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送喂料式秸秆打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4208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抛送喂料式秸秆打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抛送喂料式秸杆打捆机,尤其能够提高秸杆打捆的作业效率。
【背景技术】
[0002]秸杆打捆技术,是将各类松散的农作物秸杆用机械加压的方法,使原来松散的秸杆成一定密度的形捆。成捆具有加工简单、便于储存和运输等优点。目前的秸杆打捆装置有多种型式,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效率低,耗能大,可靠性较低,地形适应能力较差,设备体积庞大等不足,不能很好得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的秸杆打捆装置效率低,耗能大,可靠性较低,地形适应能力较差,设备体积庞大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抛送喂料式秸杆打捆装置,该抛送喂料式秸杆打捆装置不仅能满足秸杆打捆的作业要求,而且结构紧凑,能显著降低能耗,有效提高秸杆打捆作业的工作效率与稳定性。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秸杆打捆机由拖拉机提供牵引和运行动力。在秸杆打捆装置中,用新型的Y型甩刀式捡拾器实现秸杆的自动捡拾并将其打碎,打碎后的秸杆碎块通过送料筒进入抛送喂料机构,在抛送喂料机构中秸杆碎块在抛送力和风力的作用下经过送料筒进入压缩机构,待压缩机构将其压缩到设定的捆型大小后,打结机构将其打结,输出打捆装置。至此,秸杆打捆过程即告完成。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7]通过使用本抛送喂料式秸杆打捆机,可以有效地提高秸杆打捆作业的工作效率和设备可靠性,并且能够显著降低能耗,同时能够降低设备成本。与此同时,通过应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秸杆打捆装置适应各种农田条件的能力,同时能够显著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09]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造图。
[0010]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捡拾机构与喂料机构图。
[0011]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构与打结机构图。
[0012]在附图中:1变速机构,2压缩机构,3送料筒,4打结机构,5喂料机构,6捡拾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附图1所示,所述的抛送喂料式秸杆打捆机主要由变速机构(1)、压缩机构(2)、送料筒(3)、打结机构(4)、喂料机构(5)、捡拾机构(6)构成。变速机构(I)位于秸杆打捆装置的最前端,喂料机构(5)和捡拾机构(6)位于秸杆打捆装置下部。位于中部的机架上布置有压缩机构(2 )和打结机构(4 ),送料筒(3 )呈U型横跨在压缩机构(2 )上。
[0014]如附图2所示,捡拾机构(6)采用Y型甩刀式捡拾器,位于秸杆打捆装置的下部,与地面距离可根据现场秸杆层的种类、厚度以及实际农田实际条件具体调节。喂料机构(5)采用绞龙和抛送器组合的喂料方式,布置于捡拾机构(6)后部,二者之间设置有导向板以利于秸杆碎料进入喂料机构(5 )。
[0015]如附图3所示,压缩机构(2)和打结机构(4)设置于机架上。压缩机构上部的矩形开口为稻杆碎料的入口,与送料筒(3)相连。压缩机构(2)的压缩室中设置有压缩块,压缩块由曲柄连杆机构提供动力。打结机构(4)位于压缩机构(2)出口,用于对压缩至设定捆型大小的秸杆压缩捆打结。捆型大小可以根据需要在设计范围内设置。
[0016]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拖拉机位于打捆装置的正前方,为打捆机提供牵引和运行动力。工作时,拖拉机驱动打捆装置的变速机构(I)运转,变速机构带动捡拾机构
(6)工作。捡拾机构(6)将地面上的秸杆捡拾并打碎,甩送至喂料机构(5)的集料箱中;绞龙及抛送器是喂料机构的主要工作部件,秸杆碎料在绞龙的推送作用下,进入喂料机构(5)的抛送器。抛送器将秸杆碎料经送料筒(3 )由压缩室的上方送入压缩室,并在压缩机构(2 )中压缩块的往复压缩作用下被压缩,当压缩至设定的型捆大小时,打结机构(4)工作,将秸杆压缩捆打结,形成型捆,从后部输出秸杆打捆装置。至此,秸杆打捆过程即告完成。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抛送喂料式秸杆打捆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变速机构(I)、压缩机构(2)、送料筒(3)、打结机构(4)、喂料机构(5)、捡拾机构(6);所述的变速机构(I)位于秸杆打捆装置的最前端,所述的喂料机构(5)和捡拾机构(6)位于秸杆打捆装置下部,所述的喂料机构(5)采用绞龙和抛送器组合的喂料方式,捡拾机构(6)采用Y型甩刀式捡拾器;所述的压缩机构(2)和打结机构(4)位于中部的机架上布置,所述的送料筒(3)呈U型横跨在压缩机构(2)上。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抛送喂料式秸秆打捆机。该设备由变速机构,喂料机构,捡拾机构,送料筒,压缩机构,打结机构组成。捡拾机构采用Y型甩刀式捡拾器,喂料机构采用绞龙和抛送器组合的喂料方式,打捆机构采用曲柄连杆驱动压缩块方式。
【IPC分类】A01F15/02
【公开号】CN204811096
【申请号】CN201520505292
【发明人】于新奇, 彭培英, 李海波, 刘庆刚
【申请人】河北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