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色瓢虫田间大量扩繁的方法_2

文档序号:9279031阅读:来源:国知局
时,接种 豌豆蚜,密度为5头/株,同时加盖养虫小棚;
[0060] b、饲养产卵成虫:在养虫笼中放入产卵成虫和豌姐数量为200头/株的蚕_&植 株,产卵成虫在蚕豆植株上产卵,每天剪取爬满豌豆蚜的蚕豆嫩尖,以补充新鲜豌豆蚜提供 充足的食物;
[0061] c、收集卵块:每天饲喂产卵成虫前,检查前一天放入的所有蚕豆嫩尖叶片和活体 蚕豆叶片,发现卵块后用剪刀剪取带有卵块的叶片,放入在冰箱中5度保存的集卵盒中;
[0062] d、孵化卵:养虫小棚中的豌豆蚜数量达30头/株时,取出冰箱中保存的卵块,放在 温度为22度,湿度为70 %的环境中,进行孵化;
[0063] e、管理一龄幼虫:孵化3天后,用小毛笔将一龄幼虫刷下至杯中,喂以少量豌豆 蚜,并用纱布盖住,橡皮筋封口,每天喂养一次;
[0064] f、田间接种二龄幼虫:2天后,用小毛笔刷取二龄幼虫接种于田间养虫小棚中生 长有大量豌豆蚜的蚕豆嫩尖上,密度为5头/株;
[0065] g、田间管理异色瓢虫:每天观察异色瓢虫生长情况,驱逐自然天敌,人为分散集中 在一起的少量异色瓢虫;
[0066] h、田间释放异色瓢虫:幼虫在田间经历二龄、三龄、四龄后,爬到养虫小棚顶部开 始化蛹,当棚顶上出现密集分布的异色瓢虫蛹时,掀开小棚门帘,使羽化后的异色瓢虫能自 由飞出。
[0067] 实施例4
[006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色瓢虫田间大量扩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 步骤:
[0069] a、准备豌豆姐:在田间种植蚕豆,形成3m*3m的小矩形,蚕豆生长至25-35cm时,接 种豌豆蚜,密度为5头/株,同时加盖养虫小棚;
[0070] b、饲养产卵成虫:在养虫笼中放入产卵成虫和豌姐数量为200头/株的蚕_&植 株,产卵成虫在蚕豆植株上产卵,每天剪取爬满豌豆蚜的蚕豆嫩尖放入养虫笼,以补充新鲜 豌豆蚜提供充足的食物;
[0071] c、收集卵块:每天饲喂产卵成虫前,检查前一天放入的所有蚕豆嫩尖叶片和活体 蚕豆叶片,发现卵块后用剪刀剪取带有卵块的叶片,放入在4-6度冰箱中保存的集卵盒中;
[0072] d、孵化卵:当养虫小棚中的豌豆蚜数量达30头/株时,取出冰箱中保存的卵块,放 入卵块孵化,控制环境条件为温度20-25度,湿度为50% -80%进行孵化;
[0073] e、管理一龄幼虫:孵化2-3天后,用小毛笔将一龄幼虫刷下至杯中,喂以少量豌豆 蚜,并用纱布盖住,橡皮筋封口,每天喂养一次;
[0074] f、田间接种二龄幼虫:2_3天后,用小毛笔刷取二龄幼虫接种于田间养虫小棚中 生长有大量豌豆蚜的蚕豆嫩尖上,密度为3-8头/株;
[0075] g、田间管理异色瓢虫:每天观察异色瓢虫生长情况,驱逐自然天敌,人为分散集中 在一起的少量异色瓢虫;
[0076] h、田间释放异色瓢虫:幼虫在田间经历二龄、三龄、四龄后,爬到养虫小棚顶部开 始化蛹,当棚顶上出现密集分布的异色瓢虫蛹时,掀开小棚门帘,使羽化后的异色瓢虫能自 由飞出。
[0077] 实施例5
[0078] 本发明一种异色瓢虫田间大量扩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79] a、准备豌豆姐:在田间种植蚕豆,形成3m*3m的小矩形,蚕豆生长至30cm时,接种 豌豆蚜,密度为5头/株,同时加盖养虫小棚;
