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

文档序号:8288437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土地改良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盐碱地土地发生板结,只生长一些盐碱草,不生长庄稼和作物,是一种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有9913万公顷,约合14.7亿亩,全国近100多个城市坐落于盐碱地分布区。农业耕地因盐渍化引起的减产、弃耕地近5亿亩,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加之栽培过程中,长期过量地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板结严重,使盐化、碱化土壤不断扩大。盐碱地、荒漠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在我国有80%尚未得到利用,大面积盐渍荒地的开发和灌区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将是解决21世纪我国16亿人口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研宄与实施治理改良盐碱地、荒漠地科学实用、简便易行、有效廉价的标准化方法与技术管理体系,对农业生产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归结目前我国盐碱地的改良方法有避盐法、压盐法、排盐法、直接改良法和隔盐法,避盐法是将农田改成垄沟状,田间水分蒸发时盐分向垄背聚集,从而使种植在垄沟内的植物避免受到伤害,该方法只适合于轻
[0003]盐碱地改造;压盐法是通过大量灌溉使盐分下渗到土壤深层,起到保护作物正常生长的作用的,但随水分蒸发,盐分又随水向地表聚集影响作物生长;排盐法主要是通过环土地开挖深沟,田间大水漫灌从田间渗到深沟时带走部分盐分。虽然不可否认都有一定的效果,但都存在着不足之处,不能很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且只是仅仅地对盐碱进行改良对农作物的生长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能有效克服目前盐碱地日益加剧化的问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0005]技术方案: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6](I)在雨水或冰雪前用旋耕螺旋型机械对盐碱地进行粉垄深旋,即对盐碱地深度松沟,用机械横向切割土地的同时粉土,为了避免深层的土壤上移而造成土地的破坏,在对盐碱地深度旋土到达一定的程度时要自然起垄;
[0007](2)在粉垄后的地带边缘建立排水渠道,利用雨水或雪水将土地过高的盐碱成分稀释;
[0008](3)在雨水或雪水过后,将经过三合一发酵剂酿造的绿肥营养液,用100倍水稀释后进行浇灌;
[0009](4)营养液浇灌之后,在土壤底部施肥;
[0010](5)施肥后适当养地便可以进行农作物种植。
[0011]所述的自然起垄分为整田粉垄和种植带粉垄,整田粉垄耕作深度为27-30厘米,种植带粉垄耕作深度为35-40厘米。
[0012]所述的粉垄沟宽根据所种植的农作物而定,30-70厘米。
[0013]所述的肥料为有机肥。
[0014]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在粉垄后要对土壤进行覆膜或者铺上作物稻杆。
[0015]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特点进行适当密植,防止水分的流失。
[0016]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不仅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盐碱地改良的问题,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资源浪费,且能极大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为目前的粮食紧张问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农业技术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本发明的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8](I)在雨水或冰雪前用旋耕螺旋型机械对盐碱地进行粉垄深旋,即对盐碱地深度松沟,用机械横向切割土地的同时粉土,为了避免深层的土壤上移而造成土地的破坏,在对盐碱地深度旋土到达一定的程度时要自然起垄;
[0019](2)在粉垄后的地带边缘建立排水渠道,利用雨水或雪水将土地过高的盐碱成分稀释;
[0020](3)在雨水或雪水过后,将经过三合一发酵剂酿造的绿肥营养液,用100倍水稀释后进行浇灌;
[0021](4)营养液浇灌之后,在土壤底部施肥;
[0022](5)施肥后适当养地便可以进行农作物种植。
[0023]所述的自然起垄分为整田粉垄和种植带粉垄,整田粉垄耕作深度为27厘米,种植带粉垄耕作深度为35厘米,所述的粉垄沟宽根据所种植的农作物而定,为30厘米,所述的肥料为有机肥,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在粉垄后要对土壤进行覆膜或者铺上作物秸杆,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特点进行适当密植,防止水分的流失。
