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硒酸钠在抗烟草疫霉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1243发布日期:2022-01-19 15:38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亚硒酸钠在抗烟草疫霉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亚硒酸钠在抗烟草疫霉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烟草黑胫病又被称为黑秆疯、乌头病等,是由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引起的较为严重的土传真菌性病害,由于烟草黑胫病分布广泛、田间潜伏时间长等原因,烟株经过病菌的侵害后会出现叶片枯萎变黄、叶片腐烂、茎秆褐变甚至植株死亡等现象,并且烟草在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受到疫霉的危害,对烟叶产量和内在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是烟叶毁灭性病害之一。
[0003]
硒(se)是人类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在人体抗氧化功能、甲状腺激素代谢、免疫反应和植物抗氧化系统防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尽管硒在高等植物中的本质作用尚不明确,但发现所有植物都可以吸收并积累硒。硒作为植物的有益元素,对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促进生长、改变根系结构、修复细胞结构、提高品质和产量,硒已被证明在植物胁迫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可以减轻干旱、盐分和重金属(如cd、pb、as等)的非生物胁迫。硒在病虫害上也有一定研究,其中研究发现通过合成具有高负载效率的介孔纳米硒(senps)能够有效地阻止和抑制灰霉病菌的生长,且多次应用对植物没有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此外,适宜浓度的外源硒能够通过破坏细胞结构抑制核盘菌的生长。
[0004]
目前对烟草黑胫病的主要防治手段包括选育抗病品种、化学农药抗菌剂和生物防治等。然而,由于目前抗病品种筛选程度较难,使用化学杀菌剂易造成环境污染等,因而需要寻求新的、环境友好型的防治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亚硒酸钠在抗烟草疫霉中的应用,以及在防治烟草黑胫病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亚硒酸钠在制备抗烟草疫霉制剂或防治烟草黑胫病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烟草抗黑胫病能力的方法。
[0006]
在本发明中,第一方面通过培养皿体外实验,证实了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下对烟草疫霉菌丝的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当外源亚硒酸钠浓度在小于2mg/l时,其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当外源亚硒酸钠浓度大于2mg/l时,其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外源亚硒酸钠浓度为8mg/l时,其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达到最大,高于其他浓度对烟草疫霉的抑制作用。
[0007]
在本发明中,第二方面通过盆栽试验,证实了外源亚硒酸钠处理能够提高烟草幼苗生长发育和抵御烟草疫霉侵害的能力,同时证实了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下对烟草幼苗的生长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外源亚硒酸钠浓度在促进烟草植株生长过程中存在低促高抑的现象,在小于8mg/l时,随着外源亚硒酸钠浓度的升高,烟草农艺性状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在浓度为8mg/l时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表现最好;而当浓度为10mg/l时对烟草幼苗进行处理时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表现次于6~8mg/l浓度的亚硒酸钠。
[0008]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
外源硒在抑制烟草疫霉菌丝生长中的应用。
[0010]
外源硒在防治烟草黑胫病中的应用。
[0011]
外源硒在制备抗烟草疫霉的制剂中的应用。
[0012]
外源硒在制备防治烟草黑胫病的制剂中的应用。
[0013]
一种提高烟草抗黑胫病能力的方法,包括向烟草施用含外源硒的制剂的步骤。
[001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外源硒为四价硒(se
4+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源硒为亚硒酸钠。
[001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制剂为肥料、添加剂或生长调节剂。
