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336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它包括一普通珊瑚种植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珊瑚种植礁本体由底座、下分层外壁、中分层外壁、上分层外壁、下多边形外壁侧柱、中多边形外壁侧柱、上多边形外壁侧柱、下方形外壁侧柱、中方形外壁侧柱、上方形外壁侧柱、下中间弯件、上中间弯件、下中间直件、上中间直件、下中柱、中中柱、上中柱、下左侧柱、下右侧柱、中左侧柱、中右侧柱、上左侧柱、上右侧柱及顶层圆盘所构成,并通过插入装配组合。本发明的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可适宜于任意水深的沿海水域中应用。
【专利说明】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珊瑚种植礁,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
【背景技术】
[0002]在海底世界,珊瑚礁享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和“海上长城”等美誉,但是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是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珊瑚在长达2.5亿年的演变过程中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狂风暴雨、火山爆发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没有能让珊瑚灭绝。但是,最近数十年,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鱼类的滥捕滥杀,对珊瑚礁的掠夺性开采,使珊瑚礁出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全世界的珊瑚礁有11%遭灭顶之灾,16%已不能发挥生态功能,60%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0003]近些年,珊瑚礁的状况又有了很多新的变化,保护工作越来越迫切,如珊瑚礁的白化现象日益严重,自20世纪80年代珊瑚白化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1997-1998年发生的全球珊瑚礁白化事件,直接摧毁了全球16%的珊瑚礁,导致1999年旅游损失达5454万美元,并危及5亿海岸人民的主要实物和经济来源。从这次事件可以清楚的看出珊瑚礁在各个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关于珊瑚礁的保护的技术和方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与国际机构的重点研究领域。保护珊瑚礁的总策略影视保护现有的珊瑚礁,修复遭破坏的珊瑚礁,建造新的人工珊瑚礁,从而增加珊 瑚礁的面积,增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功能。
[0004]遗憾的是,国外对珊瑚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和报道非常丰富,关于珊瑚礁保护的研究正在大力展开,而我国对于珊瑚礁的人工繁殖和修复研究少之又少,导致我国在保护珊瑚礁方面大大落后于其他国家,也间接造成了一些影响,如渔业资源严重下降,海洋坏境日益破坏,正是基于以上的发展背景,从保护珊瑚礁的角度出发,提出本技术设计。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它不但能实现对鱼类的引诱功能吸引大量鱼类,及移植来的珊瑚礁形成新的人造环境,增加渔业资源,促进珊瑚礁的生长和形成,而且还能使珊瑚礁的存在使得对鱼类的引诱作用更加突出,使得两方面的功能起到相互促进,达到“ 1+1>2”的效益目。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包括一普通珊瑚种植礁本体,所述普通珊瑚种植礁本体由底座、下分层外壁、中分层外壁、上分层外壁、下多边形外壁侧柱、中多边形外壁侧柱、上多边形外壁侧柱、下方形外壁侧柱、中方形外壁侧柱、上方形外壁侧柱、下中间弯件、上中间弯件、下中间直件、上中间直件、下中柱、中中柱、上中柱、下左侧柱、下右侧柱、中左侧柱、中右侧柱、上左侧柱、上右侧柱及顶层圆盘所构成,所述底座由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及外端与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的相对的内角处连接的呈
形状的支撑所构成,所述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状的底座盲孔,所述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状的底座盲孔两旁还均布有底座种植盲孔,所述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的横档交接处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底座盲孔,所述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的横档交接处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底座底脚,所述呈形状的支撑上端面上均布有底座种植盲孔,上端面上的中心处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底座中心盲孔,所述下分层外壁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状的下分层外壁盲孔,横档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体的下分层外壁连接件,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的横档交接处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下分层外壁盲孔,横档交接处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体的下分层外壁连接件,所述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下分层外壁盲孔两旁还均布有下分层外壁种植盲孔,所述中分层外壁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状的中分层外壁盲孔,横档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体的中分层外壁连接件,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的横档交接处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中分层外壁盲孔,横档交接处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体的中分层外壁连接件,所述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中分层外壁盲孔两旁还均布有中分层外壁种植盲孔,所述上分层外壁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的横档上端面上均布有上分层外壁种植盲孔,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的横档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体的上分层外壁连接件,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的横档交接处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体的上分层外壁连接件,所述下多边形外壁侧柱上端面上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下盲孔,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多边体的下连接件,所述中多边形外壁侧柱上端面上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中盲孔,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多边体的中连接件,所述上多边形外壁侧柱上端面上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上盲孔,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多边体的上连接件,所述下方形外壁侧柱上端面上设有一呈方形状的下盲孔,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方形体的下连接件,所述中方形外壁侧柱上端面上设有一呈方形状的中盲孔,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方形体的中连接件,所述上方形外壁侧柱上端面上设有一呈方形状的上盲孔,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方形体的上连接件,所述下中间弯件由下外半圆环、下内半圆环及下外半圆环与下内半圆环之间的下直档所形成,所述下外半圆环及下内半圆环的上端面上均布有下中间弯件种植盲孔,所述上中间弯件由上外半圆环、上内半圆环及上外半圆环与上内半圆环之间的上直档所形成,所述上外半圆环及上内半圆环的上端面上均布有上中间弯件种植盲孔,所述下中间直件呈“L”形状,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