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5665发布日期:2022-09-27 20:0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斑马鱼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斑马鱼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2.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在其身上做药物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也适用于人体,斑马鱼的胚胎是透明的,很容易观察到药物对其体内器官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及实验室引进系统进行养殖以及实验。根据当前市场调研,斑马鱼养殖系统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3.目前,在国内传统斑马鱼养殖中,主进水系统在养殖支架一侧,主回水在养殖支架另一侧,占用两端空间,管道外漏,外观不美观,主回水槽过长,需要特殊加强。
4.同时,回水管路不易拆卸清理,无角度倾斜,残饵粪便排出不畅。斑马鱼盒液位固定,无法调节液位。斑马鱼的排泄物长期浸泡在循环水中,会对循环水造成污染。
5.并且,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大量排泄物、残骸和残饵等污染物,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和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污染物在水体中分解时需消耗大量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并使水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其中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等会对水产品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不仅造成养殖环境自身污染、养殖水质恶化、威胁水产品生存,除影响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6.因此,研发一种斑马鱼养殖系统,能够合理布局进水管路、回水管路,并且回水管路便于排泄杂物排出,并且能够解决目前高密度养殖中存在的水体污染的问题,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斑马鱼养殖系统,能够合理布局进水管路、回水管路,并且回水管路便于排泄杂物排出,并且能够解决目前高密度养殖中存在的水体污染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9.斑马鱼养殖系统,包括支撑架、进水管组、回水槽组和水处理装置;所述支撑架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养殖层,所述养殖层内设置有多个养殖工位,所述养殖工位上设置有斑马鱼盒;所述进水管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进水管以及连接在所述主进水管上的多个分进水管组,所述分进水管组包括沿所述主进水管的两侧方向延伸的两个分进水管,所述分进水管上开设有若干进水口;所述回水槽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回水管以及连接在所述主回水管上的多个分回水槽组,所述分回水槽组包括沿所述主回水管的两侧方向延伸的两个分回水槽;其中,若干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斑马鱼盒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分回水槽均与所述斑马鱼盒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水处理装置的输入部与所述主回水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水处理装置的输出部与所述主进水管的输入端连通。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养殖层内对称设置有两列养殖区域,各所述养
殖区域内设置有多个养殖工位,各所述养殖区域均对应设置有所述分进水管组与所述分回水槽组。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回水槽的外侧端高于其内侧端。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回水槽的外侧端下方设置有可拆卸垫块,所述可垫块用于调整所述分回水槽的外侧端的高度。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回水槽与所述主回水管之间连接有回水弯头。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装置的输出部包括干湿分离盒和生物池,所述干湿分离盒包括过滤棉和网孔槽;所述主回水管的输出物依次流经所述过滤棉与所述网孔槽至所述生物池。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孔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溢流孔,所述网孔槽的底板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池包括依次连通的多孔填料区生物池、细菌石英球区生物池和泵池,所述干湿分离盒与所述多孔填料区生物池连通。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装置的输入部包括主循环泵和紫外生化过滤器,所述泵池内的养殖液通过所述主循环泵驱动流经所述紫外生化过滤器后输送至所述主进水管内。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污组件,其包括第一排污管路、第二排污管路和第三排污管路;所述第一排污管路输入端与所述细菌石英球区生物池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路输入端与所述泵池连通;所述第三排污管路输入端与所述紫外生化过滤器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排污管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排污管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排污管路的输出端连通后排出。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0.为了实现斑马鱼养殖系统的进水与回水,设置了进水管组和回水槽组,进水管组向斑马鱼养殖系统内供水,回水槽组收集自斑马鱼养殖系统内回流的养殖液,并且经过水处理装置对回流的水质进行处理;由于斑马鱼养殖系统为多层养殖,并且每层内设置多个养殖工位,进水管组和回水槽组需满足为每个养殖工位进行供水和排水的功能;与此同时,为了节省空间,并且能够保证进水管组的水压以及进水管组、回水槽组的结构强度,将主进水管和主回水槽竖直设置在多个养殖工位的中间位置,分进水管与分回水槽向两侧延伸设置,从而通过缩短分进水管与分回水槽的长度,保证分进水管的水压以及分进水管、分回水槽的结构强度。
21.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另一整体结构主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另一整体结构侧视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另一整体结构剖视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回流槽组的主视图;
29.附图标记:
30.100,支撑架;
31.110,养殖层;
32.200,进水管组;210,主进水管;220,分进水管;