[001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外源硒为亚硒酸钠时,上述应用或方法中,亚硒酸钠的使用浓度为8mg/l。
[0017]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8]
(1)外源亚硒酸钠能抑制烟草疫霉菌丝的生长率,并且能够使菌丝的mda含量上升、相对电导率上升、ph值下降速度变慢,能够破坏菌丝的生长发育,使菌丝干瘪变细、密度显著降低。
[0019]
(2)外源亚硒酸钠处理能促进烟草幼苗的生长发育,提高了烟草植株的植物激素和mapk激酶含量等生理生化物质,从而使烟草植株自身的抗性增强以应对生物胁迫的侵害。
[0020]
(3)外源亚硒酸钠处理的烟草植株接种烟草黑胫病菌后的相对电导率明显低于无硒处理接种病菌的烟草植株,并且通过台盼兰染色深浅来判断植株细胞死亡情况,发现无硒处理接种病菌的烟草植株颜色最深,随着外源亚硒酸钠浓度增加,颜色深度也逐渐降低,在外源亚硒酸钠浓度为8mg/l处理时颜色最浅,说明细胞死亡程度最低。
[0021]
(4)利用本发明,能够同时促进烟草植株生长发育和提高烟草抗黑胫病能力,对防治烟草黑胫病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不同硒源处理对烟草黑胫病菌丝的抑菌率。
[0023]
图2是外源硒处理对四种不同菌种的抑菌率。
[0024]
图3是外源硒处理对烟草黑胫病菌丝ph的影响。
[0025]
图4是外源硒处理对烟草黑胫病菌丝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0026]
图5是外源硒处理对烟草黑胫病菌丝形态的影响。
[0027]
图6是外源硒处理对不同品种烟草疾病指数的影响。
[0028]
图7是硒处理对两品种烟草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0029]
图8是硒处理对两品种烟草赤霉素(ga)的影响。
[0030]
图9是硒处理对两品种烟草脱落酸(aba)的影响。
[0031]
图10是硒处理对两品种烟草茉莉酸(ja)的影响。
[0032]
图11是硒处理对两品种烟草水杨酸(sa)的影响。
[0033]
图12是硒处理对两品种烟草生长素(iaa)的影响。
[0034]
图13是硒处理对两品种烟草mapk含量的影响。
[0035]
图14是经硒处理的两品种烟草的台盼兰染色,abcd分别为pck、pse、zpck、zpse,efgh对应abcd为台盼兰染色脱色后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详细说明,且不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会明白,下述例子中披露的技术代表发明人发现的可以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技术,因此可以视为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但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应该明白,这里所公开的特定实施案例可以做很多修改,仍然能得到相同的或者类似的结果,而非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
[0037]
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术语,和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在此公开引用及他们引用的材料都将以引用的方式被并入。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仪器设备,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实验室常规仪器设备;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
[0038]
实施例:
[0039]
1.材料
[0040]
烟草供试品种为k326、中烟100、红花大金元和长脖黄,为全国广泛种植的烟草品种。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烟草赤星病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ies keisslar))、烟草茄病镰刀菌根腐病(fusarium solani)、烟草基生根串珠霉菌根黑腐病(thielaviopsis basicola)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提供。亚硒酸钠、硒酸钠固体粉剂购置于郑州艾克姆化工有限公司,含量为99%的分析纯试剂。
[0041]
2.培育方法
[0042]
试验地点为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烟草品质生态实验室,以亚硒酸钠、硒酸钠作为硒源,用水分别配制成0、2、4、6、8、10mg/l的亚硒酸钠及硒酸钠溶液使用,采用土培法育苗,试验前期以育苗盘和工字格海绵为介质,将烟草种子用10%过氧化氢消毒后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室温避光条件下浸泡1d后均匀地点在海绵中,待烟草种子露白发芽后选取长势一致的幼苗用镊子移至蛭石中生长。烟草幼苗长至四叶期时从海绵中移至土培盒中生长。整个培养期在人工培养箱中进行,维持培养箱环境为:昼夜28℃
±
2℃/18℃
±
2℃、光周期为14/10h循环、相对湿度70%、光照强度为440μmol
·
m-2
·
s-1