的上端面上均布有下中间直件种植盲孔,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上端面上的中部处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下盲孔,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下连接件,所述上中间直件呈“L”形状,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的上端面上均布有上中间直件种植盲孔,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上端面上的中部处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上盲孔,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上连接件,所述下中柱上端面上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下盲孔,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下连接件,所述中中柱上端面上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中盲孔,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 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中连接件,所述上中柱上端面上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上盲孔,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上连接件,所述下左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所述下右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所述中左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中连接件,所述中右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中连接件,所述上左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上连接件,所述上右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上连接件,所述顶层圆盘由圆形外环、圆形内环及圆形内环与圆形外环内的呈“十”形状的支架所形成并连成一体,所述圆形内环及圆形外环上端面上分别均布有顶层种植盲孔,所述呈“十”形状的支架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布有顶层种植盲孔,所述呈“十”形状的支架下端面上的中心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连接件,所述底座、下中间直件、下中间弯件、上中间弯件、上中间直件及顶层圆盘自下而上依次叠加,所述下中间直件及下中间弯件分别安设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下中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下连接件插入在所述底座的外端与呈六角形状的底座 框架的相对的内角处连接的呈形状的支撑上端面上中心处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底座中心盲孔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下连接件插入在所述下中柱上端面上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下盲孔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中间直件下端面与相对的所述底座的呈形状的支撑上端面上的底座种植盲孔之间置下左侧柱,所述下左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插入在所述底座的呈形状的支撑上端面上的底座种植盲孔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左侧柱上端面与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中间弯件的下外半圆环及下内半圆环的下端面与相对的所述底座的呈形状的支撑上端面上的底座种植盲孔之间置下右侧柱,所述下右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插入在所述底座的呈形状的支撑上端面上的底座种植盲孔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右侧柱上端面与所述下中间弯件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上中间弯件及上中间直件分别安设在所述下中间直件及下中间弯件上方,所述上中间弯件下端面与相对的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的上端面上的下中间直件种植盲孔之间置中左侧柱,所述中左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插入在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的上端面上的下中间直件种植盲孔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左侧柱上端面与所述上中间弯件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中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中连接件插入在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上端面上的中部处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下盲孔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上连接件插入在所述中中柱上端面上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中盲孔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下端面与相对的所述下中间弯件的下外半圆环及下内半圆环的上端面上的下中间弯件种植盲孔之间置中右侧柱,所述中右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插入在所述下中间弯件的下外半圆环及下内半圆环的上端面上的下中间弯件种植盲孔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右侧柱上端面与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顶层圆盘安设在所述上中间弯件及上中间直件上方,所述上中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上连接件插入在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上端面上的中部处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上盲孔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顶层圆盘的呈“十”形状的支架下端面上的中心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连接件插入在所设的上中柱上端面上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上盲孔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顶层圆盘下端面与相对的所述上中间弯件的上外半圆环及上内半圆环的上端面上的上中间弯件种植盲孔及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的上端面上的上中间直件种植盲孔之间均分别置上左侧柱及上右侧柱,所述上左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上连接件插入在所述上中间弯件的上外半圆环及上内半圆环的上端面上的上中间弯件种植盲孔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上右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上连接件插入在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的上端面上的上中间直件种植盲孔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上左侧柱上端面与所述顶层圆盘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上右侧柱上端面与所述顶层圆盘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底座上还自下而上依次叠加有下分层外壁、中分层外壁及上分层外壁,所述下分层外壁安设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下分层外壁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的横档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体的下分层外壁连接件分别与所述下方形外壁侧柱的上端面上