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棚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92236阅读:来源:国知局
34为压板,341为第一止旋挡板,342为第二止旋挡板,35为螺母;40为面基卡槽,41为钉槽,411为底板,412为第一肋板,413第二肋板,42为卡膜槽,43为第一顶板,44为第二顶板,45为第一侧立板,46为第一内扣边,47为第二侧立板,48为第二内扣边,49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28]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11所示,该农业大棚包括大棚本体、柱基卡槽20、绑扎件1、第一卡簧2、第二卡簧3、第一薄膜4和第二薄膜5,大棚本体包括墙体和搭设在墙体上的骨架6,骨架6的内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柱基卡槽,第一薄膜4覆盖在第一柱基卡槽上,第一卡簧2固定安装在第一柱基卡槽内并压在第一薄膜4上;骨架6的外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柱基卡槽,第二薄膜5覆盖在第二柱基卡槽上,第二卡簧3固定安装在第二柱基卡槽内并压在第二薄膜5上;第一薄膜4的外壁和第二薄膜5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能够将第一柱基卡槽和第二柱基卡槽固定安装在骨架6的外壁上的绑扎件1,缠绕并固定安装在第一柱基卡槽和第二柱基卡槽的外壁上。本发明在大棚骨架6的内侧外壁上固定安装第一柱基卡槽,并通过第一柱基卡槽将第一薄膜4覆盖在大棚骨架6的内侧;在大棚骨架6的外侧外壁上固定安装第二柱基卡槽,并通过第二柱基卡槽将第二薄膜5覆盖在大棚骨架6的外侧;同时第一柱基卡槽和第二柱基卡槽通过绑扎件I固定连接,安装牢固,不易松动,这就实现了在大棚骨架6上覆盖两层薄膜的目的,大大降低了大棚内部热量的散失,同时第一薄膜4和第二薄膜5之间留有空气间隙,改善了农业大棚的绝热效果,不必在薄膜外侧覆盖棉帘,避免了频繁地卷起和展开棉帘,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卷帘机的电力成本,更加节能环保;同时,还避免了频繁卷起和展开棉帘对薄膜的破坏,延长薄膜的使用寿命,减少农业大棚内部热量的散失,降低薄膜的更换频率,降低综合生产成本。
[0030]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农业大棚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2、3、11所示,上述柱基卡槽20包括卡瓦21、连接板22和安装槽23,卡瓦21的内壁固定安装在骨架6的外壁上,连接板22的上端固定安装在卡瓦21的外壁上,连接板2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槽23,安装槽23包括基板24,基板24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左侧立板25,基板24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右侧立板26,左侧立板25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左内扣边27,右侧立板2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右内扣边28;连接板22上设有安装孔29,绑扎件I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柱基卡槽上的安装孔29、第二柱基卡槽上的安装孔29后与绑扎件I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卡簧2能沿安装槽23滑动地安装在安装槽23内部并压在第一薄膜4上;第二卡簧3能沿安装槽23滑动地安装在安装槽23内部并压在第二薄膜5上。柱基卡槽20的卡瓦21的内壁与骨架6的外壁相匹配,能够紧密地贴合在骨架6的外壁上,上下两个柱基卡槽20分别贴合在骨架6的外壁上后,使用绑扎件I穿过上下两个柱基卡槽20的安装孔29,并将绑扎件I的两端拧紧,绑扎件I可以是柔性绳,也可以是钢丝绳;这样,上下两个柱基卡槽20的卡瓦21就围成一个圆圈并均固定在骨架6外壁上,然后,将第一薄膜4覆盖在第一柱基卡槽上,第一卡簧2沿第一柱基卡槽的安装槽23的端部插入安装槽23内并将第一薄膜4压在安装槽23内,实现内层薄膜的铺设与固定;将第二薄膜5覆盖在第二柱基卡槽上,第二卡簧3沿第二柱基卡槽的安装槽23的端部插入安装槽23内并将第二薄膜5压在安装槽23内,实现外层薄膜的铺设与固定。使用该柱基卡槽20安装第一薄膜4和第二薄膜5,操作方便、快捷,减少了第一薄膜4和第二薄膜5的破坏,同时确保了第一薄膜4和第二薄膜5之间留有充足的空气间隙,用户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第一薄膜4和第二薄膜5之间的间隙。
[0031]如附图2、3、11所示,上述基板24与左侧立板25的连接处设有圆角,左侧立板25与左内扣边27的连接处设有圆角,左内扣边27的右端面与左内扣边27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圆角,左内扣边27的右端面与左内扣边27的下端面之间设有圆角;基板24与右侧立板26的连接处设有圆角,右侧立板26与右内扣边28的连接处设有圆角,右内扣边28的左端面与右内扣边28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圆角,右内扣边28的左端面与右内扣边28的下端面之间设有圆角。这样,在施工过程中,第一柱基卡槽与第一薄膜4接触时,第二柱基卡槽与第二薄膜5接触时,第一薄膜4和第二薄膜5不易被割破损坏,提高薄膜铺设成功率,节约材料和人工成本。
