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尖脆枣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340697发布日期:2022-08-31 10:06阅读:6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尖脆枣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枣起源于温带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果树种类之一,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我国枣树资源丰富,在长期的栽培驯化和选育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品种和品种群,已记录的枣品种约有800个。枣品种按用途来分可分为制干、鲜食、加工、兼用和观赏品种五大类。过去我国枣树主要为制干品种,鲜食品种为零星栽植。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早丰稳产的鲜食品种临猗梨枣得到迅速发展,1990年之后,鲜食品种冬枣以其皮薄肉脆、甘甜适口、食之无渣的极优品质取代了临猗梨枣。 2005年之后冬枣价格下滑,冬枣发展变缓,近年随着冬枣效益的进一步下滑,一些地方出现刨树现象。因此,选育优良的鲜食枣品种,对丰富鲜食枣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3.尖脆枣:果实长锥形,略歪斜,形似辣椒。平均吊果比为1:2.5,平均果重6.33g,最大果重为15.6g,平均单株产量20.21kg,亩产2222.6kg。果肩平圆,披斜,向一侧歪斜,果顶尖,梗洼、环洼较浅,果顶渐细,顶端尖圆。果面不平,有隆起。果皮紫红色具光泽。着色从梗洼开始,逐渐向下扩展。果点小,不明显,密度中等。果肉绿白色,质地致密、较脆,汁液中多,含可溶性固形物28.50%,可食率97.18%,适宜鲜食。果核小,长梭形,顶端尖细瘦长,柄端尖短,纵径1.83cm,横径0.61cm,平均核重0.15g,核纹纵条状,核内大多无种子。
4.树势中等大,发枝力中等。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较抗枣缩果病、枣裂果病。繁殖多用嫁接法。用大树嫁接,2年开始挂果,3年达到盛果期。在新郑好想你红枣示范园,3年生尖脆枣示范林,株行距2m
×
3m,,平均地径9.2cm,树高2.3m,冠幅3.2m。平均吊果比为1:2.5,平均果重6.33g,最大果重为15.6g,平均单株产量20.21kg,亩产2222.6kg。不易落果,在新郑枣区,8月中旬进入白熟期,8月中下旬进入脆熟期,8月下旬陆续进入完熟期。果实生育期90~95天。
5.树体中等大,树姿半开张,树冠多自然圆头形,主干生长性中强。树干灰褐色,皮状条纵裂。枣头红棕色,皮孔大,椭圆形。枣股圆柱形,抽生枣吊3~4个,枝端有木质化枣吊。枝长1.3~1.9m。叶片大,长卵形,深绿色,中等厚,有光泽。叶长7.0cm,叶宽3.2cm,叶缘有波褶,叶柄长0.3~0.4cm,中等粗细。花量中多,花蕾扁圆形,花径6.4~7.5mm。
6.该品种适应性强,丰产稳产。品质极上,为优良的鲜食品种,经济价值较高,很有发展前途。但是,采用现有栽培方法的尖脆枣品质欠佳,且无法实现尖脆枣的丰产稳产。因此,研发一种尖脆枣栽培方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尖脆枣栽培方法。
8.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尖脆枣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苗木繁殖:s1.1:接穗的采集、贮藏和蜡封:采穗时间最好在枣树发芽前15~20天,采后要进行蜡封,以防止接穗失水干枯;枝接的接穗选用1~2年生枝,应选择组织充实、芽体饱满的1~2年生发育枝的中上部;芽接采用一年生枣头一次枝上的主芽作接穗;s1.2:嫁接时期:尖脆枣可嫁接的时间很长,一年中从3月份至9月份,在不同时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