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氧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51164阅读:1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氧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氧吧。
【背景技术】
[0002]根据《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等。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侵蚀遥感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全国113108座矿山中,采空区面积约为134.9万公顷,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面积238.3万公顷,植被破坏严重。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不良影响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以保护越来越脆弱的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0003]就植被的破坏而言,我们知道,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当太阳光线的光子撞击植物的叶绿体表面时,它们的能量会被一种叫受光体的环体组织吸收,在受光体内部两个光子的能量被用于分解一个水分子,它内部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被重新分解开来,氢元素用于植物自身的生长,而被植物作为废料排除体外的氧元素就这样贡献给地球;每一张植物叶子的背后都有成千上万个气孔,通过气孔吸收所需的二氧化碳,排放不要的氧气;植物内部的氢元素与吸收进去的二氧化碳化合后又形成糖,糖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必要养料,也为所有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玉米制造氧气的效率尤其出众,还有一种蕨草。利用强大的阳光、水分和神奇的光合作用,他们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当太阳出来后特别是上午8-10时和下午4-6时,在一个长方体玻璃房制氧棚里摆放一定量的玉米、蕨草、兰草、散尾葵、菖蒲、香蒲、美人蕉、鸢尾、慈姑、水芋、芹菜、藤藤菜和灌木类的中华蚊母、水麻植物、栀子、茶花等植物,用抽气泵抽出玻璃房的空气,在植物的叶片上,再喷上一些水分,10分钟以后就开始从植物叶片的气孔排放出诱人的氧气,氧气的浓度每小时都在逐渐上升,大约两天后,植物产生的氧气可达2500升以上,几乎满屋子的新鲜氧气。
[0004]因此,当今世界植被严重受到破坏,产生水土大量流失、沙漠化等严重问题的同时,还会造成氧气产量的骤减和水循环从地下到空气中的大量减少,致使二氧化碳的累积增加;温室效应增大,致使生物界对气候和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导致干旱、洪涝、雾霾、沙尘暴等极端恶虐灾害的频繁发生。
[0005]另一统计显示,2011-2014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六分之一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过12小时,淹水深度超过半米,北京、济南等城市甚至发生了伤亡惨重的内涝。但与此同时,全国有1100座城市严重缺水。城市排水标准偏低和雨水利用系统的缺乏,让水这种城市紧缺的资源成为了灾害发生的诱因。
[0006]另外,近几年越来越严重的雾霾天气已危及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2013年初,由亚行主导完成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显示,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七个在中国。2013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5.24亿吨,比2012年增加4.2%,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7.1 %,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
[0007]综上所述,恶劣的气候变化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治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改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提出了 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20%增加到23%,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的目标。目前有关部门已开始重点投入矿山生态修复和沙漠化治理、湿地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国土整治工作,其中生态修复/治理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生态环境建设领域。
