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鲤、鲫家系建立的脱粘孵化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09429阅读:来源:国知局
鱼池3-1的池底具有斜坡3-1-4,所述斜坡为排水孔3-1-3 —端低于鱼池进水分管3-7 一端。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23]本实施方式如此设计便于快速排净池水。
[0024]【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斜坡3-1-4的斜角α为10°。在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0025]【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渔网3-3为40目?60目。在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0026]工作原理:首先,根据所建家系数量打开进水阀为每个脱粘孵化器2注入水量达圆桶2深度的1/2,关闭进水阀,向上腔2-1-1内加入滤好的脱粘黄泥,黄泥与水质量比为I: (10?25);打开进气阀门2-8,使黄泥水模拟人手搅拌呈旋转和翻腾状态,将授精卵呈细线状徐徐倒入上腔2-1-1内,通过进气阀门2-8调节进气量,使鱼卵在水体中缓慢翻动,脱粘1min左右,卵完全膨胀,以手的拇指和食指轻夹触,不粘连为好,关闭进气阀门2-8,打开单向阀2-5和孵化桶进水控制阀2-6向圆桶2内注水,进行清洗,通过孵化桶进水控制阀2-6调节水量使鱼卵在桶内缓慢翻动,以不堆积为好,在孵化后期鱼卵质量增大适当调节孵化桶进水控制阀2-6以调节水量,保持鱼卵不堆积,破膜时略增加水量,使卵膜随水流出,待鱼苗在圆桶2内附着减弱,便随水流通过溢水管2-9和连通管4进入到鱼苗培育池3中进行培育,待平游开口后1-2天可移入池塘进行鱼种培育。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鲤、鲫家系建立的脱粘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承载台(1)、数个脱粘孵化器(2)、数个鱼苗培育池(3)、数个连通管(4)、充气增氧机(5)、进水总管(6)、进气总管(7)、排水道(8)、数个排水管(9)和数个水位控制阀(10), 每个脱粘孵化器(2)包括圆桶(2)、隔板(2-2)、垫块(2-3)、孵化桶进水分管(2-4)、单向阀(2-5)、孵化桶进水控制阀(2-6)、进气分管(2-7)、进气阀门(2-8)和溢水管(2_9),隔板(2-2)水平设置在圆桶(2)的下部,隔板(2-2)将圆桶⑵分为上腔(2-1-1)和下腔(2-1-2),垫块(2-3)设置在隔板(2-2)的上面,垫块(2-3)的中间位置设有四个通水孔(2-3-1),垫块(2-3)的两侧设有斜面(2-3-2),斜面(2_3_2)上设有数个斜孔(2_3_3),孵化桶进水分管(2-4)设置在下腔(2-1-2),孵化桶进水分管(2-4)的一端穿过隔板(2-2)与四个通水孔(2-3-1)连通,孵化桶进水分管(2-4)的另一端设置在圆桶(2)外,孵化桶进水控制阀(2-6)安装在孵化桶进水分管(2-4)上,进气分管(2-7)位于单向阀(2-5)与孵化桶进水控制阀(2-6)之间,且进气分管(2-7)与孵化桶进水分管(2-4)连接,进气阀门(2-8)安装在进气分管(2-7)上,溢水管(2-9)设置在圆桶(2)外壁的上端, 每个鱼苗培育池(3)包括鱼池(3-1)、充气盘(3-2)、渔网(3-3)、连接管(3-4)、充气控制阀(3-5)、充气分管(3-6)、鱼池进水分管(3-7)和鱼池进水控制阀(3-8),渔网(3_3)设置在鱼池(3-1)内并将鱼池(3-1)分为育苗腔(3-1-1)和排水腔(3-1-2),排水腔(3_1_2)的底部设有排水孔(3-1-3),充气盘(3-2)设置在育苗腔(3-1-1)中,连接管(3-4)的一端与充气盘(3-2)连接,连接管(3-4)的另一端与充气分管(3-6)连接,充气控制阀(3-5)安装在充气分管(3-6)上,鱼池进水分管(3-7)安装在育苗腔(3-1-1)的鱼池(3-1)壁上,鱼池进水控制阀(3-8)安装在鱼池进水分管(3-7)上, 数个脱粘孵化器(2)和数个连通管(4)与数个鱼苗培育池(3) —一对应,且连通管(4)的一端与脱粘孵化器(2)连通,连通管(4)的另一端与鱼苗培育池(3)的育苗腔(3-1-1)连通,数个脱粘孵化器(2)均安装在承载台(I)上,孵化桶进水分管(2-4)和鱼池进水分管(3-7)均与进水总管(6)连接,进气分管(2-7)和充气分管(3-6)均与进气总管(7)连接,充气增氧机(5)安装在进气总管(7)的输入端上,每个排水孔(3-1-3)连接一个排水管(9),排水管(9)的另一端通至排水道(8),每个排水管(9)上安装一个水位控制阀(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鲤、鲫家系建立的脱粘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斜面(2-3-2)上的数个斜孔(2-3-3)靠近圆桶(2)内壁的一侧,右侧斜面(2_3_2)上的数个斜孔(2-3-3)靠近圆桶(2)内壁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用于鲤、鲫家系建立的脱粘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3-1)的池底具有斜坡(3-1-4),所述斜坡为排水孔(3-1-3) —端低于鱼池进水分管(3-7) 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鲤、鲫家系建立的脱粘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3-1-4)的斜角α为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用于鲤、鲫家系建立的脱粘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渔网(3-3)为40目?60目。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鲤、鲫家系建立的脱粘孵化系统,它涉及一种渔业领域的鱼卵孵化设备,为解决现有家系繁育过程中鱼卵去粘仍以人工脱粘为主;而人工脱粘存在工作强度大、操作难度大、在脱粘、孵化、育苗各阶段转场过程中易损失部分鱼卵和苗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数个脱粘孵化器和数个连通管与数个鱼苗培育池一一对应,且连通管的一端与脱粘孵化器连通,连通管的另一端与鱼苗培育池的育苗腔连通,数个脱粘孵化器均安装在承载台上,孵化桶进水分管和鱼池进水分管均与进水总管连接,进气分管和充气分管均与进气总管连接,充气增氧机安装在进气总管的输入端上,每个排水孔连接一个排水管,排水管的另一端通至排水道,每个排水管上安装一个水位控制阀。本实用新型用于鲤、鲫家系育苗。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204518872
【申请号】CN201520235176
【发明人】李池陶, 葛彦龙, 石连玉, 胡雪松, 徐伟, 张秋军, 贾智英, 王世会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