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蝇诱杀容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089393阅读:来源:国知局
1的连接可以为任意连接结构,但连接好后必须贴合紧密,不然果蝇就可从空隙中飞入,影响功能的使用。
[0035]帽体31为一个整体斜向下的凹面,凹面的最下端水平位置低于通道122,凹面最下端低于通道122的设置可以阻止雨水通过通道122进入第一容腔I从而顺流向下进入第二容腔2,影响诱杀剂的使用功效。
[0036]盖体32设于帽体31的凹面内部,盖体32内侧周边设有螺纹,盖口 13外侧周边设有螺纹,盖体32内侧周边的螺纹与盖口 13外侧周边的螺纹相匹配,实际盖口 13与盖体32的螺纹设置只是为了连接两部分,任意可以实现本功能的结构都可成为他们的特性。
[0037]吊环4为中空结构,设于帽体31中心,吊环4中空结构可以穿绳等用于悬挂,设于中心位置则保证了整个容器的稳定。
[0038]平常使用时,只需将诱杀剂放入第二容腔2内,然后将第二容腔2与第一容腔I连接,如果诱杀剂是液体则可以穿过渗透结构11进入第一容腔1,然后将吊环4安装与所需位置,等待果蝇的进入便可,整个设计不需要考虑果蝇进入容腔的时间,只需观察果蝇的数目和诱杀剂的功效即可,当果蝇到达一定数量时,再将第一容器I拿出,这时果蝇都在第一容器I中,通过盖口 13将果蝇进行清理,而诱杀剂则还在第二容器2中,可以加量继续使用,将第一容器I中的果蝇清理干净后,继续与第二容器2进行连接,然后继续投入使用,整个过程耗费人力极少,而且使用安全。
[0039]实施例2
[0040]如图1或4所示,一种果蝇诱杀容器它包括第一容腔1,设置于第一容腔I外周并部分包含第一容腔I的用于盛放果蝇诱杀剂的第二容腔2,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I上方的且能部分罩住第一容腔I的避雨帽3及设置于避雨帽3上的吊环4,第一容腔I包括第一容腔本体12,设置于第一容腔本体12底部的用于使果蝇诱杀剂气味散出的渗透结构11,设置于第一容腔本体12顶部的盖口 13以及设置于第一容腔侧壁的开口用于使果蝇进入第一容腔I内的通道122,避雨帽3包括帽体31及设于避雨帽3内部且与所述盖口 13相配的盖体32ο
[0041]本方案中将第一容腔I下部分深入第二容腔2中,可以减少整体装置的体积且不影响使用效果,第二容腔2内盛放诱杀剂,诱杀剂可以通过渗透结构11,再继续从通道122进行挥发至容器外部,通道122的设置则是被吸引过来的果蝇进入第一容腔I的途径,避雨帽3的设置则很好的将整体处于不被雨淋的状态,保证了诱杀剂的使用时效,且避雨帽3还可以遮挡光线,使整个容器处于幽暗状态,更接近果蝇的生活习性,吊环4的设置则方便了人类使用这个装置,可将装置置于地面,也可进行悬空安置。
[0042]如图5所示,通道122包括之间的开口 1224及设置在开口 1224内侧,第一容腔I内部的用于遮挡开口 1224的垂直弹性活动挡片1225,弹性活动挡片1225的设置是为了让果蝇自身使点力改变弹性活动挡片1225的垂直状态,当果蝇进入第一容腔I内,弹性活动挡片1225靠着自身重力从一定的斜度又恢复到垂直状态,使得果蝇不再有出去的途径。
[0043]渗透结构11为固定于第一容腔本体12底部的过滤膜111,所述过滤膜111的孔径小于2mm,过滤膜111孔径的选择有利于之后对果蝇的清理,孔径小,不会使得果蝇进入第二容腔内,并且渗透结构11的设置对诱杀剂的挥发有一定的阻隔作用。
[0044]第一容腔本体12包括设于第一容腔本体12侧壁上并设于通道122下方的凹槽121。第二容腔2外周直径稍大于第一容腔I的外周直径,第二容腔2端口设有卡槽21能与凹槽121完成连接并且使得整个第二容腔2外周完全附着于第一容腔I外周上贴合紧密。卡槽21与凹槽121的连接可以为任意连接结构,但连接好后必须贴合紧密,不然果蝇就可从空隙中飞入,影响功能的使用。
[0045]帽体31为一个整体斜向下的凹面,凹面的最下端水平位置低于通道122,凹面最下端低于通道122的设置可以阻止雨水通过通道122进入第一容腔I从而顺流向下进入第二容腔2,影响诱杀剂的使用功效。
[0046]盖体32设于帽体31的凹面内部,盖体32内侧周边设有螺纹,盖口 13外侧周边设有螺纹,盖体32内侧周边的螺纹与盖口 13外侧周边的螺纹相匹配,实际盖口 13与盖体32的螺纹设置只是为了连接两部分,任意可以实现本功能的结构都可成为他们的特性。
[0047]吊环4为钩形结构,设于所述帽体31中心,吊环4钩形结构可以悬挂于任意线条上,使用便捷,中心设置与帽体上则加强了整个容器的稳定性。
[0048]平常使用时,只需将诱杀剂放入第二容腔2内,然后将第二容腔2与第一容腔I连接,如果诱杀剂是液体则可以穿过渗透结构11进入第一容腔1,然后将吊环4安装与所需位置,等待果蝇的进入便可,整个设计不需要考虑果蝇进入容腔的时间,只需观察果蝇的数目和诱杀剂的功效即可,当果蝇到达一定数量时,再将第一容器I拿出,这时果蝇都在第一容器I中,通过盖口 13将果蝇进行清理,而诱杀剂则还在第二容器2中,可以加量继续使用,将第一容器I中的果蝇清理干净后,继续与第二容器2进行连接,然后继续投入使用,整个过程耗费人力极少,而且使用安全。
【主权项】
