至相互接触时的情况怎样,还需要解剖观察去定论。但此种方法较麻烦,既不省工、省力,又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稳产高产液体蜜环菌种的制备方法,均能获得稳产高产的效果。将两个不同的蜜环菌株接种到同一培养基中,去培养菌材,这两种菌种以菌丝体的形态“钻入”到木材中去,又以菌索的形态“钻入”到天麻麻体中,把菌材上的营养分解、合成、输送到天麻中供给其生长发育成白、米麻和箭麻。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稳产高产液体蜜环菌种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不同菌种的蜜环菌菌种接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培养,得到菌丝球体积占比在80~90%的混合菌种;3)把步骤1)得到的混合菌种接入到发酵罐中进行扩大培养,得到扩大后的混合菌种;3)在固体栽培种培养基中,接入扩大后的混合菌种,培养,待菌丝体长满袋后,用于发蜜环菌材或三下窝栽培有性天麻种。
9.优选地,所述步骤1)不同菌种的蜜环菌包括m1菌株、m2菌株,m1菌株是蜜环菌种a9,m2菌株是远安森源食用菌公司生产蜜环菌种或者羌蜜5

1(产自立森宁强县真菌研究所)或其他厂家蜜环菌种。
10.优选地,所述步骤1)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玉米粉5份,黄豆粉3份,麸皮1份,酵母膏2份,葡萄糖20份,水1000ml,物料在100℃中煮沸15min后过滤,将过滤液定量至1000ml(500 ml容量瓶装150 ml过滤液),在120℃中灭菌40min,冷却,备用。
11.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m1菌株和m2菌株的接种重量比为(1

5):(1

5)。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m1菌株和m2菌株的接种重量比为1:1。
13.优选地,所述步骤1)液体培养的条件为:22~23℃,以150r/min振荡培养140h。
14.优选地,所述步骤2)扩大培养的条件为:24~25℃,气压0.05mpa,培养145h。
15.优选地,所述步骤3)固体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棉籽壳63份,玉米面15份,锯木屑20份,石膏1份,白糖1份,含水量65%。
16.优选地,所述步骤3)培养的温度为18~21℃。
17.完成稳产高产液体蜜环菌种的制备。
18.本发明有益效果:1、首次将两个来源不同的蜜环菌株接入到同一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出液体菌种,再将该菌种接入到固体基质上培养成栽培种。用该栽培种发蜜环材,蜜环材上生长出均匀,旺盛,密集的菌索。用该菌材栽培有性种麻和商品麻,均能获得稳产高产的效果。这是充分利用了两个不同种源的菌株在一起生长和生活,有相互促进和竞争关系。菌种以最快速度“钻入”菌材中,最大程度的分解和合成菌材上的营养物质,输送和供给天麻生长。
19.2、两株不同的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再接种到菌材上,会不会产生颉颃现象,从理论上讲,食用菌种类中,不同科,不同属,不同种的菌类,接种在同一培养基上,会产生颉颃现象,即在培养基上看到明显的颉颃线。但是采用本发明我们只需要能最大程度的培养蜜环菌的营养体—即菌丝体—菌种。不需要考滤将两种菌株混合起来会影响出菇,即产生子实体。因为我们转接,扩大培养的是菌丝体。天麻利用的也是菌丝体,也就是由菌丝体—菌索,把菌材上的营养物质分解、合成、输送供给天麻生长。从另一角度讲,即是两个菌株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有颉颃现象,但只要它们都能把基质(菌材)上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和合成,从而输送供给天麻即可。
附图说明
20.图1 m1、m2蜜环菌母种;图2 m1、m2混合的液体三角瓶菌种;
图3 m1、m2混合的液体发酵罐菌种;图4 m1、m2液体菌种接的固体栽培种;图5 m1、m2菌种培养的菌材;图6 m1、m2菌种栽培的种麻;图7为蜜环菌试管种;图8液体菌种生长情况;图9用液体菌种接入固体基质中(蒴料袋)生长的情况;图10用液体菌种接入固体基质中(玻璃瓶)生长的情况;图11用液体菌种接入固体基质,生长四个月时,菌索生长动态。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1一种稳产高产液体蜜环菌种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不同菌种的蜜环菌菌种接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培养,得到菌丝球体积占比在85%的混合菌种;4)把步骤1)得到的混合菌种接入到发酵罐中进行扩大培养,得到扩大后的混合菌种;3)在固体栽培种培养基中,接入扩大后的混合菌种,培养,待菌丝体长满袋后,用于发蜜环菌材或三下窝栽培有性天麻种。
22.优选地,所述步骤1)不同菌种的蜜环菌包括m1菌株、m2菌株,m1菌株是蜜环菌种a9,m2羌蜜5