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下盲孔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底座的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呈方形状的底座盲孔分别与所述下方形外壁侧柱的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方形体的下连接件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分层外壁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的横档交接处下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体的下分层外壁连接件分别与所述下多边形外壁侧柱上端面上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下盲孔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底座的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的横档交接处的上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底座盲孔分别与所述下多边形外壁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多边体的下连接件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分层外壁安设在所述下分层外壁上方,所述中分层外壁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的横档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体的中分层外壁连接件分别与所述中方形外壁侧柱上端面上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中盲孔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分层外壁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下分层外壁盲孔分别与所述中方形外壁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方形体的中连接件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分层外壁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的横档交接处下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体的中分层外壁连接件分别与所述中多边形外壁侧柱上端面上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中盲孔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分层外壁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的横档交接处上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下分层外壁盲孔分别与所述中多边形外壁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多边体的中连接件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上分层外壁安设在所述中分层外壁上方,所述上分层外壁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的横档下端面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体的上分层外壁连接件分别与所述上方形外壁 侧柱上端面上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上盲孔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分层外壁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中分层外壁盲孔分别与所述上方形外壁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方形体的上连接件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上分层外壁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的横档交接处下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体的上分层外壁连接件分别与所述上多边形外壁侧柱上端面上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上盲孔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分层外壁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的横档交接处上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中分层外壁盲孔分别与所述上多边形外壁侧柱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多边体的上连接件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
[0007]本发明所提供的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且主要由底座、下分层外壁、中分层外壁、上分层外壁、下多边形外壁侧柱、中多边形外壁侧柱、上多边形外壁侧柱、下方形外壁侧柱、中方形外壁侧柱、上方形外壁侧柱、下中间弯件、上中间弯件、下中间直件、上中间直件、下中柱、中中柱、上中柱、下左侧柱、下右侧柱、中左侧柱、中右侧柱、上左侧柱、上右侧柱及顶层圆盘所构成,并通过接插装配组合,而后由混凝土粘接固定。
[0008]本发明的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的混合礁体外壳采用引鱼效果极佳的六面柱型罩式水泥礁形成上升流,带来营养丰富的海水,吸引鱼类前来觅食。
[0009]2.本发明的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内部采用既结构简单又固定可靠的中间直件的中间弯件组成的结构,分层装配,各层之间交错布置,既充分利用了礁体内的空间,又将各层环形构件错开布置,不遮挡各层珊瑚礁的生长,种植盲孔且能使移植来的珊瑚礁能够安全的生长。
[0010]3.本发明的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在不阻挡鱼类活动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种植盲孔使得种植的珊瑚礁成长后仍形成很多空隙空间,方便鱼类的穿梭捕食,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珊瑚礁的生长速度。
[0011]4.本发明的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的各部分结构均由钢筋混凝土浇筑制成,装配组合容易,而又方便运输,可以满足任意水深的需求。
[0012]本发明的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可适宜于任意水深的沿海水域中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0014]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发明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发明的下分层外壁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发明的中分层外壁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发明的上分层外壁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发明的下多边形外壁侧柱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本发明的中多边形外壁侧柱结构示意图。
[0022]图9是本发明的上多边形外壁侧柱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是本发明的下方形外壁侧柱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是本发明的中方形外壁侧柱结构示意图。[0025]图12是本发明的上方形外壁侧柱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是本发明的下中间弯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14是本发明的上中间弯件结构示意图。
[0028]图15是本发明的下中间直件结构示意图。
[0029]图16是本发明的上中间直件结构示意图。
[0030]图17是本发明的下中柱结构示意图。
[0031]图18是本发明的中中柱结构示意图。
[0032]图19是本发明的上中柱结构示意图。
[0033]图20是本发明的下左侧柱结构示意图。
[0034]图21是本发明的下右侧柱结构示意图。
[0035]图22是本发明的中左侧柱结构示意图。
[0036]图23是本发明的中右侧柱结构示意图。
[0037]图24是本发明的上左侧柱结构示意图。
[0038]图25是本发明的上右侧柱结构示意图。
[0039]图26是本发明的顶层圆盘结构示意图。
