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地下水对虾工厂化养殖池绿藻藻相的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10518632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盐碱地地下水对虾工厂化养殖池绿藻藻相的构建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盐碱地地下水对虾工厂化养殖池绿藻藻相的构建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所述的绿藻为青岛大扁藻,具体步骤为准备阶段的藻相构建、养殖前期藻相维持和养殖中后期藻相维持;本发明方法通过选取广盐性,耐高温,适应能力强的青岛大扁藻的构建藻相,从而优化半咸水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质量,促进对虾健康快速生长。
【专利说明】
一种盐碱地地下水对虾工厂化养殖池绿藻藻相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盐碱地地下水对虾工厂化养殖池绿藻藻相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副溶血弧菌引起的凡纳滨对4下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cute HepatopancreasNecrosis Syndrome,AHPNS)/早期死亡综合症(Early Mortality Syndrome,EMS)等病害给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作为一种嗜盐菌,盐度越低,副溶血弧菌生长繁殖速度越慢。因此,盐碱地地下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有较高的成功率。盐碱地地下水由于pH和碳酸盐碱度较高而水质清瘦,浮游生物数量较少,故有经验的虾农往往在蓄水池内先“晒水”,再利用“绿7K”养虾。然而,经蓄水池曝晒的水体中微藻多样性复杂,种类也不稳定,易混入蓝藻等有害藻类,导致对虾养殖过程中微藻优势种不断衰亡和演替,难以形成稳定优良的藻相。特别是养殖中后期水体的过富营养化时常导致铜绿微囊藻、原核裸甲藻等有害微藻大量繁殖,造成对虾生病或死亡。另外,养殖过程中,高密度微藻易因沉淀而导致吸光受阻而死亡,产生“倒藻”现象,最终导致对虾养殖的失败。
[0003]构建稳定的绿藻藻相可以提高对虾养殖成功率。青岛大扁藻对盐度和温度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是对虾养殖水体中常见的绿藻。青岛大扁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对虾育苗过程中常用的饵料微藻。有研究表明,扁藻的分泌物和脂溶性抽提物等对弧菌和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地地下水对虾工厂化养殖池绿藻藻相的构建方法。该方法通过选取广盐性,耐高温,适应能力强的青岛大扁藻构建稳定藻相,从而优化半咸水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质量,促进对虾健康快速生长;
[000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种盐碱地地下水对虾工厂化养殖池绿藻藻相的构建方法,所述的绿藻为青岛大扁藻,具体步骤为准备阶段的藻相构建、养殖前期藻相维持和养殖中后期藻相维持;
[0007]所述的准备阶段的藻相构建,包括养殖池内进水,充分曝气无余氯后,将经扩大培养后的青岛大扁藻藻液移入养殖池进行接种,初始接种浓度为(1-3) X 104cell/ml。接种后,确保绿藻处于悬浮状态,每天观察水体颜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并观察绿藻生长情况。3-5天后,水体内绿藻细胞数达到(0.8-1.0)X105cell/ml,即可投放虾苗;
[0008]所述的养殖前期藻相维持,养殖前期不换水,投饵l_2h后排污,每天排污量约为总养殖水体的3-5%,排污后加注新水;
[0009]所述的养殖中后期藻相维持,养殖中后期,使水体绿藻密度维持在(0.8-1.0) X105cell/ml,每10-15天补充施加一次磷酸一钙,用量为3-5g/m3;每15-20天,施加一次柠檬酸铁,用量为0.2-0.5g/m3;每10-15天,泼洒一次经活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养殖中后期,随着对虾投饵量的增大,每天排污量为总养殖水体的5-10% ;
