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抛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94914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抛秧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抛秧机,包括车架、空压机、测距模块、抛射凹槽、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箱;其中抛射凹槽为弧形凹槽,它的下端具有一个喷射气体出口;所述喷射气体出口的下方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箱进行信号传输;当红外传感器感应到秧苗存在时,由控制系统输出电信号控制电动球阀开度,控制喷射气流的强度,从而喷射气体出口喷射指定强度的气流将秧苗抛至指定位置。本发明的新型抛秧机只需放置于田埂上即可工作,避免了抛秧机进入田地,有利于向梯田地区引进抛秧技术,同时操作简单,使用的灵活度高,且工作高效,能够显著减小工作者的劳动强度。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抛秧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抛秧机。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出现了抛秧的新栽培方法。市面上的抛秧机的种类不多,目前得以推广的抛秧机一般需要人背负着,需要在田间行走,它是一直以一种气流速度喷射,可控性较低,同时噪声大,对人体的伤害极大。
[0003]目前国内的一些水稻抛秧机大多都属于机械传动式抛秧机,这类水稻抛秧机是通过秧苗从滑筒中滑下从而实现抛秧,其抛秧可以通过控制连杆的运动以及滑筒的位置来确定水稻的落地点,但是这种抛秧结构由于秧苗下落的时间较短,因此会造成秧苗插入水中深度不够的问题,不容易让秧苗正常生长。另外这种抛秧机还得在田间行驶工作,行走不容易,并且在行走的过程中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抛射环境以及已经抛射完成的秧苗。
[0004]另外还有一些水稻抛秧机的抛射方案改进了空压机,使得水稻的落地速度更大,能够更加平稳的插入田中,但是仍然是田间操作,并且抛射行走路径还是会影响周围的抛射路径和已经抛射的秧苗。
[0005]综上所述,现有阶段的技术,没有摆脱需要进入田地才能抛秧的问题,并且使用的灵活性不高,操作难度大。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抛秧机,其工作无需进入田地间,使用灵活方便,而且工作效率高,能够减轻工作者的劳动强度。
[0007]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抛秧机,包括车架、空压机、测距模块、抛射凹槽、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箱。
[0008]所述空压机安装在车架的底座上。所述测距模块和控制系统箱安装在车架的立柱上。所述控制系统箱内装有控制模块元件,且通过导线与测距模块进行信号传输。
[0009]所述车架上安装有三个相互平行布置的抛射凹槽。所述抛射凹槽为长条状的凹槽,它的槽底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上开有两个圆形通孔。这两个圆形通孔内穿入螺钉,使得抛射凹槽紧固在车架的横杆I和横杆Π上。所述横杆I和横杆Π相互平行,且呈高低布置。所述抛射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横杆I垂直。所述抛射凹槽的槽口面朝斜上方。
[0010]所述抛射凹槽的下端具有一个喷射气体出口。所述喷射气体出口的下方具有一个矩形框腔,该矩形框腔内设置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箱进行信号传输。所述矩形框腔的上表面设置有两块斜挡板。两块斜挡板呈倒八字型。所述抛射凹槽的下端还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喷射气体出口的开闭。
[0011]所述管路系统的一端通过电动球阀与空压机的气体出口阀门连接,另一端通过三根分支管分别与每个抛射凹槽下端的喷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电动球阀的开度由控制系统箱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闭由红外传感器通过检测信号来控制。
[0012]进一步,所述抛射凹槽内放置秧苗,秧苗根部带有圆台状的土块。两块斜挡板之间夹圆台状的土块,且部分土块进入下方的红外传感器的感应区域。
[0013]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箱根据指定的抛射距离控制电动球阀的开度,使得指定强度的气流进入管路系统。
[0014]进一步,抛射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60°。
[0015]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6]本发明的新型抛秧机体型较小,能够在梯田地区进行抛秧工作,这是市场上现有的抛秧机所做不到的,且机身只需放置于田埂上即可工作,也可避免抛秧机进入田地,有利于向梯田地区引进抛秧技术;同时具有一定的智能性,能够自动测量梯田宽度,并且通过控制电动球阀的开度,从而控制气流强度,实现自动控制抛射距离,以便自动抛射秧苗,抛射的秧苗较传统抛秧机更为整齐有序;机身轻便,操作简单,使用的灵活度高,且工作高效,能够显著减小工作者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的新型抛秧机的正视图。
[0018]图2为本发明的新型抛秧机的轴测图。
[0019]图3为管路系统与抛射凹槽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4为抛射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的新型抛秧机的工作程序流程图。
[0022 ]图中:车架1、车轮101、立柱102、横杆1103、横杆Π 104、空压机2、测距模块3、抛射凹槽4、红外传感器401、圆形通孔402、弧形面403、喷射气体出口 405、斜挡板406、电磁阀407、管路系统5、主管道501、三通接头502、分支管503、电动球阀504、控制系统箱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24]参见图1至图4,一种新型抛秧机,包括车架1、空压机2、测距模块3、抛射凹槽4、管路系统5和控制系统箱6。
