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珊瑚礁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6545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珊瑚礁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海洋生态环境人工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应用于生态系统修复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于海底流沙环境的移动式珊瑚礁基。
【背景技术】
[0002]珊瑚礁生态系统是由珊瑚礁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的海洋环境所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公认的高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如在防海护岸、减轻海洋灾害、沿海造地、提供工农业原材料、促进旅游资源、增进水产资源、净化大气和海洋环境、减轻大气温室效应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珊瑚礁区为许多珍贵优质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发育、繁殖场所。由于珊瑚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大部分生长在透明度高、贫营养级海域中,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如海水升温、海水污染、破坏性的捕鱼方式、对珊瑚礁的乱采滥挖、盲目的开发滨海旅游项目等原因,造成海洋环境进一步恶化,导致海洋大面积的珊瑚白化死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珊瑚受人类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已有四分之一的珊瑚礁被完全破坏,许多礁底或碎石底已经被流沙所掩埋,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的珊瑚礁面临着严重的退化现象,如何将“海底沙漠”变成“海底绿洲”已成为了大家共同的呼声。
[0003]珊瑚移植对于珊瑚礁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适于海底流沙环境的珊瑚移植成为恢复珊瑚生态系统的重要希望。现今,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主要有两种人为干预的模式,一种是通过管理手段,对珊瑚礁区域进行保护以此来消除造成珊瑚礁生态破坏的压力;另一种是通过野外培植和移植珊瑚等方法来对珊瑚礁进行增殖,以达到恢复的目的。实验表明,进行野外培植和移植珊瑚是人工珊瑚礁恢复的重要人工干预手段,我国在此方面尚属起步阶段,关于珊瑚移植报道不多,国外如日本、美国、以色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对珊瑚移植与培植的研宄及报道较多。
[0004]目前,对于珊瑚的移植与培植的实验性研宄多选择在水质透明、风浪较小、海底底质多有礁石的海域,以及移植装置或礁基的选取,因为礁基对新移植的珊瑚的后续生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珊瑚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造礁石珊瑚的初期生长能力较为脆弱,而需要珊瑚移植的海域环境相对恶劣,如海底流沙环境、海水浑浊、风浪大等,直接在需要生态修复的海区进行珊瑚繁育易因环境恶劣而影响新移植的珊瑚的后续生长,降低珊瑚繁育成功率,甚至导致海区生态修复失败。而且,目前所采用的珊瑚繁育礁基多是直接固定于海底,在修复初期不能有效形成立体环境,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如鱼、虾和螃蟹等栖息,延长海区生态系统的修复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移动式珊瑚礁基,采用可移动式结构,能减少环境对珊瑚繁育初期的影响,对珊瑚的繁育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000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移动式珊瑚礁基,包括基柱和基盘,所述基柱设计为棱台形结构,基柱下底面的下方及其四周设置支撑柱、支撑钩,将支撑柱和支撑钩完全插入海底后可使基柱固定在海底,在基柱的顶部设置锁定机构;所述基盘设计为片式结构,基盘上设有固定孔,通过固定孔利用基柱上的锁定机构将基盘可装卸式安装在基柱顶端,在基盘的上底面和侧面均匀间隔设置附着圈,可将块状或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包括部分软珊瑚)固定在附着圈上,使珊瑚正常生长。
[0008]所述附着圈的孔径大小为3?5cm。
[0009]所述基盘上的附着圈的间距在10厘米以上,使造礁石珊瑚具有不少于10厘米的生长距离,便于造礁石珊瑚正常生长。
