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直播稻品质的绿色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0383644发布日期:2022-06-11 05:4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提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直播稻品质的绿色栽培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直播稻品质的绿色栽培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的耕地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也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环境限制因素之一。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面积约600万亩,经农业耕种后极易返盐退化,是次生盐碱地的主要来源,每年约有5%农业用地因返盐沦为重盐碱地或盐碱荒地。水稻是改良盐碱地的先锋作物,目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水稻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研发耐盐碱水稻或者科学合理的水稻种植方法,对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水稻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3.发明人所在的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水稻种植方法研究,研发了一系列配套技术。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水稻种植方式,cn2015103884615形成了一套机械旱直播的配套栽培技术,cn2016104632156提供了一种水直播栽培技术,该技术采用水直播,相比cn2015103884615的械旱直播,对盐碱的要求低,省时,省工。cn2021112282969提供了一种微咸水灌溉方式,使用微咸水与淡水交替灌溉,比常规栽培方法每亩可节约淡水20%以上。在此研究基础上,发明人又研发了本发明的绿色栽培方法,以期提高稻米品质及稻米生产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直播稻品质的绿色栽培方法,该方法通过“减少了氮肥施用量,结合栽培措施、生物除草等,避免了化学除草剂的使用,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防治病虫害,避免了化学药剂的施用”等一整套的绿色栽培方法,提高了稻米品质及稻米生产的安全性。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直播稻品质的绿色栽培方法,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施肥、水分管理、草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和收获,其特征是,
6.所述施肥为:底施有机肥和控释肥,在1叶1心期,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在3叶1心期,追施尿素;
7.所述草害防治包括:
8.1)栽培措施除草
9.播种前,深翻整地,将杂草种子深埋;
10.确保田间出苗快而整齐,提高稻苗素质,利用水稻群体优势抑制杂草;
11.2)生物除草
12.通过稻鸭、稻鱼或者稻蟹共生环境,利用动物啄食控制稻田杂草危害,同时也减轻了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13.所述病虫害防治包括:
14.1)栽培措施
15.及时清除稻田周边杂草、病残体,减少病源,合理密植(条播行距25
±
2cm),保持群体通透性,尽量避免病害的发生;
16.2)生物防治
17.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提高蜘蛛、蟾蜍、寄生蜂等天敌的控害能力(杀灭害虫),并在沟边和/或路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有效防治二化螟和大螟;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
18.3)物理防治
19.利用粘虫板、糖饵诱杀剂、性诱剂、色光板、杀虫灯和黑光灯中的至少一种诱杀害虫。
20.进一步的,所述施肥为:每667m2大田施用1000
±
100kg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50
±
10kg控释肥(25%n-15%p-6%k)作为底肥。在1叶1心期,每667m2大田施用33
±
2kg氮磷钾复合肥(15-15-15);在3叶1心期,每667m2大田追施13
±
1kg尿素。
21.进一步的,确保田间出苗快而整齐,提高稻苗素质,利用水稻群体优势抑制杂草具体为:播种时,日平均气温≥12℃,播种深度不宜超过1cm,若播种后土壤墒情较好可以不灌水,如果灌水则应在灌完后立即排干,田间不能有水层,土壤湿润即可,以保证出苗快而整齐。
22.进一步的,所述稻鸭为:在稻田四周设置围栏,每667m2稻田放养6-10只体型较小的鸭子;所述稻鱼为:选择体重100
±
20克的健壮鲤鱼或草鱼放养,每667m2稻田放养8-10公斤;所述稻蟹为稻田四周设置环沟,每667m2稻田放养规格为5
±
1克的蟹苗500
±
50只。
23.进一步的,所述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的种植株距为15
±
2cm。
24.进一步的,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m~5m,可有效防治二化螟和大螟。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次~3次。