[0025]所述车架I为框架结构。所述车架I的底部装有车轮101,便于在田埂移动。所述空压机2(动力源可以是柴油机)安装在车架I的底座上。所述测距模块3安装在车架I的立柱102上。所述控制系统箱6安装在车架I的另一根立柱102上。所述控制系统箱6内装有控制模块元件(单片机),且通过导线与测距模块3进行信号传输。整个系统的电信号都由控制系统箱6内的控制模块进行处理。
[0026]所述车架I上安装有三个相互平行布置的抛射凹槽4。所述抛射凹槽4为长条状的凹槽,它的槽底为弧形面403。所述弧形面403上开有两个圆形通孔402。这两个圆形通孔402内穿入螺钉,使得抛射凹槽4紧固在车架I的横杆1103和横杆Π 104上。所述横杆1103和横杆Π 104相互平行,且呈高低布置。所述抛射凹槽4的长度方向与横杆1103垂直。所述抛射凹槽4的槽口面朝斜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抛射凹槽4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0027]所述抛射凹槽4的下端具有一个喷射气体出口405。所述喷射气体出口 405的下方具有一个矩形框腔,该矩形框腔内设置红外传感器401。所述红外传感器401与控制系统箱6进行信号传输。所述矩形框腔的上表面设置有两块斜挡板406。两块斜挡板406呈倒八字型。即从正面看过去,喷射气体出口 405处于“八”字内部。所述抛射凹槽4的下端还安装有电磁阀407ο所述电磁阀407控制喷射气体出口 405的开闭。
[0028]所述管路系统5包括主管道501、三通接头502和分支管503。所述主管道5的一端通过电动球阀504与空压机2的气体出口阀门201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502连接三根分支管503。这三根分支管503分别与每个抛射凹槽4下端的喷射气体出口 405连接。所述电动球阀504的开度由控制系统箱6控制。所述电磁阀407的开闭由红外传感器401通过检测信号来控制。当红外传感器401的感应区检测到有秧苗或土块时,则打开电磁阀407使得喷射气体出口 405喷射(指定强度的)气流。
[0029]上述新型抛秧机的工作程序流程参见图5,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0030]首先将该抛秧机放入梯田起始点,测距模块3测量机身到对面田埂的距离,作为第一列秧苗最远抛射距离,控制系统箱6中的单片机依据设定程序计算出此列秧苗每次抛射的距离;
[0031]测距完成后,在抛射凹槽4中放入从育秧盘中取出的秧苗(附带一定大小的圆台状泥土块),带有泥土块的一端放置在两块斜挡板406之间进行限位,由于两块斜挡板406的最小间隙略宽于秧苗圆台泥土块的底部,秧苗到达指定位置时,有一小部分泥土块进入红外传感器401的感应区域,并将感应到秧苗的信号输送至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将管路系统5中对应的支管道503末端的电磁阀407打开,空压机2中的气体即可通过管路系统5从对应的喷射气体出口 405喷出,将秧苗连同土块吹到指定的位置。
[0032 ]秧苗抛出后,红外传感器401未检测到秧苗存在,电磁阀407关闭,控制系统开始计算下一位置秧苗所需要的距离和控制对应的电动球阀504的开度;继续往抛射凹槽4中放入秧苗,控制系统重复上述过程,且按设定的秧苗间距递减抛射距离,如此往复,直至此列秧苗抛射距离递减为0,即完成了此列秧苗的抛射。由于空压机出口气压是调定在一个小气压范围内(0.72?0.8MPa),秧苗抛程受气压变化的影响较小,即抛程只和电动球阀504的开度大小(控制信号)有关。
[0033]抛射完一列之后,将机身推至下一列秧苗的抛射位置,重复上一列秧苗抛射过程,如此往复,直到完成整块梯田的抛秧工作。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抛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I)、空压机(2)、测距模块(3)、抛射凹槽(4)、管路系统(5)和控制系统箱(6);所述空压机(2)安装在车架(I)的底座上;所述测距模块(3)和控制系统箱(6)安装在车架(I)的立柱(102)上;所述控制系统箱(6)内装有控制模块元件,且通过导线与测距模块(3)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车架(I)上安装有三个相互平行布置的抛射凹槽(4);所述抛射凹槽(4)为长条状的凹槽,它的槽底为弧形面(403);所述弧形面(403)上开有两个圆形通孔(402);这两个圆形通孔(402)内穿入螺钉,使得抛射凹槽(4)紧固在车架(I)的横杆1(103)和横杆Π (104)上;所述横杆1(103)和横杆Π (104)相互平行,且呈高低布置;所述抛射凹槽(4)的长度方向与横杆I (103)垂直;所述抛射凹槽(4)的槽口面朝斜上方; 所述抛射凹槽(4)的下端具有一个喷射气体出口(405);所述喷射气体出口(405)的下方具有一个矩形框腔,该矩形框腔内设置红外传感器(401);所述红外传感器(401)与控制系统箱(6)进行信号传输;所述矩形框腔的上表面设置有两块斜挡板(406);两块斜挡板(406)呈倒八字型;所述抛射凹槽(4)的下端还安装有电磁阀(407);所述电磁阀(407)控制喷射气体出口(405)的开闭; 所述管路系统(5)的一端通过电动球阀(504)与空压机(2)的气体出口阀门(201)连接,另一端通过三根分支管(503)分别与每个抛射凹槽(4)下端的喷射气体出口(405)连接;所述电动球阀(504)的开度由控制系统箱(6)控制;所述电磁阀(407)的开闭由红外传感器(401)通过检测信号来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射凹槽(4)内放置秧苗,秧苗根部带有圆台状的土块;两块斜挡板(406)之间夹圆台状的土块,且部分土块进入下方的红外传感器(401)的感应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箱(6)根据指定的抛射距离控制电动球阀(504)的开度,使得指定强度的气流进入管路系统(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射凹槽(4)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60°。
【文档编号】A01C11/02GK105850317SQ201610228338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1日
【发明人】胡方凯, 成旭, 范路
【申请人】重庆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