1.一种果蝇诱杀容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容腔(I),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I)外周并部分包含第一容腔(I)的用于盛放果蝇诱杀剂的第二容腔(2),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I)上方的且能部分罩住所述第一容腔(I)的避雨帽(3)及设置于所述避雨帽(3)上的吊环⑷; 所述第一容腔(I)包括第一容腔本体(12),设置于第一容腔本体(12)底部的用于使果蝇诱杀剂气味散出的渗透结构(11 ),设置于第一容腔本体(12)顶部的盖口( 13)以及设置于第一容腔侧壁的开口用于使果蝇进入第一容腔(I)内的通道(122); 所述避雨帽(3)包括帽体(31)及设于避雨帽(3)内部的且与所述盖口(13)相配的盖体(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蝇诱杀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腔本体(12)包括设于第一容腔本体(12)侧壁上并设于所述通道(122)下方的凹槽(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果蝇诱杀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22)包括外周口(1221)、内周口(1222)及弹性斜面片(1223),所述外周口(1221)孔径在之间,所述外周口( 1221)向内设有多块弹性斜面片(1223),各块弹性斜面片(1223)向中心靠拢形成内周口(1222),所述内周口(1222)孔径小于2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果蝇诱杀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22)包括 之间的开口(1224)及设置在开口( 1224)内侧,第一容腔(I)内部的用于遮挡开口(1224)的弹性活动挡片(122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蝇诱杀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结构(11)为固定于第一容腔本体(12)底部的过滤膜(111),所述过滤膜(111)的孔径小于2_。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果蝇诱杀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腔(2)外周直径稍大于第一容腔(I)的外周直径,所述第二容腔(2)端口设有卡槽(21)能与所述凹槽(121)完成连接并且使得整个第二容腔(2)外周完全附着于所述第一容腔(I)外周上贴合紧密。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蝇诱杀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31)为一个整体斜向下的凹面,凹面的最下端水平位置低于所述通道(12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果蝇诱杀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32)设于帽体(31)的凹面内部,所述盖体(32)内侧周边设有螺纹,所述盖口(13)外侧周边设有螺纹,所述盖体(32)内侧周边的螺纹与所述盖口(13)外侧周边的螺纹相匹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蝇诱杀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4)为中空结构,设于所述帽体(31)中心。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蝇诱杀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4)为钩形结构,设于所述帽体(31)中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果蝇诱杀容器,它包括第一容腔,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外周并部分包含第一容腔的用于盛放果蝇诱杀剂的第二容腔,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上方的且能部分罩住所述第一容腔的避雨帽及设置于所述避雨帽上的吊环,所述第一容腔包括第一容腔本体,设置于第一容腔本体底部的用于使果蝇诱杀剂气味散出的渗透结构,设置于第一容腔本体顶部的盖口以及设置于第一容腔侧壁的开口用于使果蝇进入第一容腔内的通道,所述避雨帽包括帽体及设于避雨帽内部的且与所述盖口相配的盖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除果蝇效果显著,并且制造成本低,非常适合农户的使用。
【IPC分类】A01M1/02
【公开号】CN204742293
【申请号】CN201520512721
【发明人】刘向阳
【申请人】刘向阳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