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9376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还包括夹持移栽装置、设置在车体后端的秧苗箱、放置在秧苗箱内的塑料育秧盘,每个塑料育秧盘内按比例播种有秧苗,车体下端对称安装有一组驱动轮,车体两侧对称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末端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安装支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装置,安装支架通过插销与平衡杆转动连接,液压伸缩装置的下端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下端与平衡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平衡杆的另一端插接在套管的内腔,且套管固定连接在平衡板的侧壁,所述夹持移栽装置包括支撑座、固定杆、第一梁臂、第二梁臂和抓取装置。本发明可以很好的避免秧苗移栽后的深浅不一,移栽质量好和形式的稳定,且工作效率高。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秧苗移栽机械由二部分组成,前部为动力牵引机构,后部设在仿形船板的钵苗移栽机械,前后部通过中间的牵引架连接传动,钵苗移栽机构包括秧箱部位的横向送秧、纵向送秧机构,将推出的秧苗移栽至水田地里的按秧机构,按秧机构将秧苗移栽到稻田里,当水稻秧苗移栽机在含水量较多的稻田里行驶时,容易左右晃动,导致秧苗移栽后深浅不一,延长了秧苗的恢复期,降低了秧苗移栽后的成活率,影响田间管理,同时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可以很好的避免秧苗移栽后的深浅不一,移栽质量好和形式的稳定,且工作效率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包括驾驶室的车体,还包括夹持移栽装置、设置在车体后端的秧苗箱、放置在秧苗箱内的塑料育秧盘,每个塑料育秧盘内按比例播种有秧苗,车体下端对称安装有一组驱动轮,车体两侧对称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末端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安装支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装置,安装支架通过插销与平衡杆转动连接,液压伸缩装置的下端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下端与平衡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平衡杆的另一端插接在套管的内腔,且套管固定连接在平衡板的侧壁,所述夹持移栽装置包括支撑座、固定杆、第一梁臂、第二梁臂和抓取装置,所述支撑座固定于搬运车上,所述固定杆下端固定于支撑座上,固定杆上端铰接与第一梁臂的一端,所述第一梁臂另一端铰接与第二梁臂臂体上,所述第二梁臂一端铰接有抓取装置,所述第二梁臂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液压缸一端,所述第二液压缸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梁臂上方中部,所述第一梁臂下方中部铰接有第一液压缸的一端,所述第一液压缸另一端铰接于固定杆的下端,所述驾驶室内设有用于控制夹持移栽装置和车体的操控盘。
[0006]优选地,所述第二梁臂下方中部位置铰接有第三液压缸的一端,所述第三液压缸的另一端铰接于抓取装置上。
[0007]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呈L型结构,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支撑座一侧,所述固定杆底部铰接有第四液压缸的一端,所述第四液压缸的另一端铰接于支撑座另一侧。
[0008]优选地,所述平衡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弧形的卷边。
[0009]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不少于两根,且连接杆垂直焊接在车体的外壁。
[0010]优选地,所述液压伸缩装置与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弹性垫片。
[0011 ]优选地,所述车体下方对称安装有一组转向轮。
[0012]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通过平衡板的设置,可以避免驱动轮在田间行驶时左右晃动而导致秧苗移栽后的深浅不一,当不使用平衡板时,控制伸缩杆伸长,将平衡杆折向驱动装置外壳的侧壁,结构简单合理,占用空间小,提升了该移栽机在田间行驶时的稳定性;通过夹持移栽装置的设置,协同塑料育秧盘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移栽效率,另一方面进一步使得移栽后的秧苗能保证相同的高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的整体结构图。
