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种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96阅读:8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蚕种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存放蚕种的容器,特别是用于冷库和热库中存放蚕种的蚕种盒。
现有的蚕种储存孵化方式是春蚕蛾当年6月份将卵撒在带胶的纸上形成蚕种纸,然后将蚕种纸送进冷库冷藏,但储存一段时间后,蚕种纸上会出现一层排泄物,使蚕种纸霉变影响蚕种的质量,因此必须在当年12月17日~25日期间对蚕种纸用消毒溶液进行水浸、消毒处理,同时通过水浸对春蚕种进行选种,即水浸时蚕种纸上的胶溶化,蚕种随即脱落,上浮的为空蚕子(术语为空子),下沉的为健壮的蚕种子(术语为实子),捞去浮在溶液上的空子,将沉入溶液底部的实子捞出沥干放入容器,並继续存放在冷库中保存至次年4月中旬(4月15~4月22日),再将冷库中的蚕种转移至催青库(热库)中加温,孵化出蚁蚕进行饲养,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蚕种储存容器既可以提高冷库的使用率尽可能多储藏一些春蚕种、並保证储藏质量使蚕种有较高的孵化率,又能方便地将容器和蚕种转运至催青库(热库)孵化,而且可以在催青库中方便地观察蚁蚕的孵化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要提供一种透明、透气适于在冷库、热库中存放和孵化蚕种又便于观察运输的蚕种盒。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用聚丙烯塑料压制成框架,框架下底面热焊有一张带密排透气孔的聚丙烯薄膜。框架上底面热焊有一张两角开有进出口和带密排透气孔的聚丙烯薄膜,透气孔的直径为0.2~0.6毫米。
本实用新型框架的厚度可以是4~8毫米。
本实用新型聚丙烯薄膜上最外边一排透气孔离框架内边的距离可以是5~15毫米,透气孔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是3~6毫米。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聚丙烯塑料框架和两面各热焊一张聚丙烯薄膜的结构,因此蚕种盒具有一定强度,可以在冷库或热库中以叠放形式存放,极大地利用了库容,並便于运输。同时由于塑料薄膜上开有一定数量的透气孔,改善了蚕种的保存条件和蚁蚕的孵化环境,又由于薄膜是透明的,所以可以直接观察蚕种的孵化情况,给管理提供了方便,蚕种盒还可以带蚁蚕直接出售给蚕农,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和附图给出。


图1是蚕种盒框架构造斜视图。
图2是蚕种盒的后视图。
图3是蚕种盒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A线剖视图。
下面结合
图1~图4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细节和工作情况。
蚕种盒包括一个由聚丙烯塑料压制成的框架1,框架可以做成

的形式,本实施例为
形,框架1的厚度可以是4~8毫米,本实施例为6毫米。框架1的下底面热焊有一张带密排透气孔5的聚丙烯塑料薄膜2,框架1的上底面热焊一张二角上开有进出口4和密排有透气孔5的聚丙薄膜3。透气孔5的直径是0.2~0.6毫米,以蚕种和蚁蚕不会逸出盒外为准,本实施例为0.5毫米。透气孔5的中心之间距离可以是3~6毫米,本实施例为5毫米。塑料薄膜上最外边一排透气孔5离框架1内边距离可以是5~15毫米,本实施例为6毫米,以保证薄膜和框架连接处有一定强度。密排的透气孔可以按预先设计好的排列形式由塑膜冲孔机冲出。然后将冲好孔的塑料薄膜用塑料热焊机热焊在框架上,即制成一个蚕种盒。进出口4可以直接在塑料薄膜3的两角用刀具刻出。
使用时直接用小杓将一定数量的消毒、选种、沥干后的健壮蚕种由进出口4放入蚕种盒内,然后放入冷库中存放,为充分利用库容、並考虑到透气条件可以采用将蚕种盒交叉叠放的形式存放。到次年4月中旬再将蚕种盒转移到热库中催青孵化,待蚁蚕孵出齐全后,即可连盒出售给蚕农饲养,携带和运输均极方便。蚕农将蚕种盒拿回家饲养时,只要剪开塑料薄膜倒出蚁蚕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蚕种盒,其特征是由聚丙烯塑料压制成框架(1),框架(1)下底面热焊有一张带密排透气孔(5)的聚丙烯薄膜(2),框架(1)的上底面热焊有一张二角开有进出口(4)和带密排透气孔(5)的聚丙烯薄膜(3),透气孔(5)的直径为0.2~0.6毫米。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种盒,其特征是框架(1)的厚度为4~8毫米。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蚕种盒,其特征是聚丙烯薄膜(2)、(3)上最外边一排透气孔(5)离框架内边的距离为5~15毫米,透气孔(5)中心之间的距离为3~6毫米。
专利摘要一种蚕种盒,是一种储藏蚕种的容器,由聚丙烯框架和透明塑料薄膜热焊而成,塑料薄膜上冲有透气孔和进出口,结构轻巧、结实,适于在冷库中储藏春蚕种,也适于在热库中催青(孵化蚁蚕)。使用这种蚕种盒可以充分利用库容,且改善了蚕种存放和孵化条件,提高孵化率。
文档编号A01K67/04GK2061371SQ89221579
公开日1990年9月5日 申请日期1989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1989年12月23日
发明者姚祖明 申请人:姚祖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