。烟苗在土培盒中长到六叶一心时进行处理。选择长势好且生长一致的幼苗,采用外部喷施的方式处理烟草幼苗,具体为:喷施0、2、4、6、8、10mg/l亚硒酸钠(约每株5ml)于烟草幼苗地上部分,隔1d处理1次,持续3d。试验初期(k326、中烟100、红花大金元和长脖黄为试验对象,测试疾病指数)中:对照(ck)为正常生长,病菌侵染(pck)为接种烟草疫霉,不同浓度的外源硒处理为t0、t2、t4、t6、t8、t10。进一步试验中(k326、中烟100为对象),k326品种:对照(ck)为正常生长,病菌侵染(pck)为接种烟草疫霉,外源硒处理为se,硒处理后侵染病菌为pse;相对应中烟100品种的处理分别为:zck、zpck、zse和zpse。
[0043]
菌丝的接种方法如下:菌丝在固体培养皿中长满后,将同一半径等量的菌饼(直径
4mm)通过接种针斜刺入植株茎基部并固定。体外台盼兰染色中,取相同部位烟草叶片放置在塑料盘中,在叶片下垫湿润的纱布以保湿,每个盘中放置3片叶子,在叶子上接种活化好的烟草疫霉菌饼(直径4mm),每片叶片上避开主脉接种两块,用保鲜膜密封后放置于28℃培养箱中。
[0044]
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每个重复4株烟苗,在病菌侵染处理4d取第三片真叶待测。
[0045]
菌丝处理方式如下:在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等待固体培养基凝固后点入烟草疫霉菌饼完成菌丝的扩繁。根据不同的外源亚硒酸钠浓度将菌丝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se0、se2、se4、se6、se8和se10。
[0046]
3.测定项目及方法
[0047]
3.1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
[0048]
oa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将30g燕麦在1.5l纯水中煮沸,经纱布过滤后在溶液中加15g琼脂,分别倒入6个250ml的三角瓶中,并根据试验需要加入硒溶液,将6个培养基制配成0、2、4、6、8、10mg/l含硒培养基并混匀,经灭菌锅灭菌后在超净台中操作,在直径为90mm的培养皿中加入温度为40℃左右的各处理oa培养基10ml,待培养基凝固后,将活化好的烟草疫霉菌饼(直径为4mm)放置到oa培养基的正中央。培养皿用封口膜密封,倒置放于20℃的培养箱中。6d后进行菌丝直径的测量,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
×
100%。
[0049]
3.2生理生化测定
[0050]
菌丝的获取采用oa液体培养基培育,即oa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其他条件不变,并且每个三角瓶中置入3个活化好的烟草疫霉菌饼于160rpm、28℃的摇床条件下培养6天,过滤菌丝后取100mg进行相对电导率、ph值和mda含量的测定。采用ph仪在10、20、30、60、90、120、180、240、300min时进行测定,采用电导率仪测定在10、20、30、60、90、120、180、240min进行测定,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
[0051]
烟草植株在侵染后有明显表型时取相同叶位进行赤霉素、脱落酸、茉莉酸、水杨酸和生长素等激素以及mapk激酶含量的测定,根据试剂盒说明进行测定。疾病指数根据张成省等(张成省,孔凡玉,刘朝科,等.枯草芽孢杆菌tpb55挥发物对烟草的防病促生效应[j].中国生物防治,2009,25(3):245-249.)方法进行计算。
[0052]
3.3扫描电镜及台盼兰染色观察
[0053]
扫描电镜采用zhang s等方法(zhang s,liu s,zhang j,et al.synergistic anti-oomycete effect of melatonin with a biofungicide against oomycetic black shank disease[j].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2018:e12492.)的方法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仪器(fei quanta-200,荷兰)上进行拍照。
[0054]
台盼兰染色采用tingting li等(negative regulators of plant immunity derived from 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s are targeted by multiple phytophthora avr3a-like effectors[j].new phytologist,2019.)方法进行试验。
[0055]
4.测定结果
[0056]
4.1不同浓度及价态的外源硒处理对烟草疫霉菌丝抑菌率的影响
[0057]
在体外用接触实验测定不同浓度及价态的硒处理对烟草疫霉生长的抑制作用。所用培养基为燕麦(oa)培养基,供试植物病原真菌为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将外源硒酸钠和亚硒酸钠的浓度设置为0、2、4、6、8、10mg/l等6个浓度添加进oa培养基,形成不同处理。在直径为90mm的培养皿中加入温度为40℃左右的不同处理的oa培养基10ml,待培养基凝固后,将活化好的烟草疫霉菌饼(直径为4mm)放置到oa培养基的正中央。培养皿用封口膜密封,倒置放于28℃的黑暗培养箱中。
[0058]
