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古竹丰产栽培方法_4

文档序号:9894176阅读:来源:国知局
立地级Π级造林地;
(4)整地:翻垦采用块状整地按初植密度定点块状开垦,地块的大小一般为1.5mX1.5m,其余同带状整地。造林后I年?2年内逐步拓展翻垦范围至全垦状;
(5)栽植:栽植米用成从栽植,成丛栽植2株?3株栽为I丛,成丛栽植时鞭向呈尚心状;
(6)造林密度:密植I350株/hm2,株行距均为2.72 m;该种植密度为立地级Π级小径级立竹林分;
(8)林地管理:坡度>15°的竹林地采用隔年水平带状轮垦,带宽及带距1.35m,即为初植密度I 350株/hm2;
(9)追肥管理:所述立地级Π级小径级造林地施氮肥、磷肥以及钾肥的施肥总量分别为437?477 kg/ hm2、262?286 kg/ hm2、175?191 kg/ hm2,施肥采用沟施沿等高线水平开沟,深10 cm?15 cm,宽20 cm,沟间距1.5 m?2.0 m,施入肥料并随之覆土;
(10)留笋养竹:立地级Π级小径级造林地的竹笋留养数量为30250?33000根/年.hm2。
[0020]本发明采用实施例一到四实现的立地级I级和立地级Π级造林成活率>90%,保存率>85%,发笋率>80%。
【主权项】
1.一种黄古竹丰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母竹选择:在I?2年生且生长旺盛、分支较低健壮、勾称的竹林中选择母竹,母竹的胸径1.8?2.4cm; (2)母竹处理:母竹挖好后立即去稍,去稍后杆高3?3.5m,枝下高小于2m,并且去稍后的母竹留枝4?8盘,顶部切口距最上I盘留枝5 cm?7 cm,呈马耳形或截平形,且平滑不开裂,即为留枝;留来鞭长>15 cm,去鞭长>20 cm,去鞭上应有5个以上健壮饱满的笋芽,SP为留鞭;每株母竹根部必须带土,连同母竹的总重大于6.0kg,即为蓄土; (3 )造林地选择: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交通条件的选择; (4 )整地:包括砍灌、翻垦以及挖栽植穴; (5)栽植:在2月下旬?3月下旬、梅雨季节前中期或10?11月份进行栽植,先将表土回填于穴底,回填厚度为栽植穴的1/5?1/4,将处理好的母竹土球置于栽植穴正中,保持竹鞭呈水平状态,土球表面与栽植穴上口面持平,每穴施腐熟有机肥10 kg或复混肥0.25 kg,与回填土充分拌匀,填土时从四周向中间慢慢填塞,表土埋入下面,新土填在上面,分层踏实,使鞭根与土壤密接,在填土接近土球表面时一次性浇足定根水,再覆土至母竹周围成馒头形,栽植深度以比母竹原产地深度深5 cm?1 cm; (6)造林密度:900株/hm2,株行距均为3.33m;密植I 350株/hm2,株行距均为2.72 m; (7)幼林管护:包括套种、松土除草、施肥、浇灌排水、疏笋养竹; (8)林地管理:包括垦复、松土除草、浇灌排水; (9)追肥管理:施氮肥、磷肥以及钾肥的施肥总量分别为358?516kg/ hm2、215?310kg/ hm2、143?206 kg/ hm2,施肥采用撒施、穴施或沟施;施肥期分为行鞭期、孕笋期以及长笋期,行鞭期在每年的6月进行,以氮肥为主,孕笋期在每年的9月,以磷肥为主,长笋期在第二年的4月,以氮素为主,行鞭期、孕笋期以及长笋期三个追肥期所施肥的总量分别为上述氮肥、磷肥以及钾肥总量的50%、20%以及30%; (10)留笋养竹:竹林造林后在每年5月上旬,留养健壮饱满、匀称、无病虫危害的竹笋,竹笋留养数等于当年采伐株数数量的1.1倍; (11)病虫害防治:综合防治竹丛枝病、竹煤污病、竹叶锈病、竹杆锈病、竹笋禾夜蛾、毛笋泉蝇、笋绒茎蝇、一字竹笋象、竹蝗、竹黛蚜、竹梢突唇斑蚜、竹织叶野螟、竹镂舟蛾、刚竹毒蛾、两色绿刺蛾、薄蝽以及竹紫天牛; (12)采伐:采伐选择在当年的9月至翌年2月期间,胸径<2.4cm的细杆平地砍伐或带蔸采挖,不留伐粧;胸径>2.4 cm的粗杆平茬或带半蔸砍伐;平茬以“三刀伐”砍伐,伐粧不高于3 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古竹丰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造林地选择中气候为年平均气温15.0 °C?16.0 °(:,1月平均温度3.5 °C?4.5 °C,出笋期所在的4月和5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0 °C?16.0 °(:和20.0 °C?21.0 °C,极端最低气温>_10°C,极端最高气温<40 °C,年降水量>1100 _,春夏雨水充沛,9月无持续干旱天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古竹丰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造林地选择中地形土壤条件是指选择海拔<600 m、坡度<20°的山谷、山麓、丘岗地中下部、潮土平缓地或弃耕田,土层厚度>50 cm,腐殖质层厚度>10 cm,土壤pH值4.5?6.