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及其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4928发布日期:2022-04-27 12:28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插秧机及其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在插秧机上使用的转向器。


背景技术:

2.乘座式水稻插秧机在其行走箱与牵引架之间设置有转向器(方向机),插秧机转向器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通过方向盘控制插秧机的行走方向,二是把行走箱的后输出动力传递到插植工作部,进行插植作业。
3.中国发明专利cn101219676b公开了一种插秧机转向器,其设置有与插秧机的牵引部传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座和与插秧机的插秧部传动连接的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铰接。转向筒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向轴两端伸出并转动安装于所述转向筒,所述转向轴与所述第一连接座之间设有齿轮传动装置,所述的转向轴包括一个与方向盘传动连接的转向长轴,和一个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座的空腔在内并与所述齿轮传动装置连接的转向短轴,所述转向长轴与所述转向短轴之间设有万向节连轴器。所述齿轮传动装置的包括固定于所述转向短轴的驱动齿轮和与所述第一连接座传动连接的扇形外齿轮,和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座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空腔内的二联齿轮,驱动齿轮与二联齿轮的大齿轮啮合,扇形外齿轮与二联齿轮的小齿轮啮合。该插秧机的动力是通过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把动力传递到插植工作部的,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的优点,但在两轴夹角不为零的情况下,不能等角速度传递动力,在频繁且大角度转向的情况下,万向节极易损坏。
4.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1601957 u公开了另一种插秧机转向器,其利用锥齿轮把动力传递到插植工作部,克服了上述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作为动力传递装置的缺点,能够实现大角度转向,且能实现等角速度动力传递,但这种转向器(方向机)结构稍显复杂,封闭困难,安全方面有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秧机转向器,作为同一种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该转向器的插秧机,该转向器以更简单的结构实现了插秧机的大角度转向以及等角速度动力传递,而且密封性能好,使用更为安全。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插秧机转向器,包括:旋转座和固定座,所述旋转座与所述固定座通过上销轴和下销轴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旋转座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前球笼万向节和后球笼万向节,所述前球笼万向节与所述后球笼万向节传动连接。
8.其中,所述前球笼万向节和所述后球笼万向节分别包括球形壳、星形座、保持架和滚球,所述前球笼万向节的球形壳与主动轴一体设置或传动连接,所述后球笼万向节的球形壳与从动轴一体设置或传动连接,所述前球笼万向节的星形套与所述后球笼万向节的星形套通过中间轴传动连接;或者
9.其中,所述前球笼万向节的星形座与所述主动轴传动连接,所述后球笼万向节的星形座与所述从动轴传动连接,所述前球笼万向节的球形壳与所述后球笼万向节的球形壳传动连接。
10.其中,所述从动轴转动安装于后轴承座,所述后轴承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座。
11.其中,所述后轴承座设置有后安装法兰盘,所述后安装法兰盘的安装平面与所述从动轴的回转轴线倾斜设置。
12.其中,所述主动轴是插秧机行走箱的动力输出轴,所述主动轴转动安装于前轴承座,所述前轴承座设置有前安装法兰盘,所述前安装法兰盘与所述插秧机行走箱的箱体固定连接。
13.其中,所述旋转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前安装法兰盘与所述安装孔定位配合。
14.其中,所述上销轴和所述下销轴同轴设置。
15.作为同一种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插秧机,包括行走箱和牵引架,所述行走箱与所述牵引架之间设置上述的插秧机转向器,所述旋转座与所述行走箱的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牵引架固定连接。
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由于在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旋转座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前球笼万向节和后球笼万向节,所述前球笼万向节与所述后球笼万向节传动连接,使用时,前球笼万向节与主动轴传动连接,后球笼万向节与从动轴传动连接,这样,来自行走箱的动力就会通过所述前球笼万向节和所述后球笼万向节传递给插植工作部;两个球笼万向节组合使用可以提供大转角,并且可以实现等角速度动力传递,球笼万向节密封性能好,使用更为安全。
