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机构

文档序号:28132037发布日期:2021-12-22 16:4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机构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机构。


背景技术:

2.为了方便对小麦进行种植和管理,农民在种植小麦时,一般采用播种机同时进行多排播种。所以现有的播种机上会设置一个具有较大容积的种子斗,并将种子斗的下方与多个排种管连通。而且为了保证播种机可以一次前进足够的距离,农民一般会一次性在种子斗内堆积大量的小麦种,但现有的小麦精量播种机播种时一般为单粒播种或双粒播种。所以,当前期种子斗内小麦种数量过多时,受上方小麦种的重力影响,下端的小麦种之间容易发生板结,使下端的小麦种不能顺利地从排种口中排出。若播种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这种状况,则会导致对应种沟上出现部分区域没有小麦种的现象,甚至需要农民后续补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小麦精量播种机排种机构的种子斗内容易发生小麦种板结、排种口堵塞的缺陷,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机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保证小麦种能够顺利地从种子斗中排出,进而实现精量播种。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机构,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至少安装有三个种子斗,每个种子斗的下端连接有一个排种管;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有排种管;所述排种管的上部设置有圆柱管,所述圆柱管内设置有转筒,所述转筒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转筒的轴线与圆柱管的轴线为同一条轴线,所述转筒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上插接有扇叶,所述扇叶的顶端与圆柱管的内圆柱面接触,所述扇叶的顶端能够位于种子斗的排种口内。这样由于每个排种管上设置有一个种子斗,大量的减少了种子斗内堆积的小麦种数量,而且设置在排种管内的扇叶可以将位于种子斗排种口处的小麦种带入到相邻两个扇叶之间的空隙内,避免小麦种板结后不能顺利落入排种管内。并且随着扇叶的转动,小麦种能够从排种管下方的开口处滑落,实现小麦种的播种。
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所述圆柱管的下端设置有方管,所述方管与圆柱管通过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有方管,所述方管内设置有窝眼轮,所述窝眼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窝眼轮的外圆柱面与方管的内壁相切,窝眼轮的外圆柱面上均匀设置有凹槽,这样可以通过设置在圆柱管下方的窝眼轮,控制小麦种的排出数量,从而保证小麦种在播种时能够实现单粒播种或双粒播种。而且对于多落入凹槽的小麦种,还可以通过方管的内壁将其扫出,避免一个位置种入的小麦种过多。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扇叶包括长板和短板,长板的一端与转筒插接,长板的另一端与短板垂直连接,所述长板和短板构成“l”形,所述短板能够与圆柱管的
内圆柱面接触,这样在扇叶的转动过程中,可以通过短板将堆积在下部的小麦种拨落到相邻两个扇叶之间的空隙内,保证相邻两个扇叶之间含有充足的小麦种。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排种管的前壁为可拆卸结构,从而方便对排种管内的扇叶进行安装或拆卸,同时方便对排种管内的其他结构进行检修。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种子斗的上部可拆卸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落种孔。这样可以通过过滤板对倒入种子斗的小麦种进行筛选,避免石子等较大体积的杂物进入种子斗下部,从而导致排种管内发生堵塞等现象。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支架设置有两个立柱,两个立柱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t型槽,所述t型槽内设置有螺栓,所述种子斗上用来与支架连接的一侧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后与螺母连接。这样可以根据小麦播种密度灵活地调整相邻种子斗之间的距离。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立柱为伸缩杆,所述横梁为伸缩杆。这样可以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以及小麦的种植深度灵活地调整支架上立柱高度和横梁长度,使整个排种机构和待播种土地相适应。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设置在排种管内的扇叶将堆积在种子斗下方的小麦种拨落到排种管内,避免过多的小麦种板结在种子斗的下部,而且小麦种可以随扇叶的转动依次从排种管中掉落。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转筒的下方设置有窝眼轮,通过设置在窝眼轮外圆柱面上的凹槽,可以进一步保证小麦种掉落的数量,避免单位面积内小麦种的播种数量过多,从而影响后续小麦的生长。
