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苗秧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17547阅读:1518来源:国知局
钵苗秧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育苗播种机或农田插秧机使用的钵苗秧盘。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农田插秧机,采用的是毯状苗旋转式强制插秧方式,为了使秧苗根系结成毯苗,多采用高播量、高密度育秧,不仅推迟了水稻播期,缩短了水稻生育期,减少了温光资源利用,从而制约了机插水稻的高产,同时高密度育秧,苗质趋弱,加上机插容易产生伤根伤苗,影响了水稻个体的健壮生长发育。传统的秧盘,由于在使用时不适合弯曲,造成插秧机体积较大,秧苗难以顺畅掉落到秧田里,而秧盘和插秧机行程箱之间的单行程距离不一致,又会造成秧苗之间间距不一致而影响了插秧质量。播种时多采用撒播方式,种子浪费多,由于钵体形状设置不合理,培育出的秧苗根部存在着不强健、不健康等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插秧机结构紧凑、确保插秧质量、培育强健秧苗的钵苗秧盘。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钵苗秧盘,用于穿过插秧机上具有插入口方向和取出口方向相同的导向板向农田栽插秧苗或播种机的播种育秧,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呈矩形的秧盘体,秧盘体上设置有向背面内凹呈矩阵排列的杯状钵体,所述的钵体底部设有便于插秧机顶出杆将钵体内秧苗顶出钵体外的空隙,秧盘体沿移动方向的两侧部分设有与插秧机传送爪相配合后使秧盘体移动的传送孔,秧盘体背面中央位置设有播种时供播种机传动链拉动秧盘体而向钵体内撒播种子的凸块。
[0005]具体说,所述的空隙为Y形状,所述空隙具有三条自钵体底部中心向钵体周向散发的槽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槽孔顶端具有在插秧机顶出杆将钵体内秧苗顶出时防止槽孔顶端产生应力集中而损坏空隙的圆孔。
[0007]所述的传送孔为方形孔,传送孔沿秧盘体两侧部分纵向排列分布,相邻两个传送孔之间的距离和横向排列上相邻两钵体中心孔之间的距离相等,由此可确保了插秧机插秧过程中秧苗能准确落入秧田,并且每个钵体之间的间距相同,使插出的秧苗更加利于生长。
[0008]为使秧苗在秧田中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提高水稻的产量,所述的秧盘体中间设有纵贯秧盘体的分隔带,所述分隔带与秧盘体两横向侧部平行且到所述两横向侧部的距离相等。
[0009]具体说,为满足使用要求,所述的钵体数量为448个,448个钵体相对于分隔带两侧均分纵向排列。
[0010]为方便播种机传动链的拉动秧盘体,所述的凸块数量为两个,两个凸块相距设在所述的分隔带中间位置。
[0011]为方便秧盘体播种时叠放或不使用时的堆放,所述的秧盘体背面位于分隔带两侧分别设有在秧盘体叠放时便于限位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纵向成排布置,每排支撑柱位于两排钵体之间。
[0012]为提高秧盘体整体强度,所述的秧盘体位于传送孔的两外侧边缘分别具有向秧盘体背面折弯的加强筋板。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秧盘在插秧机工作时,秧盘体可以弯曲放置在成曲面状的插秧机导向板中,秧盘的插入口与取出口开口一致,这样对于插秧机来说安装面积小,插秧机的整体构成也比较小;在钵体的底部设置的Y形的空隙,更加有利于秧苗根部的生长,同时也方便秧苗从钵体中被顶出,确保了插秧质量;而凸块的设置,使得该秧盘又能完成在播种机上的精量播种育苗,培育出强健的秧苗。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7]图3是图1中A-A剖视示意图。
[0018]图4是图1中B-B剖视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空隙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秧盘体2.钵体3.空隙3-1.槽孔3-2.圆孔4.传送孔5.凸块6.分隔带7.支撑柱8.加强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22]如图1?图5所示的一种钵苗秧盘,既可用于插秧机上向农田栽插秧苗,也可使用在播种机上进行播种育秧,所述的秧盘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呈矩形的秧盘体1,所述秧盘体I长度为618mm,宽度为315mm,在秧盘体I中间具有纵贯秧盘体I长度方向的分隔带6,所述分隔带6与秧盘体I两横向侧部平行且到所述两横向侧部的距离相等,这样可使秧苗在秧田中生长时能有足够的空间用来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
[0023]位于分隔带6两侧的秧盘体I上分别设有向背面内凹的杯状钵体2,所述的钵体2数量为448个,分隔带6两侧各224个钵体2呈矩阵排列。所述的钵体2底部设有便于插秧机顶出杆将钵体2内秧苗顶出钵体2外的空隙3,该空隙3采用Y形结构,便于秧苗顶出后的回弹复位,所述的空隙3具有三条自钵体2底部中心向钵体2周向散发的槽孔3-1,所述槽孔3-1的顶端具有圆孔3-2,该圆孔3-2在插秧机顶出杆将钵体2内秧苗顶出时可防止槽孔3-1顶端产生应力集中而损坏空隙3。
[0024]沿秧盘体I的移动方向,在秧盘体I两侧部分分别具有传送孔4,该传送孔4采用边长为9mm的正方形孔结构,传送孔4沿秧盘体I两侧部分纵向等距间隔排列,插秧时,插秧机上的传送爪插入传送孔4内而带动秧盘体I移动,在空隙3与插秧机的顶出杆位置对准时,插秧机的顶出杆将钵体2内秧苗通过空隙3顶出钵体2外而栽插到秧田里。
[0025]为了确保插秧机插秧过程中秧苗能准确落入秧田,并且每个钵体2之间的间距相同,使插出的秧苗更加利于生长,该秧盘体I上相邻两个传送孔4之间的距离和横向排列上相邻两钵体2中心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0026]为提高秧盘体I的整体强度,所述的秧盘体I位于传送孔4的两外侧边缘分别具有向秧盘体I背面折弯的加强筋板8。
[0027]位于秧盘体I背面中央位置设有播种时供播种机传动链拉动秧盘体I而向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