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研究棉花根系的水培装置

文档序号:30470601发布日期:2022-06-21 17:4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研究棉花根系的水培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研究棉花根系的水培装置。


背景技术:

2.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为了棉花的高产率,实验室中对棉花幼苗的研究越来越多,而水培也是实验室中常见的研究方法,众所周知,棉花根系的水培装置是一种用于同归水培的方式对棉花进行培育,从而对棉花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的辅助装置,其在农业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目前,现有的棉花根系的水培装置中,放有棉花幼苗的定值板无法随着棉花根系的成长而升降,导致随着棉花幼苗的成长,其根部大部分浸泡在水中,进而导致烂根现象,同时随着培养液被植物吸收,需要重新配置培养液或者从别处寻找培养液来进行添加,这样会影响棉花幼苗的生长,从而不利于研究人员对棉花根系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研究棉花根系的水培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放有棉花幼苗的定值板无法随着棉花根系的成长而升降,会影响棉花幼苗的生长,从而不利于研究人员对棉花根系进行研究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便于研究棉花根系的水培装置,包括:
7.箱体,其顶部铰接有箱盖;
8.定植板,架设在箱体内,所述定植板上设有多个定值孔,用于将棉花幼苗放入定值孔内;
9.两组高度调节机构,对称设置在箱体内两侧,用于调节定植板的高度,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定位板,水平设置在箱体的内侧壁;电机,设置在定位板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丝杆,其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箱体的底部,所述丝杆穿过定植板与定植板螺纹连接;
10.两条滑槽,分别对称开设在箱体的两内侧,所述定植板的两端卡装在滑槽内,并于滑槽滑动连接;
11.控制器,设置在箱体的顶部,所述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12.较佳地,还包括:
13.循环机构,设置在箱体的底部与两组高度调节机构之间,用于循环培养液。
14.较佳地,所述循环机构包括:
15.隔板,架设在箱体内,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隔板顶部,所述隔板将箱体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循环培养液;
16.进液系统,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用于将第二腔室内的培养液进入第一腔室内;
17.排液系统,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用于将第一腔室内的培养液排入第二腔室内;
18.净化组件,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用于净化培养液;
19.换液管,设置在第二腔室的侧壁上。
20.较佳地,所述进液系统包括:进液泵,设置在第二腔室的底部,所述进液泵与控制器电连接;进液管,其一端与进液泵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穿过隔板延伸至第一腔室内,所述进液管上设有第一阀门;
21.所述排液系统包括:排液泵,设置在第二腔室的底部,所述排液泵与控制器电连接;排液管,其一端与排液泵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穿过隔板延伸至第一腔室内,所述排液管上设有第二阀门。
22.较佳地,所述净化组件为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设置在第二腔室的底部,所述臭氧发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23.较佳地,还包括:
24.四组遮光机构,分别设置在箱体的侧壁上,用于遮光,所述遮光机构包括:两个固定板,对称设置在箱体的侧壁上;转筒,其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固定板与两个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转筒的一端设有把手;遮光布,其一端与转筒的侧壁固定。
25.较佳地,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不少于两个带有锁止结构的万向轮。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研究棉花根系的水培装置,其有益效果是:
27.本装置设置了两组高度调节机构,可以调节放有棉花幼苗的定植板的高度,这样可以随着棉花幼苗的生长移动定植板,调节植物苗根部浸入培养液中的高度,避免烂根现象的出现,便于研究人员对棉花根系进行研究。本装置还设置了循环机构,这样可以循环净化培养液,一方面防止培养液成“死水”,使棉花根系上长满青苔、堆积大量的微生物,另一方面对培养液净化循环使用更节省资源,符合国家环保的号召,此外,循环机构中还设有换液管,这样当培养液中的营养被吸收完后,还可以重新配制后从换液管添加至箱体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有利于研究人员对棉花根系进行研究。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遮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研究棉花根系的水培装置,下面结合图1到图2的结构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31.实施例