[001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可移动式结构,能减少环境对珊瑚繁育初期的影响,并且利用基柱和基盘形成立体环境还可以为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如鱼、虾和螃蟹等提供栖息地,对珊瑚的繁育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柱结构不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盘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效果图。
[0014]图中:1、基柱;2、固定钩;3、支撑钩;4、支撑柱;5、基盘;6、固定孔;7、附着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6]本实用新型包括基柱和基盘,所述基柱设计为棱台形结构,如图1所示,基柱I高50-80cm,在其下底面的下方及其四周设置支撑柱4、支撑钩3,基柱的顶部设置固定钩2 ;所述基盘设计为片式结构,如图2所示,基盘5采用混凝土制作成长1.3m、宽0.3m、厚0.05m的水泥块(里面放置适当钢筋起加固作用),基盘5上设有长条形固定孔6,长约0.2m、宽约0.lm,在基盘的上底面和侧面均匀间隔10厘米以上设置铁质附着圈7,附着圈7采用铁丝围成,孔径大小为3?5cm,可将块状或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包括部分软珊瑚)固定在附着圈上,使珊瑚正常生长。
[0017]进行珊瑚繁育时,先选择海面风浪平静、水质清澈、低潮时水深2?5米的海区,将基柱I的支撑柱4、支撑钩3完全插入海底流沙里,然后将基盘5安装在基柱I的顶端上。选择健康无病的分枝状或块状的造礁石珊瑚母体,块状的造礁石珊瑚凿成3?7cm直径大小,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切成5?7cm大小,低潮的时间段进行潜水固定在附着圈2上(用扎带或鱼线捆扎在附着圈2上,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顶端向上,块状的造礁珊瑚有活珊瑚组织的一面向上固定,使其尽量贴紧附着圈,确保其不会随海浪或水流晃动,有利于珊瑚断枝尽快生长固定在礁基上)。每个培植造礁石珊瑚之间留有不少于10厘米的生长距离,培植珊瑚生长在离海底40cm以上的高度。确保珊瑚繁育初期的环境尽可能满足珊瑚的生长条件。
[0018]另在需要生态修复的海区安装固定基柱1,待先期繁育的珊瑚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取下基盘5,再在需要生态修复的海区安装在基柱I的顶端上并固定,使珊瑚不会因环境恶劣而影响后续生长,从而提高珊瑚繁育成功率,而且,利用基柱I和基盘5所形成的立体环境还可以为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如鱼、虾和螃蟹等提供栖息地,有利于缩短海区生态系统的修复时间。
[0019]使用实例:
[0020]2014年2月在海南万宁大洲岛前港成功移植了约150棵珊瑚,在本次移植中所使用的分枝状珊瑚是以美丽鹿角珊瑚为代表种,所使用的块状珊瑚是以丛生盔型珊瑚为代表种。
[0021]6个月后,造礁石珊瑚附着礁基没有下陷至流沙中,也没有离开指定区域的海域且没有倾斜或倾倒现象,美丽鹿角珊瑚的存活率达到了 95%以上,丛生盔型珊瑚存活率达到了 100%。
[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移动式珊瑚礁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柱和基盘,所述基柱设计为棱台形结构,基柱下底面的下方及其四周设置支撑柱、支撑钩,在基柱的顶部设置锁定机构;所述基盘设计为片式结构,基盘上设有固定孔,在基盘的上底面和侧面均匀间隔设置附着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珊瑚礁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圈的孔径大小为3 ?5cm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珊瑚礁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上的附着圈的间距在10厘米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生态环境人工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移动式珊瑚礁基,包括基柱和基盘,所述基柱设计为棱台形结构,基柱下底面的下方及其四周设置支撑柱、支撑钩,在基柱的顶部设置锁定机构;所述基盘设计为片式结构,基盘上设有固定孔,在基盘的上底面和侧面均匀间隔设置附着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可移动式结构,能减少环境对珊瑚繁育初期的影响,并且利用基柱和基盘形成立体环境还可以为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如鱼、虾和螃蟹等提供栖息地,对珊瑚的繁育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204272928
【申请号】CN201420670788
【发明人】李洪武, 刘建根, 师彦飞, 胡兵, 何志营, 李光毅, 李佳丽, 沈嘉明, 田洋
【申请人】海南大学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