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业养殖用自补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00540发布日期:2022-02-08 21:4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渔业养殖用自补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渔业养殖用自补氧装置。


背景技术:

2.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在养殖时由于天气长期无雨和鱼苗过于集中会造成缺氧现象,这就要用到补氧设备。
3.经检索,申请号201810535311.6的专利,公开一种水产养殖用自动补氧装置,包括换气室、封闭帽、进气阀、滑框、换气阀、推力弹簧、吹气筒、平衡块和控制阀,换气室为桶形壳体,换气室的内腔等分上下两段,换气室内腔上段的直径小于下段的直径,且换气室的底部、左侧上部、右侧上部和右侧下部均有一个圆孔,用于载其余构件。
4.上述装置使用操作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能实现自动化补氧的目的,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所以研究一种渔业养殖用自补氧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耗费人力且效率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渔业养殖用自补氧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渔业养殖用自补氧装置,包括养殖塘本体,所述养殖塘本体内安装有自补氧机构,所述自补氧机构包括集水塔,集水塔通过集水塔上端固定有收集盘,收集盘内壁固定有沥水网,所述收集盘上端两侧内壁还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壁均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集水塔上侧套设有空心环,空心环与集水塔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空心环侧壁安装有水雾喷头,集水塔前端面上侧还固定有安装箱,安装箱内壁通过螺钉固接有微型水泵,微型水泵输入端固定有抽水管,抽水管下端延伸至安装箱外侧并与集水塔前端面下侧贯通连接,所述微型水泵的输出端固定有补水管,补水管上侧延伸至安装箱外侧并与空心环贯通连接,所述养殖塘本体中部还安装有控制系统。
8.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柜,控制柜与养殖塘本体内底面之间浇筑有水泥柱,控制柜前侧面安装有对开的密封门体,所述控制柜与集水塔之间均连接有穿线管,控制柜两侧内壁分别安装有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控制柜底面中部还安装有传感件。
9.优选的,所述传感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摄像头。
10.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摄像头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摄像头的供电端均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微型水泵的供电端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微型水泵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12.优选的,所述自补氧机构设有多个并呈矩阵装分布在养殖塘本体内。
13.优选的,所述收集盘向上敞开设置,且沥水网由前侧向后侧朝下倾斜设置,所述收
集盘后端面下侧还开设有矩形槽,且沥水网后端延伸至矩形槽外侧。
14.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有多个并呈一排分布在收集盘上端两侧内壁上。
15.优选的,所述安装柱和水雾喷头均设有多个并均匀分布在空心环内外壁上。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渔业养殖用自补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发明设计合理,装置运行稳定,操作便捷,制造成本低,能实现鱼塘在长期无雨和鱼苗过于集中时实现自动补氧,从而大大降低了育苗养殖的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殖户的的效率;
18.2、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集水塔对雨水进行收集,在传感件感应到需要补氧信号时,此时微型水泵开始工作将收集的雨水抽入至空心环并从水雾喷头喷出,此时水珠从集水塔四周下落,水珠下落时与氧气充分接触实现吸收,含氧量充足的水珠下落后实现水的补氧作业,从而达到自动补氧的目的;
19.3、本发明在水收集时雨水下落在沥水网上,此时杂物被沥水网隔离,且在重力和水的冲击下杂物能顺利从收集盘后侧滑出,从而很好的避免了集水塔出水堵塞现象的发生,为装置的长期稳定使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0.4、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自动控制,传感件对鱼塘的状态实时监测,在发现长期无雨和鱼苗过于集中时,此时传感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递给微型水泵,从而实现水珠的自动喷洒补氧作业,整个过程使用的电能由太阳能电池板光电转化得到,从而使装置适应偏远养殖区的要求,大大增强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渔业养殖用自补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渔业养殖用自补氧装置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渔业养殖用自补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渔业养殖用自补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渔业养殖用自补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渔业养殖用自补氧装置的示意图。