[0024]2012年,相关工作人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开展了盐碱地丰产耕作方法的试验。首先,本试验选取三块肥力相近、面积相等的土地,其中两块土地酸碱值相近且偏向碱性,一块为酸碱值适中,工作人员对其肥力指标进行了测验,测得前三块土壤肥力均为中等偏下,PH为9.27和9.38,各项数值都相近,后一土地的PH值为6.97。其中,土壤肥力中等偏下、酸碱值偏高的一块土地为空白对照组,称为对照组1,土壤肥力中等偏下、酸碱值适中的土地只对其施用与其他两组一样的有机肥,称为对照组2。到季节收获后测试,经过本耕作方法的盐碱地改良后的土壤比对照组I的含盐量平均下降17.87%,所试验组的农作物比对照组I的产量增加23.62%,与对照组2相比其含盐量相近,但产量却比对照组2增加了 10.21%。由以上数据可以表明,本发明的一种盐碱地丰产耕作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的含盐量,且在提高作物产量方面起到了极大的积极效果,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0025]实施例2:本发明的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6](I)在雨水或冰雪前用旋耕螺旋型机械对盐碱地进行粉垄深旋,即对盐碱地深度松沟,用机械横向切割土地的同时粉土,为了避免深层的土壤上移而造成土地的破坏,在对盐碱地深度旋土到达一定的程度时要自然起垄;
[0027](2)在粉垄后的地带边缘建立排水渠道,利用雨水或雪水将土地过高的盐碱成分稀释并带入深层土壤;
[0028](3)在雨水或雪水过后,将经过三合一发酵剂酿造的绿肥营养液,用100倍水稀释后进行浇灌;
[0029](4)营养液浇灌之后,在土壤底部施肥;
[0030](5)施肥后适当养地便可以进行农作物种植。
[0031]所述的自然起垄分为整田粉垄和种植带粉垄,整田粉垄耕作深度为30厘米,种植带粉垄耕作深度为40厘米,所述的粉垄沟宽根据所种植的农作物而定,为70厘米,所述的肥料为有机肥,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在粉垄后要对土壤进行覆膜或者铺上作物秸杆,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特点进行适当密植,防止水分的流失。
[0032]2012年,相关工作人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开展了盐碱地丰产耕作方法的试验。首先,本试验选取三块肥力相近、面积相等的土地,其中两块土地酸碱值相近且偏向碱性,一块为酸碱值适中,工作人员对其肥力指标进行了测验,测得前三块土壤肥力均为中等偏下,PH为9.27和9.38,各项数值都相近,后一土地的PH值为6.97。其中,土壤肥力中等偏下、酸碱值偏高的一块土地为空白对照组,称为对照组1,土壤肥力中等偏下、酸碱值适中的土地只对其施用与其他两组一样的有机肥,称为对照组2。到季节收获后测试,经过本耕作方法的盐碱地改良后的土壤比对照组I的含盐量平均下降17.87%,所试验组的农作物比对照组I的产量增加23.62%,与对照组2相比其含盐量相近,但产量却比对照组2增加了 10.21%。由以上数据可以表明,本发明的一种盐碱地丰产耕作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的含盐量,且在提高作物产量方面起到了极大的积极效果,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主权项】
1.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雨水或冰雪前用旋耕螺旋型机械对盐碱地进行粉垄深旋,即对盐碱地深度松沟,用机械横向切割土地的同时对土地进行粉土,为了避免深层的土壤上移而造成土地的破坏,在对盐碱地深度旋土到达一定的程度时要自然起垄; (2)在粉垄后的地带边缘建立排水渠道,利用雨水或雪水将土地过高的盐碱成分稀释; (3)在雨水或雪水过后,将经过三合一发酵剂酿造的绿肥营养液,用100倍水稀释后进行浇灌; (4)营养液浇灌之后,在土壤底部施肥; (5)施肥后适当养地便可以进行农作物种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然起垄分为整田粉垄和种植带粉垄,整田粉垄耕作深度为27-30厘米,种植带粉垄耕作深度为35-4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垄沟宽根据所种植的农作物而定,30-7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肥料为有机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粉垄后要对土壤进行覆膜或者铺上作物秸杆。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碱地改良丰产耕作方法,具体步骤为:在雨水或冰雪前用旋耕螺旋型机械对盐碱地进行粉垄深旋,即对盐碱地深度松沟,用机械横向切割土地的同时粉土,为了避免深层的土壤上移而造成土地的破坏,在对盐碱地深度旋土到达一定的程度时要自然起垄;在粉垄后的地带边缘建立排水渠道,利用雨水或雪水将土地过高的盐碱成分稀释并带入更深层土壤;本发明的土地改良方法的实现,对解决我国土地资源极大浪费的现象有重大的意义,能有效解决粮食紧缺的问题,还能改善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IPC分类】A01B79-02
【公开号】CN104604387
【申请号】CN201510007119
【发明人】李阳铭
【申请人】李阳铭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