[001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中平衡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中平衡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中平衡杆中夹持移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0]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包括驾驶室的车体I,还包括夹持移栽装置3、设置在车体I后端的秧苗箱4、放置在秧苗箱4内的塑料育秧盘5,每个塑料育秧盘5内按比例播种有秧苗,车体I下端对称安装有一组驱动轮15,车体I两侧对称安装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末端与安装支架7固定连接,安装支架7的外壁通过锁紧箍16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装置9,安装支架7通过插销10与平衡杆11转动连接,液压伸缩装置9的下端连接有伸缩杆12,伸缩杆12的下端与平衡杆11的一端转动连接,平衡杆11的另一端插接在套管13的内腔,且套管13固定连接在平衡板14的侧壁,所述夹持移栽装置3包括支撑座31、固定杆32、第一梁臂35、第二梁臂36和抓取装置38,所述支撑座固定于搬运车上,所述固定杆下端固定于支撑座上,固定杆上端铰接与第一梁臂的一端,所述第一梁臂另一端铰接与第二梁臂臂体上,所述第二梁臂一端铰接有抓取装置,所述第二梁臂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液压缸34—端,所述第二液压缸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梁臂上方中部,所述第一梁臂下方中部铰接有第一液压缸33的一端,所述第一液压缸另一端铰接于固定杆的下端,所述驾驶室内设有用于控制夹持移栽装置3和车体I的操控盘2。
[0021]所述第二梁臂36下方中部位置铰接有第三液压缸37的一端,所述第三液压缸的另一端铰接于抓取装置上。
[0022]所述支撑座31呈L型结构,所述固定杆32固定于支撑座31—侧,所述固定杆32底部铰接有第四液压缸39的一端,所述第四液压缸39的另一端铰接于支撑座31另一侧。
[0023]所述平衡板1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弧形的卷边。
[0024]所述连接杆8的数量为不少于两根,且连接杆8垂直焊接在车体I的外壁。
[0025]所述液压伸缩装置9与安装支架7之间设置有弹性垫片。
[0026]所述车体I下方对称安装有一组转向轮。
[0027]本具体实施通过平衡板的设置,可以避免驱动轮在田间行驶时左右晃动而导致秧苗移栽后的深浅不一,当不使用平衡板时,控制伸缩杆伸长,将平衡杆折向驱动装置外壳的侧壁,结构简单合理,占用空间小,提升了该移栽机在田间行驶时的稳定性;通过夹持移栽装置的设置,协同塑料育秧盘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移栽效率,另一方面进一步使得移栽后的秧苗能保证相同的高度。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包括驾驶室的车体(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移栽装置(3)、设置在车体(I)后端的秧苗箱(4)、放置在秧苗箱(4)内的塑料育秧盘(5),每个塑料育秧盘(5)内按比例播种有秧苗,车体(I)下端对称安装有一组驱动轮(15),车体(I)两侧对称安装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末端与安装支架(7)固定连接,安装支架(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装置(9),安装支架(7)通过插销(10)与平衡杆(11)转动连接,液压伸缩装置(9)的下端连接有伸缩杆(12),伸缩杆(12)的下端与平衡杆(11)的一端转动连接,平衡杆(11)的另一端插接在套管(13)的内腔,且套管(13)固定连接在平衡板(14)的侧壁,所述夹持移栽装置(3)包括支撑座(31)、固定杆(32)、第一梁臂(35)、第二梁臂(36)和抓取装置(38),所述支撑座固定于搬运车上,所述固定杆下端固定于支撑座上,固定杆上端铰接与第一梁臂的一端,所述第一梁臂另一端铰接与第二梁臂臂体上,所述第二梁臂一端铰接有抓取装置,所述第二梁臂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液压缸(34)—端,所述第二液压缸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梁臂上方中部,所述第一梁臂下方中部铰接有第一液压缸(33)的一端,所述第一液压缸另一端铰接于固定杆的下端,所述驾驶室内设有用于控制夹持移栽装置(3)和车体(I)的操控盘(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臂(36)下方中部位置铰接有第三液压缸(37)的一端,所述第三液压缸的另一端铰接于抓取装置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31)呈L型结构,所述固定杆(32)固定于支撑座(31)—侧,所述固定杆(32)底部铰接有第四液压缸(39)的一端,所述第四液压缸(39)的另一端铰接于支撑座(31)另一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板(1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弧形的卷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8)的数量为不少于两根,且连接杆(8)垂直焊接在车体(I)的外壁。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伸缩装置(9)与安装支架(7)之间设置有弹性垫片。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稻秧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I)下方对称安装有一组转向轮。
【文档编号】A01C11/00GK106068837SQ201610674490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16日 公开号201610674490.2, CN 106068837 A, CN 106068837A, CN 201610674490, CN-A-106068837, CN106068837 A, CN106068837A, CN201610674490, CN201610674490.2
【发明人】左彦军, 李文阁, 辛亮
【申请人】东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