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大棚培育用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6772发布日期:2021-12-22 19:0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羊肚菌大棚培育用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羊肚菌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羊肚菌大棚培育用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2.羊肚菌是世界公认的著名珍稀食药兼用菌,其香味独特,营养丰富,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和有机锗,在美国被称为“陆地鱼”,一直被欧美等国家作为人体营养的高级补品,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甘肃、新疆、陕西、辽宁等地,安徽、河南境内也发现有羊肚菌,由于羊肚菌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重要的药用价值,人们称它为“天然、营养、多功能”的健康食品,羊肚菌的生长对温度和湿度均有较高的要求,在利用大棚对羊肚菌进行培育时,为了向羊肚菌提供足够的水分,通常都需要在大棚内设置灌溉设备为羊肚菌提供水分。
3.但是,现有技术中,灌溉设备喷洒的范围有限,只能对固定范围内的羊肚菌进行喷洒,为了对更大范围内的羊肚菌进行均匀灌溉,就需要设置多个灌溉点,因此成本较高,灌溉设备在使用时局限性也较高。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羊肚菌大棚培育用灌溉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便捷、方便对更大的范围进行灌溉、提高灌溉效率、相对节省成本的羊肚菌大棚培育用灌溉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羊肚菌大棚培育用灌溉装置,包括:四个固定块,四个所述固定块呈矩形阵列分布;两个条形杆,两个所述条形杆分别转动安装在四个所述固定块之间;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固定块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的所述条形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分别螺纹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条形杆上;u型块,所述u型块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移动块之间;两个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分别固定套设在对应的所述条形杆上;皮带,所述皮带套设在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转接块,所述转接块安装在u型块上;对接管,所述对接管转动安装在转接块上;软连管,所述软连管固定安装在对接管的顶端;两个对联块,两个所述对联块均固定安装在u型块上;筒状块,所述筒状块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对联块之间;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u型块的一侧;两个圆形齿轮,两个所述圆形齿轮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和筒状块上,两个所述圆形齿轮相啮合。
7.优选的,所述筒状块上固定安装有l型管,所述l型管的顶端与转接块转动连接,所述l型管的顶端与对接管的底端相对齐,所述l型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雾化喷头。
8.优选的,对应的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u型块的一侧开设有穿行孔,所述穿行孔与对应的所述圆形齿轮相适配。
9.优选的,所述u型块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焊接块,两个所述焊接块均与转接块固定连
接,对应的所述焊接块上固定安装有u状定块,所述u状定块与对接管固定连接,所述u型块上开设有探出孔,所述探出孔与软连管相适配。
10.优选的,所述u型块上固定套设有套装块,所述套装块上固定安装有圆形块,所述圆形块上转动安装有滑移块。
11.优选的,所述滑移块上固定安装有臂接杆,所述臂接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接连块。
12.优选的,所述l型管上固定套设有套设块,所述套设块与接连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羊肚菌大棚培育用灌溉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相互配合使用,对l型管进行更大程度的带动,使得运动状态下的l型管通过雾化喷头对更大范围的羊肚菌进行灌溉,大大提高了灌溉的效率,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羊肚菌大棚培育用灌溉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示意图;
16.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部分俯视剖视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羊肚菌大棚培育用灌溉装置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示意图。
18.图中标号:1、固定块;2、条形杆;3、第一电机;4、移动块;5、u型块;6、皮带轮;7、皮带;8、转接块;9、对接管;10、软连管;11、对联块;12、筒状块;13、第二电机;14、圆形齿轮;15、l型管;16、雾化喷头;17、套装块;18、圆形块;19、滑移块;20、臂接杆;21、接连块;22、套设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第一实施例