[0040]图27是本发明的顶层圆盘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42]参照图1和图2,该发明的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包含一普通珊瑚种植礁本体。
[0043]所述普通珊瑚种植礁本体由底座1、下分层外壁21、中分层外壁22、上分层外壁23、下多边形外壁侧柱31、中多边形外壁侧柱32、上多边形外壁侧柱33、下方形外壁侧柱41、中方形外壁侧柱42、上方形外壁侧柱43、下中间弯件51、上中间弯件52、下中间直件61、上中间直件62、下中柱71、中中柱72、上中柱73、下左侧柱81、下右侧柱82、中左侧柱83、中右侧柱84、上左侧柱85、上右侧柱86及顶层圆盘9所构成。
[0044]参照图3,所述底座I由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及外端与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的相对的内角处连接的呈形状的支撑12所构成。所述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状的底座盲孔111,所述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状的底座盲孔111两旁还均布有底座种植盲孔112,所述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的横档交接处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底座盲孔113,所述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的横档交接处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底座底脚114。所述呈形状的支撑12上端面上均布有底座种植盲孔121,上端面上的中心处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底座中心盲孔122。
[0045] 参照图4,所述下分层外壁21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状的下分层外壁盲孔2111,横档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体的下分层外壁连接件2112,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的横档交接处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下分层外壁盲孔2113,横档交接处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体的下分层外壁连接件2114,所述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下分层外壁盲孔2111两旁还均布有下分层外壁种植盲孔2115。
[0046]参照图5,所述中分层外壁22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状的中分层外壁盲孔2211,横档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体的中分层外壁连接件2212,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的横档交接处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中分层外壁盲孔2213,横档交接处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体的中分层外壁连接件2214,所述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中分层外壁盲孔2211两旁还均布有中分层外壁种植盲孔2215。
[0047]参照图6,所述上分层外壁23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23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231的横档上端面上均布有上分层外壁种植盲孔231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231的横档下 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体的上分层外壁连接件2312,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231的横档交接处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体的上分层外壁连接件2313。
[0048]参照图7,所述下多边形外壁侧柱31上端面上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下盲孔31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多边体的下连接件312。
[0049]参照图8,所述中多边形外壁侧柱32上端面上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中盲孔32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多边体的中连接件322。
[0050]参照图9,所述上多边形外壁侧柱33上端面上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上盲孔33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多边体的上连接件332。
[0051]参照图10,所述下方形外壁侧柱41上端面上设有一呈方形状的下盲孔41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方形体的下连接件412。
[0052]参照图11,所述中方形外壁侧柱42上端面上设有一呈方形状的中盲孔42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方形体的中连接件422。
[0053]参照图12,所述上方形外壁侧柱43上端面上设有一呈方形状的上盲孔43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方形体的上连接件432。
[0054]参照图13,所述下中间弯件51由下外半圆环511、下内半圆环512及下外半圆环511与下内半圆环512之间的下直档513所形成,所述下外半圆环511及下内半圆环512的上端面上均布有下中间弯件种植盲孔514。
[0055]参照图14,所述上中间弯件52由上外半圆环521、上内半圆环522及上外半圆环521与上内半圆环522之间的上直档523所形成,所述上外半圆环521及上内半圆环522的上端面上均布有上中间弯件种植盲孔524。
[0056]参照图15,所述下中间直件61呈“L”形状,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61的上端面上均布有下中间直件种植盲孔611,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61上端面上的中部处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下盲孔612,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下连接件613。
[0057]参照图16,所述上中间直件62呈“L”形状,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62的上端面上均布有上中间直件种植盲孔621,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62上端面上的中部处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上盲孔622,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上连接件623。[0058]参照图17,所述下中柱71上端面上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下盲孔71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下连接件712。
[0059]参照图18,所述中中柱72上端面上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中盲孔72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中连接件722。
[0060]参照图19,所述上中柱73上端面上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上盲孔73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上连接件732。
[0061]参照图20,所述下左侧柱8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811。
[0062]参照图21,所述下右侧柱82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821。
[0063]参照图22,所述中左侧柱83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中连接件831。
[0064]参照图23,所述中右侧柱84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中连接件841。
[0065]参照图24,所述上左侧柱85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上连接件851。
