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节能环保灌溉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48162发布日期:2022-04-13 21:4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节能环保灌溉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灌溉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节能环保灌溉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按目的或服务对象可分为:防止洪水灾害的防洪工程;防止旱、涝、渍灾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水利工程,或称灌溉和排水工程;将水能转化为电能的水力发电工程;改善和创建航运条件的航道和港口工程;为工业和生活用水服务,并处理和排除污水和雨水的城镇供水和排水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的水土保持工程和环境水利工程;保护和增进渔业生产的渔业水利工程;围海造田,满足工农业生产或交通运输需要的海涂围垦工程等。一项水利工程同时为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多种目标服务的,称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
3.但是,现有的灌溉装置在使用时,喷头的灌溉面积较小,有待进行一步扩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节能环保灌溉装置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发明新型内容
5.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节能环保灌溉装置及使用方法。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用节能环保灌溉装置及使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水利工程用节能环保灌溉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下表面设有行走轮,且车体的一侧设有推把,所述车体的上表面并列设有罐体、收纳箱、蓄电池,且罐体的上表面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转轴,且转轴的外壁设有多个搅拌叶,所述罐体的上表面还设有加料管、第一抽取泵、第二抽取泵,且加料管的上端设有活动盖,所述第一抽取泵的一侧设有位于罐体内的第一管道,且第一抽取泵的另一侧设有位于收纳箱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抽取泵的一侧设有位于罐体内部的第三管道,且第二抽取泵的另一侧设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五管道的一端,且第五管道的另一端设有喷头。
8.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一侧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且两个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刮板。
9.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另一侧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且两个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清洁刷,所述清洁刷与刮板均与罐体的内周侧贴合。
10.优选的,所述第五管道的外壁安装有扇形齿轮,且扇形齿轮啮和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后端与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连接,且第一电动伸缩杆设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与罐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为往复电动伸缩杆。
11.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的上表面设有支撑板和第二电动伸缩杆,且支撑板的上端连
接有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下表面设有燕尾滑槽,且燕尾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与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铰接。
12.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外周侧设有透明观察条,且罐体的外周侧靠近下表面的位置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阀门。
13.一种水利工程用节能环保灌溉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s1:将第二管道的一端插在水源处,启动第一抽取泵抽取水至罐体的内部,并通过透明观察条观察罐体内的水位,抽水结束后,将第二管道放置在收纳箱内进行收纳;
15.s2:通过加料管向罐体的内部注入作物需要的营养液或者药物;
16.s3:启动电机,电机通过转轴带动搅拌叶对罐体内的液体进行混匀;
17.s4:启动第二抽取泵,第二抽取泵通过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五管道
18.为喷头供水;
19.s5: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并通过滚轮推动车体移动,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齿条往复运动,齿条带动扇形齿轮转动,使得喷头旋转对作物进行灌溉。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1.1.通过齿条、扇形齿轮、喷头、第五管道等部件的设置,能够使得喷头左右往复旋转进而对作物进行灌溉,增加了喷头灌溉的面积,使用效果较为优异;
22.2.通过电机、搅拌叶、刮板等部件的设置,能够对罐体内的液体进行混匀,并能够对罐体的内周侧进行清洁,增强其清洁度;
