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海增殖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643060阅读:来源:国知局
07上也有与放气通道208相对应的出气孔,从而形成畅通的气路。阀芯209的下端设有可与活塞203接触的帽沿以及阀芯复位弹簧204,当活塞203向上推动阀芯209时,阀芯209将放气通道208打开,浮子I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放气通道208排出。活塞203上可开孔以方便活塞203上下运动。放气通道208的开口处设有单向阀14,使的浮子I内的空气只能通过放气通道208单向朝外排气,而外界的空气和海水无法进入到放气通道208中。除此之外,浮子I上应当设有气嘴以方便对其进行充气。
[0025]此外,浮子的顶部设置的贮存筒207,其开口朝上。贮存筒207的底部设有绕线筒11,绕线筒11可以单独转动。绕线筒11的上方设有隔板12,隔板12上方设有小浮球206,小浮球206位于贮存筒207内。小浮球206连接有回收缆10,回收缆10缠绕在绕线筒11上。隔板12上设有若干通孔12a,贮存筒207侧壁的底部设有排水孔13。
[0026]如图4所示,海藻培养砖包括砖体7b和盖体7a,砖体7b上设有向上开口的凹槽702,砖体7b顶部设有可盖合凹槽702的盖体7a,盖体7a与砖体7b之间转动连接。海藻培养砖7采用六边形轻质泡沫混凝土制成,砖表面镶嵌有贝壳、藤壶、海岩碎片等,使其粗糙易于藻类的固着器抓牢,贴近原生态,使藻株更容易固着及繁殖。盖体7a和砖体7b均采用相同材料制成,当盖体7a将凹槽702盖合后,海藻培养砖形成中空结构。盖体7a至少有两个,相邻的盖体7a边缘之间设有间隙701,砖体7b的侧壁均设有流通孔703,以便于水体流通。
[0027]扇形支撑板305展开后如图5所示,滑套303位于滑动行程的下止点,拉簧301被拉伸,此时扇形支撑板305之间的开度最大。结合图6所示,连接座306上固定有滑套定位座5,滑套303侧面的底部设有限位槽303a,滑套定位座5的上表面设有与滑套303底部相配合的沉槽5a,沉槽5a的边缘设有偏心布置的旋转块16,旋转块16的侧面设有与限位槽303a相配合的卡接面,旋转块16上设有可使卡接面与限位槽303a锁紧的扭簧17,旋转块16通过转轴15进行定位。沉槽5a的底部设有可上下滑动的触发块18以及与触发块18配合的触发块复位弹簧19,触发块18上设有用于定位旋转块16的旋转块定位销18a。初始状态时,旋转块定位销18a作用于旋转块定位孔16b上,使得滑套303的底部能顺利进入到沉槽5a内;当滑套303的底部能顺利进入到沉槽5a内时,滑套303的底部向下压动触发块18,使得旋转块定位销18a离开旋转块定位孔16b,旋转块16在扭簧17作用下转动,使得卡接面进入到限位槽303a中并与之锁紧。此外旋转块16上还设有一体的把手16a,以方便手动扳动把手16a从而转动旋转块16,解除滑套303的锁定状态。
[0028]投入海域使用前,先将海藻培养砖用改性尼龙绳串联起来,用海水浸泡24小时。盖体7a上和凹槽702内均镶嵌有贝壳、海岩碎片,将盖体7a打开后平铺于育苗池底,等待海藻孢子体萌发及附着。待海藻幼苗长至可下海培养的规格时,将载有海藻幼苗的海藻培养砖7移至扇形支撑板305上,同时将盖体7a关闭。铺好海藻培养砖后,整个装置可投入海域使用。在海面上用缆绳定位浮子1,每个装置之间相距1.5m或更稀疏。根据所养殖藻类的生理特点和不同发育时期的需求,可以调整拉绳6长度以适应水下的垂直位置。
[0029]在投放之后,随着海藻幼苗的生长,从而将盖体7a顶开,之后重量不断增加,扇形支撑板305在重力作用下围绕连接座306转动,使得滑套303克服拉簧301的弹性力向下移动,实现扇形支撑板305的不断展开。扇形支撑板305的间距增大,相互分离,以便于海水流入到支撑架3内形成水体交换。当台风等恶劣天气来临时,海中风浪较大,浮子I随着海面拨动幅度较大,拉绳6受力较大,活塞203经过限位弹簧201回弹后,可以推动阀体205,对浮子I进行放气,装置整体浮力减小,使得支撑架3自动下沉从而躲避风浪。同时由于浮子放气后浮力减小而下沉,贮存筒207没入海水中,小浮球206受到海水浮力作用可以浮出海面,以方便管理者在恶劣天气过去后进行打捞。
【主权项】
