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园林土壤改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乔木树球孤岛法土壤原位改良修复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基础,其各种理化性质直接关系到植物的健康生长和植物群落景观效果的形成。随着绿地开放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绿地出现土壤压实、板结、肥力不足,甚至土壤污染等状况,严重影响了绿地植物的生长和绿地景观效果。土壤改良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土壤改良施工中,需要先对改良施工区域内的乔木进行移植、假植,待地下土壤改良修复完成后再恢复定植。由于移植、假植等一系列操作对乔木植株的根系、枝叶等都会造成较大程度的损伤,因而,移植后需精细养护,从而导致了定植后植物恢复较慢、养护管理繁琐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乔木树球孤岛法土壤原位改良修复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在土壤改良修复施工中,为最大程度地降低改良修复初期对绿化乔木的影响,加快并促进改良修复后绿化乔木的生长恢复,探索了绿化乔木原位改良修复的施工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改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乔木树球孤岛法土壤原位改良修复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乔木整形修剪:改良操作进行前需对树木进行修剪整形,去除枯死枝、病虫枝、过密枝、徒长枝以及花蕾花苞,整体冠叶修剪量为全冠的1/3—1/4;
步骤2,乔木拉撑加固:对于整形修剪后的乔木采用钢丝拉撑对树体进行拉撑加固,钢丝上扎口高度的位置位于树身高度的2/3处,在乔木上风方向固定一根拉绳,其中一根拉绳必须在上风方向固定,其余拉绳均匀分布;
步骤3,预留树球孤岛:根据乔木规格的大小确定树球孤岛的预留尺寸,以乔木胸径的10-15倍作为树球孤岛的预留尺寸,树球孤岛的预留尺寸最大不超过树冠投影的边际线,当遇到根系横向发展旺盛的乔木品种或者珍稀名贵树种,树球孤岛的预留尺寸可扩大至乔木胸径的15倍,最大不超过树冠投影的边际线;
步骤4,开挖改良穴:对树球孤岛外的周边土壤进行开挖并集中区域堆置,改良穴的开挖宽度为35-45cm、改良穴开挖深度为80~120cm;开挖过程中如遇直径5cm以上的树木根系,注意进行保留保护;
步骤5,设置环形排水沟:在开挖的改良穴底部设置无纺布层,在无纺布层上设置碎石层,所述无纺布层包裹碎石层形成环形排水沟,所述环形排水沟的宽度与改良穴相同,深度不小于10cm,所述环形排水沟与外部排水盲管相连;环形排水沟铺设时,注意碎石撒铺均匀,无纺布搭接严密不漏,与外部排水盲管连接通畅;
步骤6,设置透气观察管:在所述改良穴中对称放置至少两根透气观察管,所述透气观察管的底端插入排水层中、透气观察管的顶端露出回填土;
步骤7,土壤配方改良:将步骤4开挖改良穴堆置的土壤经过翻松、晾晒、除杂、破碎后按原土与改良介质的体积比为5:3或5:4的比例添加改良介质并翻拌均匀,得到改良土壤,
步骤8,改良土壤回填:将步骤7得到的改良土壤回填入开挖的改良穴内,将回填的改良土壤分层捣实,不可虚填。
所述步骤5中碎石层的粒径为2-6cm。
所述步骤6中透气观察管为内径10-15cm的pvc管,所述透气观察管的管壁上打孔,透气观察管的外壁包裹有200g/m2的无纺布,所述透气观察管的顶端露出回填土8-12cm,一般乔木每株放置两根透气观察管,特大乔木或特殊树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设置数量,观察透气管外壁无纺布需包裹紧密,其底端插入碎石排水层中。
所述步骤7中土壤翻松过程中检查是否有φ>10cm的石块,经晾晒、土壤破碎至φ≤5cm,改良土壤必须充分翻松,去除直径大于10cm的石块,经晾晒破碎至土块颗粒小于5cm后再与改良介质充分混匀。
所述步骤7中的改良介质由有机基质、有机肥、粗砂、脱硫石膏制成,所述改良介质的配比为:5-6份有机基质、3-4份粗砂、1份有机肥、0.01份脱硫石膏。改良介质根据土壤改良配方配制而成,土壤改良配方具体可根据原土质量、乔木种类等进行调整确定。