23.3.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第二电动伸缩杆等部件的设置,能够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并通过蓄电池对电能进行存储,进而为整个灌溉装置进行供电,较为节能环保,还能够在不需要太阳能板时,对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进行调整,减少太阳能板所占用的横向空间;
24.4.通过第一抽取泵、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收纳箱等部件的设置,能够便于对罐体内加水,并能便于对第二管道进行收纳。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水利工程用节能环保灌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扇形齿轮和齿条的结合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水利工程用节能环保灌溉装置的前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2、蓄电池;3、罐体;4、电机;5、转轴;6、搅拌叶;7、第一连接杆;8、刮板;9、第二连接杆;10、清洁刷;11、加料管;12、第一抽取泵;121、第一管道;122、第二管道;13、收纳箱;14、太阳能电池板;15、第二抽取泵;151、第三管道;152、第四管道;16、安装板;17、第五管道;18、喷头;19、扇形齿轮;20、齿条;21、第一电动伸缩杆;22、支撑板;23、第二电动伸缩杆;24、燕尾滑块;25、燕尾滑槽;26、排水管;27、透明观察条。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利工程用节能环保灌溉装置及使用方法。参照图1-5,一种水利工程用节能环保灌溉装置,包括车体1,车体1的下表面设有行走轮,且车体1的一侧设有推把,车体1的上表面并列设有罐体3、收纳箱13、蓄电池2,且罐体3的上表面设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设有转轴5,且转轴5的外壁设有多个搅拌叶6,罐体3的上表面还设有加料管11、第一抽取泵12、第二抽取泵15,且加料管11的上端设有活动盖,第一抽取泵12的一侧设有位于罐体3内的第一管道121,且第一抽取泵12的另一侧设有位于收纳箱13的第二管道122,第二抽取泵15的一侧设有位于罐体3内部的第三管道151,且第二抽取泵15的另一侧设有第四管道152,第四管道152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五管道17的一端,密封轴承为现有技术未在图中示出,且第五管道17的另一端设有喷头18。
33.参照图1,转轴5的一侧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7的一端,且两个第一连接杆7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刮板8;转轴5的另一侧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杆9的一端,且两个第二连接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清洁刷10,清洁刷10与刮板8均与罐体3的内周侧贴合,便于刮板8和清洁刷10对罐体3的内周侧进行清洁,增强其清洁度。
34.参照图2-3,第五管道17的外壁安装有扇形齿轮19,且扇形齿轮19啮和有齿条20,齿条20的后端与第一电动伸缩杆21的输出端连接,且第一电动伸缩杆21设在安装板16上,安装板16与罐体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21为往复电动伸缩杆。
35.参照图4,蓄电池2的上表面设有支撑板22和第二电动伸缩杆23,且支撑板22的上端连接有有太阳能电池板14,太阳能电池板14的下表面设有燕尾滑槽25,且燕尾滑槽2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燕尾滑块24,燕尾滑块24与第二电动伸缩杆23的输出端铰接,上,便于调节太阳能电池板14的角度,使其能够更好的吸收光能。
36.参照图5,罐体3的外周侧设有透明观察条27,且罐体3的外周侧靠近下表面的位置设有排水管26,排水管26上设有阀门,透明观察条27便于观察罐体3内的水位。
37.一种水利工程用节能环保灌溉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8.s1:将第二管道122的一端插在水源处,启动第一抽取泵12抽取水至罐体3的内部,并通过透明观察条27观察罐体3内的水位,抽水结束后,将第二管道122放置在收纳箱13内进行收纳;
39.s2:通过加料管11向罐体3的内部注入作物需要的营养液或者药物;
40.s3:启动电机4,电机4通过转轴5带动搅拌叶6对罐体3内的液体进行
41.混匀;
42.s4:启动第二抽取泵15,第二抽取泵15通过第三管道151、第四管道152、第五管道17为喷头18供水;
43.s5: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21并通过滚轮推动车体1移动,第一电动伸缩杆21带动齿条20往复运动,齿条20带动扇形齿轮19转动,使得喷头18旋转对作物进行灌溉。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水利工程用节能环保灌溉装置及使用方法的实施原理为:第一抽取泵12、第二抽取泵15、电机4、第一电动伸缩杆21、第二电动伸缩杆23均通过导线与蓄电池2电性连接,太阳能电池板14与蓄电池2之间设有逆变器,从而能够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并通过蓄电池2对电能进行存储,进而为整个灌溉装置进行供电,较为节能环保,在不需要太阳能电池板14吸收光能时,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23的伸缩带动燕尾滑块24在燕尾滑槽25的内部移动,从而对太阳能电池板14的角度进行调整,减少太阳能板所占用的横向空间,将第
二管道122的一端插在水源处,启动第一抽取泵12抽取水至罐体3的内部,并通过透明观察条27观察罐体3内的水位,抽水结束后,将第二管道122放置在收纳箱13内进行收纳,便于第二管道122的收纳,通过加料管11向罐体3的内部注入作物需要的营养液或者药物,启动电机4,电机4通过转轴5带动搅拌叶6对罐体3内的液体进行混匀,通过刮板8和清洁刷10的设置,能够对罐体3的内周侧进行清洁,增强其清洁度,启动第二抽取泵15,第二抽取泵15通过第三管道151、第四管道152、第五管道17为喷头18供水,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21并通过滚轮推动车体1移动,第一电动伸缩杆21带动齿条20往复运动,齿条20带动扇形齿轮19转动,使得喷头18左右往复旋转进而对作物进行灌溉,增加了喷头18灌溉的面积,使用效果较为优异。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