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转箱式水产贮运保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82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周转箱式水产贮运保活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鲜活商品贮运设备。
现有活鱼运输设备以一个大型贮鱼箱代替车厢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由汽车动力驱动增氧装置向贮鱼箱中增氧,或将一个带有增氧装置(独立配备动力)的大型鱼箱置于运输车辆上。前者为专用车,不宜运输其他货物,使用成本较高;后者重量和体积较大,不宜频繁安装和拆卸,更不适于载水载鱼时从车上卸下。现有活鱼暂贮设备由鱼箱和增氧过滤装置构成。上述活鱼运输与暂贮设备是各自独立没有联系的,其鱼箱不能通用,增氧装置仅与一个鱼箱配合且固定联结不可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成活率高的新型水产贮运保活设备。
本实用新型由周转箱、车用增氧装置、随车起重装置和商用增氧过滤装置组成。


图1是运输保活系统,其中虚线内为车用增氧装置,运输车动力经取力箱1(或自配动力),带动水泵2,水经射流增氧器3时,与空气剧烈混合,溶氧增加,经出水总管4,出水歧管组5及阀门组6,通向各周转箱7,然后经回水歧管组8及阀门组9,回水总管10,三通阀11,再进入水泵形成水流循环。调节歧管阀门组6、9可使各周转箱的水循环速度趋于一致。三通阀11的另一接口连接埋线胶管12和进水头13,用于池塘进水。图2是暂贮保活系统,其中虚线内为商用增氧过滤装置,电机14带动水泵15,水经射流增氧器16、出水总管17、出水歧管组18和阀门组19,进入各周转箱7,然后经回水歧管组20、阀门组21、回水总管22、旋液过滤器23,回到水泵15,形成水流循环。调节阀门组19、21可使各周转箱水循环速度趋于一致。鱼粪等污物可通过旋液器下部的阀门24排出。利用随车起重装置,可将载水周转箱从车上卸下或装上。周转箱(图3)容积在0.2-0.35m3之间,可由塑料、玻璃钢或铁架帆布制作,两侧有吊装环7-1,箱内有承插卡7-2。车用增氧装置和商用增氧过滤装置都有多根直径和结构相同的出水歧管和回水歧管可与周转箱内承插卡快速插接或分离,周转箱与运输车及其他设备无固定联结。
本实用新型通过周转箱将活鱼运输和暂贮联系起来,使鱼在出塘后和销售前始终处于能维持其存活的环境之中,成活率高。空周转箱可随时从车上用人力拿下,使运输车一车多用。用鱼户可根据情况决定周转箱个数,不必再建蓄水池。
图1 运输保活系统图2 暂贮保活系统图3 周转箱插接示意图实施例用一辆加长130汽车作为运输车,用取力箱将动力从变速箱取力窗口传出,将水泵、射流增氧器、三通阀等安装在汽车车厢靠驾驶室一端,各出、回水管及阀门装于车厢两侧壁上,车厢上放置12只容积为0.2m3的周转箱,按
图1组成运输保活系统。将电机、水泵、射流增氧器、旋液过滤器、出回水管、阀门安装在一个机架上,且该机架装有可供移动的轮子,按图2组成暂贮保活系统。运输车厢上安装有手动起重装置,用于装卸载水鱼箱。
权利要求1.一种水产贮运保活设备;其特征在于采用多个周转箱与车用增氧装置和商用增氧过滤装置先后联结进行活水产运输和暂贮。
2.按权利要求1的水产贮运保活设备,其特征在于周转箱可由塑料、玻璃钢或铁架帆布制作,容积在0.2-0.35m3之间,两侧有吊装环,箱内有承插卡。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贮运保活设备,其特征在于车用增氧装置和商用增氧过滤装置出水歧管直径、结构相同,回水歧管直径、结构也相同,各歧管都带有阀门。
4.按权利要求1、2、3所述的水产贮运保活设备,其特征在于车用增氧装置和商用增氧过滤装置的出、回水歧管均采用从周转箱上部向下快速插入或分离的联结方式。
专利摘要一种水产贮运保活设备。由周转箱、车用增氧装置、随车起重装置和商用增氧过滤装置组成。车用增氧装置和商用增氧过滤装置都可以与周转箱快速结合或分离。利用该设备可使鱼从出塘到销售保持高成活率,提高经济效益,运输车可一车多用,暂贮活水产不必再建蓄水池。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38313SQ8821539
公开日1989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88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1988年11月5日
发明者韩捷 申请人: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