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犊牛发酵保温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3064发布日期:2021-12-25 03:0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犊牛发酵保温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业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犊牛发酵保温床。


背景技术:

2.犊牛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机体可不必利用本身的调节机能,或只通过少量的散热调节就能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基本平衡,代谢率保持在最低水平,这一适宜的温度范围称为等热区。在等热区内,牛生长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育肥效果最好,饲养成本最低,效益也最高。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犊牛最适宜温度为7~27℃,寒冷和暑热均影响牛的生长发育。
3.高温对犊牛生长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下,牛的呼吸次数和体温随气温升高而增加,采食量减少。温度过高时,牛的食欲下降,甚至停食,夏季气温如超过30℃,牛自身代谢快,饲料报酬低,必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犊牛初生期,热应激也影响犊牛初乳的摄入,而且加速肠道封闭,妨碍对初乳球蛋白的吸收。影响被动免疫,增高犊牛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4.低温对犊牛生长的影响。气温低于7℃临界温度,牛的代谢率提高,采食量增加,饲料消化率和利用率下降。牛在低温环境下,为了抵御寒冷必须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使相对多的营养物质通过代谢转换成热能,造成饲料利用率下降。所以,对处于低温环境的牛要相应增加营养物质才能维持较高的日增重。气温低于0℃时要注意防寒。初生犊牛有赖于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以抵御疾病。在生命的早期,冷刺激会降低犊牛获得抗体的能力,降低血清中初乳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冷应激使初生犊牛相互拥挤和寻找温暖场所,这种调节行为使哺乳的活力下降,减少初乳的摄入,最后引发疾病或死亡。
5.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寒冷,长达6个月之久,现有的犊牛圈舍犊牛床大部分用水泥或砖制成,当犊牛出生后长期在该圈舍中饲养,久卧冰冷的混凝土地面,导致身体虚寒而引起腹泻,冬天地面温度在0℃左右,犊牛腹泻率10%,由于腹泻,致使腹压升高,推动直肠脱出,形成直肠脱疾病,这些环境不能更好地适合犊牛生存习惯。
6.发酵床养殖技术是实现畜禽粪尿原位降解的新型养殖技术,其技术原理是在锯末、稻壳等垫料中加入有益微生物菌群作为生物发酵床,畜禽饲养在发酵床上,其排泄的粪尿与垫料在畜禽的翻拱和人工辅助翻耙下充分混合,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粪尿分解,基本达到无污染、近零排放、良性循环的新型环保养殖技术。目前发酵床应用于犊牛养殖还是个空白,设计一种犊牛用发酵保温床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问题,提供一种犊牛越冬生物垫料床,可使犊牛在一个温暖、松软、干燥、舒适的卧床环境,提高犊牛越冬的成活率。
8.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9.一种犊牛发酵保温床,以下简称“保温床”,其特征在于:
10.所述保温床包括犊牛栏和发酵床,发酵床从下到上以次布置有保温层、防霉层、发
酵层,保温层、防霉层、发酵层均置于地面以下,犊牛栏置于地面上方;
11.所述的保温层采用泡沫板铺设而成,厚度至少为10cm;
12.所述的防霉层采用整株玉米秸秆交叉排列铺设而成、并在交叉的秸秆中混合干草,厚度至少为10cm;
13.所述的发酵层采用捣碎的1

2cm长度的稻壳铺设而成,并在捣碎稻壳内添加发酵剂,发酵层的厚度至少为30cm。
14.所述的犊牛栏由金属材料焊接而成的栅栏结构,犊牛栏长至少为270 cm,栏宽至少为200cm,栏高至少为95cm,门宽至少为70cm。
15.所述的发酵床长至少为270cm,宽至少为200cm,深至少为50 cm。
16.所述的发酵床设有木板围挡,该木板围挡设在发酵床的四周,木板围挡的下沿与发酵床的下沿相平齐,木板围挡的上沿高于发酵床的上沿。
17.所述的木板围挡采用木质材料制成,木板围挡的高度至少为60cm、厚度为3