[0066]参照图25,所述上右侧柱86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上连接件861。
[0067]参照图26和图27,所述顶层圆盘9由圆形外环91、圆形内环92及圆形内环92与圆形外环91内的呈“十”形状的支架93所形成并连成一体,所述圆形内环92及圆形外环91上端面上分别均布有顶层种植盲孔921、911,所述呈“十”形状的支架93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布有顶层种植盲孔931。所述呈“十”形状的支架93下端面上的中心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连接件932。
[0068]所述底座1、下中间直件61、下中间弯件51、上中间弯件52、上中间直件62及顶层圆盘9自下而上依次叠加。
[0069]所述下中间直件61及下中间弯件51分别安设在所述底座I上方。所述下中柱7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下连接件712插入在所述底座I的外端与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的相对的内角处连接的呈形状的支撑12上端面上中心处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底座中心盲孔122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6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下连接件613插入在所述下中柱71上端面上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下盲孔711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中间直件61下端面与相对的所述底座I的呈形状的支撑12上端面上的底座种植盲孔121之间置下左侧柱81,所述下左侧柱8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811插入在所述底座I的呈形状的支撑12上端面上的底座种植盲孔121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左侧柱81上端面与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61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中间弯件51的下外半圆环511及下内半圆环512的下端面与相对的所述底座I的呈形状 的支撑12上端面上的底座种植盲孔121之间置下右侧柱82,所述下右侧柱82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821插入在所述底座I的呈形状的支撑12上端面上的底座种植盲孔121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右侧柱82上端面与所述下中间弯件51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
[0070]所述上中间弯件52及上中间直件62分别安设在所述下中间直件61及下中间弯件51上方。所述上中间弯件52下端面与相对的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61的上端面上的下中间直件种植盲孔611之间置中左侧柱83,所述中左侧柱83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831插入在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61的上端面上的下中间直件种植盲孔611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左侧柱83上端面与所述上中间弯件52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中柱72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中连接件722插入在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61上端面上的中部处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下盲孔612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62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上连接件623插入在所述中中柱72上端面上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中盲孔721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62下端面与相对的所述下中间弯件51的下外半圆环511及下内半圆环512的上端面上的下中间弯件种植盲孔514之间置中右侧柱84,所述中右侧柱84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841插入在所述下中间弯件51的下外半圆环511及下内半圆环512的上端面上的下中间弯件种植盲孔514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右侧柱84上端面与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62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
[0071]所述顶层圆盘9安设在所述上中间弯件52及上中间直件62上方。所述上中柱73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上连接件732插入在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62上端 面上的中部处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上盲孔622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顶层圆盘9的呈“十”形状的支架93下端面上的中心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连接件932插入在所设的上中柱73上端面上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上盲孔731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顶层圆盘9下端面与相对的所述上中间弯件52的上外半圆环521及上内半圆环522的上端面上的上中间弯件种植盲孔524及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62的上端面上的上中间直件种植盲孔621之间均分别置上左侧柱85及上右侧柱86,所述上左侧柱85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上连接件851插入在所述上中间弯件52的上外半圆环521及上内半圆环522的上端面上的上中间弯件种植盲孔524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上右侧柱86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上连接件861插入在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62的上端面上的上中间直件种植盲孔621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上左侧柱85上端面与所述顶层圆盘9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上右侧柱86上端面与所述顶层圆盘9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
[0072]所述底座I上还自下而上依次叠加有下分层外壁21、中分层外壁22及上分层外壁23。
[0073]所述下分层外壁21安设在所述底座I上方。所述下分层外壁21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的横档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体的下分层外壁连接件2112分别与所述下方形外壁侧柱41的上端面上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下盲孔411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底座I的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呈方形状的底座盲孔111分别与所述下方形外壁侧柱41的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方形体的下连接件412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分层外壁21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的横档交接处下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体的下分层外壁连接件2114分别与所述下多边形外壁侧柱31上端面上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下盲孔311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底座I的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的横档交接处的上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底座盲孔113分别与所述下多边形外壁侧柱3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多边体的下连接件312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
