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生态循环流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296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殖沟,第一水艇蚓养殖沟和第二水艇蚓养殖沟并列设置在所述排水沟外侧,最外侧水蚯蚓养殖沟的进水口与所述最内侧水蚯蚓养殖沟的进水口位置对应且相互连通;另一端均通过水蚯蚓养殖沟出水口与所述湿地净化渠连通。
[0026]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一种泥鳅生态循环流水养殖系统,进一步,所述湿地净化渠为两条,包括第一湿地净化渠和第二湿地净化渠,所述第一湿地净化渠设置在所述大泥鳅养殖池的外侧,所述第二湿地净化渠设在所述第一湿地净化渠的外侧,所述第一湿地净化渠一端通过溢水口与所述大泥鳅养殖池和排水沟连通;所述第二湿地净化渠一端通过水蚯蚓养殖沟出水口与所述水蚯蚓养殖沟连通。
[002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水蚯蚓养殖沟和湿地净化渠采用沟渠式结构,水体流程长,单位湿地面积生物量大,水质净化效果好。
[0028]湿地净化渠为内外两条,内渠即第一湿地净化渠用以处理由排水沟和大鳅池溢出的污染较轻的水体,外渠即第二湿地净化渠用以处理由水蚯蚓养殖沟排出的污染较重的水体,实现水质净化处理的重点突破,确保水质净化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湿地净化渠内放养的螺蚌类软体动物和种植的沉水植物,分别可用于补充泥鳅的优质动物性饵料和泥鳅养殖池中的沉水植物,扩大了湿地的功能,该结构实现了水体原位净化与异位净化一体化。
[0029]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一种泥鳅生态循环流水养殖系统,进一步,所述大泥鳅池和中泥鳅池的池壁上均设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包括大泥鳅池水流通道和中泥鳅池水流通道,所述大泥鳅池水流通道设置在所述大泥鳅池的池壁上,且远离所述湿地净化渠一侧及靠近所述净水汇集渠一端的池壁上;所述大泥鳅池水流通道与所述中泥鳅池水流通道对角线方向布置。水流通道呈正方形,边长40-60cm。
[0030]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一种泥鳅生态循环流水养殖系统,进一步,所述大泥鳅池水流通道和中泥鳅池水流通道上安装有泥鳅筛选多孔板。泥鳅筛选多孔板控制水流,同时控制相邻两池泥鳅进出。
[003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在大泥鳅池和中泥鳅池池壁上部的大泥鳅池水流通道和中泥鳅池水流通道且大泥鳅池水流通道和中泥鳅池水流通道呈对角方向,及湿地净化渠一端溢水口连通湿地净化渠,形成小鳅池一中鳅池一大鳅池一湿地净化区内渠一净水汇集区一小、中及大泥鳅养殖池的水流方向。该水流方向主要用于应急和进行泥鳅规格自动筛选分养(因泥鳅有逆水前进的习性),平时由于泥鳅池水位较浅一般不用。泥鳅生长过程中,当同池泥鳅规格出现明显分化时,更换不同孔径的多孔板,可使中鳅池中的小鳅逆流进入小鳅池,大鳅池中的中鳅逆流进入中鳅池,从而实现泥鳅大小规格自动分养的目的。
[0032]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一种泥鳅生态循环流水养殖系统,进一步,长方形泥鳅养殖池长8-12米,宽4-5米,最浅处高1-1.2米。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泥鳅生态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平面示意图。
[003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5]1、长方形泥鳅养殖池,2、排水沟,3、水蚯蚓养殖沟,4、湿地净化渠,5、净水汇集渠,
6、排水管,7、水蚯蚓养殖沟进水口,8、水蚯蚓养殖沟出水口,9、溢水口,10、湿地净化渠出水口,U、泥鳅养殖池进水口,12、潜水泵,13、大泥鳅池水流通道,14、中泥鳅池水流通道,15、集鱼区,16、沉水植物区,17、多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7]如图1所示,一种泥鳅生态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包括长方形泥鳅养殖池1、排水沟2、水蚯蚓养殖沟3、湿地净化渠4及净水汇集渠5,所述长方形泥鳅养殖池的长度可以选择8-12米,宽4-5米,最浅处高度可以选择1-1.2米。
[0038]所述长方形泥鳅养殖池I 一端的池壁底部设有排水管6 ;所述排水沟2位于所述长方形泥鳅养殖池I 一端的池壁外侧,其顶部水平面平行或低于所述长方形泥鳅养殖池I的底部最低端的水平面;即长方形泥鳅养殖池I设计为地上式,长10米,宽5米,砖砌池壁,池底硬化,水泥抹面,内壁及地面光滑,可防止鱼体表被擦伤,排水沟2、水蚯蚓养殖沟3、湿地净化渠4及净水汇集渠5设计为地下式。