嫁接;虽然尖脆枣可嫁接时间很长,但在圃地中多在春季砧木发芽前半月(树液已开始流动)至发芽后3~4周嫁接,此时嫁接成活率较高,生长期长,主茎当年生长量可达1.2米以上,当年即可培育出优质嫁接苗;s1.3:嫁接方法:尖脆枣的嫁接方法很多,常用的嫁接方法有劈接、插皮接、芽接;s1.4:接后管理:枣树嫁接后是否能成活,接后管理很重要,具体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s1.4.1:检查成活:一般在嫁接后10~15天,察看接穗顶部剪口皮层和木质部交接部位有无长出成圈白色组织,接穗的皮色是否鲜亮,如无愈合组织已失水干枯或新梢长出后又萎蔫,说明接穗死亡;如有没接活的,应及时补接;s1.4.2:除萌: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芽,一般需除萌3~5次;s1.4.3:放芽和解绑:枝接苗一般在接后2个月左右解除绑缚;s1.4.4:扶绑固定:接芽长到30~50cm时,进行扶绑,以防止风折,扶绑高度应在距接口25cm左右;s1.4.5:加强肥水管理:6月以前进行追肥,以氮肥为主,每公顷施尿素225kg,追肥后浇水;及时除草、松土、保墒;s1.4.6:注意防治病虫害:苗期虫害主要有红蜘蛛、枣瘿蚊、枣壁虱,病害主要有枣锈病、缺素症等,要对症及时防治;s2:栽植与树体管理:s2.1:栽植时期:主要分秋栽和春栽两种;s2.1.1:秋栽:秋季枣树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多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进行栽植;s2.1.2:春栽:在春季土壤解冻后,枣树萌芽前或萌芽期(多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栽植;s2.2:栽植密度:尖脆枣栽培密度一般为株距2米,行距3米或4米,每亩栽83~111株;s2.3:树形及培养方法:辣椒枣树形采用开心形;这种树形可更充分地满足尖脆枣喜光性强这一特性;树体通风透光好,树冠内不会光秃,结果多,着色好,树形培养较快,适合于密植,便于采收和管理;s2.3.1树形特点:干高80cm左右,每株留3个主枝,向3个不同方向伸展,相互水平夹角120
°
,垂直角度约60
°
,分别在每个主枝上选留2~3个侧枝,各侧枝分别在主枝的两侧背斜位置上,侧枝间距50cm左右,各主枝、侧枝上着生结果枝组;s2.3.2整形方法:选优质壮苗定植于田间,早春在距地面0.5m以上留4~5个二次枝定干;选留3个方向不同的二次枝留1~2节重截,使主枝尽可能从二次枝上抽生,以开张角度,其余二次枝剪除;枣树的二次枝之间是轮生的,3个二次枝正好是1圈,相互之间呈
120
°
角,可形成3个具有合理空间的主枝;第二年早春进行修剪,对所选留的3个主枝,在距主干中心80cm处短截,要特别注意树势的平衡,3个主枝中,对强的主枝要剪短一些,对弱的主枝适当长留;对3个主枝短截时要剪到向外伸展的二次枝上部,使主枝上剪口下的主芽萌发生长成主枝延长枝;在各主枝上距树干40cm处,选择方向一致的二次枝,留2个枣股进行短截,促其萌发培养侧枝,当新生枝长到6~8个二次枝时,进行摘心,培养成第一批侧枝;要求各侧枝的方向都能一致,例如每个侧枝都在各主枝左外方向,这样侧枝之间不会交叉,排列合理;第三年在各主枝的另一侧再配置1个侧枝,对内部无空间的萌芽及时抹除,完成整形后的树体主枝3~4个,侧枝8~10个,要保证各个主枝和各个侧枝的生长,其他枣头枝要抹除;到夏秋之交,主枝延长枝生长到7~9个二次枝时进行摘心,二次枝长到5~6节时进行摘心,通过摘心可减缓枝条加长生长,促进加粗生长,促使摘心下的主芽发育充实,能尽快达到早期丰产;s3:保花保果:s3.1:抹芽:4月下旬待枣树发芽后,对各级主侧枝、结果枝组间萌发出的新枣头,如不做延长枝和结果枝组培养,都应从基部抹掉;节省养分,增强树势;s3.2:疏枝:对膛内过密的多年生枝及骨干枝上萌生的幼龄枝,凡位置不当,影响通风透光,又不计划做更新枝利用的,都应当疏除;疏枝的目的也是为了节省养分,加强光合作用,增强树势;s3.3:摘心:包括枣头摘心、二次枝摘心和木质化枣吊摘心;摘心能控制其生长,减少幼嫩枝叶对养分的消耗,缓和新梢和花果之间争夺养分的矛盾,对提高座果率有明显效果;s3.4:环剥:盛花末期,初见幼果期进行树干