[0080] b、饲养产卵成虫:在养虫笼中放入产卵成虫和豌姐数量为200头/株的蚕_&植 株,产卵成虫在蚕豆植株上产卵,每天剪取爬满豌豆蚜的蚕豆嫩尖,以补充新鲜豌豆蚜提供 充足的食物;
[0081] c、收集卵块:每天饲喂产卵成虫前,检查前一天放入的所有蚕豆嫩尖叶片和活体 蚕豆叶片,发现卵块后用剪刀剪取带有卵块的叶片,放入在冰箱中5度保存的集卵盒中;
[0082] d、孵化卵:养虫小棚中的豌豆蚜数量达30头/株时,取出冰箱中保存的卵块,放在 温度为22度,湿度为70 %的环境中,进行孵化;
[0083] e、管理一龄幼虫:孵化3天后,用小毛笔将一龄幼虫刷下至杯中,喂以少量豌豆 蚜,并用纱布盖住,橡皮筋封口,每天喂养一次;
[0084] f、田间接种二龄幼虫:2天后,用小毛笔刷取二龄幼虫接种于田间养虫小棚中生 长有大量豌豆蚜的蚕豆嫩尖上,密度为5头/株;
[0085] g、田间管理异色瓢虫:每天观察异色瓢虫生长情况,驱逐自然天敌,人为分散集中 在一起的少量异色瓢虫;
[0086] h、田间释放异色瓢虫:幼虫在田间经历二龄、三龄、四龄后,爬到养虫小棚顶部开 始化蛹,当棚顶上出现密集分布的异色瓢虫蛹时,掀开小棚门帘,使羽化后的异色瓢虫能自 由飞出。
[0087] 本发明一种异色瓢虫田间大量扩繁的方法的对比情况,取新脱皮为二龄幼虫的异 色瓢虫20只,取10只接种在田间养虫小棚中,另外10只于室内养虫盒中饲养,每天记录各 处理平均发育历期,并重复5次。异色瓢虫幼虫羽化为成虫后,分别选取雌、雄虫各10对, 每对放在养虫笼中单独饲养,喂以足量的豌豆蚜,比较两种饲养模式下得到的成虫的单雌 日均产卵量。
[0088] 结果见下表:
[0089] 处理
[0090] 发育历期和产卵量室内饲养 田间饲养 2 龄幼虫龄期 1.6±0, 21a I. 4±0, 16a 3 龄幼虫龄期 2. 8 ±0. 31a 2. 2 ±0. 18b 4 龄幼虫龄期 4. 2 ± 0.37a 3. 4 士 0. 26b 蛹期 6. 2±0. 41a 4.8±0. 24b 单雌日均产卵量 43. 5 ±3. 4a 54. 8 ±4, 8b
[0091] 结果表明,田间养虫小棚中生长的异色瓢虫幼虫发育历期明显缩短,其单雌产卵 量也明显增加,因此,在田间养虫小棚进行异色瓢虫的田间养放,增加了幼虫的发育进度, 提高了成虫的产卵量,是更加科学的异色瓢虫养殖方式。
【主权项】
1. 一种异色瓢虫田间大量扩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准备豌豆蚜:在田间种植生长的蚕豆上接种豌豆蚜,加盖养虫小棚; b、 饲养产卵成虫:在养虫笼中放入产卵成虫和爬满豌姐的蚕S?植株; c、 收集卵块:发现卵块后剪取带有卵块的叶片,放入集卵盒中; d、 孵化卵:当养虫小棚中的豌豆蚜数量达30头/株时;卵块进行孵化; e、 管理一龄幼虫:孵化2-3天后,用小毛笔将一龄幼虫刷下至杯中,喂以少量豌豆蚜; f、 田间接种二龄幼虫:2_3天后,用小毛笔刷取二龄幼虫接种于田间养虫小棚中生长 有大量豌豆蚜的蚕豆嫩尖上; g、 田间管理异色瓢虫:驱逐自然天敌,人为分散集中在一起的少量异色瓢虫; h、 田间释放异色瓢虫:幼虫爬到养虫小棚顶部开始化蛹时,掀开小棚门帘,使羽化后的 异色瓢虫能自由飞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色瓢虫田间大量扩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 a、 准备豌豆姐:在田间种植蚕豆,形成3m*3m的小矩形,蚕豆生长至25-35cm时,接种豌 