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作物秸秆还田渗灌的方法

文档序号:164001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农作物秸秆还田渗灌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农作物秸杆还田渗灌的方法,主要用于节约水资源和农作物资源方面。
我国农作物秸杆数量大、分布广、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我国现有利用秸杆还田主要是将秸杆粉碎,耕地盖在地下,但这样的方法熟化时间长,对种植的农作物有影响。还有一种是“过腹还田”,就是利用粮食、秸杆养猪、养牛,然后猪粪、牛粪还田,这种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间接还田方法,不足之处是农作物秸杆不能直接还田。
我国的水资源利用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现在大量水利建设在水资源利用上起到很大作用。水往低处流,现在储存雨水的思路往往在地势低洼处设水库,然后再用动力将水提高水位,进行输送和灌溉使用,特别是我国西部山区,大量水资源顺势流到东部,然后流入大海,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还会造成山洪、水灾等灾害,而山区人民又因缺水而贫困。让水资源尽量保持其高势能位置是我们兴修水利的新的出发点,雨从天降,除水本身的资源,能量资源也应尽量使用,保持水资源尽可能高的位势,不让它流失,对山区、沙漠化地区特别重要,地面上不让它流失,地下也不让它流失,使它尽量处于需要的位置和高度。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发明一种农作物秸杆还田和集流利用天然雨水进行渗灌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完成任务的对农田进行水利建设,根据地形设计集流存储天然雨水的暗水渠(也可称地下水库)或地窑,这些储存天然雨水的地下水渠或地窑均设在地势相对高的地方,这些地下暗水渠或地窑与埋在农田下的农作物秸杆形成的地下渗灌暗管道相连接,在接口处设有闸门,控制渗灌水量和集流水量。埋在农田地下的农作物秸杆形成的暗管道,根据不同需求设有主暗管道和支暗管道、渗灌面形成渗灌系统,它们有两个作用,一是旱天将集流的雨水或灌溉的水通过这个渗灌系统将水渗灌到农田每个角落,二是雨天也可以通过这些渗灌系统将土壤里的多余水流回暗水渠或地窑,对天然雨水进行存储,不让天然雨水流失浪费,进行排涝。地下暗渠或地窑均设有溢流通管互相联通,将多余的水排到地面水库或湖泊中去,地下的暗水渠或地窑的容量大小根据所渗灌的范围和渗灌用水量来设计,尽量达到经济合理。
农作物秸杆埋入地下深度可根据种植在地面上的农作物根系成长深度来设计,以种植在地面上的农作物成熟前根系可以达到农作物秸杆形成的暗渠道,可以吸收到腐烂的农作物秸杆形成肥料的营养为标准,埋于地下的农作物秸杆可以捆成捆也可以散埋,捆的直径大小根据渗灌水量,面积、渗灌时间来设计,渗灌系统有主暗管道和支暗管道和渗灌面组成,在支暗管道端,可以根据需求埋下农作物秸杆形成渗灌面,这样可以增加使用农作物秸杆还田的数量。埋于地下的农作物秸杆量越大,渗灌速度越快,将来腐烂后土壤内含肥料越多,但劳动成本将相对高一些。根据实验,麦子的秸杆埋于地下三个月左右就可以腐烂成有机肥。这时农作也需要大量肥料,促进成熟结果实,所以埋下的农作物秸杆相当于埋下的基肥。腐烂后地下渗灌暗管道渗灌速度变小,但农作物成熟时所需渗灌的水量相对也小些。下茬第二次种植时将第一次埋下的农作物秸杆翻入地面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肥含量。冬天埋于地下的农作物秸杆还可以保持地温。
为了使土壤得到均恒养分,对埋下的农作物秸杆成分进行选择,埋入地下腐烂后,可有效改良土壤成份,使土地的营养成分可以控制,简言之,农作物秸杆还田可分为普通还田和控制还田,普通还田就是收获庄稼后的农作物秸杆马上就可以埋入地下为渗灌暗管道,控制还田就是根据土壤成份的不同和种植庄稼或作物需求不同,添加一些营养成分或含这些营养成份的农作物秸杆,树木或其它植物埋入地下形成渗灌暗管道,从而达到改良土壤和增产的要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大量使用农作物秸杆还田。大大增加农作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根据资料,每亩耕地还田农作物秸杆300-500公斤。可增产粮食25公斤以上,连续三年秸杆还田,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2-0.4个百分点。还有资料表明,农作物秸杆每亩还田1000公斤,腐烂后土壤相当于增加氮24公斤,磷21.4公斤,钾18公斤。本发明因还田的农作物秸杆用于渗灌暗渠道,节省了渗灌的成本,加速农作物秸杆的腐烂时间,基本上当年坦下的农作物秸杆、同期种植的作物就可以用上腐烂后的农作物秸杆形成的肥料网。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冬天还可以保持地温,以利农作物成长。
渗灌是现在最新的一种灌溉方式,大漫灌用水量每亩达1000多立方米,喷灌每亩用水量500多立方米,滴灌用水量每亩也要700多立方米,渗灌是用水量最少而最有效的一种灌溉方式,本发明将天然雨水存在高势位,可形成自流渗灌,节约水资源,节约劳动力和资金,降低农业成本、珍惜天空降下一滴淡水,尽量保持这一滴水的势能,让天空降下每一滴雨水为人类造福。