27.图中:养殖塘本体1、自补氧机构2、控制柜3、水泥柱4、密封门体5、穿线管6、控制器7、蓄电池8、传感件9、集水塔21、收集盘22、沥水网23、太阳能电池板24、空心环25、安装柱26、水雾喷头27、安装箱28、微型水泵29、抽水管210、补水管211。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0.实施例一
31.参照图1-6,一种渔业养殖用自补氧装置,包括养殖塘本体1,养殖塘本体1内安装有自补氧机构2,自补氧机构2包括集水塔21,集水塔21通过集水塔21上端固定有收集盘22,收集盘22内壁固定有沥水网23,在水收集时雨水下落在沥水网23上,此时杂物被沥水网23隔离,且在重力和水的冲击下杂物能顺利从收集盘22后侧滑出,从而很好的避免了集水塔21出水堵塞现象的发生,为装置的长期稳定使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收集盘22上端两侧内壁还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壁均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24,集水塔21上侧套设有空心环25,空心环25与集水塔21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柱26,空心环25侧壁安装有水雾喷头27,集水塔21前端面上侧还固定有安装箱28,安装箱28内壁通过螺钉固接有微型水泵29,微型水泵29输入端固定有抽水管210,抽水管210下端延伸至安装箱28外侧并与集水塔21前端面下侧贯通连接,微型水泵29的输出端固定有补水管211,补水管211上侧延伸至安装箱28外侧并与空心环25贯通连接,在使用时通过集水塔21对雨水进行收集,在传感件9感应到需要补氧信号时,此时微型水泵29开始工作将收集的雨水抽入至空心环25并从水雾喷头27喷出,此时水珠从集水塔21四周下落,水珠下落时与氧气充分接触实现吸收,含氧量充足的水珠下落后实现水的补氧作业,从而达到自动补氧的目的,养殖塘本体1中部还安装有控制系统。
32.实施例二
33.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优选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柜3,控制柜3与养殖塘本体1内底面之间浇筑有水泥柱4,控制柜3前侧面安装有对开的密封门体5,控制柜3与集水塔21之间均连接有穿线管6,控制柜3两侧内壁分别安装有控制器7和蓄电池8,控制柜3底面中部还安装有传感件9,传感件9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摄像头。
34.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自动控制,传感件9对鱼塘的状态实时监测,在发现长期无雨和鱼苗过于集中时,此时传感件9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7,控制器7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递给微型水泵29,从而实现水珠的自动喷洒补氧作业,整个过程使用的电能由太阳能电池板光电转化得到,从而使装置适应偏远养殖区的要求,大大增强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35.实施例三
36.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优选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摄像头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摄像头的供电端均与蓄电池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37.太阳能电池板24输出端与蓄电池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微型水泵29的供电端与蓄电池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微型水泵29的控制端与控制器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38.本实施例中,装置中电器元件之间均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且连接线均至于穿线管内,从而达到保护电性器件的效果,进而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39.实施例四
40.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优选地,自补氧机构2设有多个并呈矩阵装分布在养殖塘本体1内。
41.本实施例中,补氧机构2设有多个,从而实现鱼塘的多点补氧操作,进而大大增加了氧气的补充范围,为鱼苗的安全成长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42.实施例五
43.如图5和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优选地,收集盘22向上敞开设置,且沥水网23由前侧向后侧朝下倾斜设置,收集盘22后端面下侧还开设有矩形槽,且沥水网23后端延伸至矩形槽外侧。
44.本实施例中,沥水网23朝下倾斜设置,从而使隔离后的杂物能顺利排出收集盘22,进而使集水塔21达到连续蓄水的目的。
45.实施例六
46.如图5和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优选地,太阳能电池板24设有多个并呈一排分布在收集盘22上端两侧内壁上,安装柱26和水雾喷头27均设有多个并均匀分布在空心环25内外壁上。
47.本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板24设有多个,从而实现更多的电能存贮,进而保证装置能实现各组件的充足供电要求。
48.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