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多层翻板式黑水虻幼虫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28925发布日期:2022-03-05 00:5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立体多层翻板式黑水虻幼虫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黑水虻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立体多层翻板式黑水虻幼虫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2.黑水虻作为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其幼虫能够快速处理鸡粪、猪粪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这不仅大大减少了有机固废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获得到了大量高价值的虫体蛋白,已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一起被列为资源昆虫。此外,由于黑水虻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工厂化、规模化的人工养殖模式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不断的推广。
3.近年来,随着黑水虻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发明了多种养殖方式,常见的有池子平面养殖、流水线输送养殖盒等方式。
4.地面仅一层池子平面养殖的方式,虽然操作简单、方便,但是土地利用率低、空间利用率低导致空调暖通在非热带气候调控成本高、人工管理成本大,很难形成规模化养殖的模式。
5.流水线输送养殖盒的模式是与我们工艺思想正好相悖的,用一个鲜明的特征进行区分就是:前者的工艺特征是“虫(盒)动而(加)料不动”,而我们是“(加)料动而虫(盒)不动”。
6.在幼虫生长的养殖生产过程,存在着“收获(清盒)”、“播种(小幼虫)”、“喂料”这三个操作步骤,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其操作频率为1:1:n,也就是说有多次喂料的需求和优势,采用以流水线输送为特征的“虫(盒)动而(加) 料不动”的前者工艺方式,就把这三个操作步骤的频率强制成1:1:1的相同频率了,也形成了在生产周期中一次喂料的各种弊端。如申请公布号为 cn10804098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立体多层抽板式黑水虻幼虫养殖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底座;支架,其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设置在所述支架至少一侧的若干层抽板式养殖组件,所述若干层抽板式养殖组件沿所述支架高度方向布置,且自上而下分为与黑水氓养殖周期的多个生长阶段对应的多个阶段养殖区,其中第一阶段养殖区包括至少一层所述抽板式养殖组件,第二阶段养殖区包括的抽板式养殖组件的层数大于所述第一阶段养殖区,依次类推,后一阶段养殖区包括的抽板式养殖组件的层数大于前一阶段养殖区;及设置在最底层抽板式养殖组件下方用于收集成熟幼虫和虫粪的收集箱。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立体多层翻板式黑水虻幼虫养殖装置,仅暴食期的黑水虻进入该翻板式养殖组件,使得设备的利用效能高,与可频繁喂料的工艺特征也高度匹配。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黑水虻幼虫养殖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架以及用于收集成熟幼虫和虫粪的收集箱,其特征是:所述支架
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若干层翻板式养殖组件,所述若干层翻板式养殖组件沿支架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翻板式养殖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多个养殖盒,所述养殖盒的底部设有翻板,所述翻板的一端铰接在养殖盒上,所述翻板的另一端与养殖盒之间能够打开或闭合;所述支架上还设有用于促使翻板保持闭合状态的锁定机构。
9.在实际的操作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翻板的开启和关闭依靠直角坐标机器人在z向的推杆作用来完成。锁定机构解锁,翻板依靠自身及其上要收获的幼虫和虫粪的重力,自由转动下落,其上的幼虫和虫粪落入至下方的收集箱内,这个顺序是从下往上的;上举闭合:幼虫和虫粪下落完全后,依照从上往下的顺序,依靠直角坐标机器人在z向的推杆推动翻板的底部,使得翻板旋转,锁定机构锁定翻板,完成进翻板的闭合过程。如此,该养殖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力操作。
10.作为优选,所述锁定机构为机械舌锁。
11.作为优选,所述锁定机构为电磁门吸。
