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养鱼栽培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5525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养鱼栽培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家用养鱼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在城市里人们也逐渐有自己感兴趣的爱好,其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在室内最常见和普遍的爱好多为植物栽培和养鱼,但受空间的限制,现有对花草的种植只能采用花盆,无法实现成片栽培,且养鱼和种花均为独立的的两套系统,大多家庭无法同时满足。同时因现有的住宅多为高层住宅,考虑到安全性,在阳台外均设有护栏,现有的护栏均为单一的防护作用,效果单一。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养鱼和栽培能相互配合的家用养鱼栽培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家用养鱼栽培装置,它包括鱼缸和护栏,所述的护栏为管式护栏,在护栏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与鱼缸连接,在鱼缸内设有水栗,在水栗的出水口上连接有与进水口连接的管道,在护栏上开设有植物栽种孔,在植物栽种孔内插有植物幼苗。
[0006]所述的护栏为多层依次串联结构。
[0007]在植物栽种孔的上方设有弹性带,植物幼苗的颈杆卡接在弹性带上。
[0008]水栗的进水管位于鱼缸的底部。
[0009]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利用管式护栏作为植物栽培的载体,在护栏上开设有植物栽种孔,将植物栽种在植物栽种孔内,其以护栏作为植物栽培载体,可省去花盆所占空间,在护栏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与鱼缸连接,在鱼缸内设有水栗,在水栗的出水口上连接有与进水口连接的管道,这样鱼缸内水和底部的鱼类粪便、食物残渣就可给管式护栏上的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同时在水流动过程中还可将代谢的植物根系带入鱼缸,成为鱼缸内鱼儿的食物,实现了生态循环。护栏为多层依次串联结构,这样即可确保护栏本身的防护作用,而且实现了水流的连续性。在植物栽种孔的上方设有弹性带,植物的颈杆卡接在弹性带上,这样可以防止植物坠入护栏管。水栗的进水管位于鱼缸的底部,这样可以便于将池底的杂物抽出供给给护栏内的植物。同时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利用了阳台护栏,增加了其用途,且可成排的种植植物或蔬菜,具有很好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实施例1,鱼缸5为可为现有市场上购买的常规鱼缸,在鱼缸内设有供氧设备,护栏I为管式护栏,材质可为不锈钢管或硬质塑料管,在护栏I上开设有植物栽种孔2,在植物栽种孔2内插有植物幼苗,如图1所示,护栏管一般为3层水平布置,三层护栏管之间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在护栏I的最上层端部安装有进水口 3,在最底层的尾端设有出水口 4,将出水口 4与鱼缸5连接,若出水口 4与鱼缸高度存在逆向落差,则用栗将水送入鱼缸5内,同时在鱼缸5内设置水栗6,水栗6的出水口与护栏I上的进水口 3连接,水栗6的进水管位于鱼缸5的底部。
[0012]同时为避免植物幼苗落入护栏I内,在植物栽种孔2的上方设有弹性带,植物幼苗的颈杆卡接在弹性带上,所属的弹性袋可用保鲜膜替代。
【主权项】
1.一种家用养鱼栽培装置,它包括鱼缸(5)和护栏(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栏(I)为管式护栏,在护栏(I)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 3 )和出水口( 4),出水口( 4)与鱼缸(5 )连接,在鱼缸(5 )内设有水栗(6),在水栗(6 )的出水口上连接有与进水口( 3 )连接的管道,在护栏(I)上开设有植物栽种孔(2),在植物栽种孔(2)内插有植物幼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养鱼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栏(I)为多层依次串联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用养鱼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植物栽种孔(2)的上方设有弹性带,植物幼苗的颈杆卡接在弹性带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养鱼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栗(6)的进水管位于鱼缸(5)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用养鱼栽培装置,它包括鱼缸和护栏,所述的护栏为管式护栏,在护栏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与鱼缸连接,在鱼缸内设有水泵,在水泵的出水口上连接有与进水口连接的管道,在护栏上开设有植物栽种孔,在植物栽种孔内插有植物幼苗。本实用新型以护栏作为植物栽培载体,可省去花盆所占空间,在护栏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与鱼缸连接,在鱼缸内设有水泵,在水泵的出水口上连接有与进水口连接的管道,这样鱼缸内水和底部的鱼类粪便、食物残渣就可给管式护栏上的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同时在水流动过程中还可将代谢的植物根系带入鱼缸,成为鱼缸内鱼儿的食物,实现了生态循环。
【IPC分类】A01K63/04, A01K63/00, A01G31/02
【公开号】CN205266651
【申请号】CN201521122912
【发明人】李剑峰, 张淑卿
【申请人】贵州师范学院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