在菌丝生长6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对直径进行测量,每个处理重复3次,并计算菌丝的生长抑制率,结果见图1,2、4、6、8、10mg/l浓度的亚硒酸钠对烟草疫霉的抑制率分别是:19.22%、38.24%、44.12%、55.88%和50.56%。而2、4、6、8、10mg/l浓度的硒酸钠对烟草疫霉的抑制率分别仅是:3.73%、6.08%、8.43%、12.55%和17.25%。可以发现,不同浓度及价态的硒处理都会抑制菌丝的生长,并且对烟草疫霉的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硒酸钠相对亚硒酸钠效果不显著,整体亚硒酸钠的抑菌效果较高,在低于2mg/l时,对于烟草疫霉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小。亚硒酸钠在8mg/l和10mg/l中抑制率较高且差异不大,在整个处理中表现较好的抑制菌丝生长的效果,后续以亚硒酸钠作为硒源进行处理。
[0059]
4.2不同浓度外源硒处理对不同病原体菌丝的抑制率影响
[0060]
为测定外源硒处理对其他致病菌的抑制实验,本发明采用了四种不同烟草病原菌进行平行实验,外源硒采用亚硒酸钠作为硒源,供试植物病原真菌为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烟草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ies keisslar)、烟草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烟草基生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四种不同菌种的培养基分别为:oa燕麦培养基、pda马铃薯培养基、pda马铃薯培养基和v8培养基。
[0061]
将亚硒酸钠的浓度设置为0、2、4、6、8、10mg/l等6个浓度添加进相应的培养基,形成不同处理。在直径为90mm的培养皿中加入温度为40℃左右的不同处理的培养基10ml,待培养基凝固后,将活化好的各菌株菌饼(直径为4mm)放置到培养基的正中央。培养皿用封口膜密封,倒置放于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0062]
在菌丝生长6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对直径进行测量,每个处理重复3次,并计算菌丝的生长抑制率,结果见图2,不同菌种随着外源亚硒酸钠浓度的升高都表现出更高的抑制率,并且不同菌种间差异较显著,其中亚硒酸钠对烟草疫霉的抑制率最高,在8mg/l浓度时最高,为55.79%,其次是茄病镰刀菌、烟草链格孢菌,在10mg/l浓度时抑制率分别为21.94%和19.92%。最低抑制率的是烟草基生根串珠霉菌,在10mg/l浓度时抑制率为15.19%。说明外源亚硒酸钠对不同的烟草病害抑制效果不同,且对烟草疫霉的抑制效果最好。
[0063]
4.3不同浓度外源硒处理对烟草疫霉菌丝ph的影响
[0064]
烟草疫霉菌丝的培育采用液体培养基的方式,即原oa固体培养基中不再添加琼脂的方法,其他条件同4.1。液体培养基6个处理的三角瓶中加入3个菌饼,在160rpm、28℃的摇床条件下培养5天,过滤得到菌丝,将菌丝进行9个时间段的ph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对于6个处理ph含量的变化的趋势,均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随时间降低。90~120min之后,6、8、10mg/l浓度的ph值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0065]
4.4不同浓度外源硒处理对烟草疫霉菌丝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0066]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材料同4.3。相对电导率是代表着细胞膜透性的指标,正常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会维持一个定值并随着生长和处理的时间增长而增长,而遭遇外界胁迫
后,细胞膜透性增加,同样也会使相对电导率增加。试验结果见图4,对于所有的处理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的趋势均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随时间增加。120min之后升高明显,8、10、6mg/l浓度的相对电导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说明这些浓度的硒处理下会显著破坏菌丝的细胞膜,限制菌丝的生长。
[0067]
4.5不同浓度外源硒处理对烟草疫霉菌丝丙二醛(mda)的影响
[0068]
mda含量作为渗透调节物质与相对电导率指标都表现了细胞膜透性的状态,随着外源硒浓度升高,菌丝的mda含量也都逐步升高,说明膜透性越大,如表1所示,在8mg/l浓度下mda含量最高,其次是10mg/l。0、2、4mg/l硒浓度下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低含量的硒对菌丝的膜透性影响较小。
[0069]
表1外源硒处理对烟草黑胫病菌丝mda的影响
[0070][0071]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
[0072]
4.6不同浓度外源硒处理对烟草疫霉菌丝形态的影响
[0073]
不同的处理间菌丝的形态通过微观和宏观表型上进行对比观察,可以发现,硒处理后的菌丝生长速率减缓,菌丝直径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微观表型中可以发现(图5),正常生长的菌丝密度较大,饱满。而外源硒处理后的菌丝褶皱、扁平至凋萎,并且菌丝的密度显著减少,菌丝末端扭曲断裂痕迹较为明显,从而导致菌丝生长有一定缺陷,使生长受阻。