25.进一步的,所述利用性诱剂具体为:平均每667m2放置1个性诱剂诱捕器,放置高度为: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cm~80cm,诱芯高于水稻顶部10cm~20cm。
26.进一步的,所述利用使用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具体为:每2hm2~3hm2稻田安装1盏,灯距180m~200m,按照棋盘式或之字形布局。
27.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28.1、减少了氮肥施用量
29.传统直播稻底肥在播种时施入尿素,本发明在3叶1心期施底肥尿素,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减少了氮肥施用量。
30.2、减少了化学除草剂的使用
31.与常规方法相比,本发明结合栽培措施、生物除草等,可以避免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提高了稻米品质及稻米生产的安全性。
32.3、减少病虫害防治药剂的使用
33.与常规方法相比,本发明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防治病虫害,尤其是独创性的通过种植香根草等有效防治螟虫,性诱剂与杀虫灯有效杀虫,可以避免了化学药剂的使用。
34.4、提高了稻米品质
35.实验证明,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稻米崩解值、峰值粘度,降低了直链淀
粉含量及消减值,稻米食味值显著升高,可见,本发明方法能显著提高盐碱地直播稻的食味品质。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发明方法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图;
37.图2为本发明方法对稻米食味值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实施例1
39.1品种选择
40.选择稻米品质优良(国标二级米以上)、生育期适中(150-160d)、抗倒伏的常规耐盐粳稻品种。
41.2播种量
42.常规粳稻每亩播种量为干种子9
±
1kg。
43.3播种要求
44.播种地块盐碱度3

以下。播种地块平整高度差≤3cm。播种深度0.8-1.0cm,采用机械条播方式播种,条播行距25
±
2cm。
45.4播种期
46.5月15日至5月20日播种。
47.4施肥方法
48.每667m2大田施用1000kg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50kg控释肥(25%n-15%p-6%k)作为底肥。在1叶1心期,每667m2大田施用33kg氮磷钾复合肥(15-15-15);在3叶1心期,每667m2大田追施13kg尿素。
49.5水分管理
50.播种后,灌水浇透,立即排干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田面不能有积水,以保证出苗整齐(若播种后土壤墒情较好也可以不灌水)。出苗后至3叶期以前,灌“跑马水”为主,保持田面湿润。自3叶期至孕穗期以前,采取间歇灌水法,前水不见后水;孕穗期至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至成熟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水法。
51.6草害防治
52.6.1栽培措施除草
53.通过旋耕地等措施防除杂草(播种前,深翻整地,将杂草种子深埋)。及时拔除杂草,尤其注意杂草稻的防治,应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稻,防止落粒。
54.确保田间出苗快而整齐,提高稻苗素质,利用水稻群体优势抑制杂草(播种时,日平均气温≥12℃,播种深度不宜超过1cm,若播种后土壤墒情较好可以不灌水,如果灌水则应在灌完后立即排干,田间不能有水层,土壤湿润即可,以保证出苗快而整齐)。
55.6.2生物除草
56.通过稻鸭(在稻田四周设置围栏,每667m2稻田放养6-10只体型较小的鸭子(如雏鸭))、稻鱼(选择体重100
±
20克的健壮鲤鱼或草鱼放养,每667m2稻田放养8-10公斤)或者稻蟹(稻田四周设置环沟,每667m2稻田放养规格为5
±
1克的蟹苗500
±
50只)共生环境,利
用动物啄食控制稻田杂草危害。
57.7病虫害防治
58.7.1栽培措施
59.及时清除稻田周边杂草、病残体,减少病源。合理密植(条播行距25
±
2cm),保持群体通透性,避免重施、迟施氮肥。
60.7.2生物防治
61.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芝麻和/或大豆的种植株距15
±
2cm),提高蜘蛛、蟾蜍、寄生蜂等天敌的控害能力,在沟边路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m~5m,可有效防治二化螟和大螟。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次~3次。
62.通过稻田共养动物(鸭、蟹等)的取食与活动,减轻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63.7.3物理防治
64.利用粘虫板、糖饵诱杀剂、性诱剂、色光板、杀虫灯或黑光灯等诱杀害虫。
65.平均每667m2放置1个性诱剂诱捕器,放置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cm~80cm为宜,诱芯高于水稻顶部10cm~20cm。
66.使用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每2hm2~3hm2稻田安装1盏,灯距180m~200m,按照棋盘式或之字形布局。
67.此外,如若还有稻瘟病发生,则每667m2施用有效成分含量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g~20g,防治稻瘟病。
68.8收获
69.收获前7d~10d断水。95%籽粒黄熟时收获。收获前,应确保田间无杂草稻,以免影响直播稻品质。此外,收获不同地块水稻时,应将收割机械清理干净,防止杂草稻种子的混入。
70.试验例1:
71.1.试验过程
