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窄行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40247阅读:1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宽窄行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宽窄行插秧机。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水稻栽培一般都采用等行距、等株距的插植方法,但是这种插植方法植株与植株之间必然会出现遮阳的问题,而且对泥土中的养分的利用不均匀,从而造成很大的浪费。目前宽窄行插秧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窄行距与宽行距间隔栽培的一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该栽培方式既能保证单位面积上的穴数合理,又具有植株群体分布合理,通风透光性能好,光合作用率高等优点,因此单产水平较高,是高产攻关常选择的栽培方式之一。同时,由于通风透光性增强,使稻株间湿度降低,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危害,最终达到高产增收的目的。农艺科学的进一步研宄表明,紧紧相邻两行植株互相之间对阳光的遮避作用是有限的,对通风的影响也较小,只有多行植株行距较窄时,才会对植株的通风、通空造成明显的影响,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从这一农艺上的发现,我们选择了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水稻插植方法,即两窄行一宽行的插植方法,也就是说,以三行植株为一组,两组植株之间设一较宽的间距,组内间距较窄,构成“窄-窄-宽-窄-窄”的宽窄行布局。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宽窄行插秧机为了提高秧苗的通风、通光能力而使得总穴数较大程度的减少,或者通过大大减小窄行的行距,来实现宽行,从而对窄行的两株植株的生长空间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对总穴数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植株的通风通光能力,且窄行间的植株保证了可靠的生长空间。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宽窄行插秧机,包括车架、苗台以及插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苗台包括若干个载苗板,所述的插植机构包括单排设置的若干插植箱,插植箱的上端与驱动机构相连,下端设有回转箱,回转箱的两端设有插植臂,每个插植臂上设有插秧爪,所述的回转箱以三个为一组,组内回转箱等距设置,相邻两组之间的相邻回转箱的间距是组内回转箱间距的1.5-2倍,每组回转箱对应于一个所述载苗板。现有的宽窄行插秧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取秧口均匀设置,通过回转箱在转动过程中的横向位移实现宽窄行插秧,这种插秧机主要是为了适应在现有普通插秧机上进行改造而设置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可以采用现有普通插秧机的苗台,另一种是取秧口设置成宽窄间距,回转箱的设置与取秧口相对应。这两种插秧机均实现了插秧行距的一宽一窄间隔变化。而本实用新型通过三个为一组回转箱,且三个回转箱的间距较小,组与组之间的间距是组内回转箱的间距的1.5-2倍的设置实现两窄行一宽行的宽窄行设置,这种插秧方式使得在提高水稻的通过通光能力的同时不影响单位面积的总穴数,进一步提高单位产量。
[0005]作为优选,所述插植箱的下端设有左右两个同步输出轴,其中左输出轴上并排设有左回转箱、中回转箱,右输出轴上设有一个右回转箱,同一个插植箱上的三个回转箱为一组。这种一种回转箱的排列形式,同一个插植箱上设有三个回转箱,三个回转箱为一组,两个插植箱的间距设置决定两组回转箱的间距,通过设置该插植箱的间距实现宽行的行距。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若干插植箱分为单输出插植箱与双输出插植箱,单输出插植箱设有一个回转箱,双输出插植箱设有左右两个回转箱,两个双输出插植箱之间设有单输出插植箱,最左侧双输出插植箱的左边设有两个单输出插植箱,最右侧双输出插植箱的右边设有两个单输出插植箱,所述的双输出插植箱的左右两侧回转箱分别和两侧与之邻近的两个回转箱构成一组。现有的农艺科学表明,宽窄行插秧技术的窄行需在20CM,而回转箱的结构较为复杂,双输出插植箱的两个回转箱要实现这个间距要求,其工艺成本较高,就现有农机技术而言,其可靠性也很难保证,因此,本技术方案中,将同一插植箱两侧的回转箱分列在相邻的两组中,这两个回转箱实际负责宽行的插植工作,大大降低了工艺成本,提高了它的可靠性。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载苗板宽度为58_63mm。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窄行一宽行的插秧技术,三个回转箱的插植臂取同一个苗板上的秧苗,这种使得毯苗的宽度需要大幅增加,但是,现有的毯苗的育苗设备已经标准化,且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如果改变育苗宽度的话,势必需要大最的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反过来,也会大大的影响这种新型的宽窄行插秧的推广,现有的毯苗的标准尺寸为:宽28CM、长58CM,现有的插秧机无一例外的采用纵向放置苗毯的方式,而本实用新型的载苗板的宽度实现了横向放置苗板,同组的三个回转箱上的插秧爪分三段同时取同一个毯苗上的秧苗,当载苗板走完一个行程时,正好一排秧苗取完。这种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的宽窄行插秧机可以利用现有的毯苗及现有的设备,避免造成浪费。
[0008]作为优选,所述载苗板由板体、送苗带构成,所述的板体由引导板、送苗板构成,弓丨导板设于送苗板的上端,送苗板上设有纵向设置的所述送苗带,所述的送苗板为两侧低中部高的拱形结构,送苗板与所述的引导板平滑过渡。引导板是上秧的位置,可以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将毯苗放置在引导板,它一般利用毯苗的本身重力下移。当毯苗下移到送苗板上后,毯苗一般是在送苗带的作用下向下精确移动,由于本实用新型是送苗板为拱形结构,使得进入送苗板的毯苗呈一个拱形结构,这样大大提高了毯苗的力学强度,减少毯苗的倾斜、偏移、局部散乱等问题。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送苗板的拱形结构的起拱高度为5-18_。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送苗带设有两个,且两个送苗带纵向平行,送苗带与其对应位置的拱形面的方向相垂直。拱形面是一个弧面,其方向是相应位置的切面方向相垂直,所以送苗带与切面方向相平行,有助与其更好的带动毯苗移动,且会对毯苗结构造成破坏。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板体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板体两侧设有边缘挡板,两侧所述的边缘挡板之间的夹角为6-10度。该夹角是根据毯苗的结构特征以及育秧密度而定,该夹角太大,会使得毯苗受挤压过大,而影响其整体下移,甚至出现其部分下移,部分没有下移的问题,对毯苗结构造成破坏。
[00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13]将标准毯苗横向置于载苗板上,苗台横向移动,各回转箱同步转动,且同一组的三个回转箱的插秧爪同时向同一个毯苗取秧,同组间的回转箱的插秧爪所插的秧为窄行,组与组之间的回转箱的插秧爪所插的秧为宽行,形成两窄一宽的秧苗行距布局。
[0014]本实用新型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宽窄行插秧机为了提高秧苗的通风、通光能力而使得总穴数较大程度的减少,或者通过大大减小窄行的行距,来实现宽行,从而对窄行的两株植株的生长空间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一种能够在对总穴数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植株的通风通光能力,且窄行间的植株保证了可靠的生长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