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植物蚜虫的复方植物杀虫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文档序号:927914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植物蚜虫的复方植物杀虫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技术领域的控制植物蚜虫的植物杀虫剂,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采用废弃植物资源用于防治蚜虫的复方植物杀虫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农药对控制农业有害生物、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和食品质量,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研究,农药的发展方向从高毒、高残留、长持久性的合成化学农药转向高安全性、低残留、无公害、高生物活性、高选择性的生物农药。其中,从植物中寻找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成为当前新型杀虫剂创制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外,当今大量的农业废弃物的随意丢弃,不仅造成了大量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而且还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因此,实现农业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充分将闲置的资源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与经济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方向。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目的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无残留、生产成本低、经济实用、环境友好、综合性能优良的、包含有农业废弃物在内的控制植物蚜虫的复方植物杀虫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000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植物蚜虫的复方植物杀虫剂,由原料药(40?80% )和常规辅料(20%?60%)组成,其原料药组分及其所占原料药总量的重量百分含量为:番茄提取物2?20 %、大蒜提取物5?30 %,地锦提取物5?30 %、姜提取物5?10 %,马铃薯提取物5?25 %、香樟提取物5?30 %、石楠提取物5?20 %、鹅掌楸提取物5?15 %、喜树提取物4?10%。
[0006]所述的番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取自番前修剪时或果实收获结束后废弃的根、茎、叶、花或其混合物。所述番茄提取物是将修剪时或果实收获结束后废弃的根、茎、叶、花或其混合物烘干后磨成粉末,再经浸提,过滤,减压浓缩得到。
[0007]所述的大蒜(Allium sativum L.)取自大蒜收获结束后废弃的根、莖、叶或其混合物或是大蒜进行食品加工后剩余的大蒜的混合物。所述大蒜提取物是将大蒜收获结束后废弃的根、茎、叶或其混合物或是大蒜进行食品加工后剩余的大蒜的混合物烘干后磨成粉末,再经浸提,过滤,减压浓缩得到。
[0008]所述的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取自杂草地锦根、莖、叶或其混合物。所述地锦提取物是将杂草地锦根、茎、叶或其混合物烘干后磨成粉末,再经浸提,过滤,减压浓缩得到。
[0009]所述的姜(Zingiber officinale)取自姜收获结束后废弃的根、茎、叶或其混合物或是姜进行食品加工后剩余的姜的混合物。所述姜提取物是将姜收获结束后废弃的根、茎、叶或其混合物或是姜进行食品加工后剩余的姜的混合物烘干后磨成粉末,再经浸提,过滤,减压浓缩得到。
[0010]所述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取自马铃薯修剪时或果实收获结束后废弃的地上部分茎、叶、花或其混合物。所述马铃薯提取物是将马铃薯修剪时或果实收获结束后废弃的地上部分茎、叶、花或其混合物烘干后磨成粉末,再经浸提,过滤,减压浓缩得到。
[0011 ] 所述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取自香樟修剪下来或是自然脱落废弃以及利用该植物生产加工其它产品过程中废弃的枝、茎、叶、花、果或其混合物。所述的香樟提取物是将香樟修剪下来或是自然脱落废弃以及利用该植物生产加工其它产品过程中废弃的枝、茎、叶、花、果或其混合物烘干后磨成粉末,浸提,过滤得到。
[0012]所述的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取自石楠修剪下来或是自然脱落废弃以及利用该植物生产加工其它产品过程中废弃的枝、茎、叶、花、果或其混合物。所述的石楠提取物是将石楠修剪下来或是自然脱落废弃以及利用该植物生产加工其它产品过程中废弃的枝、茎、叶、花、果或其混合物烘干后磨成粉末,浸提,过滤得到
[0013]所述的鹳掌楸(Lir1dendron chinensis)取自鹳掌楸修剪下来或是自然脱落废弃以及利用该植物生产加工其它产品过程中废弃的枝、茎、叶、花、果或其混合物。所述的鹅掌楸提取物是将鹅掌楸修剪下来或是自然脱落废弃以及利用该植物生产加工其它产品过程中废弃的枝、茎、叶、花、果或其混合物烘干后磨成粉末,浸提,过滤得到。
