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松茸人工驯化方法_2

文档序号:9794749阅读:来源:国知局
肉组织,25°C恒温暗培养I Od后,从菌落边缘挑取尖端菌丝体,移植到常规I3DA培养基斜面上,25 °C恒温暗培养至菌丝长满整个斜面,如此重复3次,分离筛选保藏的菌种转管扩繁至PDA培养基斜面上,置250C恒温暗培养至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基斜面;
[0026]S2、取玉米芯40份、红薯藤15份、鼠尾草35份、荔枝木肩10份、大蒜末15份、海藻酸纤维10份、葛仙米55份置于汽爆罐内,先通入氮气至汽爆罐内压力为1.4MPa,爆破处理I Imin ;然后迅速通入蒸汽至汽爆罐内压力为1.9MPa,蒸汽爆破处理0.7min,得混合物;
[0027]S3、将所得的混合物自然冷却置常温,取11份混合菌液稀释5倍后喷入原料中并混匀;同时按1.3L/m3用量的比例将过氧化尿素喷洒到原料上翻拌混合均匀,此后每周喷施I次混合菌液,翻拌均匀形成稳定菌落体,连续接种5周后使原料进入分解阶段,停止分解菌接种,再每隔5天翻拌I次原料,持续5周,保持原料堆内的有氧条件,原料堆内湿度保持在80% ;
[0028]S4、发酵结束后装入食用菌袋,每袋折装干料300克,松紧要适度,用细绳扎紧两端袋口,常压下先将温度升至105°C,保温20min;然后将温度上升至115°C,保温60min;再将温度升至125°C,在压力为0.14MPa的情况下保温60min,最后再闷置35min,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到24°C以下,无菌条件下接种步骤SI所得的菌丝,放入培养暗室18?23°C避光培养直至培养基表面长出白色菌丝时,采用钴-60 γ射线处理后,揭开瓶盖将栽培瓶侧放进行培育,白天房间温度保持在200C,昼夜温差控制在80C,每天给予1000Ix散射光,每天浇水,每天的浇水量为30毫米的降水量,当子座长齐、尖端膨大、孢子形成时即可采收。
[0029]实施例3
[0030]S1、按重量份称取马铃薯粉35份、葡萄糖13份,琼脂10份,松针营养液80份、葡萄叶粉19份、硫酸镁0.2份、磷酸二氢钾0.4份、氨基酸螯合锰0.2份、一水硫酸锌0.2份混合混匀后装入三角瓶中,经灭菌、冷却、摆成斜面,接种野生松茸的子实体菌肉组织,25°C恒温暗培养8d后,从菌落边缘挑取尖端菌丝体,移植到常规PDA培养基斜面上,25 °C恒温暗培养至菌丝长满整个斜面,如此重复3次,分离筛选保藏的菌种转管扩繁至TOA培养基斜面上,置25 °C恒温暗培养至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基斜面;
[0031]S2、取玉米芯33份、红薯藤10份、鼠尾草30份、荔枝木肩7.5份、大蒜末10份、海藻酸纤维7.5份、葛仙米50份置于汽爆罐内,先通入氮气至汽爆罐内压力为1.1MPa,爆破处理19min ;然后迅速通入蒸汽至汽爆罐内压力为16.5MPa,蒸汽爆破处理1.6min,得混合物;
[0032]S3、将所得的混合物自然冷却置常温,取8份混合菌液稀释3.5倍后喷入原料中并混匀;同时按1.75L/m3用量的比例将过氧化尿素喷洒到原料上翻拌混合均匀,此后每周喷施I次混合菌液,翻拌均匀形成稳定菌落体,连续接种4.5周后使原料进入分解阶段,停止分解菌接种,再每隔5天翻拌I次原料,持续4.5周,保持原料堆内的有氧条件,原料堆内湿度保持在75%;
[0033]S4、发酵结束后装入食用菌袋,每袋折装干料250克,松紧要适度,用细绳扎紧两端袋口,常压下先将温度升至102.5 °C,保温22.5min ;然后将温度上升至112.5 °C,保温65min ;再将温度升至122.5°C,在压力为0.135MPa的情况下保温65min,最后再闷置32.5min,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到24°C以下,无菌条件下接种步骤SI所得的菌丝,放入培养暗室20.5°C避光培养直至培养基表面长出白色菌丝时,采用钴-60 γ射线处理后,揭开瓶盖将栽培瓶侧放进行培育,白天房间温度保持在17.5°C,昼夜温差控制在6.5°C,每天给予7501χ散射光,每天浇水,每天的浇水量为20毫米的降水量,当子座长齐、尖端膨大、孢子形成时即可采收