[00?0]进一步,所述的养殖前期为好苗体长3cm之前;
[0011]进一步,当接种青岛大扁藻时,接种液中青岛大扁藻细胞密度(5-10)X 15Cell/mL;
[0012]进一步,所述的养殖池设有微藻悬浮装置,它包括位于养殖池底的微孔增氧管、气石、集气管、和转向弯头,池底微孔增氧管平行铺设于养殖池底,养殖池底周边设有2-4个固定于养殖池底的气石,气石正上方1-2厘米处垂直于养殖池底设置有一集气管,集气管直径大于气石直径,集气管由固定架固定于池壁,转向弯头一端连接集气管顶端开口,另一端平行并低于水面l-3cm,属敞开式,转向弯头与进水管方向一致,气石和微孔增氧管通过气管与鼓风机相连。
[00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0014]I)选取广盐性,耐高温,适应能力强的青岛大扁藻构建藻相,确保其在半咸水养殖池的适应性。
[0015]2)通过构建对虾养殖池微藻悬浮装置,确保养殖过程中,青岛大扁藻始终处于悬浮状态,有效防止青岛大扁藻因聚沉而发生倒藻。
[0016]3)养殖中后期,泼洒经活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既有助于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有害物质的去除,又可为青岛大扁藻提供生长所需要的C02。
[0017]4)通过控制微藻数量,有效构建稳定优良藻相,有利于水质调控及对虾的迅速生长。
【附图说明】
[0018]图1养殖池及微藻悬浮装置剖面图:1、养殖池,2、微孔增氧管,3、气
[0019]石,4、集气管,5、转向弯头,6、固定架,7、气管,8、鼓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的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0021]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材料均为本领域常见的原料,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方法,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0022]—种盐碱地地下水对虾工厂化养殖池绿藻藻相的构建方法,所述的绿藻为青岛大扁藻,具体步骤为准备阶段的藻相构建、养殖前期藻相维持、养殖中后期藻相维持;
[0023]所述的准备阶段的藻相构建,养殖池内进水,水经230目筛网过滤,用(2-10)X 10一5漂白粉处理,(12-24)h后用硫代硫酸钠中和,开启养殖池底微孔增氧管,充分曝气。经淀粉碘化钾试纸检测无余氯后,即可接种。接种时,将经扩大培养后藻细胞密度达到(5-10) X15ceIVmL的青岛大扁藻藻液缓慢均匀移入养殖池,初始接种浓度为(1-3) X 104cell/ml。接种后,为确保绿藻处于悬浮状态,开启养殖池底的微孔增氧管和气石,使养殖池内水形成自循环。每天观察水体颜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并观察绿藻生长情况。3-5天后,水体内绿藻细胞数达到(0.8-1.0)X105cell/ml,即可投放虾苗。
[0024]所述养殖前期藻相维持,养殖前期不换水,投饵l-2h后排污,排污量约为总养殖水体的3-5 %,排污后加注新水,水经230目筛网过滤;
[0025]所述的养殖中后期藻相维持,养殖中后期,每天观察水体颜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并观察青岛大扁藻生长情况。根据显微镜下计数结果,添加青岛大扁藻培养液或者通过排水排出部分青岛大扁藻,使水体微藻密度维持在(0.8-1.0) X 105cell/ml。每10-15天补充施加一次磷酸一钙,用量为3_5g/m3;每15-20天,施加一次柠檬酸铁,用量为0.2-0.5g/m3;养殖中后期,每10-15天,泼洒一次经活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随着对虾投饵量的增大,每天排污量为总养殖水体的5-10% ;
[0026]本实施例所述的养殖池设有微藻悬浮装置,如图1所示,它包括微孔增氧管2、气石
3、集气管4、和转向弯头5,微孔增氧管平行铺设于养殖池I底,养殖池底周边设有4个固定于养殖池底的气石,气石正上方I厘米处垂直养殖池底设置有一集气管,集气管直径大于气石直径,集气管由固定架6固定于池壁,集气管顶端与转向弯头5相连,转向弯头一端连接集气管顶端开口,另一端平行并低于水面lcm,属敞开式,转向弯头低于水面9 2cm,转向弯头与进水管方向一致,气石和微孔增氧管通过气管7与鼓风机8相连。