环剥,也称“开甲”、“枷树”,新郑枣区称“牙枣”;它的主要作用是切断韧皮部,暂时中断地上有机营养下运,使叶片光合产物所制造的营养集中在花朵和幼果上,以满足开花座果及幼果早期生长发育的需要,尖脆枣环剥后不仅可提高座果率20%以上,并促进果实成熟一致,提高枣果品质;s3.5:辅助授粉:目前在枣树上主要是利用蜜蜂或传粉壁蜂(如角额壁蜂、凹唇壁蜂等)等媒介昆虫进行传粉;具体方法是:每10亩枣园放一箱蜜蜂,或500~700头传粉壁蜂,开花前2~3天(传粉壁蜂于开花前7~8天)放入园内熟悉情况,待枣树进入开花期,由昆虫自行授粉;人工授粉是在蜜蜂进出口处固定上采粉器,下面铺上报纸,当蜜蜂采集花粉返回蜂箱时,所携带的花粉粒被采粉器挡掉在报纸上,够一定量时收集起来,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凉干;使用时可按10kg水、10g花粉、5g硼砂、5g白糖的比例配成混合液(随配随用),用小喷雾器于枣树盛花期喷雾;s3.6:花期灌溉和喷水:尖脆枣开花座果,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相对湿度75%~85%时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低,对花粉发芽极为不利,从而影响授精座果;枣区群众说:“干旱热风枣焦花,阴天小雨果满挂”,这足以说明花期湿度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花期干旱时喷水能明显提高尖脆枣开花座果率;进一步研究表明,枣花粉在适宜的条件下,需半小时左右才能发芽;因而,花期喷水提高空气湿度的时间必须能够维持半小时以上才能奏效;小面积喷水,宜选择晴天无风的清晨或傍晚,气温低、湿度较高时进行,用喷雾器向叶片上均匀地喷洒清水;为提高喷水增进座果的效果,可采取较大面积的喷灌,每公顷每次喷水45~75
吨,增施时间能维持10多个小时,效果十分明显;一般花期喷水2~3次,遇雨停喷;s3.7:花期根外追肥:盛花期叶面喷施多种肥料都有一定提高座果的作用;单一喷施0.3%~0.5%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能及时补充树体所需养分,喷后叶色浓绿,落花落果明显减少;微量元素硼、锰、锌、铁、镁等对枣树座果有一定促进作用,特别是喷硼效果更好;喷硼不仅能促进枣树对无机矿物盐类和有机养料的代谢,而且能及时地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促进枣树提早开花,促进授粉、结实,达到保花保果、提高座果率的目的;s4:病虫害防治:尖脆枣的主要虫害有枣食芽象甲、枣尺蠖、枣瘿蚊、枣龟蜡蚧、枣树红蜘蛛、枣叶壁虱、绿盲蝽;有少量裂果,没有发现其他病害;秋季落叶后清园,将枯枝落叶、病枝病果、杂草及刮除下来的老树皮,集中烧毁或深埋;春季萌芽前喷1遍3~5波美度石硫合剂;萌芽至初花前,每7~10天交替使用菊酯类农药及吡虫啉、灭幼脲等无公害农药,防治枣尺蠖、枣瘿蚊、绿盲蝽等害虫;6月中旬喷施扫螨净等防治枣锈壁虱与红蜘蛛;发现枣疯病株,及时刨除,防止传播蔓延;由于尖脆枣成熟期较早,桃小食心虫、枣锈病、枣缩果病等中后期病虫害基本对尖脆枣不造成为害;在尖脆枣的病虫害防治中贯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要结合枣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特点,做好预防工作,发挥各自然因素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在防治指标以下,以达到提高产量、质量、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目的。
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使尖脆枣的适应性强,丰产稳产,品质极上,经济价值较高,发展前景好。
具体实施方式