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古竹丰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整地中的所述砍灌是指在每年8月底之前且在翻垦前全面砍灌和清理造林地I次,砍倒的杂灌依次铺放在栽植行间;所述翻垦在栽植时的I个月之前完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黄古竹丰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垦整地分为全垦整地、带状整地或块状整地;其中,所述全垦整地是指坡度在15°以下的山场可全面深翻造林地,整地深度? 30 cm,且土块细化,表层近于平整,所述带状整地是指沿等高线带状开垦造林地,带宽和带距为1.6 m?2.1 m,整地深度2 30 cm,所述块状整地是指按初植密度定点块状开垦,地块的大小一般为1.5 mX1.5 m,整地深度2 30 c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黄古竹丰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栽植穴是根据造林密度,呈“品”字形布点挖穴,即相邻的两行起始栽植穴应错开半个株距,穴长70 cm,宽50 cm,深40 cm,穴口与穴底等大,栽植穴的长边方向与山坡等高线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古竹丰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幼林管护中所述套种是在竹林地间作套种豆类、花生、绿肥三种作物中的一种;所述施肥是在未套种的年份在造林当年秋冬季节,沿栽植穴四周沟施有机肥5.0 kg/株,次年9月和第三年2月在所留新竹附近穴施复混肥0.2 kg/株,此后至满园前各年所留的新竹于当年9月和第二年2月在其附近穴施复混肥0.1 kg/株,肥料均埋入土层15 cm?20 cm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古竹丰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林地管理中的所述垦复是指在每年的6-7月之间进行,坡度<15°的竹林地每年或隔年在6月全垦I次;坡度>15°的竹林地采用隔年水平带状轮垦,带宽及带距1.65 !11或1.35 m,垦复采用两锄法,有鞭处垦复深度略小于鞭的分布深度,无鞭处垦复深度2 30 c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古竹丰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追肥管理中所述的撒施是将肥料均匀地撒在地面,垦复时翻入土中;穴施是在距竹杆基部上方或外围30 cm处开挖约10 cm深、20 cm宽的半月形沟,施入肥料并随之覆土;沟施是沿等高线水平开沟,深10 cm?15 cm,宽20 cm,沟间距1.5 m?2.0 m,施入肥料并随之覆土。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古竹丰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母竹选择;(2)母竹处理;(3)造林地选择;(4)整地;(5)栽植;(6)造林密度;(7)幼林管护;(8)林地管理;(9)追肥管理;(10)留笋养竹;(11)病虫害防治;(12)采伐;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是提出了一个更加全面、合理的黄古竹丰产栽培的方法,采用该方法种植的黄古竹产量高,植株长势整齐,可利用价值高,种植的黄古竹的质量好,成活率高,并且病虫害的防治彻底,高效,而且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其造林成活率>90%,保存率>85%,发笋率>80%,大大提高了林地产出率。
【IPC分类】A01G1/00, A01G17/00
【公开号】CN105660100
【申请号】CN201610020013
【发明人】徐华龙
【申请人】徐华龙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3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