[0039]所述水蚯蚓养殖沟3位于所述排水沟2的外侧,其一端通过水蚯蚓养殖沟进水口7与所述排水沟2连通,所述水蚯蚓养殖沟3另一端设有水蚯蚓养殖沟出水口 8 ;
[0040]所述湿地净化渠4的顶端水平面与所述水蚯蚓养殖沟3的顶端水平平齐,位于所述长方形泥鳅养殖池I 一侧且远离所述水蚯蚓养殖沟进水口 7的一端,所述湿地净化渠4通过所述湿地净化渠4 一端设置的两个溢水口 9分别与所述长方形泥鳅养殖池I和排水沟2连通;所述湿地净化渠4 一端通过所述水蚯蚓养殖沟出水口 7与所述水蚯蚓养殖沟3连通,另一端设有湿地净化渠出水口 10 ;
[0041]所述净水汇集渠5位于所述长方形泥鳅养殖池I的另一端池壁外侧,所述长方形泥鳅养殖池I另一端的池壁上设有泥鳅养殖池进水口 11 ;所述净水汇集渠5通过湿地净化渠出水口 10与所述湿地净化渠4连通,其内设有通过泥鳅养殖池进水口 11向泥鳅养殖池输送净水的潜水泵12。
[0042]其中,所述长方形泥鳅养殖池I分为大泥鳅池101、中泥鳅池102和小泥鳅池103,所述大泥鳅池101、中泥鳅池102和小泥鳅池103依次平行布置所述湿地净化渠4的一侧,其一端的池壁底部均设有排水管6,另一端的池壁上均设有泥鳅养殖池进水口 11,所述排水管6与所述位于所述长方形泥鳅养殖池I一端的池壁外侧的排水沟2连通。
[0043]所述水蚯蚓养殖沟3为两条,包括第一水蚯蚓养殖沟301和第二水蚯蚓养殖沟302,第一水艇蚓养殖沟301和第二水艇蚓养殖沟302依次并列设置在所述排水沟2外侧,最外侧水蚯蚓养殖沟进水口与所述最内侧水蚯蚓养殖沟进水口位置对应且相互连通;另一端均通过水蚯蚓养殖沟出水口 8与所述湿地净化渠4连通。
[0044]所述湿地净化渠4为两条,包括第一湿地净化渠401和第二湿地净化渠402,所述第一湿地净化渠401设置所述大泥鳅养殖池101的外侧,所述第二湿地净化渠402设在所述第一湿地净化渠401的外侧,所述第一湿地净化渠401 —端通过溢水口 9与所述大泥鳅养殖池101和排水沟2连通;所述第二湿地净化渠402 —端通过水蚯蚓养殖沟出水口 8与所述水蚯蚓养殖沟3连通。
[0045]所述大泥鳅池101和中泥鳅池102的一个池壁上均设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包括大泥鳅池水流通道13和中泥鳅池水流通道14,所述大泥鳅池水流通道13设置所述大泥鳅池101的池壁上,且远离所述湿地净化渠4 一侧及靠近所述净水汇集渠5 —端的池壁上;所述中泥鳅池水流通道14与所述大泥鳅池水流通道13对角线方向布置。所述大泥鳅池水流通道和中泥鳅池水流通道上安装有泥鳅筛选多孔板。
[0046]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泥鳅养殖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易造成生长规格的差异,影响小规格泥鳅的抢食和生长,使群体规格快速分化,加剧了大小规格的悬殊性,严重影响了泥鳅的商品率和整体养殖效果。本实施例设计了三池并列的泥鳅养殖池布置方式,用于放养体长5cm以上的泥鳅,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泥鳅规格人为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小鳅、中鳅和大鳅,依次放养于小鳅池、中鳅池和大鳅池中养殖,以提高泥鳅的商品率和养殖效果。同时为解决泥鳅生长过程中的规格分化问题,设计了自动筛选和分养的功能设施。
[0047]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通过小鳅池一中鳅池一大鳅池一湿地净化区内渠一净水汇集区一小、中及大泥鳅养殖池的水流方向及利用了泥鳅善于逆流顶水逃逸的习性及圆筒形体型特征,在大泥鳅池和中泥鳅池的水流通道上设计了布满圆孔的硬质多孔板,需要分养时,通过更换多孔板以调整孔径大小,造成定向水流,使中鳅池中较小规格泥鳅顶水进入小鳅池而较大规格泥鳅因孔径不足而不能通过,使大鳅池中较小规格泥鳅顶水进入中鳅池而较大规格泥鳅因孔径不足而不能通过,从而实现了泥鳅规格的自动筛选、分养功能,设计独特、新颖,操作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人工筛选对泥鳅造成机械损伤。
[0048]本实用新型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泥鳅养殖池的底部从所述泥鳅养殖池进水口至排水管的方向为向下倾斜的斜面;靠近所述排水管的一端的泥鳅养殖池内设有集鱼区15,所述集鱼区15的长度方向沿着泥鳅养殖池的宽边方向设置,从两侧至中间为倾斜的斜面,中间设有多孔板17,所述多孔板的下方与所述排水管6连通。
[0049]本实用新型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排水沟一侧的所述排水管通过直角型旋转弯头连接有排水管道。
[0050]本实用新型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长方形泥鳅养殖池内的两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