12.此外,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6.图中,1.排种管,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驱动机构,5.立柱,6.横梁,7.种子斗,8.传动机构,9.过滤板,10.转筒,11.长板,12.短板,13.窝眼轮,14.方管,15.圆柱管,16.t型槽,17.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关键术语进行解释。
19.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机构,其包括支架,
所述支架的两端设置有立柱5,两端的立柱5之间设置有横梁6,所述横梁6上可拆卸安装有种子斗7,所述种子斗7的数量至少有三个。其中作为优选,所述支架的横梁6上用来与种子斗7接触的一面沿长度方向设置t型槽16,在t型槽16内设置螺栓,所述种子斗7上与横梁6接触的一侧上设置通孔,设置在t型槽16内的螺栓穿过通孔后通过螺母将种子斗7安装在横梁6上。在种子斗7内的上部可拆卸安装有过滤板9,所述过滤板9上设置有多个落种孔,所述落种孔的尺寸与小麦种的尺寸相适应。此外,当本排种机构用于其他作物的播种时,所述落种孔的尺寸可以选择与所播种子规格相适应的尺寸。
20.在种子斗7的下部设置有排种管1,所述排种管1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圆柱管15和方管14,所述圆柱管15的下端与方管14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圆柱管15与方管14优选采用一体结构。其中,所述圆柱管15的轴线为水平线,所述圆柱管1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种子斗7下端的排种口相对。所述圆柱管15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通口,所述圆柱管15与方管14之间通过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圆柱管15内设置有转筒10,且所述转筒10的轴线与圆柱管15的轴线为同一条直线。所述转筒10的外圆周上沿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上插接有扇叶17,所述扇叶17的顶端能够与圆柱管15的内圆柱面相接触,且当扇叶17的顶端位于最高点时,所述扇叶17的顶端能够穿过第一连通口。作为优选,所述扇叶17包括长板11和短板12,所述长板11的一端与转筒10插接,所述长板11的另一端与短板12垂直连接,所述长板11与短板12构成l形。且所述短板12的朝向与转筒10的转动方向相同。另外,所述转筒10上扇叶17的数量及转筒10的转动速度可以根据小麦的播种密度灵活的设置和调整。所述方管14内设置有窝眼轮13,且所述窝眼轮13的外圆柱面与方管14的内管壁相切。所述窝眼轮13的外圆柱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与小麦种的尺寸相适应,即每个凹槽内可放置一个或两个小麦种。
21.另外,在支架的下部设置有与横梁6平行的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且所述第一转轴2的轴线与圆柱管15的轴线为同一条直线,所述第二转轴3的轴线与窝眼轮13的轴线为同一条直线。所述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均穿过所有的排种管1,且所述排种管1内的转筒10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2上,所述窝眼轮13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3上。此外,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2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与第二转轴3之间通过传动机构8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8优选采用齿轮传动机构。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对排种管1内的扇叶17、窝眼轮13等结构进行检修,所述排种管1的前壁可拆卸连接在排种管1上,其优选采用合页将排种管1的前壁上端与种子斗7的下端连接在一起,采用紧固件将前壁的左端、右端分别与排种管1的左侧壁、右侧壁连接在一起。另外,为了方便调整整个排种机构的高度、宽度,使其与土地上提前设置的种沟相适应,所述支架的横梁6和支架两端的立柱5均优选采用伸缩杆结构。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机构在工作时,倒入的小麦种经过滤板9上的落种孔过滤后堆积在种子斗7的下部,以及自动滑落到相邻两个扇叶17之间的空隙内。当发生小麦种板结时,可以通过后端扇叶17的转动将位于种子斗7下端的部分小麦种拨落到空隙内,且每个空隙内可容纳的小麦种数量其优选与窝眼轮13上凹槽数量相适应。同时,随第一转轴2的转动,扇叶17可以带动相应的小麦种在圆柱管15内进行转动,当扇叶17转动至相邻扇叶17之间的空隙与方管14上端的开口相对时,对应空隙内的小麦种依次从第二连通口中滑落,并落入窝眼轮13上的凹槽内。这样随着窝眼轮13的转动,当窝眼轮13上
的凹槽开口朝下时,对应的凹槽内的小麦种掉落到种沟内,从而实现精量播种。
23.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