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抛秧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包括车体及设置在车体上的起拋装置,所述车体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下方的一对车轮及设置在车架上方的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垂直于侧板设置的一对辊筒、设置在辊筒端部的一对连杆及环绕辊筒设置的传送带;所述起拋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端部靠近连杆铰接端的转板、安装在转板上的气缸A及铰接在侧板侧边的一对气缸B;所述转板呈L型,下端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处具有一与气缸A连接的挡板;所述气缸B包括缸体及活塞杆,所述缸体铰接在侧板侧壁上,活塞杆铰接在竖直板的侧壁上,该装置通过传送带将秧苗传送到转板上端并通过气缸B的推动,实现秧苗的投抛,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
一种水稻抛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稻抛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抛秧是指育成秧苗后改插秧为抛秧的一种省力种稻方法,是采用钵体育苗盘或纸筒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或采用常规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它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插秧方式,改为手动抛秧,但是手动抛秧仍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因此人们研制了抛秧装置。传统的抛秧装置通过夹取秧苗并通过转轴的转动实现投抛,但是由于每次夹取的数量较少,因此工作效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抛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包括车体及设置在车体上的起拋装置,所述车体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下方的车轮及设置在车架上方的传送装置;所述车架与车轮所在同侧分别具有一侧板,侧板上端面倾斜设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垂直于侧板设置的一对辊筒、设置在辊筒端部的一对连杆及环绕辊筒设置的传送带;所述连杆平行于侧板上端面设置,处在下方的一端铰接在侧板内壁处;所述起拋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端部靠近连杆铰接端的转板、安装在转板上的气缸A及铰接在侧板侧边的一对气缸B;所述转板呈L型,包括竖直板和水平板,所述竖直板上端铰接在车架上方,下端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处具有一与气缸A连接的挡板;所述气缸B包括缸体及活塞杆,所述缸体铰接在侧板侧壁上,活塞杆铰接在竖直板的侧壁上。
[0005]优选的,所述车轮呈环形设置的侧壁上均布设置若干凸块。
[0006]优选的,所述车架与转板所在同侧位置处沿竖直方向设置一对滑轨,所述滑轨内嵌套配合一限位板,限位板与竖直板相对面的相对位置处分别具有一磁铁。
[0007]优选的,所述水平板上端面与传送带最下端所在平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水稻抛秧装置通过传送带将秧苗传送到转板上端并通过气缸B的推动,实现秧苗的投抛,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工作效率。
[0009]2.车轮呈环形设置的侧壁上均布设置若干凸块,有效增加车轮的抓地性,防止车轮出现打滑,结构设计合理。
[0010]3.车架与转板所在同侧位置处沿竖直方向设置一对滑轨,滑轨内嵌套配合一限位板,限位板与竖直板相对面的相对位置处分别具有一磁铁,保证限位板与挡板能够同步运动,同时当转板发生转动时,限位板处在传送带端部对秧苗进行限位,而挡板处在空腔处对水平板上的秧苗进行限位。
[0011]4.水平板上端面与传送带最下端所在平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保证传送带上的秧苗能够顺利运送到转板上端,结构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的侧视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板的主视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装置的俯视图。
[0016]图中:I车架、2车轮、3凸块、4辊筒、5连杆、6传送带、7侧板、8缸体、9活塞杆、10转板、11滑轨、12限位板、13磁铁、14竖直板、15水平板、16空腔、17挡板、18气缸A。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包括车体及设置在车体上的起拋装置,车体包括车架1、设置在车架I下方的车轮2及设置在车架I上方的传送装置;车架I与车轮2所在同侧分别具有一侧板7,侧板7上端面倾斜设置;车轮2呈环形设置的侧壁上均布设置若干凸块3;车架I 一端侧边沿竖直方向设置一对滑轨11,滑轨11内嵌套配合一限位板12;传送装置包括垂直于侧板7设置的一对辊筒4、设置在辊筒4端部的一对连杆5及环绕辊筒4设置的传送带6;连杆5平行于侧板7上端面设置,处在下方的一端铰接在侧板7内壁处;起拋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I端部靠近连杆5铰接端的转板10、安装在转板10上的气缸A18及铰接在侧板7侧边的一对气缸B;转板10呈L型,包括竖直板14和水平板15,竖直板14上端铰接在车架I上方,与限位板12相对面的相对位置处分别具有一磁铁13,下端具有一空腔16,空腔16处具有一与气缸A18连接的挡板17;水平板15上端面与传送带6最下端所在平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气缸B包括缸体8及活塞杆9,缸体8铰接在侧板7侧壁上,活塞杆9铰接在竖直板14的侧壁上。
[0019]该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秧苗全部摘取放置在传送带6上,当竖直板14处在竖直方向上时,气缸A18收缩至最短,使限位板12及挡板17处在空腔16的上端,此时秧苗被传送至水平板15上,接着气缸A18伸出最长,使限位板12及挡板17向下运动;然后气缸B工作,活塞杆9伸出至最长,使转板10转动,并将上方的秧苗投抛出去,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工作效率尚O
[002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包括车体及设置在车体上的起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车架(I)、设置在车架(I)下方的车轮(2)及设置在车架(I)上方的传送装置;所述车架(I)与车轮(2)所在同侧分别具有一侧板(7),侧板(7)上端面倾斜设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垂直于侧板(7)设置的一对辊筒(4)、设置在辊筒(4)端部的一对连杆(5)及环绕辊筒(4)设置的传送带(6);所述连杆(5)平行于侧板(7)上端面设置,处在下方的一端铰接在侧板(7)内壁处;所述起抛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I)端部靠近连杆(5)铰接端的转板(10)、安装在转板(10)上的气缸A( 18)及铰接在侧板侧边的一对气缸B;所述转板(10)呈L型,包括竖直板(14)和水平板(15),所述竖直板(14)上端铰接在车架(I)上方,下端具有一空腔(16),所述空腔(16)处具有一与气缸A(18)连接的挡板(17);所述气缸B包括缸体(8)及活塞杆(9),所述缸体(8)铰接在侧板(7)侧壁上,活塞杆(9)铰接在竖直板(14)的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2)呈环形设置的侧壁上均布设置若干凸块(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I)与转板(10)所在同侧位置处沿竖直方向设置一对滑轨(U),所述滑轨(11)内嵌套配合一限位板(12),限位板(12 )与竖直板(14)相对面的相对位置处分别具有一磁铁(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15)上端面与传送带(6)最下端所在平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文档编号】A01C11/00GK205727015SQ201620400579
【公开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请日】2016年5月6日
【发明人】段胜明
【申请人】郴州市苏仙区佳佳友制种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