12.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上安装有多个悬臂,所述养殖盒安装在所述悬臂上;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悬臂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挡板部,两个悬臂和两个挡板部相围合形成养殖盒。
13.作为优选,所述内挡板部的下端向外弯折形成弯折板部,在翻板处于闭合状态时,翻板的内侧与弯折板部的下端相抵。
14.作为优选,所述内挡板部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延伸板部。
15.作为优选,所述翻板的材质为加装石墨烯或半导体制冷材料的工程塑料;或者、所述翻板的材质为工程塑料。
16.作为优选,所述翻板的四周包裹有橡胶。
17.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安装有传送带;或者,所述底座上安装带有风力输送的收集箱。
18.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方法,将进入暴食期的黑水虻输送至如权上所述的立体多层翻板式黑水虻幼虫养殖装置进行养殖。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该养殖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力操作;
2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根据黑水虻养殖自然周期分为多个阶段,仅暴食期进入货架翻板式养殖组件,这样设备的利用效能高,与可频繁喂料的工艺特征也高度匹配;
22.3、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翻板自带的半导体材料(含石墨烯)的调温功能,使得小幼虫能有一个适宜的起始温度开始进食,产生代谢能烘干食物中的水分。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翻板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5.图3为立柱、底座以及内挡板部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的翻板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28.图6为该养殖装置上隐去一个翻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30.图8为底座、支架以及悬臂组装且锁定机构为电磁门吸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底座、支架以及悬臂组装且锁定机构为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图9中d处的放大图;
33.图11为养殖盒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2为图11中e处的放大图;
35.图13为图3的截面图;
36.图14为图13中f处的放大图;
37.图15为主干风管与支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6为图15的俯视图;
39.图17为主干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1、底座;2、支架;3、支座;4、养殖盒;5、翻板;6、机械舌锁;7、电磁门吸;8、气缸;9、滚轮;10、立柱;11、连杆;12、悬臂;13、内挡板部;14、弯折板部;15、传送带;16、进风通道;17、进风口;18、第一轴套;19、第二轴套;21、外挡板部;22、主干风管;23、第一风管;24、第二风管;25、第一阀门;26、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41.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42.本实施例公开了黑水虻幼虫养殖装置及其养殖方法,该养殖装置为立体多层结构,如图1~7所示,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支架2以及用于收集成熟幼虫和虫粪的收集箱,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底座1包括相互平行布置的若干个支座3,支座3上安装支架2;支架2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若干层翻板式养殖组件,若干层包括一层或多层,若干层翻板式养殖组件沿支架2的高度方向布置;翻板式养殖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架2上的多个养殖盒4,养殖盒4的底部设有翻板 5,翻板5的一端铰接在养殖盒4上,翻板5的另一端与养殖盒4之间能够打开或闭合;支架2上还设有用于促使翻板5保持闭合状态的锁定机构。在实际的操作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翻板5的开启和关闭依靠直角坐标机器人在z向的推杆作用来完成。锁定机构解锁,翻板5依靠自身及其上要收获的幼虫和虫粪的重力自由转动下落,其上的幼虫和虫粪落入至下方的收集箱内,这个顺序是从下往上的;上举闭合:幼虫和虫粪下落完全后,依照从上往下的顺序,依靠直角坐标机器人在z向的推杆推动翻板5的底部,使得翻板5旋转,锁定机构锁定翻板5,完成翻板5的闭合过程。如此,该养殖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可以大大提高收集效率,且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力操作。
