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培育和筛选及其投喂方法_3

文档序号:8501807阅读:来源:国知局
选:在2号池塘中,放置低扬程、口径25.4mm的潜水泵,出水口连接25.4mm螺旋钢丝软水管,把5m长、200目的筛絹袋系在螺旋钢丝软水管出水口处,再套上1m长、300目的筛絹袋,启动潜水泵,运行3小时,收集300目筛絹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可获得多鳞鯖仔鱼开口饵料,备用;把200目筛絹袋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放回池塘。
[0023]2、多鳞鯖仔鱼开口饵料的投喂:当多鳞鯖仔鱼孵出后第2天开口摄食时,把收集到的300目筛絹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多鳞鯖仔鱼开口饵料,投喂到育苗池中,使育苗池中的原生动物保持在3~5个/ml和S型轮虫保持在2~3个/ml,至仔鱼6日龄时结束投喂。
[0024]二、结果: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培育和筛选得到的多鳞鯖仔鱼开口饵料按所述投喂方法进行育苗,结果显示多鳞鯖育苗成活率22.8%。
【主权项】
1.一种多鳞鯖仔鱼开口饵料,其特征在于:其培育和筛选为如下步骤: (1)高位池选择:选择两口高位池,其中一口用于小球藻培养,另一口用于浮游动物培育,先把两口池塘里的水排干后再进行干法消毒;所述高位池是指:位于潮间带以上、水泥或地膜边坡、底层铺沙、面积为0.03-0.27 hm2,配备中间排污、海水处理和增氧设施的池塘;所述干法消毒是指:池塘里的水排干后,每公顷用15~30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2)蓄水,水体消毒,施肥;所述蓄水是指:抽取过滤过的海水,分别纳入两口池塘中使水位达到1.5~2m;所述水体消毒是指: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使水体中有效氯达到12~15g/m3;水体消毒后,经过3~5天毒性消失,每公顷加入45~150kg的尿素、4.5-15.0kg的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3)小球藻规模化培养;所述小球藻规模化培养是指:水体消毒后,经过3~5天毒性消失,在小球藻培养池中接种小球藻,接种密度为30X 104~50X 14个细胞/ml,同时使用90%晶体敌百虫0.2-0.5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 (4)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所述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是指:当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后,使用90%晶体敌百虫0.2-0.5g/m3浓度,杀灭指数生长期的大型浮游动物;每天抽取小球藻培养池中的小球藻液,使浮游动物培育池的小球藻密度保持在5 X 104~10 X 14个细胞/ml ; (5)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与分级筛选;所述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于筛选是指:在浮游动物培育池中,放置低扬程、口径25.4mm的潜水泵,出水口连接25.4mm螺旋钢丝软水管,把5m长、200目的筛絹袋系在螺旋钢丝软水管出水口处,再套上1m长、300目的筛絹袋,启动潜水泵,运行2~4小时,收集300目筛絹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可获得多鳞鯖仔鱼开口饵料,备用;把200目筛絹袋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放回池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鳞鯖仔鱼开口饵料,其特征在于:其筛选和培育为如下步骤: (I)高位池的选择,排水,干法消毒:选择位于潮间带以上、薄膜边坡、底层铺沙、面积为0.07 hm2,配备中间排污、海水处理和增氧设施的两口池塘,其中一口用于小球藻培养,另一口用于浮游动物培育;将池塘里的水排干,每公顷用300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2 )蓄水,水体消毒,施肥:干法消毒24h后,取过滤过的海水,分别纳入两口池塘中,使水位达到1.5m ;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使水体中有效氯达到10g/m3;消毒后第4天,毒性消失,每公顷加入75kg的尿素、7.5kg的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3)小球藻规模化培养:在小球藻培养池中接种小球藻,接种密度为40X14个细胞/ml,同时使用90%晶体敌百虫0.5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3天后,大型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再次使用90%晶体敌百虫0.5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 (4)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施肥后的第7天,浮游动物培育池中浮游动物大量生长、繁殖,使用90%晶体敌百虫0.2g/m3浓度,杀灭指数生长期的大型浮游动物;每天抽取小球藻培养池中的小球藻液,使浮游动物培育池的小球藻密度保持在7X 104~8X 14个细胞/ml ; (5)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与分级筛选:在浮游动物培育池中,放置低扬程、口径25.4mm的潜水泵,出水口连接25.4mm螺旋钢丝软水管,把5m长、200目的筛絹袋系在螺旋钢丝软水管出水口处,再套上1m长、300目的筛絹袋,启动潜水泵,运行2小时,收集300目筛絹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可获得多鳞鯖仔鱼开口饵料,备用;把200目筛絹袋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放回池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鳞鯖仔鱼开口饵料,其特征在于:其筛选和培育为如下步骤: (I)高位池的选择,排水,干法消毒:选择位于潮间带以上、水泥边坡、底层铺沙、面积为0.13 