图1是本发明梯田结构布置示意图在农田(1)中修建存储雨水的暗渠道(2),暗渠道(2)上设有集流雨水的进口(3),农作物秸杆埋有农田下形成渗灌的主暗管道(4)和支暗管道(5),它们中间填满农作物秸杆,暗管道(4)与暗渠道(2)相通,它们之间设有闸门(6),以利控制渗灌的时间和水量,雨天也可控制集流土壤中多余的水流入地下暗渠道。每个暗渠道之间设有溢流沟(7)相连,使多余的水在灌满暗渠道后再流入地面的湖泊或水库中去。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如下塑料大棚种植业的发展,给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创造一个很好方法,现在塑料大棚的施肥与灌溉基本上还是些老方法,明渠流漫灌。在现在的塑料大棚基础上进行本发明的实施,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在大棚外修建储水池和肥水池,也可设计化粪池和肥料池,肥料池和储水池都有进入大棚的出口,可将水或肥料从预埋在大棚内菜田下的农作物秸杆渗灌到大棚内,这样有几个优点,一是避免肥料污染蔬菜,为绿色食品生产创造环境,二是可减少大棚灌溉明渠用地,增加大棚实际有效使用面积,三是施肥没有臭味,四是可以提高菜地有机肥含量、大量使用农作物秸杆,提高地温。可将储水池和肥料池设计为地下型,也可以将地下型储水池和肥料均设计在大棚菜地下节约土地使用,雨天可将雨水存储在储水池中、充分利用天然雨水。
在坡岭地实施本发明是最能充分使用天然雨水的实施例,顺坡或山势梯田,靠山侧修建储水渠,可将天降雨水存储在各梯田内,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山区的储存雨水量,结合大水库可将水资源充分利用,每层暗储水渠设有溢水暗道相连,山顶第一层梯田的储水渠池满了水就流到第二层,以此类推可保证全部梯田存储足量雨水供旱天灌溉田,在每层梯田都埋下农作物或山区树枝等杂物形成的渗灌暗道,根据种植农作物的不同可以确定埋农作物秸杆深度,也可以根据土壤改良需求选择坦农作物秸杆种类或添加土壤所需元素形成科学种田的良性循环方法,本发明是山区、沙漠、贫困地区脱贫的有效方法。
在城市绿化地段的施肥灌溉,历来是城市环保的一大难题,城市产生大量生活用污水,严重污染城市周围的水流,而每天都用大量的自来水对绿化进行灌溉,特别是水源紧张的城市,一方面大声疾呼节水;一方面用自来水灌溉,产生一个矛盾。充分利用生活污水和雨水,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好方法,本发明对花卉树木的渗灌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在居民集中的小区建立渗灌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熟化和调整,清除有害植物生长的成分,对绿化的花卉、树木进行渗灌,在城市花卉、树木集中地段,花卉和树木根系周围每年埋农作物秸杆或修剪下来的树枝、树叶,特别是秋天城市树叶严重污染城市,有的城市焚烧树叶杂草,对大气重造成严重污染。将这些埋到花卉、树木周围,形成渗灌网络,可大大减轻城市污染,也可降低城市绿化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农作物秸杆还田渗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农作物秸杆坦在地下一定深度,作为渗灌的地下暗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杆还田渗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渗灌的水是将天然雨水集流在地下的水渠或地窑内,地下水渠或地窑与埋在地下的农作物秸杆形成的地下暗管道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杆还田渗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埋在地下的农作物秸杆形成的暗管道由主暗管道和支暗管道、渗灌面等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杆还田渗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农作物秸杆埋的深度与种植在上面的农作物根系生长深度有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杆还田渗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改良土壤需求,选择埋入的农作物秸杆,使土壤需求的营养成份和农作物秸杆所含营养成分相吻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还田并且还可以进行渗灌的方法,本发明是将农作物秸秆埋入地下一定深度,用埋在地下形成的暗管道进行渗灌,本发明大大节约水资源和农业资源,并可大量使土壤增加有机质、增加粮食产量,本发明使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有了新的手段,变贫困山坡地化为良田。本发明还可以根治土壤沙漠化增加新途径,对有效控制土地沙漠化起到重要作用。
文档编号A01G25/00GK1213492SQ9711814
公开日1999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5日
发明者高锋 申请人:高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