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梨杂交播种育苗方法_2

文档序号:9222222阅读:来源:国知局
分别浸入20%硫酸中0、5、10、 30、60秒,取出用水冲洗2~3遍,最后将种子沙藏3~5°C的冰箱2个月,春季进行发芽和 出苗试验。
[0047] 田间穴盘育苗处理的方法为取长宽为54 X 28cm,高5cm 72孔穴盘于春季播种;营 养土为粘土与泥炭土质量比1:1的比例;播种地为塑料大棚,在加小一个小拱棚,穴盘下铺 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根系扎入土中,每孔放一粒种子,保持温度15~25°C。播种30天后进 行调查成苗情况。
[0048] 试验结果:
[0049] 1. 1常规贮藏果实对梨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影响
[0050] 由表1可知,果实采收后随着贮藏期延长,果实腐烂率不断增加;果实成熟时,种 子颜色一般为浅褐色,果实采下随着贮藏期延长种子颜色逐渐加深;同样,14d天,种子发 芽达到最高,到21d种子发芽率下降,当天取种子发芽率极低。综合上述,果实采收后种子 在果实中后熟至少7d以上,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受果实腐烂率的影响。
[0051]表1常规贮藏取种时间对梨种子发芽率及成苗率的影响
[0054]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0. 05)。下同。
[0055] 1. 2延长果实货架期对梨种子发芽及苗木生长的影响
[0056] 由表2可知,果实采收经处理后随着贮藏期延长,果实货架延长;同样,果实种子 颜色到14d时,达到深褐色;果实发芽率和成苗率都随果实货架期延长而显著提高。综合上 述,经处理后果实延长期其采收后种子在果实中后熟至少需7d以上。
[0057] 表2延长果实贮藏期取种时间对梨种子发芽率及成苗率的影响
[0058]
[0059] 1. 3不同时间硫酸处理对梨种子发芽率及成苗率的影响
[0060] 种子经硫酸浸泡后种子发芽效果明显。由表3可知,在20%硫酸浓液中,以5-30 秒浸泡效果最好,其种子发芽率达最高达92. 6%,比对照提高7. 2% ;出苗率达72. 4%,比 对照提高了 21. 3%。综合上述,经硫酸处理30秒后可打破种皮障碍,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 苗率。
[0061] 表3不同时间处理硫酸对种子发芽率及成苗率的影响
[0063] 综实施例1中1. 1、1. 2、1. 3上所述,果实采收后其种子在果实中后熟至少需要7 天以上,但果实在采收后果实易腐烂,导致种子发霉,从而影响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故在 果实后熟时,必须提高果实好果率。而采用硫酸处理种子不仅可杀死部分病害,还可解除种 皮休眠障碍,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
[0064] 实施例2 :
[0065] 室内培养基接种及移栽试验
[0066] 试验果实为采用实施例1中②试验方法中,贮藏取种时间为第21d翠冠梨果实。
[0067] 试验方法:
[0068] 果实用20 %次氯酸钠水溶性消毒20~30分钟,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取种。 选择籽粒饱满种子浸入无菌水配制20%硫酸中10~30秒,取出用无菌水冲洗2-3遍,然后 将种子置于试管(〇30 X 150,培养基深度20~40cm,每管一粒种子)培养基中进行暗培养 和光培养。
[0069] 培养基配制:
[0070] 处理1:MS培养基
[0071] 处理2:MS培养基+lg/L活性碳
[0072]处理3:MS培养基+0? 5mg/LGA3
[0073] 各培养基加入25g/L蔗糖+5. Og/L琼脂粉,pH 5. 8。
[0074] ①不同贮藏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0075] 各处理种子后置于3°C冷库中,于20、30、40、50、60天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在芽测 定在25°C,1500~20001uX组培间进行,20天进行发芽统计,每个组合15粒种子,重复三 次。
[0076]表4层积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单位:% )
[0078] 不同层积时间对不同处理发芽率差异明显。由表4可知,处理1和处理2低温处 理需要50~60天可打破休眠,而处理3仅需要30天即可打破休眠。其中处理2中加入活 性碳发芽效果要好于处理1不加活性碳,而采用GA3可提前1个月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 发芽整齐度。
[0079] 实施例3 :
[0080] 培养基接种改良及验证
[0081] 针对实施2中①处理3培养进行改良MS培养基,为0? 2mg/L IBA+0. 5mg/L GA3+lg/ L活性碳+25g/L蔗糖+5. Og/L琼脂粉,pH 5. 8,接种方法参考实施2中方法相同,把接好种 的试管放置3°C冷库中30天后,再置于25°C,1500~20001UX组培间进行培养,进行发芽率 统计,40天进行苗木生长势测定,而后进行营养钵移栽,30粒种子一组,重复三次。
[0082] 试验管苗移栽选取直径为8cm,高12cm黑色塑料营养钵,营养土为粘土、泥炭土、 蛭石比例质量比为1:3:1,移苗时需用遮阳网覆盖1周;
[0083] 大田移栽或营养钵育苗:待苗高度20~30cm时即进行大田移苗。
[0084] 试验结果
[0085] 由表5可见,改良MS培养基对实施例2中①处理3培养进行后其出苗健壮差异明 显。其中改良后MS培养基对种子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与处理3无显著差异,但对苗生长 差异明显,改良后MS培养基苗高、根系数量、植株叶片数量显著高于处理3,而钵子移栽成 活率和大田移栽培成活都显著高于处理3。说明在培养基中加入IBA和活性碳更利用试管 的生长,使得苗子生长更健壮。