1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11.本发明的一种尖脆枣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苗木繁殖:s1.1:接穗的采集、贮藏和蜡封:采穗时间最好在枣树发芽前15~20天,采后要进行蜡封,以防止接穗失水干枯;枝接的接穗选用1~2年生枝,应选择组织充实、芽体饱满的1~2年生发育枝的中上部;芽接采用一年生枣头一次枝上的主芽作接穗;s1.2:嫁接时期:尖脆枣可嫁接的时间很长,一年中从3月份至9月份,在不同时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嫁接;虽然尖脆枣可嫁接时间很长,但在圃地中多在春季砧木发芽前半月(树液已开始流动)至发芽后3~4周嫁接,此时嫁接成活率较高,生长期长,主茎当年生长量可达1.2米以上,当年即可培育出优质嫁接苗;s1.3:嫁接方法:尖脆枣的嫁接方法很多,常用的嫁接方法有劈接、插皮接、芽接;s1.4:接后管理:枣树嫁接后是否能成活,接后管理很重要,具体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s1.4.1:检查成活:一般在嫁接后10~15天,察看接穗顶部剪口皮层和木质部交接部位有无长出成圈白色组织,接穗的皮色是否鲜亮,如无愈合组织已失水干枯或新梢长出
后又萎蔫,说明接穗死亡;如有没接活的,应及时补接;s1.4.2:除萌: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芽,一般需除萌3~5次;s1.4.3:放芽和解绑:枝接苗一般在接后2个月左右解除绑缚;s1.4.4:扶绑固定:接芽长到30~50cm时,进行扶绑,以防止风折,扶绑高度应在距接口25cm左右;s1.4.5:加强肥水管理:6月以前进行追肥,以氮肥为主,每公顷施尿素225kg,追肥后浇水;及时除草、松土、保墒;s1.4.6:注意防治病虫害:苗期虫害主要有红蜘蛛、枣瘿蚊、枣壁虱,病害主要有枣锈病、缺素症等,要对症及时防治;s2:栽植与树体管理:s2.1:栽植时期:主要分秋栽和春栽两种;s2.1.1:秋栽:秋季枣树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多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进行栽植;s2.1.2:春栽:在春季土壤解冻后,枣树萌芽前或萌芽期(多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栽植;s2.2:栽植密度:尖脆枣栽培密度一般为株距2米,行距3米或4米,每亩栽83~111株;s2.3:树形及培养方法:辣椒枣树形采用开心形;这种树形可更充分地满足尖脆枣喜光性强这一特性;树体通风透光好,树冠内不会光秃,结果多,着色好,树形培养较快,适合于密植,便于采收和管理;s2.3.1树形特点:干高80cm左右,每株留3个主枝,向3个不同方向伸展,相互水平夹角120
°
,垂直角度约60
°
,分别在每个主枝上选留2~3个侧枝,各侧枝分别在主枝的两侧背斜位置上,侧枝间距50cm左右,各主枝、侧枝上着生结果枝组;s2.3.2整形方法:选优质壮苗定植于田间,早春在距地面0.5m以上留4~5个二次枝定干;选留3个方向不同的二次枝留1~2节重截,使主枝尽可能从二次枝上抽生,以开张角度,其余二次枝剪除;枣树的二次枝之间是轮生的,3个二次枝正好是1圈,相互之间呈120
°
角,可形成3个具有合理空间的主枝;第二年早春进行修剪,对所选留的3个主枝,在距主干中心80cm处短截,要特别注意树势的平衡,3个主枝中,对强的主枝要剪短一些,对弱的主枝适当长留;对3个主枝短截时要剪到向外伸展的二次枝上部,使主枝上剪口下的主芽萌发生长成主枝延长枝;在各主枝上距树干40cm处,选择方向一致的二次枝,留2个枣股进行短截,促其萌发培养侧枝,当新生枝长到6~8个二次枝时,进行摘心,培养成第一批侧枝;要求各侧枝的方向都能一致,例如每个侧枝都在各主枝左外方向,这样侧枝之间不会交叉,排列合理;第三年在各主枝的另一侧再配置1个侧枝,对内部无空间的萌芽及时抹除,完成整形后的树体主枝3~4个,侧枝8~10个,要保证各个主枝和各个侧枝的生长,其他枣头枝要抹除;到夏秋之交,主枝延长枝生长到7~9个二次枝时进行摘心,二次枝长到5~6节时进行摘心,通过摘心可减缓枝条加长生长,促进加粗生长,促使摘心下的主芽发育充实,能尽快达到早期丰产;s3:保花保果:s3.1:抹芽:4月下旬待枣树发芽后,对各级主侧枝、结果枝组间萌发出的新枣头,