[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野生松茸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1、按重量份称取马铃薯粉30?40份、葡萄糖11?15份,琼脂7?13份,松针营养液50?110份、葡萄叶粉18?20份、硫酸镁0.1?0.3份、磷酸二氢钾0.2?0.6份、氨基酸螯合锰0.1?0.3份、一水硫酸锌0.1?0.3份混合混匀后装入三角瓶中,经灭菌、冷却、摆成斜面,接种野生松茸的子实体菌肉组织,25 °C恒温暗培养6d?1d后,从菌落边缘挑取尖端菌丝体,移植到常规TOA培养基斜面上,25 V恒温暗培养至菌丝长满整个斜面,如此重复3次,分离筛选保藏的菌种转管扩繁至PDA培养基斜面上,置25°C恒温暗培养至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基斜面; 52、取玉米芯26?40份、红薯藤5?15份、鼠尾草25?35份、蒸枝木肩5?10份、大蒜末5?15份、海藻酸纤维5?10份、葛仙米45?55份置于汽爆罐内,先通入氮气至汽爆罐内压力为0.8?1.4MPa,爆破处理11?27min ;然后迅速通入蒸汽至汽爆罐内压力为1.4?1.9MPa,蒸汽爆破处理0.7?2.5min,得混合物; 53、将所得的混合物自然冷却置常温,取5?11份混合菌液稀释2?5倍后喷入原料中并混匀;同时按1.3?2.2L/m3用量的比例将过氧化尿素喷洒到原料上翻拌混合均匀,此后每周喷施I次混合菌液,翻拌均匀形成稳定菌落体,连续接种4?5周后使原料进入分解阶段,停止分解菌接种,再每隔5天翻拌I次原料,持续4?5周,保持原料堆内的有氧条件,原料堆内湿度保持在70%?80%; 54、发酵结束后装入食用菌袋,每袋折装干料200?300克,松紧要适度,用细绳扎紧两端袋口,常压下先将温度升至100?105°C,保温20?25min;然后将温度上升至110?115°C,保温60?70min;再将温度升至120?125°C,在压力为0.13?0.14MPa的情况下保温60?70min,最后再闷置30?35min,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到24°C以下,无菌条件下接种步骤SI所得的菌丝,放入培养暗室18?23°C避光培养直至培养基表面长出白色菌丝时,采用钴-60 γ射线处理后,揭开瓶盖将栽培瓶侧放进行培育,白天房间温度保持在15?20°C,昼夜温差控制在5?8°C,每天给予500?1000Ix散射光,每天饶水,当子座长齐、尖端膨大、孢子形成时即可采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松茸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菌液由乳酸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谷氨酸棒杆菌混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生松茸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的质量为1: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松茸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松针营养液的制备方法为:取生长六年以上的干油松松针,加9?11倍量水煮沸1.5?2小时,取滤液,加水补足至初始液体量,加入16?24%蚕蛹粉后混合即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松茸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天的浇水量为10?30毫米的降水量。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松茸人工驯化方法,将野生松茸的子实体菌肉组织接种后扩繁后,采用玉米芯份、红薯藤份、鼠尾草、荔枝木屑、大蒜末、海藻酸纤维、葛仙米发酵灭菌所得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同时在培养过程中,采用钴-60γ射线处理,并合理调控温度和湿度,从而成功的实现了野生松茸的人工代料栽培和出菇。
【IPC分类】A01G1/04, C05G1/00, C05F17/00
【公开号】CN105557299
【申请号】CN201510906037
【发明人】刘晓红, 王志伟
【申请人】刘晓红, 王志伟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