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蛾类害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4653发布日期:2022-03-23 11:0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蛾类害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害虫治理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蛾类害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2.蛾类害虫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等害虫,其对农作物危害极大。对于这类蛾类害虫防治方法除了喷洒化学药剂等传统方式外,更为环保的做法是采用诱捕器进行捕杀。
3.因此市面上已经出现多种蛾类害虫诱捕器。但是这些诱捕器的进虫孔的规格是一样的。由于不同种类蛾类害虫,其外形体积相差较大,如果进虫孔设置的尺寸较小,一些体积较大蛾类害虫诱捕不了,如果进虫孔设置的尺寸较大,诱捕进来的害虫又容易逃逸。因此市面已在售的蛾类害虫诱捕器诱捕范围都有限,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蛾类害虫诱捕器,其进虫通孔的尺寸规格可改变,便于诱捕不同种类蛾类害虫,通用性较好。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蛾类害虫诱捕器,包括诱虫筒体,诱虫筒体的上部连接一上盖,使用时,诱虫筒体的下部连接集虫瓶或连接集虫袋,上盖上连接有诱芯柄,诱芯柄可安装诱芯且伸入诱虫筒体内,诱虫筒体下部设有倒锥台体,倒锥台体的下端连接圆筒体,诱虫筒体中上部的外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窗口,诱虫筒体中上部外周面还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窗口可拆卸安装有进虫板,进虫板上设有进虫通孔。
6.优选所述进虫板为弧形状,进虫板上设有多个进虫通孔。
7.优选所述进虫板上还设有多个透气孔。
8.进一步改进,所述进虫通孔为方形状,进虫通孔边缘向内延伸有方形围板。通过合理设置进虫通孔形状,以适应蛾类害虫飞行轨迹,便于蛾类害虫轻松自如进入诱虫筒体内,然后通过方形围板让诱捕进入诱虫筒体内蛾类害虫不容易逃逸,提高诱捕率。
9.再进一步,所述方形围板的内端向内并往进虫通孔中间位置延伸有四个挡板。通过四个挡板防止蛾类害虫飞出。进一步提升诱捕率。
10.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筒体内周面设有多个连接集虫瓶的内螺纹,多个内螺纹呈阶梯状。这样可与不同螺口的集虫瓶相连接。可以较好利用废弃的矿泉水瓶或饮料瓶等瓶体。
11.再进一步改进,其中一个内螺纹连接一个底座,底座上端面中间向上延伸一个圆柱形凸起,圆柱形凸起外周面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圆柱形凸起中间设有进虫过渡通孔,进虫过渡通孔贯穿底座。当诱虫筒体的下部连接集虫袋时,通过底座可以撑开集虫袋,便于收集诱捕害虫。另外通过底座也便于摆放诱捕器。
12.再进一步,所述进虫过渡通孔下端边缘向下延伸一段圆筒体。通过延伸圆筒体也进一步防止进入集虫袋的害虫爬出,进一步提升诱捕率。
13.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与诱虫筒体的上部通过卡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上盖上端面
上设有吊耳;所述进虫板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在所述窗口上。
14.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侧面向外延伸一个连接凸部,连接凸部上设有让支撑杆穿过的让位通孔,连接凸部一侧还设有螺钉安装孔,螺钉安装后顶住支撑杆。这样利用支撑杆便于安装在田间或山地上。同时可以调整安装高度,可以根据作物高度,灵活调整诱捕器的高度。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诱虫筒体的窗口上安装可拆卸的进虫板,这样进虫板就可以更换,不同的进虫板就可以设置尺寸不同进虫通孔,便于诱捕不同种类蛾类害虫,有效提升诱捕器的通用性。
16.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维护清理的特点。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俯视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仰视立体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俯视图;