如不做延长枝和结果枝组培养,都应从基部抹掉;节省养分,增强树势;s3.2:疏枝:对膛内过密的多年生枝及骨干枝上萌生的幼龄枝,凡位置不当,影响通风透光,又不计划做更新枝利用的,都应当疏除;疏枝的目的也是为了节省养分,加强光合作用,增强树势;s3.3:摘心:包括枣头摘心、二次枝摘心和木质化枣吊摘心;摘心能控制其生长,减少幼嫩枝叶对养分的消耗,缓和新梢和花果之间争夺养分的矛盾,对提高座果率有明显效果;s3.4:环剥:盛花末期,初见幼果期进行树干环剥,也称“开甲”、“枷树”,新郑枣区称“牙枣”;它的主要作用是切断韧皮部,暂时中断地上有机营养下运,使叶片光合产物所制造的营养集中在花朵和幼果上,以满足开花座果及幼果早期生长发育的需要,尖脆枣环剥后不仅可提高座果率20%以上,并促进果实成熟一致,提高枣果品质;s3.5:辅助授粉:目前在枣树上主要是利用蜜蜂或传粉壁蜂(如角额壁蜂、凹唇壁蜂等)等媒介昆虫进行传粉;具体方法是:每10亩枣园放一箱蜜蜂,或500~700头传粉壁蜂,开花前2~3天(传粉壁蜂于开花前7~8天)放入园内熟悉情况,待枣树进入开花期,由昆虫自行授粉;人工授粉是在蜜蜂进出口处固定上采粉器,下面铺上报纸,当蜜蜂采集花粉返回蜂箱时,所携带的花粉粒被采粉器挡掉在报纸上,够一定量时收集起来,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凉干;使用时可按10kg水、10g花粉、5g硼砂、5g白糖的比例配成混合液(随配随用),用小喷雾器于枣树盛花期喷雾;s3.6:花期灌溉和喷水:尖脆枣开花座果,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相对湿度75%~85%时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低,对花粉发芽极为不利,从而影响授精座果;枣区群众说:“干旱热风枣焦花,阴天小雨果满挂”,这足以说明花期湿度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花期干旱时喷水能明显提高尖脆枣开花座果率;进一步研究表明,枣花粉在适宜的条件下,需半小时左右才能发芽;因而,花期喷水提高空气湿度的时间必须能够维持半小时以上才能奏效;小面积喷水,宜选择晴天无风的清晨或傍晚,气温低、湿度较高时进行,用喷雾器向叶片上均匀地喷洒清水;为提高喷水增进座果的效果,可采取较大面积的喷灌,每公顷每次喷水45~75吨,增施时间能维持10多个小时,效果十分明显;一般花期喷水2~3次,遇雨停喷;s3.7:花期根外追肥:盛花期叶面喷施多种肥料都有一定提高座果的作用;单一喷施0.3%~0.5%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能及时补充树体所需养分,喷后叶色浓绿,落花落果明显减少;微量元素硼、锰、锌、铁、镁等对枣树座果有一定促进作用,特别是喷硼效果更好;喷硼不仅能促进枣树对无机矿物盐类和有机养料的代谢,而且能及时地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促进枣树提早开花,促进授粉、结实,达到保花保果、提高座果率的目的;s4:病虫害防治:尖脆枣的主要虫害有枣食芽象甲、枣尺蠖、枣瘿蚊、枣龟蜡蚧、枣树红蜘蛛、枣叶壁虱、绿盲蝽;有少量裂果,没有发现其他病害;秋季落叶后清园,将枯枝落叶、病枝病果、杂草及刮除下来的老树皮,集中烧毁或深埋;春季萌芽前喷1遍3~5波美度石硫合剂;萌芽至初花前,每7~10天交替使用菊酯类农药及吡虫啉、灭幼脲等无公害农药,防治枣尺蠖、枣瘿蚊、绿盲蝽等害虫;6月中旬喷施
扫螨净等防治枣锈壁虱与红蜘蛛;发现枣疯病株,及时刨除,防止传播蔓延;由于尖脆枣成熟期较早,桃小食心虫、枣锈病、枣缩果病等中后期病虫害基本对尖脆枣不造成为害;在尖脆枣的病虫害防治中贯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要结合枣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特点,做好预防工作,发挥各自然因素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在防治指标以下,以达到提高产量、质量、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目的。
1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