33.300,回水槽组;310,主回水管;320,分回水槽;330,回水弯头;340,垫块;
34.400,斑马鱼盒;
35.510,第一进水开关阀;520,第二进水开关阀;530,第三进水开关阀;
36.610,生物池;611,多孔填料区生物池;612,细菌石英球区生物池;613,泵池;
37.620,紫外生化过滤器;630,干湿分离盒;631,网孔槽;632,溢流孔;633,过滤孔;
38.700,排污组件;710,第一排污管路;720,第二排污管路;730,第三排污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1.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4.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45.如图1所示,斑马鱼盒养殖系统包括上下设置有若干养殖层110的支撑架100,每个养殖层110内设置有多个养殖工位。
46.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为了便于将进水管组200与回水槽组300集中布置,在每个养殖层110内对称设置两列养殖区域。每个养殖区域内设置多个养殖工位,每个养殖工位均可设置有斑马鱼盒400。
47.进水管组200与回水槽组300均设置在两列养殖区域之间的区域内。
48.针对每列养殖区域均需布置一个进水管组200与一个回水槽组300。上述两列养殖区域需配设两个进水管组200和两个回水槽组300,并且均布设在两个养殖区域之间的区域内。
49.进水管组200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进水管210,主进水管210上连接有多个分进水管组,分进水管组包括两个分进水管,两个分进水管220分别沿主进水管210的两侧延伸。因此,将主进水管210设置在每列养殖区域的中心处即可,从而实现缩短分进水管长度的作用。
50.在此,为了控制部分进水管组的通断,在主进水管210进入每个分进水管组之前均连接有第二进水开关阀520。
51.为了实现对于每个养殖工位上设置的斑马鱼盒400的供水,在每个斑马鱼盒对应的位置处,分进水管220上均开设多个进水口,每个进水口处均设置有第三进水开关阀530。
52.由此,可以实现单独控制对某个斑马鱼盒400供水。
53.并且,主进水管210设置在两个养殖区域之间,节省空间,并且两个分进水管220向两侧延伸,缩短了分进水管220的长度,保证了每个进水口的水压足够,并且分进水管220的结构强度足够,无需再设置支撑结构。
54.保证了多个养殖工位上每个斑马鱼盒进水的同时,还需设置回水槽组300,满足每个养殖工位上每个斑马鱼盒的回水。
55.如图6所示,回水槽组300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回水管310,主回水管310上连接有多个分回水槽组,分回水槽组包括两个分回水槽,两个分回水槽320分别沿主回水管310的两侧延伸。因此,将主回水管310设置在每列养殖区域的中心处即可,从而实现缩短分进水管长度的作用。
56.为了便于每个分回水槽的回水,防止排泄杂物在分回水槽内堆积,便于养殖液以及排泄杂物的回流,在此,在安装过程中,分回水槽320的外侧端的安装高度高于分回水槽320的内侧端的安装高度,从而便于各分水槽320内的养殖液以及排泄杂物回流至主回水管310内。
57.为了实现分回水槽320的外侧端高于分回水槽320的内侧端,在分回水槽320的外
侧端的下方设置有可拆卸垫块340,通过调整可拆卸垫块340的高度,调整分回水槽320的外侧端的高度。
58.在此,为了加速养殖液以及排泄杂物的回流,还在分回水槽320与主回水管310之间连接有回水弯头330,回水弯头330能够加速回流。
59.同样,主回水管310设置在两个养殖区域之间,节省空间,并且两个分回水槽320向两侧延伸,缩短了分回水槽320的长度,使得分回水槽320的结构强度足够,无需再设置支撑结构。
60.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水处理装置,水处理装置的输入部与主回水管310的输出端连通,水处理装置的输出部与主进水管210的输入端连通。
61.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大量排泄物、残骸和残饵等污染物,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和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污染物在水体中分解时需消耗大量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并使水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其中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等会对水产品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不仅造成养殖环境自身污染、养殖水质恶化、威胁水产品生存,除影响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62.水处理装置可以根据斑马鱼养殖过程中产生的上述影响养殖液安全的问题,进行设置。
63.在本实施例中,水处理装置的输入部包括主循环泵610和紫外生化过滤器620。
64.水处理装置的输出部包括干湿分离盒630和生物池610。干湿分离盒630包括过滤棉和网孔槽631。主回水管310输出的回流养殖液和排泄杂物依次经过过滤棉以及网孔槽631的过滤,会存留一部分的排泄杂物在过滤棉或网孔槽631上。
65.在网孔槽631的下方设置有生物池610,经过过滤棉以及网孔槽631过滤的养殖液流入到生物池610内。
66.具体的,网孔槽63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溢流孔632,网孔槽631的底板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633。
67.一般情况下,养殖液仅会存在与生物池610内,不会存留在网孔槽631,若出现特殊情况,例如,过滤孔633堵塞影响养殖液的下流,为了避免养殖液自网孔槽631的上端溢出,在网孔槽63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溢流孔632,养殖液可以自多个溢流孔632流出至生物池610内。
68.并且,由于设置了网孔槽631,从而实现了排泄杂物与养殖液的分离,避免了排泄杂物浸泡在养殖液中,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排泄杂物对于养殖液的污染。
6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为了实现对于养殖液中的有毒害物质的分解,将生物池610设置为包括多孔填料区生物池611、细菌石英球区生物池612和泵池613。流经主回流管310、干湿分离盒630后的养殖液,依次流经多孔填料区生物池611、细菌石英球区生物池612和泵池613。
70.流经多孔填料区生物池611以及细菌石英球区生物池612,对输出的养殖液进行水解生化。通过多孔填料处理可以提高反硝化细菌的含有量,分解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提高养殖液质量。
71.主循环泵610通过第一进水开关阀510与泵池613连通,回流的养殖液经过多孔填料区生物池611、细菌石英球区生物池612的生化处理后,经主循环泵610驱动进入到紫外生化过滤器620内,在此进行杀菌处理。
72.在此,采用的紫外生化过滤器620具有自清洁功能。
7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于紫外生化过滤器620、泵池613以及细菌石英球区生物池612内产生的排泄杂物进行排污处理,还设置有排污组件700。
74.如图5所述,排污组件700包括第一排污管路710、第二排污管路720和第三排污管路730。
75.其中,第一排污管路710的输入端与细菌石英球区生物池642连通,用于菌石英球区生物池642的排污。
76.第二排污管路720的输入端与泵池613连通,用于泵池613的排污。
77.第三排污管路730的输入端与紫外生化过滤器620连通,用于紫外生化过滤器620的排污。
78.第一排污管路710、第二排污管路720与第三排污管路730的输出端连通后排出。
79.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