本发明方法适用于土壤改良施工中,胸径在10cm以上的大中型乔木或珍稀名贵树种的土壤原位改良修复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①本发明通过预留树球孤岛的方式对周边改良穴土壤进行改良,并结合环形排水层和透气观察孔的方式,对绿化乔木进行原位改良,在保证改良质量基础上尽量减少改良操作对乔木的影响,大大提高乔木成活率和景观恢复速度;通过预留树球孤岛的方式,避免了对乔木的移植、假植等操作,可以保留树球底部及树球孤岛中的毛细根,减少了对乔木根系的损伤,可保证乔木维持较好的吸水能力,大大提高乔木成活率和景观恢复速度;②本发明中施工方法操作简单、材料普遍、来源广泛、适用性强,尤其适合不耐移植的乔木地下部分土壤改良,有利于原位树木的保护以及改良施工后园林景观的快速恢复,便于推广使用;③通过对乔木周边改良穴的土壤进行除杂、翻松、配方改良,改善了乔木地下部分的土壤环境,确保乔木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景观效果;④本方法通过原位土壤改良操作对乔木土壤进行改良修复,省去了树木移植相关的起球、包扎、起吊、运输、假植等工序,大大降低了改良施工操作对原有乔木的影响,显著提高了改良乔木的成活率,缩短了改良后原地景观恢复的时间,不仅有效地减少了改良施工操作成本,也降低了改良施工中乔木的损耗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乔木树球孤岛法土壤原位改良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乔木树球孤岛法土壤原位改良修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乔木整形修剪:改良操作进行前需对树木进行修剪整形,去除枯死枝、病虫枝、过密枝、徒长枝以及花蕾花苞,整体冠叶1修剪量为全冠的1/3—1/4;
步骤2,乔木拉撑加固:对于整形修剪后的乔木采用钢丝2拉撑对树体进行拉撑加固,钢丝上扎口高度的位置位于树身高度的2/3处,在乔木上风方向固定一根拉绳,在乔木上;
步骤3,预留树球孤岛:根据乔木规格的大小确定树球孤岛3的预留尺寸,以乔木胸径的10-15倍作为树球孤岛的预留尺寸,树球孤岛的预留尺寸最大不超过树冠投影的边际线;
步骤4,开挖改良穴:对树球孤岛外的周边土壤进行开挖并集中区域堆置,改良穴4的开挖宽度为35-45cm、改良穴开挖深度为80~120cm;
步骤5,设置环形排水沟:在开挖的改良穴底部设置无纺布层,在无纺布层上设置碎石层,所述无纺布层包裹碎石层形成环形排水沟5,所述环形排水沟5的宽度与改良穴4相同,深度不小于10cm,所述环形排水沟与外部排水盲管6相连;
步骤6,设置透气观察管:在所述改良穴中对称放置至少两根透气观察管7,所述透气观察管的底端插入排水层中、透气观察管的顶端露出回填土;
步骤7,土壤配方改良:将步骤4开挖改良穴堆置的土壤经过翻松、晾晒、除杂、破碎后按原土与改良介质的体积比为5:3或5:4的比例添加改良介质并翻拌均匀,得到改良土壤;
步骤8,改良土壤回填:将步骤7得到的改良土壤回填入开挖的改良穴内,将回填的改良土壤分层捣实。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步骤5中碎石层的粒径为2-6cm。
作为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步骤6中透气观察管为内径10-15cm的pvc管,所述透气观察管的管壁上打孔,透气观察管的外壁包裹有200g/m2的无纺布,所述透气观察管的顶端露出回填土8-12cm。
作为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步骤7中土壤翻松过程中检查是否有φ>10cm的石块,经晾晒、土壤破碎至φ≤5cm。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步骤7中的改良介质由有机基质、有机肥、粗砂、脱硫石膏制成,所述改良介质的配比为:5-6份有机基质、3-4份粗砂、1份有机肥、0.01份脱硫石膏,根据不同的树种选择相适应的改良介质的配比。
本实施例中有机基质选用的为淮安市中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基质,该有机基质执行的企业标准为q/320801bcn001-2015;本实施例中有机肥为上海苑建有机肥料厂生产的有机肥。
本实施例开挖前必须按要求对树体进行拉撑加固,防止侧倒倾斜。开挖时注意地下管线,防止误挖损伤,而且在土壤开挖、翻松、除杂、破碎、混拌改良介质时注意减少扬尘,土壤应就近集中堆放,原土中挑拣清理出的碎砖、石块注意集中堆置于处理点进行统一处理。
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发明作出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为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基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进行修改或改进,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在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