1.一种浅海增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依次通过拉绳相连的浮子(1)、支撑架(3)和配重块(4 ),所述的支撑架(3 )包括中心杆(302 )、与中心杆(302 )滑动连接的滑套(303 )以及若干围绕中心杆(302)圆周方向布置的扇形支撑板(305),扇形支撑板(305)上设有若干海藻培养砖(7 ),所述中心杆(302 )的底部设有连接座(306 ),所述扇形支撑板(305 )与连接座(306 )在竖直面上转动连接,滑套(303 )和各个扇形支撑板(305 )上表面之间分别铰接有支撑杆(304),所述的滑套(303)和连接座(306)之间通过拉簧(301)连接,所述的浮子(I)上设有放气阀(2),所述浮子的顶部设有开口朝上的贮存筒(207),贮存筒(207)内设有小浮球(206 )以及与小浮球(206 )连接的回收缆(1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海增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放气阀(2)包括在浮子(I)内竖直布置的导向套(202)、可在导向套(202)内腔中滑动的活塞(203)以及作用于活塞(203)的限位弹簧(201),与支撑架(3)连接的拉绳(6)其上端与活塞(203)连接,导向套(202)内腔顶部设有阀体(205),阀体(205)内设有连通浮子(I)内部和外界的放气通道(208)以及控制放气通道(208)开闭的阀芯(209),阀芯(209)的下端设有可与活塞(203)接触的帽沿以及阀芯复位弹簧(204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海增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海藻培养砖(7)在扇形支撑板(305)上均匀布置,相邻的海藻培养砖之间设有间隔,所述扇形支撑板(305)上设有若干与间隔位置对应的通水孔(307 )。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浅海增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贮存筒(207)的底部设有用于缠绕回收缆(10)的绕线筒(11),绕线筒(11)的上方设有隔板(12),隔板(12)上设有若干通孔(12a),所述贮存筒(207)侧壁的底部设有排水孔(1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浅海增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海藻培养砖包括砖体(7b )和盖体(7a),所述砖体(7b )上设有向上开口的凹槽(702 ),砖体(7b )顶部设有可盖合凹槽(702)的盖体(7a),盖体(7a)与砖体(7b)之间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浅海增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砖体(7b)的侧壁均设有流通孔(703),所述盖体(7a)至少有两个,相邻的盖体(7a)边缘之间设有间隙(70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海增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放气通道(208)的开口处设有使放气通道(208)单向朝外排气的单向阀(14)。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浅海增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座(306)上固定有滑套定位座(5),所述滑套(303)侧面的底部设有限位槽(303a),滑套定位座(5)的上表面设有与滑套(303)底部相配合的沉槽(5a),所述沉槽(5a)的边缘设有偏心布置的旋转块(16),旋转块(16)的侧面设有与限位槽(303a)相配合的卡接面,旋转块(16)上设有可使卡接面与限位槽(303a)锁紧的扭簧(17),沉槽(5a)的底部设有可上下滑动的触发块(18)以及与触发块(18)配合的触发块复位弹簧(19),触发块(18)上设有用于定位旋转块(16)的旋转块定位销(18a)。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浅海增殖装置,包括依次通过拉绳相连的浮子、支撑架和配重块,支撑架包括中心杆、与中心杆滑动连接的滑套以及若干围绕中心杆圆周方向布置的扇形支撑板,扇形支撑板上设有若干海藻培养砖,所述中心杆的底部设有连接座,所述扇形支撑板与连接座在竖直面上转动连接,滑套和各个扇形支撑板上表面之间分别铰接有支撑杆,所述的滑套和连接座之间通过拉簧连接,所述的浮子上设有放气阀,所述浮子的顶部设有开口朝上的贮存筒,贮存筒内设有小浮球以及与小浮球连接的回收缆。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便于海藻幼苗附着生长,对于生长初期的海藻幼苗提供较好保护,提高海藻成活率的同时便于集中投放和方便管理的浅海增殖装置。
【IPC分类】A01G33-00
【公开号】CN204350800
【申请号】CN201420748411
【发明人】谢旭, 俞存根, 李新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