[0086] 表5采用改良MS培养基对种子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0088] 实施例4:
[0089] 培养基梨接种育苗与常规梨播种育苗方法比较
[0090] 实验组采用实施例1、2、3中培养基接种形技术方案进行育苗;对照组采用常规梨 育苗技术,其对比如表6所示:采用培养基接种育苗其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达100% ;而采 用常规规播种育苗经沙藏沉积的种子发芽率为83 %,成苗率为最高59 %,极显著低于培养 基接种育苗方法;采用培养基育苗播种过程中不存在土壤重茬问题,解决了幼苗也病虫害 问题;在育苗周期上常规育苗至少比培养基育苗推迟了 5个月以上。
[0091] 表6培养基接种技术与常规梨播种技术比较
【主权项】
1. 一种梨杂交播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田间杂交:在父本梨树枝芽于萌动期前全树喷施3~5度石硫合剂一次,在梨树花 芽萌动时,采集花芽枝条于25°C下人工催花,待花开放时收集父本花粉;在自交不亲和母 本梨树的现蕾初期,搭建防虫网,并将收集的父本花粉配制成授粉液对母本花蕾进行喷雾 授粉,谢花后,解除防虫网;对自交亲和母本梨树进行人工去雄、点授和果实套袋处理; (2) 果实采收与后熟贮藏:将步骤(1)中的7~8成熟梨树果实时采收,选无病虫害果 实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果1~3分钟后,静置晾干后,置于密封空间内用 1-甲基环丙烯处理12~24h,再用微孔膜保鲜袋封口后贮藏14~21天; (3) 取种:将步骤(2)中贮藏后的梨树果实消毒后进行取种,将种子于20%质量分数的 硫酸水溶液中浸泡5~30s,再用无菌水清洗1~3次; (4) 接种培养:将步骤(3)中处理后的种子接种于培养基中,先后进行暗培养和光培 养,得到梨树幼苗; (5) 营养钵移苗:选取步骤(4)中所得的梨树幼苗中长出3~4片真叶的梨树幼苗进 行营养钵移苗,每钵种植一株梨树幼苗; (6) 大田移栽:于当年9月底之前选取步骤(5)中所得的高度为20~30cm的梨树幼 苗,带土进行大田移苗。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梨杂交播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密封空间内, 1-甲基环丙烯的浓度为1~3ul/L。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梨杂交播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微孔 膜保鲜袋厚度为〇. 025mm,孔径为0. 05 y m,材料为PVC。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梨杂交播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消毒 步骤为:将梨树果实于20%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浸泡消毒20~30分钟。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梨杂交播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培养 基为如下4种培养基之一: MS培养基+25g/L蔗糖+5. Og/L琼脂粉,pH5. 8 ; MS培养基+lg/L活性碳+25g/L蔗糖+5. Og/L琼脂粉,pH5. 8 ; MS 培养基 +0? 5mg/L GA+25g/L 蔗糖 +5. Og/L 琼脂粉,pH5. 8 ; 0? 2mg/L IBA+0. 5mg/L GA3+lg/L 活性碳 +25g/L 蔗糖 +5. Og/L 琼脂粉,pH 5. 8。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梨杂交播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暗培 养的方法为1~3°C下暗培养30~50天,所述的光培养的方法为25°C下,1500~20001ux 光照下培养40~50天。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梨杂交播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移栽 营养钵中,营养土由粘土、泥炭土和輕石以1:3:1的质量比组成。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梨杂交播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幼苗移苗至 营养钵后,用遮阳网覆盖4~7天。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梨杂交播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高度未达 20~30cm的梨树幼苗于第二年2月中下旬带土进行大田移苗。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梨杂交播种育苗方法,它包括田间杂交、果实采收与后熟贮藏,取种、接种培养、营养钵移苗和大田种植等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室内无菌化培养基直接播种育苗,比传统大田育苗方法节省大量时间、劳动力。同时该技术可避免苗期猝倒病发生,出苗整齐,成苗率高,保证杂种后代单株数量,缩短杂种苗童期,加快育种进程。
【IPC分类】A01C1/00, A01H1/02, A01G17/00, A01H4/00
【公开号】CN104938286
【申请号】CN201510395426
【发明人】蔺经, 杨青松, 李晓刚, 王中华, 李慧, 常有宏
【申请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