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钓鱼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68572阅读:来源:国知局
述第一段壳体上表面0.2-0.8厘米;所述连接件的上端面高出所述第二段壳体上表面0.2-0.8厘米;所述支撑柱体的上端面高出所述第四段壳体上表面0.2-0.8厘米。使得各部件在满足操作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其对钓鱼竿整体美观性的影响。
[0030]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3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2]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钓鱼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图1中E放大图;
[0034]图3是图1中鱼竿本体激发前的局部剖视图;
[0035]图4是图1中鱼竿本体激发后的局部剖视图;
[0036]图5是图4中齿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7]其中,1、鱼竿本体,11、可伸缩部位,111、杆体,112、过线环,12、扳机调整部位,121、第一段壳体,122、活动体,123、回转体,13、主体调节部位,131、第二段壳体,132、调节部件,1321、连接件,1322、齿轮,1323、卡持部件,133、挂钩,134、弹性部件,135、调节柱体,1351、导电部件,14、手持部位,141、第三段壳体,142、电源开关,143、触碰开关,144、电源,145、显示灯,146、扩音器,15、灵敏度调节部位,151、第四段壳体,152、柱体,153、压缩弹簧,154、支撑柱体,2、鱼线轮;
[0038]A、第一开口槽,B、缺口,C、第二开口槽,D、第三开口槽,a、卷线槽,b、过线孔,F1、卡持部位,F2、L形部位,F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40]实施例1:
[0041]参见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一种钓鱼竿,包括鱼竿本体1、鱼线轮2以及鱼线(未画出),所述鱼竿本体1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可伸缩部位11、灵敏度调节部位15、扳机调整部位12、主体调节部位13以及手持部位14。
[0042]所述可伸缩部位11包括多段可伸缩的杆体111 (具体伸缩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的钓鱼竿的前端部位),每段所述杆体111上均设有过线环112,详见图1和图2。
[0043]所述扳机调整部位12包括具有第一开口槽A的第一段壳体121、设置在所述第一段壳体121内部且其末端端部上方设有缺口 B的活动体122以及具有保险位和工作位两种工作状态的回转体123,所述回转体123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活动体122上且其上端贯穿所述第一开口槽A,所述回转体123的上端面高出所述第一段壳体121上表面0.2-0.8厘米,详见图1、图3和图4。
[0044]所述主体调节部位13的结构详见图1、图3和图4,具体是:包括具有第二开口槽C的第二段壳体131、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槽C处的调节部件132以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段壳体131内部的挂钩133、弹性部件134和调节柱体135 ;所述挂钩133前端能插入所述缺口 B内;所述弹性部件134包括弹簧本体S1以及长度方向与其伸缩方向相同的钢丝绳S2,所述钢丝绳S2的末端固定在调节柱体135上,其前端用于与挂钩133相配合,所述弹簧本体S1环绕所述钢丝绳S2设置,详见图3和图4,当所述弹性部件134被压缩时钢丝绳S2的前端能与所述挂钩133的末端相互卡住;所述调节部件132包括上部贯穿所述第二开口槽C且其下部设置在所述调节柱体135上的连接件1321、设置在所述连接件1321上的齿轮1322以及活动设置在所述连接件1321上且位于所述齿轮1322前方的卡持部件1323,所述连接件1321能在所述第二开口槽C处前后移动;所述卡持部件1323位于最末端位置时与所述齿轮1322相啮合防止所述齿轮1322向前转动;所述调节柱体135的末端端部设有导电部件1351 ;所述连接件1321的上端面高出所述第二段壳体131上表面0.2-0.8厘米。
[0045]所述卡持部件1323包括位于前端且用于与所述齿轮1322相卡合的卡持部位F1、位于末端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的L形部位F2以及水平设置弹簧F3,所述L形部位F2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段壳体131内且位于所述触碰开关143前方偏上的位置,所述弹簧F3的前端连接所述连接件1321且其末端连接所述卡持部位F1。卡持部件1323与其他部件结合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击发前,挂钩133与钢丝绳S2勾住,所述弹性部件134被压缩且调节柱体135以及连接件1321 (固定设置在调节柱体上)位于最前端位置,因此弹簧F3处于自然长度状态,卡持部件1323与所述齿轮1322相啮合;击发后,挂钩133与钢丝绳S2脱离,所述弹性部件134逐渐恢复原长而将调节柱体135以及连接件1321 (固定设置在调节柱体上,且齿轮随连接件一起运动)推至最末端位置(调节柱体向后移动一定距离后,卡持部件1323中的L形部位F2的端部触碰到触碰开关143部位而不能继续向后移动,因此弹簧F3被逐渐压缩),卡持部件1323与所述齿轮1322分开,详见图1、图3和图4。
[0046]所述齿轮1322包括出线方向均沿鱼竿本体1长度方向的卷线槽a以及过线孔b,详见图5。
[0047]所述手持部件14包括第三段壳体141、设置在所述第三段壳体141端部的电源开关142、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段壳体141内部的触碰开关143和电源144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段壳体142壁上的显示灯145和扩音器146,所述显示灯145和扩音器146分别同时与所述电源开关142和电源144连接;所述触碰开关143与所述导电部件1351接触时所述显示灯145和扩音器146均处于通电状态,详见图1、图3和图4。
[0048]所述灵敏度调节部位15包括具有第三开口槽D的第四段壳体151、由前至后设置在所述第四段壳体151内部的柱体152和压缩弹簧153、下端设置在所述柱体152上且其上端贯穿所述第三开口槽D设置的支撑柱体154以及用于调节所述柱体152前后移动来控制所述压缩弹簧153的伸缩且其一端设置在所述柱体152上另一端位于所述第四段壳体151外部的调节件155,所述支撑柱体154的上端面高出所述第四段壳体151上表面0.2-0.8厘米,详见图1、图3和图4。
[0049]所述鱼线轮2设置在所述鱼竿本体1中的第三段壳体141上,所述鱼线缠绕在所述鱼线轮2、齿轮1322、回转体123以及支撑柱体154上且贯穿所述过线环112设置。
[0050]上述第一开口槽A、第二开口槽C以及第三开口槽D均为长度方向沿鱼竿本体1长度方向的腰槽。
[0051]所述第三段壳体141的外壁上设有防滑垫(未画出)以及失手绳(未画出)。
[0052]应用本发明的钓鱼竿,具体操作如下:
[0053]第一步:打开电源开关142 ;将鱼线(最好采用大马力线)从鱼线轮2上拉出穿过齿轮1322上的过线孔b至钓鱼竿前部所有过线环112 ;将鱼钩及其上的鱼饵投入钓点,适当收线(一般采用转动鱼线轮的方式进行收线);
[0054]第二步:前推调节部件132到位(此时弹性部件134被全部压缩),钢丝绳S2的前端自动嵌入挂钩133上相互卡住;此时,卡持部件1323嵌合于齿轮1322的相邻两齿之间,限制齿轮1322不能前转,只能往后转(具体是:弹簧F3处于自然长度状态,卡持部位被推至最末端位置而与齿轮相卡持);
[0055]第三步:将鱼线绕支撑柱体154和回转体123 —圈(具体是:将鱼线从支撑柱体154和回转体123的同一侧绕至支撑柱体154和回转体123的另外同一侧,出线的两个自由端分别沿鱼竿本体1长度的两个不同方向);将回转体123由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