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叶桦组培苗高效移栽的方法

文档序号:30334747发布日期:2022-06-08 06:3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裂叶桦组培苗高效移栽的方法

1.本发明涉及林木育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裂叶桦组培苗高效移栽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裂叶桦(b.pendula'dalecarlica')是来自欧洲白桦(betula pendula roth.)的一个新品种。该品种树干洁白通直,枝条细柔软下垂,生长快,抗性强,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木质坚实,可做家具等用材,秋叶黄色,树冠圆锥形,树型优美,可用于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东北高寒地区园林绿化的理想树种。裂叶桦为雌雄同株异花,雄花败育,属于异花授粉,子代高度杂合,裂叶性状在子代中呈现性状分离。选育的优良单株,只有通过无性繁殖技术才能得以保存其遗传特性。
3.目前,桦树常用的无性繁殖方法主要是嫩枝扦插、组培扩繁等技术。上述方法虽然也适用于裂叶桦的无性繁殖,但是,嫩枝扦插成活率相对较低,仅为57%左右。采用草炭、黑土、河沙和蛭石混合基质取代琼脂的组培扩繁技术,由于为了保证苗木生长更健壮,每瓶混合基质中仅培养1株生根苗,虽然,移栽苗木可达到近100%的成活率,但是,该方法需要占用大量组培瓶及培养空间,导致移栽效率较低的问题。直接影响选育的裂叶桦优良单株的推广应用。因此,亟需探究一种裂叶桦组培苗高效移栽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裂叶桦组培苗高效移栽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每瓶混合基质中可培养20~30株苗木,大大节省生根培养的空间、提高了扩繁效率,同时移栽成活率均值仍保持在97%以上。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6.本发明提供一种裂叶桦组培苗高效移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将裂叶桦组培不定芽接种于继代壮苗培养基,光照培养,获取丛生苗;
8.(2)所述丛生苗苗高3~5cm时,剪除所述丛生苗下部的愈伤组织硬块后转接到组培瓶的生根基质中,光照培养,长出不定根后,再进行分步炼苗、移栽;其中,每瓶生根基质中接种20-30个所述丛生苗。
9.现有技术中该步骤操作:去除了丛生苗下部的愈伤组织硬块后,将苗木放在无菌的培养皿中,此时,苗木为单株分散状态,随后分别一株一株的用镊子插入组培瓶的生根基质中,这种单株操作法不仅费时费力,同时,由于组培无菌单株苗细弱、角质层不发达,长时间暴露于超净台中还能够导致苗木失水而影响后续生根,甚至死亡。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减少了将苗木放在培养皿中的环节,而是直接剪去愈伤硬块后,立即将成簇的丛生苗直接插入生根基质中,其优点在于,保证苗木不失水,同时成簇插入20-30个苗木,大大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及扩繁效率。
10.优选的是,所述继代壮苗培养基包括以下质量浓度的组分:2.14g/lwpm培养基+0.56g/l钙盐+20g/l蔗糖+5g/l琼脂+1.5mmol/l naoh+0.8~1.0mg/l 6-ba。
11.优选的是,步骤(1)和(2)中,光照培养条件均为25℃
±
2℃,光照16h/黑暗8h,光照强度为4000-5000lx。
12.优选的是,所述生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草炭土与蛭石按照体积比1:2混合,装入组培瓶,之后再加入生根培养液;其中所述生根培养液包括以下质量浓度的组分:2.14g/l wpm培养基+0.56g/l钙盐+0.4mg/liba+20g/l蔗糖。
13.优选的是,所述组培瓶高110mm,直径80mm,所述生根基质在所述组培瓶中的厚度为2.0~3.0cm;每瓶所述生根基质中添加70-80ml所述生根培养液。
14.优选的是,所述生根基质使用前,在121℃条件下灭菌20min。
15.优选的是,所述分步炼苗具体为:组培所用的组培瓶瓶盖先拧松放置3~4天,再将瓶盖开口1/4~1/5炼苗1d~2d,随后瓶口每天逐渐开大,10~12天待苗木适应外界环境时即可移栽。
16.优选的是,移栽时,所用的移栽基质为v(草炭土):v(河沙):v(黑土)=5:3:2。
17.优选的是,移栽后先在25℃
±
2℃的培养室中进行缓苗,缓苗的第1~2天光照度为1000lx,第3~4天光照度为2000~3000lx,第5~6天光照度为4000lx~5000lx,第7天以后光照度为6000lx~7000lx,期间每隔3d喷施1次0.1%的多菌灵,并注意保湿淋水,第10天时不需要再继续保湿淋水。