[0014]所述的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取自喜树修剪下来或是自然脱落废弃以及利用该植物生产加工其它产品过程中废弃的枝、茎、叶、花、果或其混合物。所述的喜树提取物是将喜树修剪下来或是自然脱落废弃以及利用该植物生产加工其它产品过程中废弃的枝、茎、叶、花、果或其混合物烘干后磨成粉末,浸提,过滤得到。
[0015]所述的常规辅料,是指可促进提取物溶解或悬浮的增溶剂(吐温、聚乙二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钾等)、乳化剂(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醚等)和/或助悬剂、增效剂(茶皂素等)、渗透剂(苄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等)等。
[0016]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控制植物蚜虫的复方植物杀虫剂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分别将番茄、大蒜、地锦、姜、马铃薯、香樟、石楠、鹅掌楸、喜树修剪时或自然脱落的废弃以及利用该植物生产加工其它产品过程中的根、茎、叶、花、果实或其混合物烘干后磨成粉末,再以有机溶液作为浸提溶剂,浸提,过滤,滤液采用减压浓缩的方法分别得到浸膏,然后再加入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本发明复方植物杀虫剂。
[0017]所述的烘干是指:在30_50°C下烘干;
[0018]所述的粉末是指:20-40目的颗粒状粉末;
[0019]所述的有机溶液是指10% -95% v/v的乙醇溶液或无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水等等溶剂,其用量为粉末质量的10-20倍
[0020]所述的浸提,其时间为1-7天。
[0021]所述的减压浓缩是指:将浸提后得到的粗提液抽真空减压到-0.1个大气压并置于30-80°C下水浴,使粗提液浓缩为浸膏。
[0022]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控制植物蚜虫的复方植物杀虫剂的应用,是指:在常温搅拌下将水加入复方植物杀虫剂中,使其稀释至复方植物提取物即原料药占0.5_5wt%的浓度后喷洒施用。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I)组成本发明产品的主要原料之间联合作用一方面可增强杀虫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的共同作用可延缓药剂的抗药性产生。
[0025](2)原料易得、加工简单、对设备要求低、十分利于工业化生产,并且回收后的溶剂还可重复利用。特别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材料大多来自于农业废弃物或城市绿化垃圾,为城市绿化修剪下来或是自然脱落的以及利用该植物生产加工其它产品过程中的废弃物或副产物,这些都是一些废弃物,本发明将这些废弃无变废为宝,避免了二次污染,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0026](3)该杀虫剂来源于天然植物提取物,在自然条件下易于分解,对环境和周围的生态系统安全,没有环境污染问题,是一种无公害植物源生物杀虫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原料药80%和常规辅料20%组成控制植物蚜虫的植物源生物杀虫剂
[0030]分别称取番茄、大蒜、地锦、姜、马铃薯、香樟、石楠、鹅掌楸、喜树植物修剪下来或是自然脱落废弃以及利用该植物生产加工其它产品过程中废弃的枝、茎、叶、花、果或其混合物烘干后磨成粉末(20目颗粒)共100g,用70%的乙醇溶液500ml在室温浸渍2d,过滤,取九种提取物的滤液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得到提取浸膏(其中番茄提取物占20%、大蒜提取物10%、地锦提取物10%、姜提取物10%、马铃薯提取物10%、香樟提取物10%、石楠提取物10%、鹅掌楸提取物10%、喜树提取物10% ),再加入20%的吐温,按照常规工艺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制成本发明控制植物蚜虫的植物源生物杀虫剂,然后在所制的植物源生物杀虫剂中加水稀释,使原料药浓度为2wt%。然后将该稀释后的植物源生物杀虫剂对蚜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根据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生测SOP中的蚜虫浸茎浸渍法进行。24小时后调查各处理的死活虫数,其防效为93.34%。
[0031]实施例2
[0032]原料药70%和常规辅料30%组成控制植物蚜虫的植物源生物杀虫剂
[0033]分别称取番茄、大蒜、地锦、姜、马铃薯、香樟、石楠、鹅掌楸、喜树植物修剪下来或是自然脱落废弃以及利用该植物生产加工其它产品过程中废弃的枝、茎、叶、花、果或其混合物烘干后磨成粉末(20目颗粒)共200g,用50%的乙醇溶液2000ml在室温下浸渍3d,过滤,取其滤液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得到提取浸膏(其中番茄提取物占10%、大蒜提取物30%、地锦提取物15 %、姜提取物5 %、马铃薯提取物5 %、香樟提取物5 %、石楠提取物20 %、鹅掌楸提取物5 %、喜树提取物5 % ),再加入重量占整个植物源生物杀虫剂30 %的吐温,按照常规工艺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制成本发明控制植物蚜虫的植物源生物杀虫剂,然后在所制的植物源生物杀虫剂中加水稀释,使原料药浓度为Iwt %。然后将该稀释后的植物源生物杀虫剂对蚜虫采用室内盆栽法进行生测,24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