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龙纹斑鱼苗的培养方法

文档序号:9925775阅读:3463来源:国知局
澳洲龙纹斑鱼苗的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鱼苗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澳洲龙纹斑鱼苗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澳洲龙纹斑有特殊的外型以及鲜美口感,在澳大利亚素有"国宝鱼"美称。其肉质 细嫩鲜美、厚实、少刺,并含有丰富的四种氨基酸及EPA与DHA营养物质等特征,是优质鱼类 之一。我国澳洲龙纹斑的养殖还处于初步阶段,仅在浙江、福建有少数企业试验养殖,少量 销售,没有被广泛推广,国内外市场空间巨大。
[0003] 目前,我国澳洲龙纹斑的养殖技术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鱼苗培养阶段,普遍 存在着饵料投喂不当、培育池管理不规范、病害得不到及时合理的防治等问题,从而导致澳 洲龙纹斑鱼苗发病率高、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进而导致所培养的澳洲龙纹斑无法满足国 内市场需求。
[0004] 因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对澳洲龙纹斑鱼苗的培养方法、饲料营养、疾病防控、饲 养管理等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合理有效的澳洲龙纹斑鱼苗的培养方法,使得我国澳洲龙 纹斑的养殖技术更上一个台阶。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澳洲龙纹斑鱼苗的培养方法,解决传统 澳洲龙纹斑鱼苗的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发病率高、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0006]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澳洲龙纹斑鱼苗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鱼苗暂养:将澳洲龙纹斑受精卵孵化得到的澳洲龙纹斑鱼苗放入内壁光滑、面 积为2~5平方米的鱼苗暂养池内,鱼苗密度控制在2~5万尾/立方米,水流量控制在50~ 100升/小时,曝气增氧,前5~7天不投喂饵料。
[0008] 本发明中所述的暂养指的是从将鱼苗放入暂养池时开始到鱼苗生物饵料投喂结 束为止,这段时间的培育称为暂养。
[0009] 由于刚刚孵化出来的鱼苗属于内源性营养鱼类,可以依靠体内蛋黄囊的营养以供 自身生长的营养需求,所以前5~7天不需要投喂饵料,一方面避免饵料的浪费,另一方面避 免饵料污染暂养池。
[0010] 本发明所述的内壁光滑的鱼苗暂养池优选为玻璃材质的暂养池,一方面玻璃材质 的暂养池内壁光滑,可以有效地避免了鱼苗被池壁刮伤;另一方面玻璃具有透明的特性,使 得工作人员能够很好地实时监控和观察玻璃材质暂养池内鱼苗的生长情况,确保在鱼苗出 现特殊状况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有效地避免了个别鱼苗感染和病害之后传染给其他鱼 苗。
[0011] 本发明暂养池的面积为2~5平方米,鱼苗密度控制在2~5万尾/立方米,暂养池中 水流量控制在50~100升/小时,曝气增氧。面积为2~5平方米的暂养池方便了工作人员的 管理,也是鱼苗较适合的生活面积。本发明澳洲龙纹斑鱼苗的培养方法中,鱼苗的密度控制 在2~5万尾/立方米,能够很好地保证鱼苗具有较合适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避免由于放 养密度太大,导致澳洲龙纹斑鱼的生存环境缺氧或水质变差。同时,也避免了由于放养密度 太小而浪费暂养池的空间进而增加澳洲龙纹斑鱼苗的培养成本。
[0012] 2)鱼苗开口培育:鱼苗放入鱼苗暂养池5~7天后开始投喂动物性饵料,进行鱼苗 开口培育;所述鱼苗开口培育包括初期、中期、后期培育;开口培育初期持续9~14天,每天 按鱼重的100 %投喂动物性饵料,分4次投喂;开口培育中期持续24~36天,每天按鱼重40~ 50%投喂动物性饵料,分2次投喂;开口培育后期持续7~12天,每天按鱼重25~35%投喂动 物性饵料,分2次投喂。
[0013] 本发明中鱼苗开口培育指的是鱼苗第一次摄取外源性食物的培育。在本发明澳洲 龙纹斑鱼苗的培养方法中,鱼苗开口培育采用的是动物性饵料投喂,即活饵开口。所述的动 物性饵料包括水蚯蚓、哲水母、剑水蚤类、桡足类、枝角类和小型水生昆虫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优选采用丰年虫卵孵化出的丰年虫作为开口的动物性饵料。