[0032]如附图1、11所示,上述农业大棚还包括紧固扣30和太阳能装置7,紧固扣30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二柱基卡槽上,太阳能装置7固定安装在紧固扣30的上端。这样,该农业大棚既可以进行农业生产,又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对多余的太阳能资源进行转化利用,更加节能环保。
[0033]如附图1、6、7、8、11所示,上述紧固扣30包括连接柱31、底托32、顶托33、压板34、螺母35,连接柱3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顶托33,太阳能装置7固定安装在顶托33上;连接柱3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托32,底托32呈扁平的长方体形;底托32的短边的长度,与左内扣边27的右端面至右内扣边28的左端面间的距离相适应;底托32的长边的长度,与左侧立板25的右端面至右侧立板26的左端面间的距离相适应;底托32固定安装在安装槽23内;底托32的上端面分别与左内扣边27的下端面、右内扣边28的下端面接触;压板34能够沿连接柱31滑动地安装在连接柱31上,压板34的底部设有第一止旋挡板341和第二止旋挡板342,第一止旋挡板341的左端面与左内扣边27的右端面接触,第二止旋挡板342的右端面与右内扣边28的左端面接触,压板34的下端面分别与左内扣边27的上端面、右内扣边28的上端面接触;螺母35安装在连接柱31上并位于压板34的上方,螺母35与连接柱3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底托32上两个平行长边的距离为X,柱基卡槽20上左内扣边27与右内扣边28之间的距离为A,第二薄膜5的厚度为h,它们之间的关系为:A=X+hX2;底托32上两个平行短边的距离为Y,柱基卡槽20上左侧立面和右侧立面的内侧距离为B,第二薄膜5的厚度为h,它们之间的关系为:B=Y+hX2;底托32的厚度为Z、柱基卡槽20上基板24的上端面与左内扣边27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C,第二薄膜5的厚度为h,它们之间的关系为:C=Z+hX2;以上尺寸关系的有益效果是:底托32的两个长边通过柱基卡槽20上左内扣边27与右内扣边28之间的开口,并到达基板24上;以连接柱31为旋转轴,旋转90°,使底托32的两个短边卡在基板24与左内扣边27、右内扣边28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螺母35通过螺纹将压板34压在左内扣边27和右内扣边28上的第二薄膜5上,第一止旋挡板341的左端面与左内扣边27的右端面接触,第二止旋挡板342的右端面与右内扣边28的左端面接触,第一止旋挡板341的左端面与第二止旋挡板342的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n,其中n=X;旋紧螺母35使连接柱31固定在柱基卡槽20上。
[0034]如附图4、5、9、1所示,上述农业大棚还包括面基卡槽40、第三卡簧8、第三薄膜9,墙体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面基卡槽40,第三薄膜9覆盖在面基卡槽40上,第三卡簧8固定安装在面基卡槽40内并压在第三薄膜9上,第三薄膜9的外壁与墙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这样,在使用时,先将面基卡槽40固定安装在墙体的内壁上;然后,将第三薄膜9覆盖在面基卡槽40上,通过第三卡簧8将第三薄膜9固定安装在面基卡槽40上,这就实现了在农业大棚的作业区和墙体的内壁之间覆盖薄膜的目的,第三薄膜9与墙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避免农业大棚内的热量通过墙体上的冷桥散失,起到更好地保温效果;同时,在制作农业大棚时,不必设置很厚的墙体,减少了墙体占用的土地,实现了节约用地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使用率。
[0035]如附图4、5、9、10所示,上述面基卡槽40包括钉槽41和卡膜槽42,钉槽41包括底板411,底板411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肋板412,底板41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肋板413,第一肋板412、底板411和第二肋板413围成钉槽41;卡膜槽42包括第一顶板43和第二顶板44,第一顶板43的右端与第一肋板412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顶板43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侧立板45,第一侧立板45的上端设有朝向右侧的第一内扣边46,第二顶板44的左端与第二肋板413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