43.以翻板5上与养殖盒4铰接的一端为翻板5的铰接端,翻板5上与养殖盒4 之间能够打开或闭合的一端为翻板5的开合端。作为优选,锁定机构装配至支架2上靠近翻板5的开合端的部位。
44.作为锁定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锁定机构为机械舌锁6。
45.机械舌锁6为牛舌弹簧锁,支架2上安装有牛舌弹簧锁,翻板5的启闭都依靠直角坐标机器人在z向的推杆作用来完成。
46.开启下落:当推杆触动弹簧锁的压缩机构,牛舌缩回,翻板5依靠自身及其上要收获的幼虫和虫粪,翻板5自由下落,其上的幼虫和虫粪落入下部的收集箱,一般离地有1米
高,这个顺序是从下往上的。
47.上举闭合:幼虫和虫粪下落完全后,依照从上往下的顺序,依靠z向的推杆推动翻板5的底部,使得翻板5旋转,抵达翻板5上的锁孔时,牛舌自动压缩又伸出,完成进入锁孔闭合的过程。
48.作为锁定机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锁定机构为电磁门吸7。电磁门吸7与控制中心电连接,控制中心控制电磁门吸7工作,进而实现翻板5的闭合锁定。
49.当养殖盒4的尺寸较大时,相应的翻板5的尺寸亦较大;同时,在养殖的过程中,翻板5上还承载着黑水虻幼虫和养殖饲料。基于此,无论是翻板5的铰接端还是翻板5的开合端均需要足够的连接强度。作为锁定机构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锁定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架2上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伸缩杆,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伸缩杆伸出或者缩回;伸缩杆伸出并与翻板5的底部相抵,以阻碍翻板5的向下转动,进而促使翻板5保持闭合状态。如此,该驱动装置上的伸缩杆可以有力的支撑翻板5,以避免翻板5的向下转动。其中,驱动装置为油缸、气缸8或者气撑杆。进一步的,伸缩杆上安装有滚轮9,在伸缩杆伸出至翻板5的底部时,滚轮9与翻板5的底部相抵。如此,可以使伸缩杆向翻板5 底部方向的伸出更加的顺畅。
50.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架2包括沿左右方向布置的多根立柱10,多根立柱10 之间固定有连杆11。立柱10上沿竖直方向布置有多个悬臂12,如此,使得多个悬臂12在支架2上呈矩阵式布置,养殖盒4安装在悬臂12上。
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悬臂12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挡板部,两个立柱10和两个挡板部相围合形成养殖盒4,翻板5下落呈打开状态,进而形成虫粪和幼虫的下落通道。
52.以靠近立柱10的挡板部为内挡板部13,远离立柱10的挡板部为外挡板部。作为优选,内挡板部13的下部向外弯折形成弯折板部14,在翻板5处于闭合状态时,翻板5的内侧与弯折板部14的下端相抵;如此,可以对翻板5的上翻过程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另外,在黑水虻幼虫下落时,向外弯折的弯折板部14 可以促使位于养殖盒4内侧的幼虫向养殖盒4的中部聚集。进一步的,内挡板部13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延伸板部,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养殖盒4的内侧端形成空隙,内挡板部13的上端向上延伸,如此,可以避免位于上方的养殖盒4内的黑水虻在下落的过程中进入上述的空隙内。作为优选,外挡板部的上端向内弯折形成开口向下的勾状结构,如此,如此,黑水虻幼虫在养殖的过程中会在养殖盒4内爬动,当其爬至外挡板部上的勾状结构部位时会再次落入养殖盒4内,如此,可以防止黑水虻幼虫的逃逸。
53.作为优选,翻板5的材质为加装石墨烯或半导体制冷材料的工程塑料;或者、翻板5的材质为工程塑料。如此,使用石墨烯材质或半导体制冷材料的翻板5,对于创造局部温度调控,确保大环境温度不适宜的情况下,翻板5上具有幼虫生长的局部温度环境,使得幼虫能开始良好进食,产生代谢能补充整个局部温度和环境。
54.同时,翻板5的四周包裹有橡胶。如此,通过柔性橡胶与相邻立柱10上的旋臂形成封闭的盒式养殖空间。每一层翻板式养殖组件可设置其它数目的养殖盒4,本发明在此处不做限制。
55.其中,底座1上安装有传送带15;或者,底座1上安装带有风力输送的收集箱。
56.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方法,将进入暴食期的黑水虻输送至上述所述的立体多层翻板
式黑水虻幼虫养殖装置进行养殖。该养殖装置的上下层养殖盒4为同一个养殖期,便于一期收割。
57.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黑水虻养殖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孵化期,对于黑水虻而言在天,第二阶段将筛分掉虫粪和杂质的小幼虫均匀分盒,一次喂料,在环境温度非常适宜的育婴房养殖2天(针对黑水虻和餐厨垃圾);第三阶段进入暴食期(黑水虻为期仅4天)时,才从小育婴养殖盒4移植到翻板5式养殖组件。