18.本实用新型中,两个球笼万向节可以采用不同的连接形式,当前球笼万向节的球形壳与主动轴一体设置或传动连接,后球笼万向节的球形壳与从动轴一体设置或传动连接时,两个球笼万向节的星形套可以通过中间轴传动连接,这样便于插秧机的总体设计。当前球笼万向节的星形座与主动轴传动连接,后球笼万向节的星形座与从动轴传动连接时,前球笼万向节的球形壳与后球笼万向节的球形壳传动连接,该方案结构更为简单,而且也便于球笼万向节的通用化生产,有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秧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转向器的剖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转向器的剖视图;
22.图中:
23.1、行走箱;2a、转向器;2b、转向器;3、牵引架;
24.21、液力变矩器;221、驱动齿轮;222、双联齿轮;223、扇形齿轮;231、固定座;232、旋转座;233、上销轴;234、下销轴;241、前轴承座;242a、主动轴;242b、主动轴;243、前安装法兰盘;25a、前球笼万向节;251a、球形壳;251b、球形壳;252a、星形套;252b、星形套;26、中间轴;27a、后球笼万向节;271a、球形壳;271b、球形壳;272a、星形套;272b、星形套;281、后轴承座;282a、从动轴;282b、从动轴;283、后安装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6.图1公开了一种乘坐式水稻插秧机的部分结构,行走箱1与牵引架3之间设置有转向器2a。
27.如图2所示,转向器2a包括旋转座232和固定座231,旋转座232与行走箱1的箱体固定连接,固定座231与牵引架3固定连接。旋转座232与固定座231通过上销轴233和下销轴234转动连接在一起,上销轴233和下销轴234同轴设置。液力变矩器21安装于固定座231上,液力变矩器21的输出端设置有驱动齿轮221,固定座231转动安装有双联齿轮222,旋转座232固定安装有扇形齿轮223,驱动齿轮221与双联齿轮222的大齿轮啮合,双联齿轮222的小齿轮与扇形齿轮223啮合。驾驶员通过方向盘转动液力变矩器21,进而通过上述齿轮机构驱动旋转座232围绕上销轴233和下销轴234转动,实现插秧机的转向。
28.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的贡献体现在:在固定座231和旋转座232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前球笼万向节25a和后球笼万向节27a,前球笼万向节25a与后球笼万向节27a传动连接。前球笼万向节25a包括球形壳251a、星形座252a、保持架和滚球,后球笼万向节27a包括球形壳271a、星形座272a、保持架和滚球。
29.图2示出的是两个球笼万向节传动连接的一种具体形式。前球笼万向节的球形壳251a与主动轴242a一体设置或传动连接,后球笼万向节的球形壳271a与从动轴282a一体设置或传动连接,前球笼万向节的星形套252a与后球笼万向节的星形套272a通过中间轴26传动连接,主动轴242a是插秧机行走箱1的动力输出轴,行走箱1通过主动轴242a将动力传递给前球笼万向节25a,通过中间轴26传递给后球笼万向节27a,再从动轴282a将动力传递到插植工作部。此处的传动连接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结构实现,例如键连接、焊接或螺纹连接等。
30.如图2所示,主动轴242a转动安装于前轴承座241,前轴承座241设置有前安装法兰盘243,前轴承座241通过前安装法兰盘243与插秧机的行走箱1的箱体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安装旋转座232,旋转座232开设有安装孔,前安装法兰盘243与安装孔定位配合。
31.如图2所示,从动轴282a转动安装于后轴承座281,后轴承座281设置有后安装法兰盘283,后轴承座281通过后安装法兰盘283固定安装于固定座231。为了与插植工作部的动力输入轴位置相适应,后安装法兰盘283的安装平面与从动轴282a的回转轴线倾斜设置。
32.使用时,来自行走箱1的动力通过前球笼万向节25a和后球笼万向节27a传递给插植工作部,两个球笼万向节组合使用可以提供大转角,并且可以实现等角速度动力传递,球笼万向节密封性能好,使用更为安全。
33.虽然球笼万向节本身是一种通用部件,但是,在两个球笼万向节组合使用时,会有多种不同连接形式。图3就示出了另一种两个球笼万向节传动连接的具体形式:前球笼万向节25b的星形座252b与主动轴242b传动连接,后球笼万向节27b的星形座272b与从动轴282b传动连接,前球笼万向节25b的球形壳251b与后球笼万向节27b的球形壳271b传动连接。同样,此处的传动连接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结构实现,例如键连接、焊接或螺纹连接等。这种布置形式,结构简单,而且也便于球笼万向节的通用化生产,有利于降低成本。当然,对于图2所示的连接形式来说,其有利的一面是更便于插秧机的总体设计。
34.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一切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原理、结构及方法
所做出的种种改进,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