5cm,木板围挡环绕在发酵床四周、并围住发酵床垫料。
18.所述的木板围挡的上沿高于地面至少10cm。
19.所述的犊牛栏设有由彩钢保温板制成的构成的围板和/或顶盖,围板装配在犊牛栏的栅栏结构上,顶盖设有立柱,该立柱与犊牛栏相装配连接或固定连接,顶盖通过立柱扣在犊牛栏及发酵床上方。
20.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发酵保温床,可使犊牛生活在一个干燥、舒适和温暖的环境中,提高犊牛越冬的成活率。保温、发酵垫料层中含有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等多种发酵剂,且牛的粪尿排泄物会通过垫料层渗漏下去,被菌液中的菌种发酵分解的同时产生热量,维持生物垫料床的温度。冬天发酵床表层温度可达到18℃以上,基本形成恒温床,犊牛腹泻率低于1%。
附图说明
21.附图如下:
22.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3.由图可见:
24.犊牛栏1,发酵床2,保温层201、防霉层202、发酵层203、木板围挡204,地面3。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是:通过犊牛自产的粪便结合发酵剂发酵产生热量,为发酵保温床提供热源,下面结合附图介绍几种实施例。
26.【实施例1】
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犊牛发酵保温床,以下简称“保温床”,其特征在于:
28.所述保温床包括犊牛栏和发酵床,发酵床从下到上以次布置有保温层、防霉层、发酵层,保温层、防霉层、发酵层均置于地面以下或与地面平齐,也可能是发酵床初始铺设时与地面平齐,后经使用后被压实而低于地面;或初始高于地面,使用后与地面平齐或低于地面。犊牛栏置于地面上方,其通过深插入地下的杆件等固定装置实现稳固安装。
29.所述的保温层采用泡沫板铺设而成,厚度至少为10cm;
30.所述的防霉层采用整株玉米秸秆交叉排列铺设而成、并在交叉的秸秆中混合干草,厚度至少为10cm;
31.所述的发酵层采用捣碎的1

2cm长度的稻壳铺设而成,并在捣碎稻壳内添加发酵剂,发酵层的厚度至少为30cm。
32.所述的犊牛栏由金属材料焊接而成的栅栏结构,犊牛栏长至少为270 cm,栏宽至少为200cm,栏高至少为95cm,门宽至少为70cm。
33.所述的发酵床长至少为270cm,宽至少为200cm,深至少为50 cm。
34.所述的发酵床设有木板围挡,该木板围挡设在发酵床的四周,木板围挡的下沿与发酵床的下沿相平齐,木板围挡的上沿高于发酵床的上沿。
35.所述的木板围挡采用木质材料制成,木板围挡的高度至少为60cm、厚度为3

5cm,木板围挡环绕在发酵床四周、并围住发酵床垫料。
36.所述的木板围挡的上沿高于地面至少10cm。
37.所述的犊牛栏设有由彩钢保温板制成的构成的围板和/或顶盖,围板装配在犊牛栏的栅栏结构上,顶盖设有立柱,该立柱与犊牛栏相装配连接或固定连接,顶盖通过立柱扣在犊牛栏及发酵床上方。
38.【实施例2】
39.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对保温床做进一步改进及细节化。上述保温床系采用低温发酵床来饲养犊牛,实现在冬天自动保温,在天气炎热时温度亦不升高,安全性高,便于清理,有利于犊牛的生长,有效减少犊牛腹泻,使犊牛腹泻率低于1%。
40.如图1所示,所述的发酵床2从下到上以次布置有保温层201、防霉层202、发酵层203,所述的保温层201、防霉层202、发酵层203置于地面以下,犊牛栏1置于地面上方。
41.所述的保温层201采用泡沫板铺设而成,厚度为10cm;
42.所述的防霉层202采用整株玉米秸秆交叉排列铺设并混合干草,厚度为10cm;
43.所述的发酵层203采用捣碎的1

2cm长度稻壳铺设而成,并在捣碎稻壳内添加发酵剂,厚度约30cm。具体操作步骤是在圈内均匀铺撒发酵剂与稻壳混匀垫料,其中垫料成分是稻壳占65%,发酵牛粪占35%。整个低温发酵床高度50cm。
44.所述的犊牛栏1是由钢管焊接而成,犊牛栏1长270 cm,栏宽200cm,栏高95cm,门宽70cm,适应于夏天带遮阳棚的犊牛栏。
45.所述的发酵床2四周用高度60cm的木板围挡204围上,木板204厚度3—4cm,用以围住发酵床2垫料,发酵床长270cm,宽200cm,深50 cm。
46.所述的犊牛栏1是由彩钢保温板构成的封闭空间,犊牛栏1长270 cm,栏宽200cm,栏高180cm,门宽70cm,适应于冬天寒冷气侯的犊牛栏。
47.发酵层发酵完成后,稻壳等垫料物会因发酵碳化颜色逐渐变黑变深,发酵床7天翻一次,30天更换。发酵床产物更换后做肥料利用。
48.通过观察, 犊牛采食正常,发酵床表面无粪便堆积, 圈舍内空气中无刺鼻气味,表明发酵床对犊牛粪尿分解效果较好。
49.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