58.根据黑水虻幼虫的生长规律,收获期的幼虫体积是幼龄虫的数十倍,只将进入暴食期的大龄幼虫上该养殖装置,在成熟后将幼虫和虫粪收集在收集箱内,完成一个养殖周期。
59.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根据黑水虻养殖自然周期分为多个阶段,仅暴食期进入货架翻板5式养殖组件,这样设备的利用效能高,与可频繁喂料的工艺特征也高度匹配。
60.本发明充分利用翻板5自带的半导体材料(含石墨烯)的调温功能,使得小幼虫能有一个适宜的起始温度开始进食,产生代谢能烘干食物中的水分。
61.本技术的的“(加)料动而虫(盒)不动”就通过移动机器人的操作,实现了动静分离,移动机器人相互可备份,静态生产线可单元化复制无扩展风险的合理工艺状况。因此,我们的工艺才能真正的在占地面积小的优势条件下,实现了规模化养殖的模式。
62.实施例2,黑水虻养殖装置上的风箱结构
63.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通过在养殖室内装配多个风机,风机鼓风并在室内形成气流,从而可以达到调节室温以及更新空气的作用。但是,这种调节方式不是很理想,最大的缺点是很难确保每层每列的养殖盒4的温度保持均匀。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黑水虻养殖装置上的风箱结构:
64.如图1、图13和图14所示,该风箱结构包括支架2,以及设置在支架2上的至少一侧的若干层养殖组件,养殖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架2上的多个养殖盒4;支架2上还设有多个进风通道16,进风通道16上对应养殖盒4部位设有进风口 17,气流经过进风通道16并穿过进风口17进入养殖盒4内。
65.风机向该风箱结构上的进风通道16内鼓风并形成气流,气流穿过进风口17 进入每层每列的养殖盒4内,如此,可以使每层每列的养殖盒4内的室温更加均匀。其中,可以鼓入冷风或者热风,具体根据季节或者室温来调节。
6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立柱10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侧板,两个立柱10和两个侧板相围合形成进风通道16,侧板上对应养殖盒4部位设有进风口17。进一步的,侧板由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多个内挡板部13相拼接形成。如此,通过养殖装置上已有的部件来装配风箱结构,不需要额外的添加其他部件,节省材料,且使得整个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方便更加装配。
6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挡板部13的下端向外弯折形成弯折板部14,弯折板部14与下端的内挡板部13之间形成进风口17。即内挡板部13的下端向外弯折起到两个作用:1)如上述的实施例1所述,在翻板5处于闭合状态时,翻板5 的内侧与弯折板部14的下端相抵;如此,可以对翻板5的上翻过程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2)内挡板部13的下端向外弯折形成进风口17。
68.作为优选,进风通道16的底部密封。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进风通道16的下端固定有
横板,横板将进风通道16的底部密封。
69.其中,养殖组件可以为翻板5式养殖组件或抽拉式养殖组件。抽拉式养殖盒4参见申请公布号为cn108040985a的中国专利。进一步的,支架2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若干层养殖组件。
70.黑水虻养殖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黑水虻养殖装置上的风箱结构。
71.实施例3:黑水虻养殖盒4上的翻板5铰接结构
72.如上所述,当养殖盒4的尺寸较大时,无论是翻板5的铰接端还是翻板5 的开合端均需要足够的连接强度。另外,在收集黑水虻幼虫时,打开翻板5,翻板5的向下运动对其铰接部位亦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基于此,翻板5与养殖盒4之间需要足够的连接强度。一般的铰链或合页难以承载如此大的作用力,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黑水虻养殖盒4上的翻板5铰接结构:
73.如图11和图12所示,该翻板5铰接结构包括外挡板部21和翻板5,外侧板的底部间隔固定有多个第一轴套18,相邻的两个第一轴套18之间形成避让口,翻板5上对应避让口部位固定有第二轴套19;第二轴套19嵌入避让口内,转轴穿过第一轴套18和第二轴套19,进而使翻板5铰接在外侧板部上。该翻板5铰接结构的连接强度较高,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快捷。
7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翻板5以可拆卸的方式铰接在外挡板部上,如此,便于拆卸、清洗和更换翻板5。
75.作为优选,第一轴套18的上端形成开口,在更换翻板5时,打开翻板5使其垂直向下,然后向上提起转轴即可带动翻板5向上运动,进而可以将其从养殖盒4上拆下来。进一步的,外挡板部为型材,型材经切割形成避让口。如此,外挡板部采用型材制成,制造方便、且结构可靠。
76.作为优选,外挡板部与第一轴套18一体成型;翻板5与第二轴套19一体成型。