豆蚜,加盖养虫小棚; b、 饲养产卵成虫:在养虫笼中放入产卵成虫和豌豆姐数量为200头/株的蚕豆植株; c、 收集卵块:每天饲喂产卵成虫前,检查叶片,发现卵块后剪取带有卵块的叶片,放入 集卵盒中; d、 孵化卵:当养虫小棚中的豌豆蚜数量达30头/株时;卵块放在温度为20-25度,湿度 为50% -80%的环境中,进行孵化; e、 管理一龄幼虫:孵化2-3天后,用小毛笔将一龄幼虫刷下至杯中,喂以少量豌豆蚜, 并用纱布盖住,橡皮筋封口。 f、 田间接种二龄幼虫:2_3天后,用小毛笔刷取二龄幼虫接种于田间养虫小棚中生长 有大量豌豆蚜的蚕豆嫩尖上,密度为3-8头/株; g、 田间管理异色瓢虫:每天观察异色瓢虫生长情况,驱逐自然天敌,人为分散集中在一 起的少量异色瓢虫; h、 田间释放异色瓢虫:幼虫在田间经历二龄、三龄、四龄后,爬到养虫小棚顶部开始化 蛹,当棚顶上出现密集分布的异色瓢虫蛹时,掀开小棚门帘,使羽化后的异色瓢虫能自由飞 出。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色瓢虫田间大量扩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 a、 准备豌豆姐:在田间种植蚕豆,形成3m*3m的小矩形,蚕豆生长至25-35cm时,接种豌 豆蚜,密度为5头/株,同时加盖养虫小棚; b、 饲养产卵成虫:在养虫笼中放入产卵成虫和豌豆姐数量为200头/株的蚕豆植株,产 卵成虫在蚕豆植株上产卵,每天剪取爬满豌豆蚜的蚕豆嫩尖放入养虫笼,以补充新鲜豌豆 蚜提供充足的食物; c、 收集卵块:每天饲喂产卵成虫前,检查前一天放入的所有蚕豆嫩尖叶片和活体蚕豆 叶片,发现卵块后用剪刀剪取带有卵块的叶片,放入在4-6度冰箱中保存的集卵盒中; d、 孵化卵:当养虫小棚中的豌豆蚜数量达30头/株时,取出冰箱中保存的卵块;卵块 孵化,控制环境条件为温度20-25度,湿度为50% -80%进行孵化; e、 管理一龄幼虫:孵化2-3天后,用小毛笔将一龄幼虫刷下至杯中,喂以少量豌豆蚜, 并用纱布盖住,橡皮筋封口,每天喂养一次; f、 田间接种二龄幼虫:2_3天后,用小毛笔刷取二龄幼虫接种于田间养虫小棚中生长 有大量豌豆蚜的蚕豆嫩尖上,密度为3-8头/株; g、 田间管理异色瓢虫:每天观察异色瓢虫生长情况,驱逐自然天敌,人为分散集中在一 起的少量异色瓢虫; h、 田间释放异色瓢虫:幼虫在田间经历二龄、三龄、四龄后,爬到养虫小棚顶部开始化 蛹,当棚顶上出现密集分布的异色瓢虫蛹时,掀开小棚门帘,使羽化后的异色瓢虫能自由飞 出。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异色瓢虫田间大量扩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豌豆蚜;b、饲养产卵成虫;c、收集卵块;d、孵化卵;e、管理一龄幼虫;f、田间接种二龄幼虫;g、田间管理异色瓢虫;h、田间释放异色瓢虫。本发明的优点是,在田间饲养异色瓢虫,既减少了人工养殖费用、田间运输费用和田间释放费用,也增加了释放后的异色瓢虫对田间气候的适应性。
【IPC分类】A01K67/033
【公开号】CN104996363
【申请号】CN201510362530
【发明人】夏鹏亮, 王瑞, 叶小江, 先开远, 吴文昊, 张黎明, 舒照鹤, 谭绍安, 黄军平, 乔保明
【申请人】湖北省烟草公司恩施州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