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白皮松变异类型嫁接繁殖成活率的方法

文档序号:10495114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白皮松变异类型嫁接繁殖成活率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白皮松变异类型嫁接繁殖成活率的方法。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包括:采用高位靠接法将接穗嫁接至砧木上,完成嫁接,得到嫁接植株;接穗为变异白皮松或白皮松;变异白皮松为盆仙白皮松;砧木为油松或白皮松;采用高位靠接法将接穗嫁接至砧木上包括:将接穗削开切口,得到带有切口的接穗,将砧木的主稍或上部枝稍顶芽下方2cm?5cm处削开切口,得到带有切口的砧木;对接带有切口的接穗与带有切口的砧木,完成嫁接。利用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嫁接白皮松一般成活率约为90%,且亲和力强,生长快,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繁育白皮松新品种、建立白皮松种质资源无性系收集圃以及在生产上繁育优良的白皮松无性系。
【专利说明】
一种提高白皮松变异类型嫁接繁殖成活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白皮松变异类型嫁接繁殖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白皮松是我国华北地区唯一的三针松,其树冠圆满多姿,树干挺拔苍翠,树皮斑驳如龙,俗称“帝王树”,是我国北方非常优良的园林景观树种。但白皮松幼苗期间生长缓慢(I年生高3-5cm,10年生高Im左右),限制了其快速成材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科研人员发现了一株白皮松变异类型一短枝型白皮松,命名为“盆仙白皮松”。“盆仙白皮松”经过十多年观测,到目前未见开花结实,目前只有通过无性方法对其进行繁殖推广。白皮松无性繁殖方法目前主要是通过本砧嫁接或异砧嫁接,本砧嫁接用白皮松苗或树做砧木,异砧嫁接通常用油松、黑松苗或树做砧木,嫁接时间通常在夏季高温高湿天气进行。通常的嫁接方法存在的问题一般是嫁接成活率较低,嫁接时对天气和砧木要求高,嫁接过程需要2年完成(上一年嫁接,次年松绑)。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白皮松变异类型嫁接繁殖成活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白皮松嫁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高位靠接法将接穗嫁接至砧木上,完成嫁接,得到嫁接植株;所述接穗为变异白皮松或白皮松。
[0005]上述方法中,所述变异白皮松可为盆仙白皮松;和/或,所述砧木可为油松或白皮松。
[0006]上述方法中,所述采用高位靠接法将接穗嫁接至站木上可包括:将所述接穗削开切口,得到带有切口的接穗,将所述砧木的主稍顶芽或枝稍顶芽下方2cm-5cm处削开切口,得到带有切口的砧木;对接所述带有切口的接穗与所述带有切口的砧木,完成嫁接。
[0007]其中,所述带有切口的接穗与所述带有切口的砧木形成层紧密吻合形成嫁接部位。每株所述砧木可在高位嫁接1-4个所述接穗,嫁接完成后剪除所述砧木低位多余枝条。
[0008]上述方法中,所述砧木可为苗期白皮松或苗期油松。所述砧木的高度可大于lm。
[0009]上述方法中,所述接穗可为白皮松或盆仙白皮松的I年生新梢。所述砧木可带有母茎顶芽。
[0010]上述方法中,在嫁接前2-5天可为所述砧木浇水以保证水分充足。
[0011]上述方法中,在嫁接前可将所述接穗保湿。所述保湿的方法具体可为将所述接穗采集后泡入水中,嫁接时将水倒掉,在所述接穗上盖上湿毛巾,嫁接时将其取出。
[0012]上述方法中,所述接穗的长度可为3-5厘米。
[0013]上述方法中,所述接穗的直径可为0.3-0.5厘米。
[0014]上述方法可在环境温度为5-30 °C、环境相对湿度为60-80%中进行。所述环境温度具体可为15-25 °C。
[0015]上述方法中,嫁接后可保持环境湿度为40%-60%、环境温度为5°C-30°C。
[0016]上述方法还可包括:将所述嫁接植株移栽至25°C_35°C的环境中,得到目的植株。
[0017]上述方法中,将所述嫁接植株移栽至25°C_35°C的环境中后还可包括除去所述所述嫁接植株中所述砧木的母茎顶芽。
[0018]上述方法中,所述嫁接以及所述嫁接后至所述移栽前均可在温度、湿度可控的大棚中进行。
[0019]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嫁接时可在大棚中进行,不需依赖天气条件,砧木范围也可增宽,嫁接过程I年完成(当年嫁接,当年松绑),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嫁接白皮松一般成活率均达90%左右,且亲和力强,生长快。
[0020]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0021](I)有利于快速繁殖白皮松优良无性系和新品种,保持其品种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0022](2)有利于提高白皮松苗木的早期生长速度。
[0023](3)有利于矮化白皮松,用于制作盆景。
[0024](4)该方法已经重复试验3年以上,效果稳定。
[0025]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繁育白皮松新品种、建立白皮松种质资源收集圃以及在生产上繁育优良的白皮松无性系。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嫁接后盆仙白皮松全株。