hm2,配备中间排污、海水处理和增氧设施的两口池塘,其中一口用于小球藻培养,另一口用于浮游动物培育;将池塘里的水排干,每公顷用375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2 )蓄水,水体消毒,施肥:干法消毒24h后,取过滤过的海水,分别纳入两口池塘中,使水位达到2m ;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使水体中有效氯达到12g/m3;消毒后第5天,毒性消失,每公顷加入120kg的尿素、12.0kg的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3)小球藻规模化培养:在小球藻培养池中接种小球藻,接种密度为45X14个细胞/ml,同时使用90%晶体敌百虫0.3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3天后,大型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再次使用90%晶体敌百虫0.3ppm浓度杀灭浮游动物; (4)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施肥后的第8天,浮游动物培育池中,浮游动物大量生长、繁殖,使用90%晶体敌百虫0.5g/m3浓度,杀灭指数生长期的大型浮游动物;每天抽取小球藻培养池中的小球藻液,使浮游动物培育池中的小球藻密度保持在8 X 104~9 X 14个细胞/ml ; (5)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与分级筛选:在浮游动物培育池中,放置低扬程、口径25.4mm的潜水泵,出水口连接25.4mm螺旋钢丝软水管,把5m长、200目的筛絹袋系在螺旋钢丝软水管出水口处,再套上1m长、300目的筛絹袋,启动潜水泵,运行4小时,收集300目筛絹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可获得多鳞鯖仔鱼开口饵料,备用;把200目筛絹袋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放回池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鳞鯖仔鱼开口饵料,其特征在于:其筛选和培育为如下步骤: (I)高位池的选择,排水,干法消毒:选择位于潮间带以上、水泥边坡、底层铺沙、面积为0.1 hm2,配备中间排污、海水处理和增氧设施的两口池塘,其中一口用于小球藻培养,另一口用于浮游动物培育;将池塘里的水排干,每公顷用450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2 )蓄水,水体消毒,施肥:干法消毒24h后,取过滤过的海水,分别纳入两口池塘中,使水位达到1.Sm ;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使水体中有效氯达到10g/m3;消毒后第3天,毒性消失,每亩加入1kg的尿素、1.0kg的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3)小球藻规模化培养:在小球藻培养池中接种小球藻,接种密度为50X14个细胞/ml,同时使用90%晶体敌百虫0.4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3天后,大型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再次使用90%晶体敌百虫0.4g/m3浓度杀灭浮游动物; (4)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施肥后的第7天,浮游动物培育池中,浮游动物大量生长、繁殖,使用90%晶体敌百虫0.3g/m3浓度,杀灭指数生长期的大型浮游动物;每天抽取小球藻培养池中的小球藻液,使浮游动物培育池中的小球藻密度保持在5 X 104~6 X 14个细胞/ml ; (5)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与分级筛选:在浮游动物培育池中,放置低扬程、口径25.4mm的潜水泵,出水口连接25.4mm螺旋钢丝软水管,把5m长、200目的筛絹袋系在螺旋钢丝软水管出水口处,再套上1m长、300目的筛絹袋,启动潜水泵,运行3小时,收集300目筛絹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可获得多鳞鯖仔鱼开口饵料,备用;把200目筛絹袋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放回池塘。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鳞鯖仔鱼开口饵料的投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开口饵料用于投喂多鳞鯖仔鱼,其投喂方法是:当多鳞鯖仔鱼孵出后第2天开口摄食时,把收集到的300目筛絹袋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即多鳞鯖仔鱼开口饵料,投喂到育苗池中,使育苗池中的原生动物保持在3~5个/ml和S型轮虫保持在2~3个/ml,至仔鱼6日龄时结束投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及其培育、筛选、投喂方法,属于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领域。本发明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是在经过干法消毒、水体消毒的高位池中进行培育和筛选,通过水体消毒、施肥、小球藻培养、基础生物饵料培养、浮游动物的高密度培育、大型浮游动物的抑制、小型浮游动物的收集和筛选等步骤获得。本发明的开口饵料可满足多鳞鱚仔鱼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促使其健康成长。饵料的培育、筛选、投喂方法简单,易于实现。本发明的多鳞鱚仔鱼开口饵料的培育、筛选与投喂技术可为完善仔稚鱼人工培育技术,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增添一新品种奠定技术基础,对多鳞鱚养殖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IPC分类】A23K1-18, A01K61-00
【公开号】CN104823898
【申请号】CN201510309358
【发明人】黄洋, 周银环, 黄海立, 杜涛, 孙成波, 曹剑香
【申请人】广东海洋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6月9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