[0014] 本发明澳洲龙纹斑鱼苗的培养方法中,鱼苗放入鱼苗暂养池5~7天后开始投喂动 物性饵料,进行鱼苗开口培育,即在鱼苗的内源性营养期结束后进行开口培育,鱼苗的开口 培育包括初期、中期、后期培育。开口培育初期持续9~14天,每天按鱼重的100 %投喂动物 性饵料,分4次投喂,即每天投喂4次,每次按鱼重的25%进行投喂;随着鱼苗体质的增强和 规格的增大,投喂量和投喂次数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在持续24~36天的开口培育中期,每天 按鱼重40~50%投喂动物性饵料,分2次投喂,即每天投喂2次,每次按鱼重的20 %~25 %进 行投喂;开口培育后期持续7~12天,每天按鱼重25~35%投喂动物性饵料,分2次投喂,即 每天投喂2次,每次按鱼重的12.5 %~17.5%进行投喂。优选的,鱼苗的开口培育中,每天的 投喂间隔相等,例如在投喂初期每天投喂4次中,每隔6个小时投喂一次,优选的,开口培育 每天的4次投喂时间分别为0点、6点、12点和18点;开口培育中期、后期的2次投喂时间分别 为6点、18点。
[0015] 3)鱼苗转口驯化:待澳洲龙纹斑鱼苗经过40~60天的开口培育且澳洲龙纹斑鱼苗 体长大于3厘米后,投喂混合饲料进行转口驯化;所述混合饲料为动物性饵料与配合饲料混 合后的饲料。
[0016] 本发明中的鱼苗转口驯化指的是用动物性饵料开口的鱼苗改喂人工配合饲料的 转换过程。其做法是在每天的投喂食物中,逐步减少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同时逐渐增加配 合饲料的投喂量,经过5~7天左右时间转口驯化后,根据鱼的摄食情况,完全使用配合饲 料。对澳洲龙纹斑采用鱼苗转口驯化的效果比较稳定,继续饲养的成活率很高,在养殖水温 和饲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生长速度也较快,抵抗力强,患病死亡量极少。
[0017] 此外,由于澳洲龙纹斑鱼苗经过40~60天左右时间的鱼苗开口培育后,鱼苗生长 存在参差不齐,虽然大部分鱼苗体重可在0.5克以上,体长可达3厘米以上,但是还有小部分 鱼苗比较弱小,由于配合饲料粒径较大,若直接投喂配合饲料,会造成太弱小的鱼苗难以觅 食或消化,因此采用鱼苗转口驯化能确有效地避免弱小的澳洲龙纹斑鱼苗因难以觅食或消 化而被淘汰,保证了鱼苗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以及较强的体质。
[0018] 4)准备鱼苗培育池:准备面积为60~80平方米、池深0.8~1米、水位0.5~0.6米的 鱼苗培育池;
[0019] 5)鱼苗培育:鱼苗培育池水温控制在20~22摄氏度,曝气增氧,鱼苗放养密度为 100~1000尾/平方米,投喂配合饲料。
[0020] 由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鱼苗放养密度的大小对鱼苗的生长速度有一定的 影响。当鱼苗的放养密度过小时,会使得鱼苗培育池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增加鱼苗培养 成本;当鱼苗的放养密度过大时,会加大鱼苗的自身抑制作用,影响鱼苗的新陈代谢活动和 鱼苗对饵料的消化利用率,同时也极易污染其生活环境,引起池内缺氧,造成鱼苗的死亡。 因此,本发明澳洲龙纹斑鱼苗的培养方法中,鱼苗培育池的面积为60~80平方米、池深0.8 ~1米、水位0.5~0.6米的鱼苗培育池,水体温度控制在20~22摄氏度,曝气增氧,鱼苗放养 密度为100~1000尾/立方米。当然,还可以根据鱼苗规格合理地调整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可 参考以下表1。
[0021] 表1澳洲龙纹斑鱼苗放养密度参考表
[0023] 6)鱼苗培育池的管理:控制鱼苗培育池的水温为20~22摄氏度、溶解氧为5毫克/ 升以上、PH值为7.0~8.0;每天对鱼苗培育池进行排污,排污次数与投喂次数相等;筛选出 体长小于3厘米的鱼苗,先投喂10天的动物性饵料,而后再进行步骤3)的鱼苗转口驯化;筛 选出体长大于5厘米的鱼苗另行培育。
[0024] 由于澳洲龙纹斑鱼苗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在鱼苗的培养过程中要避免温 度的骤然变化,所以培育水温应控制在20~22摄氏度。此外,澳洲龙纹斑鱼苗对水体的溶氧 量要求较高,本发明的鱼苗培养方法中,水体中的溶解氧要控制在5毫克/升以上。
[0025] 在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