[0008]由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温室效应越来越重,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质增加,雾霾天气时有发生,人们对那种自然清新的空气也越来越向往。因此,出于保健或治疗的目的,为了增加氧气的吸入,市面上的吸氧设备或者专门的氧吧也应运而生。
[0009]中国专利申请201220579927.1公开了一种移动氧吧房,其设有一个制氧系统、嵌入式布氧仪排风口、嵌入式布氧仪送风口、壁控盒、内循环风机、配电器、吸氧终端等。该氧吧房可同时供多人吸氧,解除了家用吸氧机单调乏味、效能有效的问题,但是该氧吧房使用的氧气仍然为人造氧气,其吸氧系统也为一个纯粹封闭的人造空间,因此,其吸氧过程在健康度和怡情方面,都没有天然氧吧那样的效果。
[0010]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人结合生态治理探索了一种天然的植物氧吧。【实用新型内容】
[001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氧吧,该氧吧的氧气来源为植物产生的天然氧气,整个吸氧过程健康并怡情。
[001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3]一种植物氧吧,包括植物制氧层、收氧大棚、输氧管道和吸氧体验室,所述收氧大棚罩于植物制氧层上方,并通过输氧管道与吸氧体验室连通。
[0014]所述植物制氧层为种植有植物的天然产氧区。使用时,植物制氧层在光合作用中源源不断的产生氧气,所述收氧大棚收集植物制氧层产生的氧气,并通过输氧管道将氧气输送到吸氧体验室,人们即可享受这种天然的健康氧气,怡情娱乐。
[0015]进一步,所述植物制氧层设有对种植的植物进行维护的浇灌加湿系统。浇灌加湿系统可适时对植物制氧层的植物进行浇灌和加湿,在维护植物茁壮生长的同时,还加大了氧气的产生量。据研宄显示,当太阳出来后特别是上午8-10时和下午4-6时,对植物进行喷雾加湿,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大大提高氧气的产生量。
[0016]进一步,所述浇灌加湿系统包括建于植物制氧层的给水管和喷雾头;所述植物制氧层还设有浅水池或塘,所述给水管与浅水池或塘连接。
[0017]进一步,所述喷雾头安装于收氧大棚上半部,所述喷雾头的出水口向上、向下或倾斜向上或向下,或者为旋转式喷雾头。
[0018]进一步,所述收氧大棚透明或不透明;透明的收氧大棚建于地上;不透明的收氧大棚为不透明的房间或者为建于地下或水中的房间或隧道,其中种植植物并安装人造光源。收氧大棚可连贯成一条隧道式的收氧、储氧、吸氧室,特别是可共游客既观光又享受新鲜氧气、又可共市民既休闲又吸新鲜氧气等社会服务功能。
[0019]进一步,所述植物制氧层为生态治理建成的种植有植物的生态治理层。所述生态治理层具体可为建于生态治理场地上的护坡或护面。使植物氧吧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对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所述植物要根据适宜当地区的气候而定,比如在重庆地区首选植物有玉米、蕨草、兰草、散尾葵、菖蒲、香蒲、风车草、美人蕉、鸢尾、芭蕉、慈姑、水芋、芹菜、藤藤菜等;灌木类的中华蚊母、水麻植物、栀子、茶花、茶叶、女贞、万年青、红叶石楠等;乔木类的桂花、香樟、榕树、八角茴、黄角兰、水桦、水紫等。
[0020]进一步,所述生态治理层设有浇灌加湿系统,生态治理层还连接有水滞蓄管网;所述水滞蓄管网包括积水部、储水部、来水管和给水管,所述储水部通过来水管与积水部连通,通过给水管与浇灌加湿系统连通。
[0021]进一步,所述积水部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地下水域、河流、湖泊、海洋和地表水的收集池。
[0022]S卩,通过水滞蓄管网,用于植物氧吧植物维护的水来源于地表和/或地下的集拢水。该水滞蓄管网在水资源丰沛的时期,从地表和/或地下集拢水资源并对其进行储存,再在干旱时期或者生态治理层随时需要浇灌的时候,从水滞蓄管网取水进行使用。具体地,所述水滞蓄管网的水按以下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集拢:抽取的地下水,地表集拢的雨水,以及截留或抽取的来自于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水等。水滞蓄管网就像海绵体一样,在外界水丰沛的时候吸收水,再在外界水枯竭或随时需要的时候“挤出”水。从而实现了在合理利用水资源、应对如雨水排放和洪涝等问题的同时,还为生态治理层生物的生长和演化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达到了环境和生态综合治理的双重目的。
[0023]进一步,所述生态治理层包括在所需修复场地的表面建设的加劲笼层,所述加劲笼层包括填装有土和/或块状物的加劲笼,所述加劲笼中或加劲笼顶部栽植和/或播种有植物,植物从加劲笼中伸出,或者加劲笼中设有植物栽植的空隙。所述加劲笼层有助于生态治理区的水土保持,为植物生长贮备了充分的养分,利于维持一个长久且稳定的生态绿壁,可大量为植物氧吧提供氧气。
[0024]进一步,所述生态治理层还包括生物栖息塔,所述生物栖息塔为建于加劲笼层上的塔状结构,生物栖息塔上栽植和/或播种有植物。生物栖息塔可就地取材进行建设,并且优选每层塔交替使用不同的材料,利于多样生物的生长或栖息。如建成五层塔,从下往上依次采用的材料为:土夹石、土夹炉澄、土夹木肩、废弃砖和土、废木条和土。进一步,所述生物栖息塔中设有给水管,在干旱期,可供水给栖息塔,以维持其上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活。
[0025]进一步,所述生态治理层还包括生物栖息池,所述生物栖息池为顶部开口的池子,其镶嵌在加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