18.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9.本发明通过优化裂叶桦培养基质以及培养方法,实现在移栽方法中,每瓶混合基质中可培养20~30株苗木,大大节省生根培养的空间、提高了扩繁效率,同时移栽成活率均值仍保持在97%以上。本发明提供的组培工艺可操作性强,在组培室内就能进行大量裂叶桦苗木生产,这也为其他林木组培苗的移栽起到借鉴作用。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继代培养25天的裂叶桦;
22.图2为生根基质培养的裂叶桦;
23.图3为接种生根基质培养的裂叶桦(a接种25天;b接种40天);
24.图4为装好培养基质的育苗盘;
25.图5为移栽后1~7天苗木的管理;
26.图6为2019年移栽的裂叶桦;
27.图7为2020年移栽的裂叶桦。
具体实施方式
28.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29.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
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30.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31.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技术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32.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33.实施例1一种裂叶桦组培苗高效移栽的方法
34.(1)选取长势良好的裂叶桦组培不定芽,将其接种于含有继代壮苗培养基的组培瓶中(瓶高110mm,直径80mm)(见图1)。
35.继代壮苗培养基为:2.14g/l wpm培养基+0.56g/l钙盐+20g/l蔗糖+5g/l琼脂+1.5mmol/l naoh+0.8~1.0mg/l 6-ba(购自北京酷来搏科技有限公司)。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
±
2℃,光照16h/黑暗8h,光照强度为4000~5000lx。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继代苗陆续分化为丛生苗、苗高也渐渐生长,培养40天左右,此时苗高约3cm~5cm,可将其转接到生根基质中继续培养。
36.(2)生根基质的准备
37.①
首先按v(草炭土):v(蛭石)=1:2的比例配制基质,仔细混匀后,装入组培瓶中(高110mm,直径80mm),基质厚度约2.5cm左右即可;
38.②
配制生根培养液(2.14g/l wpm培养基+0.56g/l钙盐+0.4mg/liba+20g/l蔗糖);
39.③
将生根培养液分别倒入上述配制的生根基质中,大约倒入80ml左右即可,随后盖上瓶盖,在121℃条件下灭菌20min。
40.(3)在超净台中将(1)步骤获得的健壮继代苗用镊子成丛的取出,随后用无菌剪子剪去下部的愈伤组织硬块,将留下的丛生无根苗转接至灭菌的生根基质中,每瓶中接种20~30个无根苗即可(1瓶:30株苗),接种后将培养瓶放在培养室内培养(见图2),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
±
2℃,光照16h/黑暗8h,光照强度为4000~5000lx,15天后陆续长出不定根,继续培养至40天时即可练苗移栽(见图3)。
41.(4)分步炼苗
42.在组培室中将瓶盖拧松放置3~4天,再将瓶盖开口约1/5炼苗1d~2d,随后瓶口每天逐渐开大,10~12天左右待苗木适应外界环境时即可移栽。
43.(5)移栽基质的准备
44.按v(草炭土):v(河沙):v(黑土)=5:3:2的比例混合制备装入40cm
×
40cm的育苗盘中(见图4),随后用水浇透装盘后的基质,移栽的前一天用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
~700倍液(江西中迅农化有限公司)再次浇灌一次装盘基质。
45.(6)移栽
46.小心的将生根的裂叶桦组培苗取出,用手轻轻的分离每株生根苗,用镊子在育苗小盘(7.8cm
×
7.8cm)中间扎个孔,用镊子夹住移栽苗根系小心放入,并移栽到育苗盘中,移栽完成后,立即喷施0.1%的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四川润尔科技有限公司),随后立即将育苗盘上面罩上透明塑料盖保持一定湿度,防止叶片失水(见图5),置于25℃
±
2℃的培养室中进行缓苗,缓苗的第1~2天光照度为1000lx,第3~4天光照度为2000~3000lx,第5~6天光照度为4000lx~5000lx,第7天以后光照度为6000lx~7000lx,期间每隔3d喷施1次0.1%的多菌灵,并注意保湿淋水,10天时移栽的裂叶桦叶片具有保水能力,即可去掉塑料盖,继续在28℃左右的培养室中培养室15天(光照度8000-9000lx),随后移至塑料棚中进行常规管理。
47.采用本发明上述技术移栽的裂叶桦存活率统计(见表1、图6、图7):
48.表1不同年份移栽的裂叶桦存活率
[0049][0050]
表1数据可见,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平均移栽成活率达到97.53%。
[0051]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