[0074]
4.7不同浓度硒处理对侵染后烟草幼苗疾病指数的影响
[0075]
本试验选取了k326、中烟100、红花大金元和长脖黄四个品种进行实验,发现k326相较于其他三个品种,在每个处理的发病率都显著降低。而中烟100、红花大金元和长脖黄在每个处理间的差异并不大。处理组中中烟100和长脖黄两品种疾病指数较高,而在se6和se8处理下疾病指数显著降低。并且四个处理在se8处理下都达到了最小的疾病指数。接下来的试验以k326和中烟100作为耐性和易感两种品种进行。具体结果见图6。
[0076]
4.8硒处理对侵染后烟草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0077]
在之前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了k326和中烟100进行后续的实验。在植株侵染病菌后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k326取样:0、0+菌、8mg/l se、8mg/l se+菌分别标记为ck、pck、se、pse。中烟100取样:0、0+菌、8mg/l se、8mg/l se+菌分别标记为分别标记为zck、zpck、zse、zpse。结果见图7,两品种的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在侵染病菌之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上升,在外源硒的处理下相对电导率下降。而对照处理差异不大,中烟100品种的相对电导率比k326
品种的稍高。
[0078]
4.9硒处理对侵染后烟草幼苗叶片激素含量的影响
[0079]
由图8可知,两品种对照的赤霉素(ga)含量较低,分别为299.39和349.06ng/g,通过外源施加se,两品种的烟草叶片赤霉素的含量都显著上升,分别比对照处理升高14.64%和21.09%。烟草疫霉的侵入也增加了植株体内的ga含量,这说明在植物受到生物胁迫后,体内会增加赤霉素含量以应对外界的胁迫。se处理后侵染烟草疫霉的烟株中ga含量显著增加,表明烟株抗病性有所提高。k326和中烟100两个品种的g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0080]
脱落酸(aba)含量在两品种中的变化趋势相似(图9),且均在ck达到最大值。无论是接种烟草疫霉还是外源施硒后,k326的aba含量明显下降。接种烟草疫霉后,两品种的未施硒处理相较于施硒处理的aba含量分别提高了7.66%和9.22%。
[0081]
茉莉酸(ja)含量的变化趋势(图10)与赤霉素相同,都表现为两品种无侵染时的对照含量最低。硒处理下的烟草茉莉酸含量进一步得到提升。而在病菌侵染后茉莉酸含量持续上升,se处理下的含量达到最高。在病菌感染下两品种的se处理分别比对照的茉莉酸含量高29.70%和25.51%。
[0082]
水杨酸(sa)含量的变化趋势(图11)与赤霉素和茉莉酸一致。sa含量代表着植物的抗逆性。由图可知,在k326品种中,ck组的sa含量最低,硒处理后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说明硒处理促进了烟草激素的产生。而中烟100在病菌和硒处理下的sa含量最高。在病菌感染下,施硒k326烟株比未施硒烟株中sa含量高28.02%,而中烟100只高了14.2%。
[0083]
生长素(iaa)含量在两品种中差异不大(图12),并且生长素与赤霉素、茉莉酸、水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病菌侵染之后,k326和中烟100的ck处理分别较未侵染前高34.30%和24.22%。说明在病菌侵染后k326品种会产生更多的生长素来抵御病菌的侵害。se处理的k326和中烟100,侵染比未侵染分别高30.98%和25.43%。
[0084]
4.10硒处理对侵染后烟草幼苗mapk含量的影响
[0085]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激酶(mapk)是真核生物信号传递网络的重要物质。由图13可知mapk含量也随着病菌侵染和外源硒处理而升高。与生长素变化趋势一致,烟草疫霉侵染后的k326和中烟100的mapk含量分别较未侵染前高28.50%和25.06%。在se处理下,烟草疫霉侵染后的k326和中烟100的mapk含量比侵染前分别高28.19%和17.66%。
[0086]
4.11硒处理对侵染后烟草幼苗台盼兰染色的影响
[0087]
细胞损伤或死亡时,台盼蓝试剂能够穿透变性细胞膜与解体的dna结合,使其着色,故台盼蓝可用于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即蓝色越深则细胞受损严重。由图14可以看出,两个品种在正常生长状态下侵染病菌都会出现较严重的侵害,而在硒处理后情况明显减轻。其中cg组即中烟100颜色最深,说明抗病性较差,受伤面积较大,其次为ae组。硒处理后对两品种有较明显的缓解作用,蓝色程度较浅,说明外源亚硒酸钠能提升烟草的抗病性。
[0088]
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亚硒酸钠不仅能够抑制烟草疫霉的生长,降低其致病力,同时也能够提高烟草植株抵御病害侵染的能力,阻止细胞膜透性的降低,促进激素和mapk激酶含量的增加,降低疾病指数,并且在台盼兰染色中更加直观的发现硒处理后的烟草植株对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明显增强。整体来看,外源亚硒酸钠浓度在抑制菌丝生长和提升烟草抗病性上都表现为先增强再缓慢下降,于8mg/l浓度上表现最好。
[0089]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
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