20.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21.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诱虫筒体立体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进虫板前视立体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进虫板后视立体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上盖与诱芯柄相互连接立体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俯视立体图;
28.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俯视立体图;
29.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俯视图;
30.图14是图13的c-c剖视图;
31.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底座立体图;
32.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实施例一、图1至图10所示,一种蛾类害虫诱捕器,包括诱虫筒体1,诱虫筒体1的上部连接一上盖2,使用时,诱虫筒体1的下部连接集虫瓶10,诱虫筒体1的下部也可连接集虫袋,上盖2上连接有诱芯柄3,诱芯柄3可安装诱芯且伸入诱虫筒体1内,诱虫筒体1下部设有倒锥台体11,倒锥台体11的下端连接圆筒体12,诱虫筒体1中上部的外周面开设有四个窗口13,诱虫筒体1中上部外周面还设有多个透气孔14,每个所述窗口13可拆卸安装有一个进虫板4,每个进虫板4上设有两个进虫通孔41。
35.所述进虫板4为弧形状,所述进虫板4上还设有多个透气孔14。进虫板4内侧的上下部各设有两个卡接凸起42,进虫板4通过四个卡接凸起42卡接在所述窗口13上。
36.所述进虫通孔41为方形状,进虫通孔41边缘向内延伸有方形围板43。
37.所述方形围板43的内端向内并往进虫通孔41中间位置延伸有四个挡板44。四个挡板44两两侧边连接在一起,每个挡板44端部呈三角形。
38.所述圆筒体12内周面设有多个连接集虫瓶10的内螺纹121,多个内螺纹121呈阶梯状。多个内螺纹121自下而上直径依次变小。
39.所述上盖2与诱虫筒体1的上部通过卡接方式相连接,诱虫筒体1的上部设有多个向外延伸的卡接凸柱15,所述上盖2下边缘设有多个卡接槽21,每个卡接槽21与一个所述卡接凸柱15相配合。
40.所述上盖2上端面上设有吊耳22。吊耳22上设有悬挂通孔221。
41.所述上盖2侧面向外延伸一个连接凸部23,连接凸部23上设有让支撑杆20穿过的让位通孔231,连接凸部23一侧还设有螺钉安装孔232,螺钉安装后顶住支撑杆20。连接凸部23上还设有嵌入金属螺母30的让位凹槽233。
42.诱虫筒体1外周面的中部还设有固定支撑杆20的辅助凸起16,辅助凸起16上还设有与扎带50连接的通孔161。
43.上盖2下端面的中间设有诱芯柄3的连接凹孔24,诱芯柄3上端插接在该连接凹孔24上。
44.本实施例的诱虫筒体1、上盖2、诱芯柄3、进虫板4均通过注塑成型。
45.本实施例使用时如图10所示,在诱芯柄3装上含有诱捕蛾类害虫性信息素的诱芯,然后利用废弃的矿泉水瓶或饮料瓶等作为集虫瓶10,集虫瓶10的口部旋接在所述圆筒体12内周面的一个内螺纹121上。接着一种安装方式为,支撑杆20的上部穿过所述让位通孔231,在所述让位凹槽233内嵌入金属螺母30,螺钉40穿入螺钉安装孔232并旋过所述金属螺母30,螺钉40一端顶住支撑杆20的外周面把支撑杆20与上盖2连接在一起;接着利用扎带50穿过辅助凸起16上的通孔161然后绕过支撑杆20中部把支撑杆20和辅助凸起16绑在一起;最后把支撑杆20的下端插入田地或山地,完成安装。另一种安装方式为,利用铁线或扎带或绳子等安装件穿过吊耳22上的悬挂通孔221把整个诱捕器悬挂在树上等方便悬挂的地方。诱捕时,由于诱芯上的蛾类害虫性信息素经多个透气孔14和进虫通孔41向外散发,引诱蛾类害虫通过进虫通孔41进入诱虫筒体1内,最后困死在诱虫筒体1内并落入集虫瓶10。
46.通过支撑杆20安装时,如需要调整整个诱捕器安装高度,可旋松螺钉40,调整支撑杆20与上盖2的相对位置,然后再旋紧螺钉40顶住支撑杆20就可以。
47.实施例二、图11所示,一种蛾类害虫诱捕器,其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每个进虫板4上设有四个进虫通孔41。进虫板4上没有设置透气孔。
48.实施例三、图12至图16所示,一种蛾类害虫诱捕器,其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诱虫筒体1上圆筒体12内周面的其中一个内螺纹121连接一个底座5,底座5上端面中间向上延伸一个圆柱形凸起51,圆柱形凸起51外周面设有外螺纹511,外螺纹511与一个所述内螺纹121相配合,圆柱形凸起51中间设有进虫过渡通孔512,进虫过渡通孔512贯穿底座5。
49.进虫过渡通孔512下端边缘向下延伸一段圆筒体513,以增大诱捕进入集虫袋60的蛾类害虫逃逸难度。
50.本实施例的安装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如图16所示,其不同的地方是利用集虫袋60与诱虫筒体1的下部连接,集虫袋60的口部利用扎带或绳子或铁线绑在诱虫筒体1的圆筒体12外周面上,底座5撑开集虫袋60。
51.尽管结合优选实施例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