72.2021年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地块(播种地块盐碱度2.6

),选择同一地块进行相邻种植,分别采用本发明方法与对照组的方法进行种植(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亩地),5月18日播种,95%籽粒黄熟时收获,将收获得到的稻米进行产量、rva谱特征值、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以及稻米食味值测定,并进行结果比较。
73.对照组:采用化学除草以及化学防治病虫害,具体如下:
74.1肥料施用
75.底肥亩施磷酸二铵50kg,硫酸钾10kg,1叶1心期追施尿素15kg/亩,3叶期追施尿素15kg/亩,拔节期追施尿素10kg/亩。
76.2杂草防治
77.封闭处理:灌水后出苗前,用苄嘧磺隆+丙草胺兑水喷雾;
78.茎叶处理:水稻三叶期后,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兑水喷雾;
79.3病虫防治
80.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红线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飞虱;
81.稻曲病的防治为:水稻破口前5-7天,用30%苯甲
·
丙环唑乳油喷施。
82.红线虫:防治时期为5月中下旬,防治药剂为40%毒死蜱乳油或350克/升硫丹乳
油,按使用说明的推荐剂量每亩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83.二化螟:防治时期为6月中下旬、8月初;防治药剂:40%氯虫苯甲酰胺
·
噻虫嗪水分颗粒剂或20%阿维
·
三唑磷乳剂等,按使用说明的推荐剂量每亩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84.稻纵卷叶螟:防治时期为蛾峰期后7-10天或出现小虫苞。防治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或15%阿维菌素等,按使用说明的推荐剂量每亩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85.飞虱:防治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等,按使用说明的推荐剂量每亩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86.其余同实施例1,95%籽粒黄熟时收获。
87.本发明的方法:
88.1施肥方法
89.每667m2大田施用1000kg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50kg控释肥(25%n-15%p-6%k)作为底肥。在1叶1心期,每667m2大田施用33kg氮磷钾复合肥(15-15-15);在3叶1心期,每667m2大田追施13kg尿素。
90.2草害防治
91.2.1栽培措施除草
92.通过旋耕地措施防除杂草,及时拔除杂草,尤其注意杂草稻的防治,应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稻,防止落粒。
93.确保田间出苗快而整齐,提高稻苗素质,利用水稻群体优势抑制杂草(播种时,日平均气温≥12℃,播种深度不超过1cm,灌水后立即排干,田间不能有水层,土壤湿润即可,以保证出苗快而整齐)。
94.2.2生物除草
95.通过稻鸭(在稻田四周设置围栏,每667m2稻田放养8只雏鸭)共生环境,利用动物啄食控制稻田杂草危害。
96.3病虫害防治
97.3.1栽培措施
98.及时清除稻田周边杂草、病残体,减少病源。合理密植(条播行距25m),保持群体通透性,避免重施、迟施氮肥。
99.3.2生物防治
100.田埂种植芝麻,种植株距15cm,在沟边路边种植香根草,丛距4m;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3次。
101.通过稻田共养鸭的取食与活动,减轻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102.3.3物理防治
103.采用性诱剂和黑光灯结合诱杀害虫,平均每667m2放置1个性诱剂诱捕器(针对螟虫),放置高度为:诱捕器底端距地面60cm,诱芯高于水稻顶部15cm。使用黑光灯诱杀飞虱等,每2hm2稻田安装1盏,灯距200m,按照棋盘式布局。
104.其余同实施例1,95%籽粒黄熟时收获。
105.2.测试方法
106.稻米rva谱特征值测试方法:使用澳大利亚newport scientific仪器公司生产的
super 3型rva(rapid viscosity analyzer)仪测定淀粉的黏滞性。当米粉含水量为12.00%时,样品量为3.000g,蒸馏水为25.000g。在测定过程中,罐内温度变化如下:50℃下保持1min,以11.84℃/min的速率上升到95℃(3.8min)并保持2.5min,再以11.84℃/min的速率下降到50℃并保持1.4min。搅拌器的转动速率在起始10s内为960r/min,之后保持在160r/min。重复测定3次。
107.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试方法:按农业部部颁标准ny147-88《米质测定方法》进行,重复测定3次。
108.稻米食味值的测试方法:使用大米食味计jswl200(北京东孚久恒仪器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测定稻米的食味得分。
109.3.试验结果
110.本发明与对照方法的稻米产量分别为486kg/亩和492kg/亩,二者产量基本持平。本发明与对照方法的稻米rva谱特征值如表1所示,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如图1所示,对稻米食味值的影响如图2所示。
111.表1稻米rva谱特征值(单位:rvu)
[0112][0113]
由表1、图1与图2可知,本发明方法能显著提高稻米崩解值、峰值粘度,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及消减值,运用本发明方法稻米食味值显著升高,可见,本发明方法能显著提高盐碱地直播稻的食味品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