1。m1菌株是蜜环菌种a9,m2菌株是远安森源食用菌公司生产蜜环菌种。
23.优选地,所述步骤1)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玉米粉5份,黄豆粉3份,麸皮1份,酵母膏2份,葡萄糖20份,水1000ml,在100℃中煮沸15min后过滤,将过滤液定量至1000ml(500 ml容量瓶装150 ml过滤液),在120℃中灭菌40min,冷却,备用。
2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m1菌株和m2菌株的接种重量比为1:1。
25.优选地,所述步骤1)液体培养的条件为:22℃,以150r/min振荡培养140h。
26.优选地,所述步骤2)扩大培养的条件为:24℃,气压0.05mpa,培养145h。
27.优选地,所述步骤3)固体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棉籽壳63份,玉米面15份,锯木屑20份,石膏1份,白糖1份,含水量65%。
28.优选地,所述步骤3)培养的温度为20℃。
29.完成稳产高产液体蜜环菌种的制备。
30.2017年4月7日,将两个不同菌株即m1、m2(图1),同时接入液体三角瓶中(图2),经7天培养后,得到液体蜜环菌种,再接入到发酵罐中(图3),待菌种发酵成熟后,即接入到固体栽培种培养基中,于5月20日长满袋(图4)。7月22日在海拔1300米的地方发菌材,8月10日检查,菌材上蜜环菌索生长旺成,且密集(图5)。11月22日,用此菌材栽培天麻,2018年11月20日采挖,一平方米产鲜天麻6.2kg。2019年3月8日用此液体蜜环菌种接栽培种,4月29日菌种长满袋。5月2日用此菌种以三下窝的方式播种天麻蒴果。12月28日测产,一平方米天麻种达6.12kg(图6)。用同样的时间和栽培方法,其中m1菌种栽培的产量为5.01kg;m2为5.35kg。两者增产均量为0.94斤.如果折合成一亩(种400平方米天麻),与m1+m2混合菌种种植的产量
比,就是能增产376斤,一斤乌红天麻种麻价30元计,则增产值11280元,一斤乌天麻种麻价为40元,则增产值15040元。
31.对于为什么要将m1、m2混合进行培养,申请人前期进行了深入研究。 m1,m2,m1+m2混合菌种,在试管种,液体三角瓶,固体基中菌丝体和菌索生长状态的比较如图7

11,图7为蜜环菌试管种:m1
‑‑
a9,m2森源菌种,m3云南(引进);图8液体菌种生长情况,左:m1发酵液呈淡黄色,中:m2发酵液呈褐色,右:m1+m2发酵液呈褐黑色;图9用液体菌种接入固体基质中(蒴料袋)生长的情况,左:m1菌丝体生长旺盛中:m2菌丝体长次于m1,右:m1+m2混合菌种,生长势介于m1和m2之间。图10用液体菌种接入固体基质中(玻璃瓶)生长的情况:左:m1菌丝体生长旺盛且即将满瓶,中:m2菌丝体长满瓶,右:m1+m2混合菌种,菌丝体生长态势介于m1和m2之间,图11用液体菌种接入固体基质,生长四个月时,菌索生长动态,其中左边两瓶m2菌索生长一般,右边两瓶m1菌索生长旺盛,中间两瓶是m1+m2的混合菌种,菌索生长状态,介于m1和m2之间。出于中间状态是最好的,特别是发菌材过程中,菌索多了,生产太旺盛,是一种无效的营养的消耗,如果菌索稀疏,那么接触天麻机会不多,这样也不利于分解菌材。最有利的是出于中间状态,菌索不多也不少,既不浪费营养,又能充分接触天麻,对提高天麻的产量就要好一些。因此选用m1+m2混合菌株用于天麻生产,是一种科学的优化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