[0027]实施例1
[0028]实验在胶州半咸水对虾工厂化养殖试验场进行(实验时间2015年5-8月,共计84天)。凡纳滨对虾放养密度为300尾/m3。实验用水泥池为圆形(半径=0.97m,高度=1.0m),共36个,其中30个接种青岛大扁藻,按上述方法操作;6个为传统“晒水”养殖方法,不接种微藻,每天换水量为10-30%。实验期间,盐度(20.78±0.06)%。,温度(29.87±0.13)°C。
[0029]结果表明,接种青岛大扁藻组养殖期间藻相稳定,而传统养殖组养殖后期出现微囊藻和丝状绿藻;接种青岛大扁藻组水体中总无机氮分别比传统养殖组降低89.4%和90.5%。接种青岛大扁藻组对4下末体重18.04± 1.368,养殖对4下产量4.41±0.14kg/m3;传统养殖组对虾末体重14.30 ± 0.08g,养殖对虾产量2.41 ± 0.04kg/m3。
[0030]实施例2
[0031 ] 实验在胶州半咸水对虾工厂化养殖试验场进行(实验时间2015年8-11月,共计105天)。凡纳滨对虾放养密度为400尾/m3。实验用水泥池为方形(5.7mX5.7mXl.2m),共80个,其中70个按照上述方法接种青岛大扁藻,另外10个不接种微藻。实验期间,盐度(20.15土
0.04)%。,温度(24.28±2.23)。(:。
[0032]实验结束时,实验组水体中总无机氮比对照组降低81.2%,接种青岛大扁藻组对虾产量(4.1-4.7)kg/m2,而不接种普通小球藻对虾产量仅(3.3-3.7)kg/m2。
【主权项】
1.一种盐碱地地下水对虾工厂化养殖池绿藻藻相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绿藻为青岛大扁藻,具体步骤为准备阶段的藻相构建、养殖前期藻相维持和养殖中后期藻相维持; 所述的准备阶段的藻相构建,包括养殖池内进水,充分曝气无余氯后,将经扩大培养后的青岛大扁藻藻液倒入养殖池进行接种,初始接种浓度为(1-3) XlO4ceIVml,接种后,确保绿藻处于悬浮状态,每天观察水体颜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并观察绿藻生长情况,3-5天后,水体内绿藻细胞数达到(0.8-1.0) X 15CelΙ/ml,即可投放虾苗; 所述的养殖前期藻相维持,养殖前期不换水,投饵l_2h后排污,排污量约为总养殖水体的3-5%,排污后加注新水; 所述的养殖中后期藻相维持,养殖中后期,使水体绿藻密度维持在(0.8-1.0) X105cell/ml,每10-15天补充施加一次磷酸一钙,用量为3-5g/m3;每15-20天,施加一次柠檬酸铁,用量为0.2-0.5g/m3,每10-15天,泼洒一次经活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养殖中后期,随着对虾投饵量的增大,每天排污量为总养殖水体的5-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地下水对虾工厂化养殖池绿藻藻相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前期为虾苗体长3cm之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地下水对虾工厂化养殖池绿藻藻相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种青岛大扁藻时,接种液中青岛大扁藻细胞密度(5-10) X 105cell/m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地下水对虾工厂化养殖池绿藻藻相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池设有微藻悬浮装置,所述微藻悬浮装置包括位于养殖池底的微孔增氧管、气石、集气管、和转向弯头,池底微孔增氧管平行铺设于养殖池底,养殖池底周边设有2-4个固定于养殖池底的气石,气石正上方1-2厘米处垂直于养殖池底设置有一集气管,集气管直径大于气石直径,集气管由固定架固定于池壁,转向弯头一端连接集气管顶端开口,另一端平行并低于水面l-3cm,属敞开式,转向弯头与进水管方向一致,气石和微孔增氧管通过气管与鼓风机相连。
【文档编号】A01G33/00GK105875395SQ201610236290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5日
【发明人】李健, 葛红星, 刘云峰, 沈明明, 柳飞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卓越海洋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