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干旱区燕麦高产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10579532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干旱区燕麦高产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干旱区燕麦高产栽培方法,实施垄沟集雨种植技术,垄和沟收集的降雨流到种植沟中,使雨水在沟中产生叠加,并入渗更深,从而增加土壤含水量。沟垄集雨种植技术改变农田作物生长微地形,从而使植株根系在土壤空间格局发生变化,提高降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施用保水剂,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团粒的形成,且能迅速吸收并保持自身质量数百倍乃至上千倍的水分,达到蓄水保墒的目的。当土壤干旱缺水时,其又可释放出所吸收的水分。
【专利说明】
一种半干旱区燕麦高产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燕麦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干旱区燕麦高产栽培方法。【背景技术】
[0002]山西大同盆地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和太行山山脉交接地带,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但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与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杂粮的生产,是中国杂粮生产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在此区域中燕麦更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发展燕麦生产对于解决我国目前依然广泛存在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燕麦属于禾本科早熟禾亚科燕麦属,是一种粮草兼用的一年生作物,可分为皮燕麦和裸燕麦两类,其具有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产草量高等特点。燕麦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区域广,其中,山西太行、吕梁地区是中国燕麦生产的传统主产区,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众多研究表明,燕麦籽粒中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是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可使用“具有降低心脏病风险”这一称号的健康食品。在春季播种燕麦,有利于其完成生活史,增加产量,但是春季干燥、风大又成为危害燕麦幼苗成活的关键因素,传统的燕麦种植方法很难解决春季种植过程中出苗率低、成活率小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干旱区燕麦高产栽培方法,沟垄集雨种植技术,垄作为集雨区,沟作为种植区,垄和沟收集的降雨流到种植沟中,使雨水在沟中产生叠加,从而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燕麦幼苗的出苗率和后期生物产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种半干旱区燕麦高产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选用良种:选用抗旱、耐盐碱、适宜当地的高产品种,如同燕1号、坝莜3号、坝莜 1号、坝莜5号等。
[0008]S2、种子处理:播前7天种子用多菌灵以种子重量千分之三的用药量拌种后,剔除秕瘦粒和杂质,使种子纯度达到96%以上;然后选择晴朗无风天摊晒3?4天,摊晒厚度3? 5cm;
[0009]S3、播种地准备:耕深25cm,3月下旬进行耙耱镇压;
[0010]S4、施肥:施优质农家肥45000kg/hm2;种肥选择磷酸二铵45?100kg/hm2;追肥采用速效氮肥,拔节前在垄背开沟追肥,一般用量为150?190kg/hm2;也可根据土壤肥力基础和肥料质量确定施肥数量;
[0011]S5、适时播种: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采用垄膜集雨播种植方式进行播种,垄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沟垄比为60cm: 20cm,垄坡约为40°,垄高为20?25cm,行距为20cm,播深4 ?6cm,播种量为150?190kg/hm2,每条沟种植3行燕麦;
[0012]S 6、施保水剂:出苗后,先将保水剂与土按质量比1:10混合后,开沟,沟深10?15cm,施入盖土,保水剂用量为60kg/hm2;[〇〇13]S7、田间管理: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进行第一次中耕,浅锄细锄,达到灭草不埋苗;追肥时需结合自然降水或小水灌溉;
[0014]S8、防病治虫:5月底6月初蚜虫大量发生时,用蚜克西1000倍液喷施,用药量为600 ?750kg/hm2;当黏虫在平方米麦田达到15头以上时,施用新科2000倍液,或奥翔3000倍液喷施,用药量为600?750kg/hm2。
[0015]S9、收获:当有燕麦穗由绿变黄,上、中部籽粒变硬,表现出籽粒正常的大小和色泽,进入黄熟期时进行收获。