[0027]图2为盆仙白皮松。
[0028]图3为嫁接后的盆仙白皮松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0]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31]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32]下述实施例中的白皮松(Pinusbungeana)在文献“何燕,李斌,姜英淑等,白皮松种源苗期变异与选择,林业科技通讯,2001,6:5-8。”中公开过,公众可从
【申请人】处获得。
[0033]下述实施例中的盆仙白皮松,在文献“李斌,孟庆阳,李言达等,白皮松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湖南林业科技,2016,43 (2): 1-7.”中公开过,公众可从
【申请人】处获得。
[0034]实施例1、嫁接白皮松的方法
[0035]—、嫁接时间:春季(2月-3月),室外温度-20°C至15°C,大棚内温度5°C至30°C。
[0036]嫁接砧木:高Im以上白皮松或油松的大苗或小树。
[0037]嫁接接穗:1年生盆仙白皮松和白皮松个体的嫩枝,直径约为0.3-0.5厘米。
[0038]二、嫁接方法
[0039](— )在2月中旬-3月下旬在大棚里进行,大棚里的最低温度保持在5°C以上,以15-25°C为宜。
[0040](二)将嫁接砧木移栽在大棚内,嫁接之前2-5天给砧木苗浇一次透水以保证水分充足。
[0041](三)嫁接之前1-2天,给栽植的嫁接砧木的大棚圃地浇一遍水,嫁接当天,给大棚四周反复喷水,增加空气湿度,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 %为佳。
[0042](四)嫁接当天,剪取I年生盆仙白皮松或常规白皮松的健壮新梢(即嫩枝)作接穗,长度3_5cm,随采随泡入水中,嫁接时将水倒掉,盖上湿毛巾,随接随取。
[0043](五)嫁接采用高位靠接法(高接法),首先将接穗削到一半,然后削砧木,在砧木主稍顶芽或枝稍顶芽下方2_5cm处削开切口,将接穗切口对准砧木切口锲入放置,使两者形成层紧密吻合。嫁接部位用膜绷缠,嫁接时保留母茎顶芽。每株砧木一般优先在高位嫁接1-4个接穗(可以更多),嫁接完成后剪除砧木低位多余枝条。
[0044](六)大棚嫁接好以后,10-30天内,若棚内温度大于30°C时,需要进行遮荫,天气转暖后要进行通风,保持环境温度在5°C_30°C,环境湿度在40%-60%。
[0045](七)7_8月(室外温度25°C_35°C)可将嫁接成活的树苗移出大棚,移栽大田;移栽后,可将嫁接部位绷缠的膜去除,并将所留母茎顶芽切去,便于接穗生长。
[0046]采用以上方法嫁接成活的盆仙白皮松如图1-图3所示。
[0047]该方法的嫁接效果:一般成活率可达90%,且亲和力强,生长快。
[0048]嫁接成活率统计:2009年至2013年,接穗分别采用盆仙白皮松和常规白皮松,砧木分别采用常规白皮松和油松,连续4年重复。利用本方法盆仙白皮松嫁接常规白皮松4年平均嫁接成活率为91.2 %,盆仙白皮松嫁接油松平均嫁接成活率为88.5 %,常规白皮松接穗嫁接常规白皮松和油松的平均嫁接成活率分别为90.3 %和86.9%,均与盆仙白皮松接穗嫁接成活率相近,本发明的嫁接成活率统计时间均为当年11月。
【主权项】
1.白皮松嫁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高位靠接法将接穗嫁接至砧木上,完成嫁接,得到嫁接植株;所述接穗为变异白皮松或白皮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异白皮松为盆仙白皮松;和/或,所述砧木为油松或白皮松。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高位靠接法将接穗嫁接至砧木上包括:将所述接穗削开切口,得到带有切口的接穗,将所述砧木的主稍顶芽或枝稍顶芽下方2cm-5cm处削开切口,得到带有切口的砧木;对接所述带有切口的接穗与所述带有切口的石占木,完成嫁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砧木为白皮松或油松的大苗或小树。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穗为白皮松或盆仙白皮松的I年生新梢; 和/或,所述砧木带有母茎顶芽。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穗的长度为3-5厘米;和/或,所述接穗的直径为0.3-0.5厘米。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环境温度为5-30°C、环境相对湿度为60-80%中进行。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温度为15-25°C。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嫁接植株移栽至25°C_35°C的环境中,得到目的植株。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嫁接植株移栽至25°C_35 °C的环境中后还包括除去所述所述嫁接植株中所述砧木的母茎顶芽。
【文档编号】A01G17/00GK105850518SQ201610244418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9日
【发明人】李斌, 刘建明, 郑勇奇, 林富荣
【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