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研究棉花根系的水培装置,包括:箱体1、定植板2、高度调节机构3、滑槽、控制器。箱体1的顶部铰接有箱盖11,作为水培棉花根系的容器,箱体1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更方便研究人员观察棉花根系情况;定植板2架设在箱体1
内,所述定植板2上设有多个定值孔21,用于将棉花幼苗放入定值孔21内,可以防止棉花幼苗倒伏,保证幼苗健康生长;两组高度调节机构3对称设置在箱体1内两侧,用于调节定植板2的高度,调节植物苗根部浸入培养液中的高度,避免烂根现象的出现,所述高度调节机构3包括:定位板31、电机32、丝杆33。定位板31水平设置在箱体1的内侧壁;电机32设置在定位板31上,所述电机32的输出轴竖直向下;丝杆33的一端与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箱体1的底部,所述丝杆33穿过定植板2与定植板2螺纹连接;两条滑槽分别对称开设在箱体1的两内侧,所述定植板2的两端卡装在滑槽内,并于滑槽滑动连接,滑槽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定植板2只能上下移动,不能旋转;控制器设置在箱体1的顶部,所述电机32与控制器电连接。在调节时,控制器控制电机32转动,带动丝杆33转动,从而与其螺纹连接的定植板2会上下移动,滑槽避免定植板2因丝杆33转动而转动。本装置在水培棉花根系时,可以根据根系的生长而调高,避免整个根系都泡在营养液内,使得根系破坏,增加研究难度。
33.进一步的,还包括:循环机构4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与两组高度调节机构3之间,用于循环培养液。一方面可以避免经常更换营养液,防止培养液成“死水”,使棉花根系上长满青苔、堆积大量的微生物,另一方面对培养液净化循环使用更节省资源,符合国家环保的号召。
34.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机构4包括:隔板41、进液系统、排液系统、净化组件、换液管42。隔板41架设在箱体1内,所述丝杆33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隔板41顶部,所述隔板41将箱体1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411,所述第二腔室411用于循环培养液,第一腔室为水培的器皿;进液系统设置在第二腔室411内,用于将第二腔室411内的培养液进入第一腔室内;排液系统设置在第二腔室411内,用于将第一腔室内的培养液排入第二腔室411内;净化组件设置在第二腔室411内,用于净化培养液;换液管42设置在第二腔室411的侧壁上。循环时,第一腔室内的营养液通过进液系统进入第二腔室411内,然后经过净化组件进化后再通过排液系统排入第一腔室内,完成循环过程,当营养液已经不能再使用时,通过换液管42更换,换液管42可设置水泵,便于将液体全部排出。
35.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系统包括:进液泵43、进液泵43。进液泵43设置在第二腔室411的底部,所述进液泵43与控制器电连接;进液管44的一端与进液泵43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穿过隔板41延伸至第一腔室内,所述进液管44上设有第一阀门441;
36.所述排液系统包括:排液泵45、排液管46。排液泵45设置在第二腔室411的底部,所述排液泵45与控制器电连接;排液管46的一端与排液泵45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穿过隔板41延伸至第一腔室内,所述排液管46上设有第二阀门461。
37.在上述循环过程中,营养液通过进液系统进入第二腔室411内时,排液管46上的第二阀门461关闭,在营养液通过排液系统排入第一腔室内时,进液管44上的第一阀门441关闭。
38.进一步的,所述净化组件为臭氧发生器47,所述臭氧发生器47设置在第二腔室411的底部,所述臭氧发生器47与控制器电连接。臭氧发生器47可以对营养液内堆积的大量微生物进行杀菌,避免培养液成“死水”,破坏棉花根系。
39.进一步的,还包括:四组遮光机构5分别设置在箱体1的侧壁上,用于遮光,让根系更好的生长同时遮光机构5便于操作,方便研究人员观察根系情况,如图2所示,所述遮光机
构5包括:固定板51、转筒52、把手53、遮光布54。两个固定板51对称设置在箱体1的侧壁上;转筒5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固定板51与两个固定板51转动连接,所述转筒52的一端设有把手53;遮光布54的一端与转筒52的侧壁固定。使用时,转动把手53即可带动转筒52转动使得遮光布54卷绕在转筒52的侧壁上了。
40.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不少于两个带有锁止结构的万向轮12。便于灵活地移动整个装置,使用场所更自由。
4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设置了两组高度调节机构,可以调节放有棉花幼苗的定植板的高度,这样可以随着棉花幼苗的生长移动定植板,调节植物苗根部浸入培养液中的高度,避免烂根现象的出现,便于研究人员对棉花根系进行研究。本装置还设置了循环机构,这样可以循环净化培养液,一方面防止培养液成“死水”,使棉花根系上长满青苔、堆积大量的微生物,另一方面对培养液净化循环使用更节省资源,符合国家环保的号召,此外,循环机构中还设有换液管,这样当培养液中的营养被吸收完后,还可以重新配制后从换液管添加至箱体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有利于研究人员对棉花根系进行研究。
42.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