[0074]所述中分层外壁22安设在所述下分层外壁21上方。所述中分层外壁22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的横档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体的中分层外壁连接件2212分别与所述中方形外壁侧柱42上端面上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中盲孔421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分层外壁21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下分层外壁盲孔2111分别与所述中方形外壁侧柱42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方形体的中连接件422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分层外壁22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的横档交接处下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体的中分层外壁连接件2214分别与所述中多边形外壁侧柱32上端面上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中盲孔321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分层外壁21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的横档交接处上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下分层外壁盲孔2113分别与所述中多边形外壁侧柱32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多边体的中连接件322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
[0075]所述上分层外壁23安设在所述中分层外壁22上方。所述上分层外壁23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23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231的横档下端面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体的上分层外壁连接件2312分别与所述上方形外壁侧柱43上端面上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上盲孔431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分层外壁22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中分层外壁盲孔2211分别与所述上方形外壁侧柱43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方形体的上连接件432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上分层外壁23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23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231的横档交接处下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体的上分层外壁连接件2313分别与所述上多边形外壁侧柱33上端面上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上盲孔331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分层外壁22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的横档交接处上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中分层外壁盲孔2213分别与所述上多边形外壁侧柱33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多边体的上连接件332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它包括一普通珊瑚种植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珊瑚种植礁本体由底座(1)、下分层外壁(21)、中分层外壁(22)、上分层外壁(23)、下多边形外壁侧柱(31)、中多边形外壁侧柱(32)、上多边形外壁侧柱(33)、下方形外壁侧柱(41)、中方形外壁侧柱(42)、上方形外壁侧柱(43)、下中间弯件(51)、上中间弯件(52)、下中间直件(61)、上中间直件(62)、下中柱(71)、中中柱(72)、上中柱(73)、下左侧柱(81)、下右侧柱(82)、中左侧柱(83)、中右侧柱(84)、上左侧柱(85)、上右侧柱(86)及顶层圆盘(9)所构成,所述底座(1)由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及外端与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的相对的内角处连接的呈形状的支撑(12)所构成,所述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状的底座盲孔(111),所述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状的底座盲孔(111)两旁还均布有底座种植盲孔(112),所述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的横档交接处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底座盲孔(113),所述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的横档交接处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底座底脚(114),所述呈形状的支撑(12)上端面上均布有底座种植盲孔(121),上端面上的中心处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底座中心盲孔(122),所述下分层外壁(21)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状的下分层外壁盲孔(2111),横档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体的下分层外壁连接件(2112),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的横档交接处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下分层外壁盲孔(2113),横档交接处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体的下分层外壁连接件(2114),所述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下分层外壁盲孔(2111)两旁还均布有下分层外壁种植盲孔(2115),所述中分层外壁(22)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状的中分层外壁盲孔(2211),横档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体的中分层外壁连接件(2212),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的横档交接处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 中分层外壁盲孔(2213),横档交接处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体的中分层外壁连接件(2214),所述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中分层外壁盲孔(2211)两旁还均布有中分层外壁种植盲孔(2215),所述上分层外壁(23)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23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231)的横档上端面上均布有上分层外壁种植盲孔(231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231)的横档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呈方形体的上分层外壁连接件(2312),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231)的横档交接处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呈多边体的上分层外壁连接件(2313),所述下多边形外壁侧柱(31)上端面上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下盲孔(31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多边体的下连