77.黑水虻养殖盒,包括上述所述的黑水虻养殖盒上的翻板铰接结构。
78.黑水虻养殖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黑水虻养殖盒。
79.实施例4:黑水虻幼虫养殖装置的空调除湿机构
80.如图15~17所示,在实施例2所述支架2的上方还安装有至少一个与进风通道16相连通的主干风管22,主干风管22上安装有风机。风机向主干风管22 内鼓风,并通过支架2上的进风通道16向养殖盒4内送入新风,并均匀分配到每层每列的每个养殖盒4;风机从主干风管22内抽风,进而可以抽臭气,并将高温高湿的气体排出养殖车间,其机构的结构简单,科学合理,高效节能。
81.具体的,支架2的上方安装有两个主干风管22,两个主干风管22通过第一风管23相连通,进风通道16的上端安装有第二风管24,第二风管24与第一风管23连接并连通,第一风管23的上端安装有第一阀门25,第二风管24上安装有第二阀门26。在向养殖货架内鼓风时,打开第二阀门26并关闭第一阀25门;在抽臭气时,打开第一阀门25和第二阀门26,在实际的抽臭气过程中,热气一般置于货架的上方,打开第一阀门25有利于抽货架上方的臭气。
82.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主干风管22的一端连接有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上安装第一风机,第一风机为鼓风机,第一风机向主干风管22内鼓风并形成气流,气流经过主干风管22进入进风通道16,气流经过进风通道16穿过进风口17进入
养殖盒4内;出风管上安装第二风机,第二风机为吸风机,第二风机从主干风管22内抽风,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可以为同一台。风机置于养殖车间外,风机向主干风管22内鼓风并形成气流,气流经过主干风管22进入进风通道16,气流经过进风通道16穿过进风口17进入养殖盒4内,进而可以向养殖盒4内送入新风;风机从主干风管22内抽风,进而可以达到抽臭气的目的。
83.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主干风管22上安装有电动风阀或气动风阀;风机的正压端与主干风管22连通,进而向主干风管22内鼓风,风机的负压端与主干风管22连通,进而从主管风管内抽风。在悬臂货架上养殖过程一般4~6天,一般针对最后一天采取空调除湿后的新风送入,而其他的天数在吸纳排风,这样使用同样的风道,主干鼓风速正好就是吸风速的3~4倍。通过一进(最后一天的养殖货架需要风干),三出(其他幼龄未到收割时间),使得在同样主干风道中的风速正好是3:1。
84.其利用悬臂货架中间的立柱组成的风箱结构,通过外部空调除臭后的回风系统,鼓入养殖货架,并均匀分配到每层每列的每个养殖盒。采用通风原理,依靠0.3~0.5m/s的软风风力,经济有效地移除收获前一天黑水虻幼虫在进食时释放的生物质能把食物中水份蒸发出来热湿臭气体,引风到酸洗塔除去虫粪产生的氨气,水洗降温,再通过除雾调整,循环回风给养殖车间,避免了臭气排放及生物除臭的处理成本;
85.循环回风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温度均衡,尤其是减少冷却所需的能耗;只需排放约3~5%的循环风量,到垃圾焚烧或沼气发动机,就可以使得整个养殖车间保持微负压,而不会导致臭气外散的坏影响;循环回风也可以通过前三天养殖货架的送风风箱结构回风时带走前三天养殖所产生的湿气,但由于未到收割前一天,其效果无需与第四天的送风强度一样,而且这3:1的通风通道,导致送风管道流速在12m/s,回风引风管道流速在4m/s。根据以上计算,循环风量依据黑水虻商品幼虫产量,在每公斤鲜虫产量配置循环风量在10m3以上。
86.作为优选,以主干风管22上连接进风管的一端为主干风管22的近端,主干风管22上远离进风管的一端为主干风管22的远端;主干风管22的内径沿主干风管22的近端到主干风管22的远端方向逐渐缩小。如此,可以使送入每个养殖盒4内的新风的风速基本保持一致。进一步的,进风管上安装有电动风阀或气动风阀;出风管上安装有电动风阀或气动风阀。通过打开进风管的风阀和闭合出风管上的风阀,进而实现新风的送入;通过闭合进风管的风阀和打开出风管上的风阀,使得出新风变成抽臭气,即通过风道的切换实现出新风和抽臭气的切换。
87.进风管上还设有用于调节风的温度和湿度的空调系统,利用空调系统将新风加工成温度和湿度适宜的送风。其中,空调系统包括多个空调;或者,在冬季被热水或蒸汽加热;在夏季被冷冻水或直膨表冷,还可以通过热管传导预冷和回温,使得新风中的相对湿度得以降低,这种温控方式相对于现在普遍采用的地暖或暖气片,有效而充分,而且兼顾夏季的降温措施。温度和湿度控制回路的逻辑是:1)根据排风的温度,去决定冷媒还是热媒的流量;2)根据排风的湿度,去决定送风风量的大小,但不是在特别耗能情况下,我们保持常开。我们设计的新风量平均为160m3/kg鲜虫产量,对养殖空间的小时置换率是7次左右。不过我们发现,更大的降温其实是在黑水虻进食带来的食物中水汽蒸发所带走的汽化潜热,而此时一定需要及时地将湿热的水汽置换成干爽的新风。新风经过除湿处理,能大大降低通风量,而这也是需要处理的废气发生量,相比较自然通风,一则在温度上保障了昆虫所需要的
生命条件,二来降低了湿度的新风能更有效地保障除湿。
88.在本技术中,以翻板的开合端相对于翻板的铰接端的位置为前方。此外,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89.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指定方向仅仅是为了便于表述各部件之间位置关系以及相互配合的关系。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