21.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羊肚菌大棚培育用灌溉装置包括:四个固定块1,四个所述固定块1呈矩形阵列分布,对下文提到的两个条形杆2进行转动安装;两个条形杆2,两个所述条形杆2分别转动安装在四个所述固定块1之间,对下文提到的两个移动块4进行安装并带动其进行移动;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固定块1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与对应的所述条形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为两个条形杆2的转动提供动力;两个移动块4,两个所述移动块4分别螺纹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条形杆2上,对下文提到的u型块5进行固定并带动其同步移动;u型块5,所述u型块5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移动块4之间;两个皮带轮6,两个所述皮带轮6分别固定套设在对应的所述条形杆2上;皮带7,所述皮带7套设在两个所述皮带轮6之间,与两个皮带轮6相配合使两个条形杆2实现同步转动运动;转接块8,所述转接块8安装在u型块5上,保证下文提到的l型管15与对接管9的转动对齐;对接管9,所述对接管9转动安装在转接块8上,保证灌溉液的流通;软连管10,所述软连管10固定安装在对接管9的顶端,将灌溉液引入到对接管9当中;两个对联块11,两个所述对联块11均固定安装在u型块5上,对下文提到的筒状块12进行转动
安装;筒状块12,所述筒状块12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对联块11之间,对下文提到的l型管15进行固定;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固定安装在u型块5的一侧,对下文提到的一个圆形齿轮14进行固定,实现l型管15的转动;两个圆形齿轮14,两个所述圆形齿轮14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和筒状块12上,两个所述圆形齿轮14相啮合,使第二电机13实现对l型管15的带动。
22.为了保证下文提到的l型管15的顶端与对接管9的底端保持对齐并且密封,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筒状块12上固定安装有l型管15,所述l型管15的顶端与转接块8转动连接,所述l型管15的顶端与对接管9的底端相对齐,所述l型管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雾化喷头16,所述转接块8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密封套圈,两个所述密封套圈分别转动套设在对接管9和l型管15上。
23.为了提高第一电机3安装的稳定性,为对应的圆形齿轮14提供安装和运动的空间,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对应的所述固定块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第一电机3固定连接,所述u型块5的一侧开设有穿行孔,所述穿行孔与对应的所述圆形齿轮14相适配。
24.为了对转接块8进行固定安装,保证对接管9的稳定,保证软连管10的探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u型块5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焊接块,两个所述焊接块均与转接块8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焊接块上固定安装有u状定块,所述u状定块与对接管9固定连接,所述u型块5上开设有探出孔,所述探出孔与软连管10相适配。
25.本实施例中:
26.当需要对羊肚菌进行灌溉时,先启动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将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圆形齿轮14进行转动,在两个圆形齿轮14的相互配合下筒状块12将在两个对联块11上进行转动,对联块11转动时将带动l型管15同步运动,l型管15将于转接块8之间产生转动接触,然后再启动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将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条形杆2,条形杆2带动对应的皮带轮6,在两个皮带轮6以及一个皮带7的相互配合作用下,将使得两个条形杆2实现同步转动运动,两个条形杆2转动时受螺纹的影响将使得两个移动块4在对应的条形杆2上进行移动,两个条形杆2带动同一个u型块5同步移动,从而对转动状态下的l型管15的位置进行调节,然后将打开对软连管10连接的水阀,灌溉水将通过软连管10和对接管9涌入到l型管15当中最后通过多个雾化喷头16向外喷洒,在运动状态下的l型管15的带动下,能够更大程度地对更多的羊肚菌进行灌溉。
2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羊肚菌大棚培育用灌溉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8.通过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3的相互配合使用,对l型管15进行更大程度的带动,使得运动状态下的l型管15通过雾化喷头16对更大范围的羊肚菌进行灌溉,大大提高了灌溉的效率,节省了成本。
29.第二实施例:
30.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羊肚菌大棚培育用灌溉装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羊肚菌大棚培育用灌溉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2.请结合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还包括套装块17,所述套装块17固定套设在u型块5上,对下文提到的圆形块18进行固定,所述套装块17上固定安装有圆形块18,对下文提到的滑移块19进行安装并保证其的顺利滑移,所述圆形块18上转动安装有滑移块19,对下文提到的的臂接杆20进行安装。
33.为了方便对套设块22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滑移块19上固定安装有臂接杆20,所述臂接杆2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接连块21。
34.为了减轻l型管15的压力,保证l型管15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l型管15上固定套设有套设块22,所述套设块22与接连块21的底部固定连接。
35.本实施例中: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为了扩大灌溉的范围,保证灌溉的密度,l型管15上设置了多个雾化喷头16,从而导致l型管15长度较长,为了防止l型管15受长度及雾化喷头16以及水压的影响,需要对l型管15的端处进行支撑,从而提高l型管15的稳定性,因此可在筒状块12上加设用于支撑的结构,从而减少l型管15端处承受的压力,在l型管15进行转动时,l型管15通过套设块22和接连块21以及臂接杆20将带动滑移块19在圆形块18上进行滑移,保证l型管15正常转动的同时,对l型管15进行提拉。
3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