接件(312),所述中多边形外壁侧柱(32)上端面上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中盲孔(32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多边体的中连接件(322),所述上多边形外壁侧柱(33)上端面上设有一呈多边形状的上盲孔(33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多边体的上连接件(332),所述下方形外壁侧柱(41)上端面上设有一呈方形状的下盲孔(41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方形体的下连接件(412),所述中方形外壁侧柱(42)上端面上设有一呈方形状的中盲孔(42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方形体的中连接件(422),所述上方形外壁侧柱(43)上端面上设有一呈方形状的上盲孔(43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呈方形体的上连接件(432),所述下中间弯件(51)由下外半圆环(511)、下内半圆环(512)及下外半圆环(511)与下内半圆环(512)之间的下直档(513)所形成,所述下外半圆环(511)及下内半圆环(512)的上端面上均布有下中间弯件种植盲孔(514),所述上中间弯件(52)由上外半圆环(521)、上内半圆环(522)及上外半圆环(521)与上内半圆环(522)之间的上直档(523)所形成,所述上外半圆环(521)及上内半圆环(522)的上端面上均布有上中间弯件种植盲孔(524),所述下中间直件(61)呈“L”形状,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61)的上端面上均布有下中间直件种植盲孔(611),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61)上端面上的中部处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下盲孔(612),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下连接件(613),所述上中间直件(62)呈“L”形状,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62)的上端面上均布有上中间直件种植盲孔(621),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62)上端面上的中部处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上盲孔(622),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上连接件(623),所述下中柱(71)上端面上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下盲孔(71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下连接件(712),所述中中柱(72)上端面上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中盲孔(72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中连接件(722),所述上中柱(73)上端面上设有一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上盲孔(73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上连接件(732),所述下左侧柱(8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811),所述下右侧柱(82)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821),所述中左侧柱(83)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中连接件(831),所述中右侧柱(84)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中连接件(841),所述上左侧柱(85)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上连接件(851),所述上右侧柱(86)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上连接件(861),所述顶层圆盘 (9)由圆形外环(91)、圆形内环(92)及圆形内环(92)与圆形外环(91)内的呈“十”形状的支架(93)所形成并连成一体,所述圆形内环(92)及圆形外环(91)上端面上分别均布有顶层种植盲孔(921、911),所述呈“十”形状的支架(93)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布有顶层种植盲孔(931),所述呈“十”形状的支架(93)下端面上的中心处向下延伸有一下端呈圆锥形状的连接件(932 ),所述底座(1)、下中间直件(61)、下中间弯件(51)、上中间弯件(52 )、上中间直件(62)及顶层圆盘(9)自下而上依次叠加,所述下中间直件(61)及下中间弯件(51)分别安设在所述底座(1)上方,所述下中柱(7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下连接件(712 )插入在所述底座(1)的外端与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的相对的内角处连接的呈形状的支撑(12)上端面上中心处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底座中心盲孔(122)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6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下连接件(613)插入在所述下中柱(71)上端面上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下盲孔(711)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中间直件(61)下端面与相对的所述底座的呈形状的支撑(12)上端面上的底座种植盲孔(121)之间置下左侧柱(81),所述下左侧柱(8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811)插入在所述底座的呈形状的支撑(12)上端面上的底座种植盲孔(121)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左侧柱(81)上端面与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61)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中间弯件(51)的下外半圆环(511)及下内半圆环(512)的下端面与相对的所述底座的呈形状的支撑(12)上端面上的底座种植盲孔(121)之间置下右侧柱(82),所述下右侧柱(82)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821)插入在所述底座的呈形状的支撑(12)上端面上的底座种植盲孔(121)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右侧柱(82)上端面与所述下中间弯件(51)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上中间弯件(52)及上中间直件(62)分别安设在所述下中间直件(61)及下中间弯件(51)上方,所述上中间弯件(52)下端面与相对的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61)的上端面上的下中间直件种植盲孔(611)之间置中左侧柱(83),所述中左侧柱(83)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831)插入在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61)的上端面上的下中间直件种植盲孔(611)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左侧柱(83)上端面与所述上中间弯件(52)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中柱(72)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中连接件(722)插入在所述呈“L”形状的下中间直件(61)上端面上的中部处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下盲孔(612)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62)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上连接件(623)插入在所述中中柱(72)上端面上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中盲孔(721)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62)下端面与相对的所述下中间弯件(51)的下外半圆环(511)及下内半圆环(512 )的上端面上的下中间弯件种植盲孔(514)之间置中右侧柱(84),所述中右侧柱(84)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下连接件(841)插入在所述下中间弯件(51)的下外半圆环(511)及下内半圆环(512)的上端面上的下中间弯件种植盲孔(514)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右侧柱(84)上端面与所述呈“L ”形状的上中间直件(62)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顶层圆盘(9)安设在所述上中间弯件(52)及上中间直件(62)上方,所述上中柱(73)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上连接件(732)插入在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62)上端面上的中部处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上盲孔(622)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顶层圆盘(9)的呈“十”形状的支架(93)下端面上的中心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锥形状的连接件(932)插入在所设的上中柱(73)上端面上所设的内底面呈圆锥形状的上盲孔(731)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顶层圆盘(9)下端面与相对的所述上中间弯件(52)的上外半圆环(521)及上内半圆环(522)的上端面上的上中间弯件种植盲孔(524)及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62)的上端面上的上中间直件种植盲孔(621)之间均分别置上左侧柱(85)及上右侧柱(86),所述上左侧柱(85)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上连接件(851)插入在所述上中间弯件(52)的上外半圆环(521)及上内半圆环(522)的上端面上的上中间弯件种植盲孔(524)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上右侧柱(86)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下端呈圆柱形状的上连接件(861)插入在所述呈“L”形状的上中间直件(62)的上端面上的上中间直件种植盲孔(621)内,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上左侧柱(85)上端面与所述顶层圆盘(9)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上右侧柱(86)上端面与所述顶层圆盘(9)下端面且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底座(1)上还自下而上依次叠加有下分层外壁(21)、中分层外壁(22)及上分层外壁(23),所述下分层外壁(21)安设在所述底座(1)上方,所述下分层外壁(21)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的横档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体的下分层外壁连接件(2112)分别与所述下方形外壁侧柱(41)的上端面上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下盲孔(411)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底座(1)的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呈方形状的底座盲孔(111)分别与所述下方形外壁侧柱(41)的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方形体的下连接件(412)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分层外壁(21)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的横档交接处下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体的下分层外壁连接件(2114)分别与所述下多边形外壁侧柱(31)上端面上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下盲孔(311)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底座(1)的呈六角形状的底座框架(11)的横档交接处的上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底座盲孔(113)分别与所述下多边形外壁侧柱(31)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多边体的下连接件(312)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分层外壁(22)安设在所述下分层外壁(21)上方,所述中分层外壁(22)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的横档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体的中分层外壁连接件(2212)分别与所述中方形外壁侧柱(42)上端面上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中盲孔(421)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分层外壁(21)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下分层外壁盲孔(2111)分别与所述中方形外壁侧柱(42)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方形体的中连接件(422)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分层外壁(22)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的横档交接处下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体的中分层外壁连接件(2214)分别与所述中多边形外壁侧柱(32)上端面上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中盲孔(321)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下分层外壁(21)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下分层框架(211)的横档交接处上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下分层外壁盲孔(2113)分别与所述中多边形外壁侧柱(32)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多边体的中连接件(322)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上分层外壁(23)安设在所述中分层外壁(22)上方,所述上分层外壁(23)为呈六角形 状的上分层框架(23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231)的横档下端面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体的上分层外壁连接件(2312)分别与所述上方形外壁侧柱(43)上端面上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上盲孔(431)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分层外壁(22)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的横档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所设的呈方形状的中分层外壁盲孔(2211)分别与所述上方形外壁侧柱(43)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方形体的上连接件(432)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上分层外壁(23)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23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上分层框架(231)的横档交接处下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体的上分层外壁连接件(2313)分别与所述上多边形外壁侧柱(33)上端面上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上盲孔(331)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所述中分层外壁(22)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所述为呈六角形状的中分层框架(221)的横档交接处上端面上分别所设的呈多边形状的中分层外壁盲孔(2213)分别与所述上多边形外壁侧柱(33)下端面上的中部处向下延伸的呈多边体的上连接件(332)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接固定。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3988812SQ201410013466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3日
【发明者】姜少杰, 兰镇, 袁俊, 彭伟锋, 王伟定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