[0016]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实施垄沟集雨种植技术,垄和沟收集的降雨流到种植沟中,使雨水在沟中产生叠加,并入渗更深,从而增加土壤含水量。沟垄集雨种植技术改变农田作物生长微地形,从而使植株根系在土壤空间格局发生变化,提高降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施用保水剂,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团粒的形成,且能迅速吸收并保持自身质量数百倍乃至上千倍的水分,达到蓄水保墒的目的。当土壤干旱缺水时,其又可释放出所吸收的水分。【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9]实施例1
[0020]地点:山西大同市水泊寺乡东王庄村,海拔1050m,年平均降雨量为370-460mm,蒸发量为1876_,强烈蒸发期在春季和秋季,年平均气温为7.0°C,无霜期138d。
[0021]S11、选用良种:选用‘同燕1号’作为生产试验品种。[〇〇22]S12、种子处理:播前7天种子用多菌灵以种子重量千分之三的用药量拌种;剔除秕瘦粒和杂质,使种子纯度达到96%以上;选择晴朗无风天摊晒3天,厚度5cm。[〇〇23] S13、播种地准备:耕深25cm,3月25日进行耙耱镇压。[〇〇24]S14、施肥:施优质农家肥45000kg/hm2;种肥选择磷酸二铵90kg/hm2;追肥采用速效氮肥,拔节前在垄背开沟追肥,用量为150kg/hm2。[〇〇25]S15、适时播种:在3月28日,采用垄膜集雨播种植方式进行播种,垄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沟垄比为60cm:20cm,垄坡约为40°,垄高为20?25cm,行距为20cm,播深4?6cm,播种量为150kg/hm2,每条沟种植3行燕麦。
[0026]S16、施保水剂:出苗后,先将保水剂与土混合(1:10),后开沟,沟深10?15cm,施入盖土,保水剂用量为60kg/hm2。[〇〇27]S17、田间管理: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进行第一次中耕,要求浅锄细锄,达到灭草不埋苗;追肥时需结合自然降水或小水灌溉。[〇〇28]S18、防病治虫:5月30日用蚜克西1000倍液喷施植株,用药量为680kg/hm2。[〇〇29]S19、收获:8月15日,燕麦穗变黄,上、中部籽粒变硬,表现出籽粒正常的大小和色泽,进行收获。
[0030] 实施例2
[0031]地点:山西忻州市怀仁县毛皂,海拔1070m,年平均降雨量为350-470mm,蒸发量为 1800_,强烈蒸发期在春季和秋季,年平均气温为7.3°C,无霜期135d。
[0032]S21、选用良种:选用‘坝莜5号’作为生产试验品种。[〇〇33]S22、种子处理:播前7天种子用多菌灵以种子重量千分之三的用药量拌种;剔除秕瘦粒和杂质,使种子纯度达到96%以上;选择晴朗无风天摊晒3天,厚度5cm。[〇〇34]S23、播种地准备:耕深25cm,4月1日进行耙耱镇压。[〇〇35]S24、施肥:施优质农家肥45000kg/hm2;种肥选择磷酸二铵90kg/hm2;追肥采用速效氮肥,拔节前在垄背开沟追肥,用量为150kg/hm2。
[0036]S25、适时播种:4月3日,采用垄膜集雨播种植方式进行播种,垄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沟垄比为60cm: 20cm,垄坡约为40°,垄高为20?25cm,行距为20cm,播深4?6cm,播种量为165kg/hm2,每条沟种植3行燕麦。[〇〇37]S26、施保水剂:出苗后,先将保水剂与土混合(1:10 ),后开沟,沟深10?15cm,施入盖土,保水剂用量为60kg/hm2。[〇〇38]S27、田间管理: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进行第一次中耕,要求浅锄细锄,达到灭草不埋苗;追肥时需结合自然降水或小水灌溉。[〇〇39]S28、防病治虫:6月5日用蚜克西1000倍液喷施植株,用药量为680kg/hm2。[〇〇4〇] S29、收获:8月20日,燕麦穗变黄,上、中部籽粒变硬,表现出籽粒正常的大小和色泽,进行收获。
[004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半干旱区燕麦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选用良种:选用抗旱、耐盐碱、适宜当地的高产品种;S2、种子处理:播前7天种子用多菌灵以种子重量千分之三的用药量拌种后,剔除秕瘦 粒和杂质,使种子纯度达到96%以上;然后选择晴朗无风天摊晒3?4天,摊晒厚度3?5cm;S3、播种地准备:耕深25cm,3月下旬进行耙耱镇压;S4、施肥:以优质农家肥为底肥,用量为45000kg/hm2;种肥选择磷酸二铵45?100kg/ hm2;追肥采用速效氮肥,拔节前在垄背开沟追肥,一般用量为150?190kg/hm2;S5、适时播种: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采用垄膜集雨播种植方式进行播种,垄为集雨区, 沟为种植区,沟垄比为60cm: 20cm,垄坡约为40°,垄高为20?25cm,行距为20cm,播深4? 6cm,播种量为150?190kg/hm2,每条沟种植3行燕麦;S6、施保水剂:出苗后,先将保水剂与土按质量比1:10混合后,开沟,沟深10?15cm,施 入盖土,保水剂用量为60kg/hm2;S7、田间管理: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进行第一次中耕,浅锄细锄,达到灭草不埋苗;追 肥时需结合自然降水或小水灌溉;S8、防病治虫:5月底6月初蚜虫大量发生时,用蚜克西1000倍液喷施,用药量为600? 750kg/hm2;当黏虫在平方米麦田达到15头以上时,施用新科2000倍液,或奥翔3000倍液喷 施,用药量为600?750kg/hm2。S9、收获:当有燕麦穗由绿变黄,上、中部籽粒变硬,表现出籽粒正常的大小和色泽,进 入黄熟期时进行收获。
【文档编号】A01G1/00GK105940938SQ201610392307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7日
【发明人】徐惠云, 王婧, 张永福, 郑敏娜, 韩志顺, 王盼忠
【申请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